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振明 編 頁數(shù):446 字數(shù):529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是當代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研究與教學的一個重要領域,而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與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法律碩士學位(JM)并駕齊驅,成為文科職業(yè)(專業(yè))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公共管理學以公共部門的管理(特別是政府管理)作為研究對象,其前身是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并支配了20世紀公共部門研究的大部分時光(20世紀7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公共部門研究的主導范式)。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是一種與西方工業(yè)社會相適應的政府管理理論以及實踐模式。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后工業(yè)社會的來臨,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出現(xiàn)了聲勢浩大的公共部門改革或政府改革浪潮(“新公共管理”、“管理主義”、“重塑政府”或“企業(yè)化政府”運動)。這場改革不僅改變了西方公共部門管理的實踐模式,而且也改變了公共部門管理的理論形態(tài)以及知識體系。用《公共管理與行政》(中譯本譯為《公共管理導論》)一書的作者歐文?E?休斯的話來說:“新公共管理的采納意味著公共部門的研究領域中新范式的出現(xiàn)?!陛^之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今天的公共部門管理研究領域無論是學科基礎、研究視野、理論主題,還是學科框架、知識體系、學科分支以及理論成就都已今非昔比、大異其趣了。
內(nèi)容概要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法學、社會學、系統(tǒng)科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對國家和公共組織行為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動。公共管理學是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學科體系。它是一個科際整合的交叉學科群,是以解決公共問題為導向的應用科學。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公共管理(學)的視野第2章 公共組織理論第3章 政府改革與治理第4章 政府間關系第5章 政府作用第6章 公共政策第7章 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第8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第9章 公共財政管理第10章 第三部門管理第11章 公共部門戰(zhàn)略管理第12章 公共管理倫理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2章 公共組織理論2.1 公共組織概述人的一生要面對或參加各種各樣的組織,如政府、法院、黨派、工會、銀行、工廠、商場、醫(yī)院、學校、家庭等等,但這些組織并不都是公共組織,公共組織在其內(nèi)涵、目標、范圍和功能上與私人組織存在著差別。本節(jié)將著重討論公共組織的定義、構成要素和類型。2.1.1 公共組織的定義組織是人類社會最普遍的現(xiàn)象。通過對各種組織的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共性:(1)組織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為關系的集合;(2)組織有著某種特定的目標;(3)組織有一定的結構和行為方式;(4)組織有其內(nèi)在的精神意識,這種精神意識并非自發(fā)形成,而是有意養(yǎng)成的,最終系統(tǒng)化為組織文化;(5)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隨著組織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機發(fā)展。根據(jù)上述特征,我們將組織定義為:組織是指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通過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識,并為了實現(xiàn)某一特定目標而按一定的方式聯(lián)合起來的有機整體。在組織的若干特征中,組織目標與行為是組織的本質(zhì)性特征。尤其是組織目標,往往被許多學者作為對組織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邏輯起點?,F(xiàn)實社會中,有一些組織以實現(xiàn)私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有一些組織以服務于公共利益并不以營利為目的。人們通常稱前者為私人組織,后者為公共組織。從作用的范圍來看,私人組織與公共組織間似乎不存在清晰的界限,特別是當私人組織行為具有很強的外溢性的時候更是如此。并且,有的時候即使是私人企業(yè)也會做出一些非營利性舉動。因此,也有學者認為所有的組織都是公共的。
編輯推薦
《公共管理碩士(MPA)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學原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