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蘇鉉淑  頁數:284  
Tag標簽:無  

前言

蘇鉉淑于五年前由韓國首爾負笈北京,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研讀博士學位。所著《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是她以博士學位的論文為基礎,精心修潤而成,也是積五年的辛勞與汗水釀造的學術成果。本部論文以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畫為中心,在對目前中國北方考古發(fā)現的東魏北齊佛教石造像標本,以及東魏北齊壁畫墓的考古發(fā)掘資料,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結合這一時期的佛教石窟寺遺存,以及中外博物館的有關藏品,進行了考古學的分區(qū)分期研究,初步建立了這一時期裝飾紋樣發(fā)展演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選取其中的典型紋樣,再進行深入探究。東魏北齊時期,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是一個充滿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時代。在鮮卑族統(tǒng)治下,民族間和地域問,傳統(tǒng)的和新興的,中土的和西來的,文化交往錯縱復雜而且富于變化,在不斷的互動、碰撞和融合中,孕育著更加宏麗的新文化。所以陳寅恪先生在考述隋唐制度淵源時,十分注重高齊一代,因其承襲元魏及所采用東晉南朝前半期文物制度,且容括魏晉以降保存于河西的文物制度。同時高齊除承襲元魏外,也還不斷吸收南朝的文化新風,且因其上層統(tǒng)治者的“胡化”,又重新導人了自西域轉入的西來影響。

內容概要

  本文以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北方東魏北齊(534~577年)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畫中的紋樣作為研究對象,由兩部分組成?! ∩暇?,“紋樣概要研究”。在收集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考古學的類型學分析,對東魏北齊紋樣進行綜合梳理,初步建立該時期紋樣的基本框架。并歸納出此時期紋樣的大體特征及東魏北齊境內各地區(qū)紋樣的特征?! 〖y樣的盛衰及演變過程與當時信仰、意識形態(tài)以及歷史文化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下編“重點紋樣研究”中,主要討論紋樣的宗教及社會含義。我們選擇三種較為流行的佛教紋樣,如寶塔紋、寶珠紋以及雙樹紋,從形制分析著手,顯示出這些紋樣的時代、地區(qū)特征。爾后運用圖像學及歷史社會學的方法,探討這些紋樣出現的背景、含義、社會功能以及宗教藝術與墓葬藝術之間的互動等?! ”疚陌次墨I及實物的考證,認定這一時期流行的覆缽頂單層寶塔紋很大程度上就是阿育王塔。而且論證東魏北齊境內阿育王塔的流行,與北齊皇室的轉輪圣王統(tǒng)治思想關系密切。這一時期寶珠紋的最大特點是將寶珠置于柱頭上,可以說是“珠柱”或“寶幢”。按佛經的記載,寶幢通常立于佛國凈土,所以它的盛行反映東魏北齊時期凈土信仰的發(fā)展情況。由于山水文化的發(fā)展,且在涅磐信仰的影響下,在定州地區(qū)雙樹紋很盛行。

作者簡介

蘇鉉淑,1964年生于韓國全州。1986年畢業(yè)于首爾西江大學歷史系。1999年畢業(yè)于梨花女子大學美術史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9年至2001年在《首爾新聞》當記者。現任梨花女子大學研究生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考古與美術史。曾發(fā)表《東魏北齊寶塔紋研究》、《響堂石窟火焰寶珠紋研究》、《中國南北朝時代寶珠紋研究——以墓葬美術為中心》、《北響堂石窟北洞的轉輪圣王象征》(后兩篇論文以韓文發(fā)表)等論文。

