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趙晴 頁數(shù):33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群小人物的口述歷史。現(xiàn)在,他們就坐在你的面前,對你講述各自不同的命運和故事。在一行行看似沉默的文字背后,你其實可以聽見他們的話語和呼吸,看見他們的衣著和面容,感覺到他們的淚水與歡笑,觸摸到他們的情感和體溫。本書的出版源自一項起始于十年前的工作。2000年,《杭州日報》西湖副刊創(chuàng)辦“傾聽·人生”版,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運來反映時代的變化”,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十年時間,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個小人物敞開了心扉,他們的故事打動了更多的小人物。小人物是大時代的一滴水,每一顆水滴都有自己的精彩,顆顆水滴聚成淙淙細流,最后匯成波浪翻滾的大海。大歷史中或許不會記載小人物,但小人物是構成大歷史的小細節(jié)。他們中有下崗女工當鐘點工式的小人物,也有汶川大地震后打開生命通道的尖刀軍長許勇的親身經(jīng)歷。小人物有時候甚至推動了歷史的進程,獲得第19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一九八零,四位新華社記者的西行漫記》,講述的更是大時代中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30年前,四位新華社中青年記者受命調(diào)查西北農(nóng)村現(xiàn)狀,探討治貧致富的良策,為此他們跨越4省(自治區(qū))39縣,走村串戶,歷時半年,行程萬里,對黨中央全面推行包產(chǎn)到戶的重大政策,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皟A聽·人生”是《杭州日報》打造的重要品牌,十年時間,“傾聽·人生”在一個喜新厭舊的快餐閱讀時代,奇跡般地辦成了長盛不衰的耐讀版面,不僅成為首屆浙江新聞名專欄,其作品更多次問鼎中國新聞獎?!耙孕∪宋锏拿\反映時代的變化”,不僅是《杭州日報》“權威親民新型城市黨報”辦報理念的一種探索,更是《杭州日報》踐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因為唯有貼近實際,才能傾聽到來自底層的真實聲音;唯有貼近生活,才能觸碰到社會最敏感的神經(jīng);唯有貼近群眾,才能感受并傳遞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深刻表現(xiàn)普通人的光輝心靈和堅韌力量。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可以觸摸大時代的脈搏跳動;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可以感受大時代的跌宕起伏。《杭州日報》將繼續(xù)打造“傾聽·人生”品牌,為小人物記史,為小人物立傳,以小人物的命運反映大時代的變化。因為“傾聽·人生”記錄的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其實就是你的故事、我的故事、他的故事、我們所有人的故事。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群小人物的口述歷史?,F(xiàn)在,他們就坐在你的面前,對你講述各自不同的命運和故事。在一行行看似沉默的文字背后,你其實可以聽見他們的話語和呼吸,看見他們的衣著和面容,感覺到他們的淚水與歡笑,觸摸到他們的情感和體溫。 本書時《杭州日報》西湖副刊創(chuàng)辦“傾聽·人生”版的集結,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運來反映時代的變化”,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十年時間,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個小人物敞開了心扉,他們的故事打動了更多的小人物。 本輯為第Ⅰ輯,分為歷史印跡、正紅旗下、炫夢人生、絕對隱私、灰色地帶這五部分。
書籍目錄
