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平原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前言
算上北大版,這已經(jīng)是第六個版本了。這冊小書,199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初刊,1995年由臺北的麥田出版社推出繁體字本,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三卷本《陳平原小說史論集》時將其收錄,此乃本書的“基本型”。十年后,也就是200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發(fā)行裝幀精美的“插圖珍藏本”,算是“改進版”。到了去年春夏間,幾乎同時,北京大學出版社和百花文藝出版社分別找上門來,希望重刊此書。雙方協(xié)商,達成以下協(xié)議:“百花”刊行插圖本,只收初版本文,取其賞心悅目;“北大”兼收各種附錄,增加索引,突出學術性。我之談論“武俠”,除了這冊小書,只有《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中的《晚清志士的游俠心態(tài)》、《當代中國人文觀察》中的《武俠小說與功夫電影》,還有就是《作為學科的“文學史”》中的《“通俗小說”在中國》。二十年間,如此成績,實在寒磣。說白了,不夠忠誠,也有欠專精,那是因為,我并不希望以此為“主業(yè)”。至于為何以及如何借“武俠”談小說類型,而又兼及思想文化,當初以《我與武俠小說》作為人文版的“代序”,以及撰寫《我與武俠小說研究》作為新世界版的“后記”,再加上《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等七則附錄,該說的都說了,再往下絮叨,就討人嫌了。問我的研究體會,就一句話:觀賞通俗小說(武俠或言情)及類型電影(偵探或驚悚),可能很愉悅;作為研究對象,卻不怎么好玩。既怕缺乏理論自覺,一味復述迷人的故事;又怕沉湎其中,走火入魔,立說時“過度闡釋”。如此古今對話、文史溝通,分寸感很重要,如何拿捏,端看學者的志趣與功力。以我的能力,也就到此為止,因此,只好暫時告別那些“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游俠了。
內(nèi)容概要
算上北大版,這已經(jīng)是第六個版本了。這冊小書,199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初刊,1995年由臺北的麥田出版社推出繁體字本,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三卷本《陳平原小說史論集》時將其收錄,此乃本書的“基本型”。十年后,也就是200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發(fā)行裝幀精美的“插圖珍藏本”,算是“改進版”。到了去年春夏間,幾乎同時,北京大學出版社和百花文藝出版社分別找上門來,希望重刊此書。雙方協(xié)商,達成以下協(xié)議:“百花”刊行插圖本,只收初版本文,取其賞心悅目;“北大”兼收各種附錄,增加索引,突出學術性。 我之談論“武俠”,除了這冊小書,只有《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中的《晚清志士的游俠心態(tài)》、《當代中國人文觀察》中的《武俠小說與功夫電影》,還有就是《作為學科的“文學史”》中的《“通俗小說”在中國》。二十年間,如此成績,實在寒磣。說白了,不夠忠誠,也有欠專精,那是因為,我并不希望以此為“主業(yè)”。至于為何以及如何借“武俠”談小說類型,而又兼及思想文化,當初以《我與武俠小說》作為人文版的“代序”,以及撰寫《我與武俠小說研究》作為新世界版的“后記”,再加上《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等七則附錄,該說的都說了,再往下絮叨,就討人嫌了?! 栁业难芯矿w會,就一句話:觀賞通俗小說(武俠或言情)及類型電影(偵探或驚悚),可能很愉悅;作為研究對象,卻不怎么好玩。既怕缺乏理論自覺,一味復述迷人的故事;又怕沉湎其中,走火入魔,立說時“過度闡釋”。如此古今對話、文史溝通,分寸感很重要,如何拿捏,端看學者的志趣與功力。以我的能力,也就到此為止,因此,只好暫時告別那些“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游俠了。
作者簡介
