江蘇名園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宋燕,梁白泉  頁數(shù):146  
Tag標簽:無  

前言

  《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終于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江蘇建設文化強省、實施文化傳承展示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該系列計有《江蘇名鎮(zhèn)》、《江蘇名園》、《江蘇名宅》、《江蘇名剎》、《江蘇名街》、《江蘇名店》、《南京云錦》、《南京金箔》、《蘇州刺繡》、《蘇州桃花塢年畫》、《揚州漆器》、《宜興紫砂》十二種,基本囊括了江蘇物質和精神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各個方面?! 『沃^風物,六朝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在《游斜川》詩序中說:“天氣澄和,風物閑美?!币灾卢F(xiàn)在的不少辭書仍然在將“風物”作“風光”與“景物”解,這當然是不夠全面的。唐宋以降,風物又加入了風俗與物產(chǎn)的內涵,如《通典》、《太平御覽》等大型類書無不將風俗物產(chǎn)列入到“風物”的類別中。明清以后,“風物”的概念愈加寬泛,舉凡風光、民俗、方言、物產(chǎn)、古跡、軼聞等,無不納入到“風物”的范疇中。至如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詩中有“牢騷太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句,則泛指社會上各類事物以及諸色人等的心態(tài),這當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為自然景觀與文化積淀的風物,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對風物的研究,離不開對特定地域、特定群體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形態(tài)與生產(chǎn)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K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自古風物清嘉,秀麗宜人。境內傍江臨海,平原遼闊,江河湖泊密布,東海、長江、太湖、洪澤湖在此匯集,蘇北沿海海景壯觀,蘇南水鄉(xiāng)風景婉約。江蘇風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一瀉千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連云港海闊天空,太湖煙波浩瀚,洪澤湖碧波萬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謳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詩篇。  江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資源十分豐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來,江蘇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蘇州古典園林、明孝陵與明城墻這樣聞名遐邇的物質文化遺產(chǎn)。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蘇州刺繡和桃花塢年畫、南京的云錦和金箔、無錫惠山泥人、揚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風箏和藍印花布、宜興紫砂、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戲之本”美譽的昆曲等,都是江蘇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晏貏e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文化呈現(xiàn)出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生動局面,江蘇文化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目標,努力實現(xiàn)文化事業(yè)強、文化產(chǎn)業(yè)強和文化人才隊伍強,使江蘇文化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文化戰(zhàn)線辛勤耕耘、奮力拼搏,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文化事業(yè)全面繁榮,優(yōu)秀文藝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斷涌現(xiàn),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chǎn)保護成效顯著;文化產(chǎn)業(yè)加快發(fā)展,龍頭文化企業(yè)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實力明顯增長。《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設的又一個喜人收獲,期望它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增進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自覺意識,為江蘇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內容概要