一、歷史印跡 戰(zhàn)俘 我的抗戰(zhàn)往事 1945年的歸來 臺灣老兵 日本孤兒 遷戶口 外調(diào) 一紙鑒定 重返1976,我所經(jīng)歷的“總理遺言案” 一個人的法語 1986的長崎之行 尋找烈士二、正紅旗下 一九八零,四位新華社記者的西行漫記 一九四九,渡江第一船 警徽警戒 鏡頭留住西藏往事 大使求學記 黨籍 革命媽媽三、炫夢人生 尋找佛光 東敦煌 二次插隊 馮根生做學徒 運河漂流記 跳馬王 發(fā)現(xiàn)長城 我在東歐做生意 我和高秀敏的故事 我在美國當警察 我是薔薇老媽 我的間隔年四、絕對隱私 男婦科醫(yī)生 當女教師愛上男學生 將婚姻進行到底 干爹 癖·獄 花殼兒 他對我不感性趣五、灰色地帶 五刑“上將” 丟臉 青春的潰瘍 邊緣病人 逃出黑磚窯 走出抑郁后記/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附錄/《小人物史記Ⅱ》篇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我當?shù)氖菄顸h34軍44師的兵。參軍不到一個月就和日本人遇上了,在夏縣、河津縣、秸山縣一帶,七天和鬼子打了兩回。有一回冬天,晚上,漫天大雪,到處都是一片白色,我們要設埋伏。我爬到一戶人家的屋頂上,用胳膊將屋頂上厚厚的雪掃開,然后就伏在雪窩里,這樣在雪窩里一趴就是一夜,雪不停地下,人都被雪埋了?,F(xiàn)在,我的腿不能坐炕,盤不起來,走路要拄拐,都是那時落下的。那一仗我們死了一千多人,團長也被日本人撰了。我命大,活了下來。尸體倒在雪地里,橫七豎八的,像柴火捆。我的許多戰(zhàn)友在和日本鬼子打仗時死了,我是眼睜睜看著他們死的。和日本人打完了,自己活著看到了抗戰(zhàn)勝利,特別高興,覺得自己命太大,能活到勝利。我以為這下可以回家了,可不久就又打開了,國共和談失敗,和解放軍打。一次在中條山和解放軍打起來了,這會兒不像和日本人打仗時那樣拼命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啊,當兵的都不想再打了,都想回家。在這一仗中,我左手負傷,子彈從虎口鉆進去,從掌心穿出來,血管打斷了,血直向外噴,堵都堵不住。現(xiàn)在這只手殘了。哎,我的命不好,和日本人打仗該掛彩的時候沒有掛彩,偏偏和解放軍打仗,就掛彩了。山西解放時,我因為負傷正在醫(yī)院里住院治療。太原被解放軍拿下后,我就成了解放軍的俘虜。雖然是俘虜,但是解放軍優(yōu)待俘虜,還是讓我在醫(yī)院里治傷。這期間,部隊里的首長就經(jīng)常來做我們這些俘虜?shù)乃枷牍ぷ?。這些首長沒有架子,平易近人,不像國民黨部隊里那些當官的。他們告訴我們,過去雖然加入了反動的隊伍,但那也不完全是我們個人的事,只要意識到了自己犯下的罪過,并且能夠積極地醒悟過來,改過來,就沒事。他們還給我們分析當前的形勢,說國民黨反動派很快就要完了,全中國馬上就要解放了……還說將來,將來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也可以回家安居樂業(yè)。經(jīng)過一番思想上的改造,傷好后,我加入了解放軍,在18兵團60軍180師539團。由于我改造得好,當上了機槍手,不久還做了班長。我加入了解放軍,1949年10月1日,部隊在寶雞舉行慶功會,由于我在西北戰(zhàn)役中作戰(zhàn)勇敢,會上授予我一枚一等功軍功章這之后就去解放西北、西南。當時陜西和四川還沒有解放,我們從寶雞南下四川,成、陽、劍門關……就這樣一路打過去。有時候追擊敵人一天要跑一百多公里,邊追擊邊殲滅。一次攻城作戰(zhàn),國民黨軍在城墻周圍的各個高地都修筑了鋼筋水泥碉堡,陣地前面還有兩三道八九米高的陡壁,陡壁上有機槍暗火力點,陡壁前又挖了多道壕溝,各道壕溝之間有暗堡、地雷、鐵絲網(wǎng)這些東西。守軍號稱這座城是“鐵城”,攻不破的。一天拂曉,我軍發(fā)起了進攻,國民黨守軍在鋼筋水泥碉堡里頑抗,子彈雨一樣地潑過來,都閃著光,把天都映紅了。激戰(zhàn)兩晝夜沒有攻下目標,而我們自己人死了很多。我們班死了一半。不久,又發(fā)起第二次攻擊,這次我們改變了打法,但還是有很多人傷亡,我們被敵人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上面命令要炸掉敵人暗堡,掃除敵人火力點。連著上去三四個人,都死了,后來我說我上,我是班長么。我就夾著炸藥,貼著地面往前爬,敵人的火力就都朝著我射擊,子彈擦著我的耳邊頭皮嗖嗖地飛,身邊的土被子彈掃得揚起來很高……暗堡被炸了,我也負了傷。1949年10月1日,部隊在寶雞舉行慶功會,由于我在西北戰(zhàn)役中作戰(zhàn)勇敢,會上給我立了一等功一次,并授予我一枚一等功軍功章。解放完了西北、西南后,又是河南、河北、吉林,一路到了鴨綠江邊。