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6-7 出版社:北京師大 作者:楊燕起 頁數(shù):34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從80年代以來,結合教學,我進行了初步的《史記》研究。我的研究是從做些基礎工作開始的。其間,與諸多學術友人協(xié)力,先后整理出版了《歷代名家評史記》、《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史記精華導讀》等三種著述,這對自己了解《史記》研究的全貌很有幫助。我也還寫過一些論文,有些篇章的認識,受到了學術同仁的鼓勵。在此基礎上,將教學和研究中的有關體會寫出來,形成《的學術成就》,并對某些理論性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與上述三種著述聯(lián)系起來,結合為一個小的系列,我想會是有益的。除此之外,我還主編了一種《白話史記》。所有這些,都是期望有利于推動高等學校史學名著課程中“《史記》研讀”的開設,也為全社會整體的《史記》研究工作,做出自己一份添磚加瓦的微薄貢獻。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從司馬談說起一、《論六家要旨》的撰著二、《史記》編寫的提出三、對司馬遷的培養(yǎng)和教育第二節(jié) 《史記》的時代特色一、大一統(tǒng)的業(yè)績促使產(chǎn)生了《》史記二、強調(diào)吸取歷史經(jīng)驗以維護長治久安三、勇于面對現(xiàn)實的批判精神四、在學術文化領域中兼收并蓄的合流傾向第二章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通史……第三章 《史記》的體例第四章 司馬遷的哲學思想第五章 司馬遷的政治思想第六章 司馬遷的歷史思想第七章 司馬遷的經(jīng)濟思想余論 《史記》研究史述略
章節(jié)摘錄
就對史事的記述和評議而言,它可以是指所敘文篇條理層次清楚。發(fā)展線索明晰,終始變化確定,結論成局自然,說理透徹精到這些方面。試以《平準書》為例加以說明?! 镀綔蕰吩凇妒酚洝分芯哂刑厥獾牡匚?,是《史記》中的重要名篇之一,它有著本紀和諸侯世家那樣按時間順序記事的優(yōu)點,也有表序論說那樣的評議特色,還有勛臣世家和一般列傳那樣敘述的犧脫風格。它集中有各種記述手法之所長,足以成為《史記》"實錄"之典范。它文篇較長,涉及面廣,內(nèi)容繁多,表現(xiàn)豐富,亦足使我們的評說有較充分的活動余地。我們選擇它,應該是合理的?! l理層次清楚?!镀綔蕰芳杏浭鰸h代的財政經(jīng)濟狀況,并以此為軸心來說明當時整個國家的重大政治軍事社會活動,組編之精當堪稱絕構。全篇依時間順序敘來,主要分為武帝前及武帝在位時兩大部分,而以記述武帝時為重點。從層次上看,漢初的記述只是一個鋪墊,在整體上恰似一段序曲。以"物盛而衰,固其變也"為轉折,之后首先大肆渲染征伐四夷的騷動,進而提起大軍伐胡而置武功爵,由是法律教化相隨而興,氣氛緊張而熱烈;接著出現(xiàn)塞河鑿渠,因水災徙貧民等興作之舉,造皮幣、白金,官營鹽鐵,算緡錢,置均輸?shù)日叽胧\而生,法令慘急,集中打擊豪強和朝廷內(nèi)部的反對派,看準的對象自屬是社會的上層;然后有鑄鐘官赤側和傳令上林三官鑄五銖錢之舉,還滋生出楊可告緡遍天下的事端,使中家以上大體都破產(chǎn)了,爭利的對象延及于社會中層,由此引起社會風氣的巨大變化,民偷甘食好衣,不事蓄藏之產(chǎn)業(yè);依此發(fā)展,政府財政問題逐漸解決,盡管有賑災,天子出巡,封禪,擊羌、越、廣設西南十七郡,但在全國普遍實施均輸平準之后,還是用度充足,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從正面來看,對于琥諦時一系列經(jīng)濟改革措施的提出與貫徹執(zhí)行,不能不贊嘆該篇敘述的條理是非表晰的,但司馬適是以一種顯示其中義理的手段來表現(xiàn),卻是費了一番苦心的。
編輯推薦
本書由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楊燕起高校史學教師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