書籍目錄

引論一 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二 東魏北齊佛教石造像與壁畫墓的發(fā)現及研究1. 佛教石造像的發(fā)現與研究狀況2. 壁畫墓的發(fā)現與研究狀況三 關于研究方法上編 紋樣概要研究第一章 佛教造像一鄴城地區(qū)二太原地區(qū)三青州地區(qū)四定州地區(qū)第二章 壁畫墓一 墓道二 甬道三 墓室下編 重點紋樣研究-第一章 寶塔紋的形制特征與含義一 南北朝晚期寶塔紋的形制特征1. 南朝(梁)2. 北魏3. 東魏北齊4. 西魏北周二 (覆缽頂)單層方塔的含義1. 多寶塔2. 阿育王塔三 寶塔紋的流行背景1. 阿育王塔信仰與北齊皇室2. 佛國土的象征物3. 佛舍利塔的禮拜與除諸障礙四 小結第二章 佛教藝術中的寶珠紋~以響堂石窟"珠柱"為中心一 北朝晚期諸石窟寶珠紋的形制特征1. 龍門、鞏縣石窟2. 響堂石窟3.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二 響堂石窟寶珠紋的來源及含義1. 在中國,"珠柱"的出現2. 作為凈土的象征物寶幢"珠柱"3. 阿育王柱和響堂石窟的"珠柱"三 小結第三章 樹木紋一以定州地區(qū)雙樹紋為中心一 “圣樹”的形式1. 中原式圣樹2. 芒果系圣樹二 南北朝時期樹木紋流行的情況及其背景三 從樹木紋到雙樹紋的轉化:“雙林”與凈土思想五 關于“龍樹”第四章 墓葬藝術中的寶珠紋一 南北朝時期墓葬藝術中的寶珠紋1.墓室壁畫(畫像磚)2.墓碑與墓志蓋3.石棺與石棺床二 寶珠作為日月與璧的代替物1.日月2.璧三 在墓葬藝術中寶珠紋流行的背景1.佛教藝術的影響2.寶珠的圓形化和中國內地胡人的活動四 小結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定州系佛教造像以曲陽黃山、嘉山之白玉石為材料雕刻,在北朝晚期,尤其東魏北齊佛教美術考古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岸ㄖ菹捣鸾淘煜瘛背數刂膺€流布到周圍地方,從考古發(fā)掘情況看,主要分布于以定州為中心的華北平原北部及太行山東麓地區(qū),南至河北臨漳,東自山東無棣,西及山西昔陽。定州系白玉石佛教造像在清晚期已有零星發(fā)現,而20世紀初瑞典學者喜龍仁刊布了若干像例。但從上世紀50年代曲陽修德寺址造像發(fā)現以來陸續(xù)出土了許多同一風格造像,這點使我們能夠大致了解東魏北齊定州系佛教造像的概貌。1953年在河北曲陽修德寺址出土了2200余件造像及殘件,有紀年造像至少達247件,包括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5個朝代。包括北魏晚期17件,東魏40件,北齊101件,隋8l件,唐8件,東魏至北齊即北朝晚期的造像數量最多。此外,1978年在藁城縣賈同村建忠(中)寺遺址出土了一批石造像,1994年在定州市發(fā)現6件石造像。除定州地區(qū)之外,1979年在山西昔陽出土了4件白玉石佛教造像,河北臨漳縣鄴城地區(qū)出土了16件白玉石佛教造像及殘件,1983年在山東無棣縣發(fā)現7件白玉石造像。

后記

本書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在中國留學的5年中,我遇到了多少的好緣分,多少的良師益友。正因為如此,我才有可能順利完成此書。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楊泓先生。從選題、收集整理資料、考察,到寫作、修改都傾注著楊泓老師的大量心血,先生平素舉止言談亦使我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受益終生,我將銘記在心。我還要感謝參加我的論文開題和答辯委員會的諸位老師: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承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瑤教授、白云翔教授、北京大學齊東方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鄭巖教授等對本論文的思路、結構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學位論文完成后承答辯委員會安家瑤教授、盧兆蔭教授、白云翔教授、齊東方教授、鄭巖教授,以及同行評議人文物出版社張小舟編審、中央美術學院賀西林教授亦提出修改意見。

編輯推薦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東魏北齊莊嚴紋樣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套書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一套書,可以說是高水準的。拋開印刷和紙張這些物理指標不談,單從書的內容上說已經足以使人眼界大開,受益匪淺,值得拜讀!
  •   內容詳盡,值得參考,就是沒有獨立的包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