1951年3月份,我們唱著“雄赳赳,氣昂昂”的歌,過了鴨綠江,抗美援朝。在朝鮮的那些日子,是我當兵的歲月里最難熬的一段時光。由于當時我們沒有制空權,白天就只能躲在樹林里的雪地中,敵機在頭上飛過來又飛過去的,也不敢點篝火,一把干糧一把雪。晚上行軍,敵機一個照明彈拋下來,把公路照得雪亮。我們頭上、身上都插著樹枝,就趕快臥倒在公路邊的樹叢里。照明彈熄掉后,再走,敵機這時會掉轉(zhuǎn)頭來再照,再躲。1951年5月,第五次戰(zhàn)役第二階段開始了。要到三八線去打,后方戰(zhàn)線很長,向前急行軍三天,打一仗,再往后撤三天,七天所需的干糧、武器彈藥等所有東西都背在身上。有一次行軍途中,營長把隊伍集合起來,對大家說:“有個好消息,我們的輜重后援已經(jīng)從后面往上送啦?!币宦牭竭@個消息,想到馬上就可以吃上東西,穿暖和了,大家就特別興奮??墒遣痪?,營長再次集合隊伍,對大家說:“我們的輜重車被敵人的飛機炸了?!币惶?,部隊接到迅速后撤的命令,但還沒來得及撤,四周的槍聲就像炸了鍋一樣響起來,那時天還不亮,我們被包圍了。當時就想這下要吃虧了,但我們并沒有害怕。被敵人包圍以后,所有人反而都更勇敢,一次次地把敵人打退下去。敵人硬攻不上來,就用飛機炸,用大炮朝我們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堅持了一天一夜,死了很多人,最后丟了制高點,而且彈盡糧絕,我們被敵軍炮火壓在一個小山溝里,當時又餓又冷,渾身發(fā)抖。敵人的飛機在頭頂上來回飛著,還向下喊話,要我們投降,而我們都清楚堅決不能投降,因為部隊的作戰(zhàn)紀律有“絕不當俘虜”這一條。最后,部隊決定趁著天黑向外突圍出去。這突圍就像是往槍眼上沖啊,敵人用燈光照著,機槍就這樣掃著,人就像是割莊稼那樣一倒一片,哪里突圍得出去?天剛剛一亮,敵人的坦克就轟隆隆往我們溝里碾過來了,擋也擋不住的,眼看就到面前了。這時我們就分散開往后面的山坡上跑。當時我什么都不要了,就跑。哪里跑得了?敵人很快就像潮水般圍上來了。我被俘虜了。那天是5月27日,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日子,從此我又開始了漫長的戰(zhàn)俘生涯。
后記
《杭州日報》“傾聽·人生”版創(chuàng)辦于2000年,本書是其十年來所記載的小人物口述歷史的精品結集。記得是1999年9、10月份,我和同事李玲芝去了一趟西安。那時《杭州日報》的專刊和副刊改版需要思路,我們要做日報、下午版兩張報紙的??透笨?,加起來每周有二三十個版。那次考察結束時,我們在一個小旅館里等回家的機票,閑著無事,就開始商量版面,想名稱、想欄目。我們一口氣想了四五個新版的計劃,記在一張便簽上,其中一個就是“傾聽”。當時,《北京青年報》安頓的口述實錄文學正紅。我們把安頓的書《絕對隱私》拿來看了一下。這本書里面全部是情感實錄,喜歡看它的讀者不少,想來原因有三個:第一,社會上對情感的看法正處于開放后的恐慌期,中國人禁錮了多年的男女情感得到了社會承認,許多人都面臨著情感方面的困惑、誘惑或恐懼,而且男女情感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是大眾的閱讀熱點。第二,這些事即使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真實,也是現(xiàn)實的真實,它滿足了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窺視欲。第三,這種口述實錄的形式在報紙上不多見,它像新聞,又像文學,是一種真實的故事,當它以第一人稱出現(xiàn)時,給人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這種真實感和這種形式,我們很喜歡。但《杭州日報》是黨報,辦這樣的版面,是否符合我們的報紙定位?北方人一般性格外向,善于口頭表達;而南方人大多比較保守,不會輕易傾訴隱私,他們愿意敞開心扉嗎?我們分析了浙江人的特點:浙江人草根性強,遇事愛琢磨,喜歡個人奮斗,肯吃苦,做得多,說得少,但闖世界的本領是中國一流的。他們屬于給點陽光就燦爛,有點水滴就發(fā)芽的類型。浙江人是有故事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史、奮斗史。他們情感細膩,對生活有很強的感受能力。改革開放后,他們走南闖北,全世界只要有人住的地方,一定就有浙江人在做生意。他們的命運和時代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只要肯講,他們的故事一定會很好聽。