中國園林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后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寫意見長。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tǒng)一,因而發(fā)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chuàng)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金陵第一園——瞻園  一、瞻望玉堂  如在天上——瞻園沿革  二、魏公麗宅之西園第二章  金陵名園——煦園  一、煦園春秋  二、瑰麗多姿煦園景  三、陶澍與印心石屋  四、俞樾與《楓橋夜泊》詩碑第三章  中國私家園林之最——拙政  一、拙者之為政  名園寫春秋  二、十畝名園宰相家第四章  人道我居城市里  我疑身在萬山中——獅子林  一、天如禪師與獅子林  二、假山王國——獅子林第五章  留此名園以待賢——留園  一、風雨幾番留園在  二、吳下名園之冠第六章  小園典范網(wǎng)師園第七章  山景園的典型杰作——環(huán)秀山莊第八章  自怡怡人之園——怡園第九章  亭子結向滄浪邊——滄浪亭  一、滄浪之歌因屈平  子美為立滄浪亭  二、一徑抱幽山  居然城市間——滄浪亭第十章  隔斷城西市語嘩  幽棲絕似野人家——藝圃第十一章  何當偕隱涼山麓  握月?lián)L好耦耕——耦園第十二章  退思園  一、退思補過任蘭生  二、貼水小園第十三章  山麓別墅寄暢園  一、清夢泉聲里  何緣聽玉珂  二、雅愛秦園林壑間第十四章  欲識蠡園趣  崖頭問少年——無錫蠡園  一、南堤春曉  二、長廊攬勝  三、假山聳翠  四、層波疊影第十五章  不可居無竹——個園第十六章  中國晚清第一名園——何園第十七章  淮左第一園——喬園第十八章  玲瓏典雅的常州園林  一、近園  二、約園  三、意園  四、未園第十九章  常熟名園——燕園  一、燕子歸來——燕園史話  二、奇石胸中百萬堆  時時出手見心裁——戈裕良與燕谷第二十章  徽派風格的海內孤本——水繪園第二十一章  半畝李家園——李園第二十二章  小中見大——瀛園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三章 中國私家園林之最——拙政  一、拙者之為政 名園寫春秋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婁門東北街178號,南臨東北街,北接平家巷,東起道堂巷,西至蕭王弄。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菊@始建于公元15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園內山水布局、建筑構造、草木設置等無不用盡其心。據(jù)載,拙政園址原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故宅,元代為大弘寺。明代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受明朝特務機構東廠的誣陷,動過刑,下過、遭過貶,遂以父親病故為借口告退還鄉(xiāng),于正德四年(1509)購得大弘寺遺址和附近的低洼地營建私家園林。園名“拙政”則是取自西晉文學家潘岳《閑居賦,序》句意,“于是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春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⒑跷ㄐ?,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北砻鲌@主既“不得志于朝”便“守拙歸園田”罷了。園名一份無奈、些許自嘲,將主人隱退于市、超然物外的心態(tài)形象地概括?! ⊥醌I臣雖自嘲為“拙者”,但他擅畫,對造園之道亦十分精通,即來于自然、高于自然。他邀摯友、吳門畫派領袖文征明共同設計拙政園藍本。文征明在他的《王氏拙政園記》中曾記載“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备鶕?jù)這一特點,拙政園在規(guī)劃的時候便因低鑿池,因高堆山,將堂、樓、亭、軒錯落構置其間,又精心點綴花草樹木于園中,形成了以水為主、疏朗平淡、清秀典雅的自然風貌。文徵明在記載中還寫道:“凡為堂一,樓一,為亭六,軒、檻、池、臺、塢,澗之屬二十有三,總三十有一。”  王獻臣以畫構園,以詩立意費時16年才建成這座園子。明隆慶《長洲縣志》載:“拙政園廣袤二百余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蓖醌I臣常于園中宴飲吳中名士,文征明自是??汀τ陬H費心思的杰作,他亦十分喜愛,常流連于園中美景,樂而忘返。他應王獻臣之請,除作《王氏拙政園記》外,還依據(jù)園中景物前后花了10余年時間繪制了“拙政園卅一景圖”,每一幅圖皆賦上詩句。園內還有他親自栽下的紫藤一株,歷經(jīng)400多年,令人叫絕。園內的玉蘭堂,相傳即是當年文征明作畫之地。文征明園記及圖畫對后世修復拙政園的重要性自必不多說,清嘉靖年間藏書家吳騫在《文待詔拙政園圖并題詠真跡跋》中亦談到:“園雖尚存,其中花木臺榭,不知幾經(jīng)榮悴變易矣。幸留斯圖,猶可征當日之經(jīng)營位置,歷歷眉睫。又如身入蓬島閬苑,琪花瑤草,使人應接不遑,幾不知有塵境之隔,又非所謂若有神物護持者耶?”如今的拙政園雖然與文畫所繪景致略有不同,但其中的青山碧水、亭臺樓軒,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依然是一幅活脫脫的明人寫意山水畫?! ⊥醌I臣去世后,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此后,四百多年間拙政園數(shù)次易主,幾度興衰。清代詩人袁學瀾曾用“十畝名園宰相家,花時門外集香車,百年堂構經(jīng)綸業(yè),只付樗蒲一擲奢”來感慨拙政園的命運多變。待徐氏子孫衰落后,拙政園逐漸荒廢?! ∫蜃菊@東部毗鄰明代萬歷進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舊宅。