陳平原 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xiàn)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第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著作獎(1995、1998、2003),第一、二屆王瑤學術獎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6),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09)等。先后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zhuǎn)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30種。另外,出于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xiàn)代中國》。治學之余,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xiàn)實人生,并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書籍目錄
新版序我與武俠小說(代序)第一章 千古文人俠客夢第二章 唐宋豪俠小說第三章 清代俠義小說第四章 20世紀武俠小說第五章 仗劍行俠第六章 快意仇第七章 笑傲江湖第八章 浪跡天涯第九章 作為一種小說類型的武俠小說附錄一 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附錄二 類型等級與武俠小說附錄三 武俠小說中的“劍”附錄四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俠小說的出路附錄五 走出“話本正脈”附錄六 小說家的歷史意識與技術能力附錄七 又見金庸——答《南方周末》記者問主要參考書目索引初版后記我與武俠小說研究——新世界出版社“典藏版”后記百花文藝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龔自珍的詩句“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漫感》),可以說相當準確地表達了中國古代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對于文人來說,“簫”易得而“劍”難求,于是詩文中充斥著“劍”的意象?!罢虅Α迸c“行俠”并不完全一致,可詩文中這兩者往往相通,故可互相參照。同樣一個“撫劍獨行游”(陶潛《擬古》),可能是表達其建功立業(yè)的愿望,也可能是發(fā)泄其豪壯狂蕩之氣,還可能是欣賞其闊大雄奇的美感效果——有時甚至是三者的混合。借“俠”或“劍”表達建功立業(yè)愿望者,因其著眼點不同而分化成歌頌功德與發(fā)泄悲憤兩類。宋人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收《白馬篇》九首、《少年行》三十首,多與邊關戰(zhàn)事聯(lián)系在一起,“言人當立功立事”(《樂府解題》),于是充滿“不許跨天山,何由報皇德”(王僧孺)、“歸報明天子,燕然石復刊”(徐悱)之類志得意滿的詩句。可借“劍”與“俠”感嘆懷才不遇的詩篇,顯然更為源遠流長:阮籍之感嘆無法“揮劍臨沙漠,飲馬九野垌”(《詠懷》),李白之吟詠“撫劍夜長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贈張相鎬之二》),以至明人徐渭的“客散平原夜,波寒易水風。秦仇不能報,淚落酒杯紅”(《賦得看劍引杯長》),清人黃仲則的“匣中魚鱗淬秋水,十年仗之走江海。塵封繡澀未摩挲,一道練光飛不起”(《以所攜劍贈容甫》),還有龔自珍的“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誰分蒼涼歸棹后,萬千哀樂集今朝”(《己亥雜詩》),不管得意還是失意,“仗劍”與“行俠”都是憑借自身能力去奪取功名,而不是攀附權(quán)貴或者依賴祖宗福蔭。因此,詩人于古代俠客中多取“閭巷之俠”,而很少取“卿相之俠”。張華的《游俠篇》甚至對談俠士者推崇“翩翩四公子”表示不以為然。這就很好理解為什么“仗劍”與“行俠”這一意象會千百年來激動著千百萬出身寒門并與功名富貴無緣的文人學子之心。
后記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有時候,作者本人是做不了主的。你欣然忘食的,讀者不一定買賬;你不太用心的,也可能很有市場。我的經(jīng)歷很平淡,出書二十多年,基本上是波瀾不驚。既不曾“寶劍蒙塵”,也未見“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從沒夢想成為暢銷書作家,不是“不為”,是“不能”也。在我所有的著述中,據(jù)說略有點“暢銷書”潛質(zhì)的,是談俠客的這一本。很可惜,當初一味追求學術性,無視暢銷書寫作規(guī)律,自然不可能有讓人驚喜的“洛陽紙貴”局面。在我自己,之所以偏愛本書,是因其撰述過程而獲得了澄明的心境,度過了某種精神上的危機。對于希望學問與人生合一的我來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此書1992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初版,兩年后,臺灣麥田出版公司推出繁體字本,五年后,收入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卷本《陳平原小說史論集》。這三個版次,印數(shù)都不多。
編輯推薦
《千古文人俠客夢(增訂本)》:博雅英華·陳平原著作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