我們最終決定,要辦一個講個人命運故事的版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和別人的一模一樣的,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活法。每個人在看到別樣的人生時,一定會有所反思和對照?;畹貌蝗缫獾模吹接谢畹帽茸约焊y的人,會有一種心理安慰;活得平淡的,會更珍惜自己的生活。每個生命都是一滴水,每滴水中都有太陽。這個版面的名稱是我取的。我不喜歡用“講述”這樣的名稱,覺得“講述”是一種和讀者平等的姿態(tài),而“傾聽”是一種比讀者更低的姿態(tài)。黨報需要這種姿態(tài)。我們給這個版面定了三條原則:第一,不寫“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只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件影響人生的事。第二,必須是真實的故事,可以把真實姓名隱去,但事實一定要真。第三,以第一人稱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即采用口述實錄體。“傾聽·人生”在辦了半年之后,出了二十多期,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評上了杭州市新聞系統(tǒng)的優(yōu)秀欄目。關注它的讀者越來越多,來說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多。那些第一人稱的講述,真實直觀。一個吸毒者的口述實錄,比專家和醫(yī)務工作者講一百遍道理來得有用;一個慰安婦的口述實錄,比教科書更觸目驚心。那種親身體驗的細節(jié),跨生命時間的長度,具有很強的歷史感。更重要的是,每個講述者的體驗,都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小人物也可以反映大時代,因為這是一個小人物可以有大作為的時代在當今中國,個人的作用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鼓勵和認可,當一個農(nóng)民或者許多個平民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時候,中國人的命運已有了極大的改觀。他們的經(jīng)歷、他們的奮斗故事,就是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細節(jié)。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史,就是改革開放這面大旗下的地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經(jīng)歷,有歌有憂、有喜有淚、有血有肉,關注他們,就是關注當代中國的最底層,他們的故事無不折射著時代的光點?!皟A聽·人生”的宗旨就是把目光放在小人物身上,希望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和故事來反映時代的變化。比方說有一篇叫《大三線》的文章,什么叫“大三線”,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是一段特殊的歷史。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因戰(zhàn)備需要,將容易受到攻擊的沿海沿邊的重要工廠陸續(xù)內(nèi)遷,按照“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原則在西南、西北等戰(zhàn)略縱深地區(qū)另建新廠。一個1949年參加工作的老技術工人在45年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妻別夫,子別母,大批建設者響應政府號召,從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裕的大城市,遠去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施工困難、生活艱苦、物資匱乏之地,他們都是成分好、出身紅、技術棒的專業(yè)人才??墒?0年、20年、30年后,這些建設者及其家人的人生際遇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轉(zhuǎn)變,沒有一份歷史記錄可以詳細到個人的生活。