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孫文良,李治亭 著 頁數(shù):363 字數(shù):3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清太宗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生于1592年(明萬歷二十年)11月28日,卒于1643年(清崇德八年)9月21日,享年五十二歲。半個世紀里,他和父親努爾啥赤趁著明朝日益衰落的有利形勢,代表新興的滿、蒙貴族和部分漢族地主階級,在遼闊廣大的北中國,躍馬彎弓,縱橫馳騁,取得了驚人的勝利,為清帝國的創(chuàng)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代近三百年的清皇朝,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朝代。清太宗是這個朝代第一個當皇帝的滿族人。他在開創(chuàng)這個皇朝的十七年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國家政治制度,發(fā)展了社會經(jīng)濟,緩和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他是英勇善戰(zhàn)的軍事家,也是治國有方的政治家。 很早以來,我們就想寫一部有關清太宗的傳略。當這本《清太宗全傳》即將與讀者見面時,回顧我們之所以產(chǎn)生這種想法,平心而論,不是出于個人的好惡,而是感到有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清太宗這個人物作為一代清皇朝的開創(chuàng)者,一個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同清朝的勃興,滿族的發(fā)展,最終戰(zhàn)勝明朝,以及幾百年來東北地區(qū)疆域、民族的形成與變化等等都非常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地位重要,作用大,在治國方面頗有獨到之處,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教訓也比較多。他的文治武功同歷史上任何一個創(chuàng)業(yè)之君相比,都毫不遜色。特別是他的經(jīng)歷和事跡,極富傳奇性和趣味性,充滿驚險與浪漫的濃厚色彩,處處引人入勝。而就是這樣一位有作為的歷史人物,迄今還沒有一本關于記述他個人的著作。鑒于這種情況,我們以微薄之力嘗試寫了這本書。 本書僅僅圍繞明清交替時代一個人物一生的經(jīng)歷和事跡,不是滿族發(fā)展史,也不是清朝開國史。有關清太宗的史料浩如煙海,頭緒紛繁,整理歸納,實非易事。我們編著本書主要是根據(jù)《清實錄》、《東華錄》、《滿文老檔》、《滿洲實錄》、《明實錄》、朝鮮《李朝實錄》等基本資料。同時參看了明清時期大量的官方及私人著述筆記等。我們也對清太宗的一些活動遺址作了必要的考察。值得提出的是,來自清朝、明朝及朝鮮方面的官書記載,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我們采取了分析的態(tài)度,凡互相矛盾的,則取其一說;一種記載不完善的,取其他方面的材料補充.全都不對的,我們就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覺得對清朝、明朝和朝鮮方面的資料不能有什么偏向。我們是兼收并蓄,綜合利用。 在這部(清太宗全傳>的寫法上,我們努力想使它的文字生動活潑,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一生的活動,再現(xiàn)清太宗的真實面貌。有些古籍可以看得明白,引用的原文照抄,有的過分古奧,則在行文中用我們自己的話重新轉述,非引用原文不可時。也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但是注明出處。全書總的是文言與白話并用。紀年一律采用農(nóng)歷,重要年代折成公歷注明在括號內(nèi)。朝代紀年以清(后金)為主,附以明紀年。 這部書在很多地方吸收了前輩史學家的研究成果,也參考了最近幾年來國內(nèi)外出版的一些有關的論著和資料。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不少單位和個人的支持與幫助。我們真誠感謝遼寧大學歷史系、吉林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沈陽故宮、遼寧省圖書館等單位對我們的熱情支持。感謝劉志超、鐵玉欽、鄭川水、李林、張復、楊□、郭燕順、宋禎煥、李鴻彬等同志積極為我們提供資料、照片、地圖等。著名老中醫(yī)路萬元先生幫助我們研究了清太宗晚年患病的情況,在此一并致謝! 作者
內(nèi)容概要
皇太極,作為清朝開國第一帝,他的杰出才能和文治武功可與歷史上任何一個創(chuàng)業(yè)之君相比。論武,他少年隨父征戰(zhàn),弛騁疆場,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兵家奇跡;論文,他雄才大略,創(chuàng)制立政,為清軍入關奠定了基礎,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肚逄谌珎鳌穮⒖肌肚鍖嶄洝贰稘M文老檔》《滿洲實錄》等大量官方和私人著述,采取不落俗套的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文學的技巧,以酣暢的語言和濃重的筆墨,對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全景展示,帶領讀者走出戲說的迷霧,聆聽歷史真正的聲音。
作者簡介
孫文良(1933—1995),遼寧遼陽人,歷任遼寧大學歷史系主任、教務長,遼寧省史學會理事長、中國史學會理事。出版有《清太宗全傳》(合著)、《乾隆帝》(合著)、《明清人物》、《中國官制史》、及《滿族崛起與明清興亡》十余部著作,主編《滿族大辭典》、《清史稿辭典》等,發(fā)表論文150余篇。
