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開舉 頁數:328 字數:270000
內容概要
陳開舉編著的《話語權的文化學研究》內容介紹: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社會各方面的大發(fā)展,人們常常在各種正規(guī)與非正規(guī)場合聽到“要謀求某某方面的話語權”的說法。實際上,“話語權”是個重要的文化學概念。筆者自2002年師從毛思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以來,近十年中一直致力于與話語權相關的文化研究工作,現結集出版與話語權相關的十九篇論文,形成專著《話語權的文化學研究》。話語權是指人們用話語這一人類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實現自身各種重要權益的權力。人們通過有效的自我表述,影響與己相關事項之進程、決策、做法等。隨著社會越來越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話語權成了人們各種重要權益的關鍵訴求途徑。
作者簡介
陳開舉,1969年生,男,土家族,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69年生于湖北省巴東縣?,F任教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991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英語系,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94畢業(yè)于廣州外國語學院,獲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獲語言與文化專業(yè)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研究、語用學、英語教學。近年來已在《現代外語》等多種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編寫教材兩部。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文化學基礎研究
第1篇 當代西方文化研究述略
1.1 背景
1. 2 主要流派
1.2.1 后殖民主義研究
1.2.2 性別/女性研究
1.2.3 弱勢階層研究
1.3 文化研究的最新特點
1.4 結語
第2篇 論“水桶現象”的文化成因
第3篇 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農民形象的他者化建構
第4篇 從《紅高粱模特隊》看大眾文化的依附性與顛覆性
第5篇 認知語境的文化學研究
第二部分 話語含意推理研究
第6篇 語碼模式勘誤
第7篇 格萊斯推理模式評述
第8篇 認知語境、互明、關聯、明示、意圖——關聯理論基礎
第9篇 話語含意推理的或然性與必然性
第10篇 話語交際中的目標驅使原則
第三部分 話語權理論研究
第11篇 構建完整的中國農民形象——趙本山1995—2000喜劇小品的語言、文化研究
第12篇 中國農民有話語權嗎——兼論話語權的構成與配置
第13篇 論語言的力——語言的哲學、文化學與語用學本質
第14篇 論話語權的配置與社會和諧
第四部分 話語權理論的應用研究
第15篇 話語權缺失處,罵語作祟——英漢罵語的文化l心理分析
第16篇 “山寨”現象的資本文化本質
第17篇 當代中國新文化何以可能——從“山寨”文化說開去
第18篇 話語幽默的表述策略研究——基于趙本山兩則小品
第19篇 媒體審判:對話語權缺失過正的矯枉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媒體嚴重影響司法審判的幾起案件的部分媒體報道和評論
附錄二 四出趙本山小品腳本
本書術語中英文對照表(以英文術語首字母為序)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受福柯(Foucauh 1978)等的影響,當代文化研究者對社會文化現象的研究更加深入,他們往往試圖解構(deconstruct)社會文化諸現象(當然,這些現象最集中地保留在各種文化作品中)背后起作用的社會權力及其相互作用。雖然直到現在就文化研究學界還沒有一致的定義,但其中的主要研究領域大致可以歸結為:后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弱勢群體研究(subalternstudies)。各種文獻可以看作話語場,話語作品實際上就是各相關主體的話語權之間的交互作用。上述幾個基本流派都揭示了一個基本的話語權規(guī)律:強勢者充分享有話語權并利用之為自己或本群體辯護,替自己對弱勢者的宰制進行辯護(同上)。這樣,上述流派或可以通俗地表達為:強者對自身霸權行為的詮釋,表現在民族問題上,形成了維系殖民活動的文獻,文化研究理論中對應地形成了后殖民研究流派;在性別問題上是父權制(patriarchy)對女性的宰制,文化研究針理論中對應地形成了性別/女性主義研究流派;在社會階層方面體現在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他者化(otherization)和邊緣化(marginalization),文化研究理論對應地形成了弱勢群體研究流派。 如果說父權制是以純體力(農耕文明的主要生產力要素)為基礎的,那么殖民就是以資本及其附著物如知識技術、武器等為基礎(究其本質原因,是資本運作所涉及的主要要素如市場、原材料、人力、技術、管理等在起著本質作用)。弱勢群體問題的形成就體現了上述要素的綜合(amalgamation),強者通過對話語權(其核心是知識和教育資源)的絕對掌控詮釋和維護著自身利益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并強化對弱勢群體的宰制。這個問題本來是很清楚的,然而人們對它的充分認識卻并不容易,如人們容易將農民暴動誤作農民有效地行使話語權。對弱勢者的話語權研究貢獻最大的當屬斯皮瓦克(Spivak1993)。 斯皮瓦克針對以古哈(Guha 1982)為首的印度歷史學家們試圖改寫部分印度歷史——他們試圖糾正傳統(tǒng)的將印度歷史歸結為社會精英史的做法,欲將農民暴動作為農民有效地表述自我的形式寫入歷史——展開討論,敏銳地指出,農民作為弱勢群體并沒有話語權(暴動并不屬于行使話語權的形式),至于受過長期良好教育(從而獲得有效的話語權)的歷史學家們一廂情愿地將暴動解釋為有效的表述,這種做法本身是欠妥的。斯皮瓦克還并進一步指出,作為女性的農民更加沒有話語權(以至于印度某些地方盛行的寡婦的殉葬被描述為她們自愿而快樂的行為)。
編輯推薦
《話語權的文化學研究》由中山大學出版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