一個從“大三線”回到杭州工作的普通技術工人的命運故事,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某一段歷史。記得《大三線》刊登出來之后,有許多人打來電話,滿懷感慨地講述他們的家庭、親戚朋友的有關“大三線”的故事,久久不能放下話筒。“傾聽·人生”中曾經(jīng)獲得中國新聞獎副刊金獎的《二次插隊》,講的是一個當年的知青在回城三十多年后又下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這名老三屆初中生,當年響應號召到農(nóng)村做知青,到大返城的時候,知青成了工人,十幾年后,他又變成下崗工人,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走投無路后,他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事業(yè)。當再也不用為生計奔波,錢多得這輩子用不完的時候,他又回到當年插隊的地方,萌發(fā)了報答鄉(xiāng)親的念頭——他開展了第二次鄉(xiāng)村創(chuàng)業(yè)。在那些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中,很多人都像他一樣——回到城里,頂父母的職,千難萬難進了工廠,沒想到在農(nóng)村貢獻了青春,回到廠里貢獻了中年,臨到最終白發(fā)上頭時卻下了崗。而一個敢于再次創(chuàng)業(yè)、懂得感恩的知青,他的故事引起了多少人的感慨!要的是典型、真實、歷史性強和可讀的故事中國有千千萬萬的小人物,并不是什么都能拿來做文章,在選擇人物和題材時,我們注重了四性。第一,選取人物的典型性。要么是事情典型,要么是經(jīng)歷典型,總之選取的人物一定得是在這個歷史時期很有代表性的。比方說我們曾經(jīng)選擇了一個下崗的政工干部,寫他下崗后怎么就業(yè)。政工人員,是頗具時代特色的。這樣的同志從部隊復員,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在工廠里當政工干部,組織、人事、宣傳、辦公室,成了“萬金油”干部,最先是動員別人下崗,做他們的政治思想工作,以為自己是不會下崗的,待輪到自己下崗,到人才招聘市場拿出自己的政工師證書,一把就被扔了出來。那個打擊大?。∠胂敫锩艘惠呑樱罱K落到這樣的下場,覺得特別受不了。但下崗的政工師最終調(diào)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拿出自己的特長——能說會寫,當了企業(yè)報的主編,當了老總的助手,最終還是得益于自己的政工經(jīng)歷。他的求職經(jīng)歷和下崗心態(tài)比一般人更復雜和可看。當我們以《政工師》為題寫下這篇口述實錄的文章時,一個老干部寫了很長的信來,講述他的兒子——一個有類似經(jīng)歷的政工干部下崗后,他這個抗戰(zhàn)干部差一點就懷疑自己的革命信念的事?,F(xiàn)在他看了這篇文章后,再也不在家罵娘了,他把這篇文章給他的兒子看,鼓勵他不要怨天尤人,要大膽地闖。第二,選取人物事件的真實性。這類欄目的生命力在于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人生故事。不僅講述的事情要真實,而且語言表述也要符合講述者的身份。在采寫中要盡量隱去記錄者的個人觀點,絕對不用描述性的語言。如果編輯有話要說,可以加編者按。記錄者對講述者的人生故事的選擇,就是我們的編輯立場,你選取什么樣的材料,把故事的哪一面展示給讀者看,就是你的編輯意圖,不需要編輯更多的評論。一個人的人生之路,走對的、走錯的,要真實地告訴讀者,相信讀者會有分辨能力的,他們會從中看出各種不同的經(jīng)驗教訓,用不著我們在旁邊喋喋不休當導師。讀者遠比我們聰明,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這一點。第三,把握好歷史性。要關注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命運,著眼于大歷史、大事件背景,在其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人物,要盡可能地把口述實錄這樣的欄目辦得有歷史感。比如我們選擇的一個典型是鐘點工。家政服務行業(yè)走過了將近十年的路,很艱難,但越走越好了,在提供社會服務、再就業(y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許多下崗女工成了家政業(yè)的主力軍。杭州最大的家政公司——三替公司的老總本人就是下崗女工。