李治亭,1943年生,山東莒南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歷任副所長、所長等職,兼任吉林省史學會副會長。現(xiàn)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傳記組特聘專家。長期致力于清史研究,兼及明史與東北地方史研究,出版有《吳三桂大傳》、??意識,運用文學的技巧,以酣暢的語言和濃重的筆墨,對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全景展示,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
第一節(jié) 神話溯源流
第二節(jié) 父汗創(chuàng)大業(yè)
第三節(jié) 少年皇太極
第二章 天命時期的皇太極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建后金國的驍將
第二節(jié) 佐太祖定遼東
第三節(jié) 馳騁遼西大地
第三章 天聰時期的金國汗
第一節(jié) 繼父登汗位
第二節(jié) 治國新政
第三節(jié) 宏圖遠略
第四節(jié) 朝鮮結盟
第五節(jié) 遼西對峙
第六節(jié) 萬里疾馳
第七節(jié) 來自黑龍江的捷音
第四章 崇德時期的大清帝
第一節(jié) 大清皇帝第一人
第二節(jié) 鞏固皇權
第三節(jié) 加速滿族社會進步
第四節(jié) 新編八旗漢軍
第五節(jié) 龍江故土入版圖
第六節(jié) 縱兵征明
第七節(jié) 最后的歲月
第五章 一個帝王的思想作風
第一節(jié) 素樸的天道觀
第二節(jié) 貴在得人才
第三節(jié) 體恤民情
第四節(jié) 開誠布公
第六章 愛好和生活
第一節(jié) 喜愛歷史
第二節(jié) 兄弟子侄大家族
第三節(jié) 妻子眾多的家庭
第四節(jié) 清太宗之死
附 清太宗大事年表
章節(jié)摘錄
十九歲與父親分家時,他排行老大,照理說,該擁有繼承父業(yè)的權利,可是他卻分得很少一份家私,多為弟弟所得??梢娕嫔鐣袩o嚴格的長子繼承的成法。努爾哈赤對待他的諸子,在褚英死后,總是強調(diào)諸子協(xié)商一致,集體處理國政,規(guī)定凡獲戰(zhàn)利品都要八家(八旗)諸王均分。這里也沒有說到長子必須多分。整個清代,事實上都不注重長子繼承,十余個皇帝(包括入關前),多不是長子。順治帝即位時才六歲,他的哥哥豪格比他大三十多歲,而且是太宗的長子,很有資格繼位,但為當時握有軍政實權的多爾袞所阻撓,才選了一個六歲的小孩子當皇帝,以便于自己獨攬朝政。多爾袞這個舉動所以行得通,說明當時確實沒有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的嚴格規(guī)定,否則他是不敢那樣做的。第三,自努爾哈赤以后,堅持以才能為標準選擇繼承人。在努爾哈赤時代,多少還保留氏族社會的那種原始民主制殘余。他規(guī)定選賢任能要由諸王貝勒大臣公推。努爾哈赤艱難創(chuàng)業(yè),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忠實于他的事業(yè)的人才,而且還把他的思想和作風注入整整一代人的意識之中。所以努爾哈赤的遺訓是受到諸王貝勒大臣尊重的。這個時期,專制制度遠不是完備的,權力還沒有達到高度集中,形成個人獨斷專行的局面,這有助于內(nèi)部遇大事協(xié)商,而不至于相互尖銳對立。公推軍功卓著、才能出眾的太宗,既合乎傳統(tǒng)習慣,又符合努爾哈赤的思想。這也是眾望所歸。在封建主義時代,宮廷內(nèi)部的明爭暗斗、陰謀詭計是不可避免的。太宗受諸兄大臣擁戴繼位,不可能沒有不同意見。大約從擁戴他繼位那時起,就有反對的意見了。多爾袞后來說他奪取了大位,就是這種反對意見的反映。我們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不能認為太宗登上歷史舞臺,僅僅是個人或幾個人的主觀意念。他是時代造就,又是為其所需要。他以東北為舞臺,是在新崛起的民族共同體滿族及其后金政權對明展開的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軍事政治斗爭中培養(yǎng)的一代優(yōu)秀人物之一。統(tǒng)一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建政權鍛煉并造就了一大批能征慣戰(zhàn)的軍事活動家、戰(zhàn)略家,他們比起自己的前輩,毫不遜色。為了求得本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并把他的統(tǒng)治推廣到全國,他們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人物來負起領導的使命。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17]如果不從上帝主宰來理解,正是歷史的發(fā)展把一個“大任”落到了他們當中最突出的代表——清太宗身上。
編輯推薦
《清史別叢:清太宗全傳》編輯推薦:他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膽略,統(tǒng)領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迅速崛起;他戎馬倥傯轟轟烈烈的一生,為大清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就是——愛新覺羅?皇太極。他是如何取得同樣戰(zhàn)功卓著的兄弟子侄的推舉,登上汗位的?在與明朝的對峙過程中,他如何足智多謀,計除袁崇煥,上演蛇吞象?建立大清國后,面對復雜的滿、蒙、漢矛盾,他怎樣力排眾議,施行治國之道?面對八旗權貴的勢力膨脹,他采取了哪些抑制和改革措施,從而鞏固了皇權?……每一個問題都是對一個創(chuàng)業(yè)之君的嚴峻考驗,而太宗皇太極以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在《清史別叢:清太宗全傳》中一一呈現(xià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