明崇禎四年(1631),王心一棄官歸田后,勉力購得此處,精心于園中理水疊山,建造亭臺,逐漸修復了拙政園東部園區(qū)。園建成后,他在園記中說道:“落成于乙亥之冬,友人文湛持為余額之曰‘歸園田居’。門臨委巷,不容旋馬,編竹為扉,質任自然?!蓖跣囊坏摹皻w園田居”直接取意陶淵明的“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今天的拙政園東園依然保持著這分疏朗、質樸的自然狀態(tài)?! |園之外,拙政園中,兩部幾百年間的輾轉流傳就要復雜得多了。清代初期,文壇名士錢謙益攜秦淮名妓柳如是同游蘇州,曾寓居拙政園?! ∏灞M入蘇州后,當時該園園主徐氏第五代孫感慨世道不好,于是在順治十年(1653)僅以2000金的價格將此園售予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該園經(jīng)陳氏重新修葺后雖然一度為江南名士稱頌,但他長期在京做官,后來又因為“結黨營私”罪全家被發(fā)配到遼東,最后客死當?shù)?,該園亦被官府沒收,所以陳氏并沒有真正享用過拙政園。后來園子發(fā)還給陳之遴之子,不久又被賣與吳三桂的女婿王永寧??滴跏辏?673)吳三桂被剿后,王永寧恐懼而亡,拙政園再次充公,改為蘇松常道新署。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南巡時曾到園中一游?!堕L洲縣志》云,園“二十年來屢易主,雖增葺壯麗。無復昔時山林雅致”?! ∏〕跄晏厥Y棨購得中部園產(chǎn),經(jīng)過數(shù)年的修整、經(jīng)營,舊貌逐漸恢復,蔣氏遂取名為“復園”,清代詩人沈德潛特為之作《復園記》曰:“不出城市而共獲山林之性。”袁枚、沈德潛、范來宗、趙翼、錢大聽、潘奕雋等文壇名士,嘗于園中賞游賦詩,傳為一時佳話。袁枚還曾借寓園中,在其《宿蘇州蔣氏復園題贈主人》詩中寫道:“白門新掛竹皮冠,為愛梅花不作官。今日名園偏晚到,萬枝香雪點燈看。為依安放竹床邊,剛在花明柳暗天。侵曉主人尋不見,早同鷗鳥立寒煙。春雨瀟瀟滴滿階,春宵夢短眼頻開。銀燈紅淡竹窗響,半夜月明仙鶴來。縹帶橫陳萬卷馀,嫏嬛小犬鎮(zhèn)相于。人生只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書。碧檻紅欄屈曲成,海棠含雨近清明。半池雪霽水微綠,坐看墅塘春草生。亭孤客易夕陽斜,寶塔金泥射落霞。每到細煙生水上,晚鳥啼出隔墻花。青山顏色主人恩,相別能教不斷魂。水竹風情花世界,恰曾消受幾黃昏。”  太史葉士寬得園林的西部后另建書園。嘉慶十四年(1809)復園為查世倓所得。嘉慶二十五年(1820)歸吳璉,稱吳園。書園又為沈元振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占蘇州后李秀成以復園為主,建忠王府,然園未完工,李鴻章便攻破蘇州,忠王府成了他的江蘇巡撫行轅。同治十年(1871),在江蘇巡撫張子萬的大規(guī)模修整下,拙政園又恢復了初建時自然典雅的風格。同冶十一年(1872)改屬八旗奉直會館,并恢復拙政園名稱。光緒三年(1877)吳縣富商張履謙購得兩部殘園后,邀請吳中畫家顧若波、陸廉夫、書法家俞粟廬等設計布局,歷時近十年,建成具有典型晚清園林風格的花園,改名補園,意為補充拙政園的不足?! ≈?,兵燹戰(zhàn)亂使園一直殘破不堪。直至1951年經(jīng)文物部門的管理、修復,一代名園遂重放光彩?! 《?、十畝名園宰相家  拙政園山青池廣,風格雋雅,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一座私家園林,現(xiàn)有面積約52 000平方米。全園大致可分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園區(qū)?! ?.疏朗開闊東部園  從拙政園現(xiàn)在的大門入園,首先進入東部園區(qū)的一個小庭院內。院內兩株白皮松蒼勁古拙,依墻而植的幾竿修竹蒼翠欲滴,一座三開間的廳堂被綠蔭環(huán)繞(圖013)。堂名蘭雪,借李白描寫玉蘭“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意命名。據(jù)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記載,蘭雪堂崇禎年間初建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后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臨僧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如今的蘭雪堂坐北朝南,形制小巧,堂內有屏門一座將堂前后分隔(圖014)。屏門南面裝飾有漆雕《拙政園全景圖》,精致華麗。北面為《翠竹圖》,清新雋永。堂內柱上掛對聯(lián)一副:“此地是歸田故址,當日朋儔文會、詩酒留連,猶余一樹瓊瑤,想見舊時月色;斯園乃吳下名區(qū),于今花木扶疏,樓臺掩映、試看萬方裙屐,盡占盛世春光。”落款為“丙寅春日(1986)夷齋錢定一并書于北云樓”。蘭雪堂曾是“歸園田居”的主要廳堂,深得王心一的喜愛和吳門文人的垂青?! 〈┻^蘭雪堂,一座石峰立于眼前。石峰自下而上逐漸狀大,望之如云朵,遂名“綴云峰”。據(jù)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綴樹杪,名之日綴云峰”。綴云峰在竹叢和古樹的簇擁下起到了很好的障景作用(圖O15)?! 【Y云峰東北處.芙蓉榭臨荷花池而筑(圖016)。芙蓉有水芙蓉和木芙蓉之分。水芙蓉即荷花,亦名蓮花、芙蕖、水芝等;木芙蓉長于陸地.是一種會變色的花,早晨朝霞初現(xiàn)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兩下時又變?yōu)榉奂t色,甚為珍貴。芙蓉榭為卷棚歇山頂,四角飛翹,西部平臺挑出池中,輕巧靈秀。榭外圍有回廊,環(huán)繞美人靠。榭內南北兩面墻上裝飾有漏空窗格,東西兩面各有一副制作精美的木雕落地罩。一為圓形一為方形,暗合天圓地方之意。夏秋兩季.水、木芙蓉相繼花開,芙蓉榭自是賞花最佳之處。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江蘇名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