然而在選擇典型時,我們沒有選取這位老總,因為老總不具有代表性,幾萬個下崗女工中能有幾個老總?!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這樣的才能和機遇,再說她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了。我們整整花了半年時間尋找,最終選擇的這位講述者也是從下崗工人變成鐘點工的,從開始的偷偷摸摸怕見人,到后來為了做鐘點工和要面子的老公離了婚,最后又因為當鐘點工找到相愛的人。她做鐘點工,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拿著鬧鐘跟在后面,走一步都掐時間的;也有拎了保暖拖鞋讓她一定要換上的。一個鐘點工也許沒有多大的新聞性,但她的命運是這個天翻地覆的改革時代中的小人物的命運,她反映了最真切的百姓生活,所以,《鐘點工》這篇作品最終得到了中國新聞獎的肯定。第四,挖掘文章的故事性?!皟A聽·人生”畢竟不是為個人樹碑立傳的版面,講一個人的故事,目的在于對更多的人有所啟發(fā)。人的一生,會有很多傳奇,這是我們當記者、編輯的人坐在辦公室里想不到的。我們的任務是找到這些故事,把它們細細地挖掘出來,盡最大可能展現(xiàn)他們的真實面貌。這些真實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千萬不能把它們剝皮抽筋變成抽象的道理。也用不著為那些事情加上很多大道理,要相信讀者會從中讀出他們所需要的人生意義的。一個時代一定有耀眼的金星,當然應該記載;但支撐這個時代的一定是無數(shù)的小人物,關注他們,傾聽他們,把他們刻進時代的華表,是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作為媒體人的責任。這些故事背后的支撐者一個能夠理解百姓苦楚、能夠傾聽他人故事的編輯,對于這個欄目很重要。中國人的命運,無不和時代、和許多的運動連在一起,一個沒有閱歷的編輯可能在理解這些運動、理解一個經(jīng)歷過多次社會變革的人生方面有所欠缺。講述者把一段傷痛、一段悲情或者最難忘的經(jīng)歷托付與編輯,編輯要承受得起,理解得了,分辨得清。一個欄目最終的質(zhì)量是和編輯連在一起的。從副刊的角度來說,編輯的水準決定了版面的水準,有什么樣的編輯就會有什么樣的版面。即使有好的創(chuàng)意,沒有好的編輯也不行,但如果有好的編輯,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版面,而且好的編輯會令創(chuàng)意更出色。十年來,“傾聽·人生”的編輯,前四年是戎國彭,后六年是莫小米。戎國彭是一個閱讀面很廣的資深記者,莫小米是全國知名的作家,他們兩人都非常出色。他們?yōu)檫@個版面竭盡全力,費盡心血:手機24小時開著,聆聽每一次長久的講述、傾訴甚至是哭訴。十年如一日。他們是熱愛生命且富責任感的人。他們在一次次的聆聽中成為心理治療師,挽救過許多瀕于崩潰的心靈,為民工、代課老師、下崗工人等等找生活、討援助。他們有敏銳而豐富的生活閱讀能力,能在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故事中尋找真實,在無數(shù)個漫長的生命歷程中發(fā)掘精彩。他們推心置腹地與每一位講述者交流,講述者得以袒露心懷,把一些從來沒有告訴過父母、伴侶的故事說給我們聽。正因為有了他們尊重歷史、珍惜信任的認真態(tài)度,才有了這個欄目長久的質(zhì)量,才有了今天你所看到的從五百多個故事中精選出來的篇章。這些文章,基本以報紙原作為主,我們在成書時對個別文章的篇名和內(nèi)容做了必要的修改,以使其更加完整。
編輯推薦
《小人物史記(1)》:運河漂流記,眺馬王,發(fā)現(xiàn)長城,我在東歐做生意,我和高秀敏的故事,我在美國當警察,我是薔薇老媽,我的間隔年,絕對隱私,男婦科醫(yī)生,當女教師愛上男學生,將婚姻進行到底,干爹,癬.獄,花殼兒,他對我不感性趣,灰色地帶,五刑上將,丟臉,青拳的潰瘍,邊緣病人,逃出黑磚窯,走出抑郁。歷史印跡,戰(zhàn)俘,我的抗戰(zhàn)往事,1945年的歸來,臺灣老兵,日本孤兒,遷戶口,外調(diào),一紙鑒定,重返1976,我所經(jīng)歷的總理遺言案,一個人的法語,1986的長崎之行,尋找烈士,正紅旗下,一九八零,四位新華社記者的西行漫記,一九四九,渡江第一船,誓徽警戒,鏡頭留住西藏往事,大使求學記,黨籍,革命媽媽,炫夢人生,尋找佛光,東軟煌,二次插隊,馮根生做學徒。說親經(jīng)歷,看世道人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