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作者:王承斌 頁數(shù):214
內容概要
《文心雕龍散論》研究過程中側重于對《文心雕龍》中提到的作家作品進行分析,并以之與劉勰的理論相聯(lián)系、相對照,用作品去驗證他的理論。對書中所涉及這些問題的討論,本欲不限于《文心雕龍》本身,而是放在整個文學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進行的。但由于本人學識所限,對《文心雕龍》一書理解膚淺,最終未能做到這一點。這些膚淺的見解,必定見笑于“龍學”專家,之所以把它印出來,亦雪泥鴻爪之意。
書籍目錄
引 言“典雅”論“風骨”論“通變”論“清”之論——作為文學審美范疇的確立劉勰之《楚辭》觀——兼與《詩品》之比較劉勰之賦學觀——兼與蕭統(tǒng)賦學觀之比較劉勰初人定林寺依僧祐原因新探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骨”,本指人和動物的體骨,筋脈膚肉都依附于骨。“骨”是人的生命內在的質,憑借外現(xiàn)的皮肉表現(xiàn)其體格形狀。文學作品中言“骨”,較早的有宋玉《神女賦》,賦中總寫高唐神女的氣質神貌時說:“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君之相”①,其中“骨法多奇”便指神女內在的氣質。魏晉時人物畫興起,“骨”是畫論中一個重要概念,東晉畫家顧愷之品評人物畫時說:“《伏羲》、《神農》,雖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漢本紀》季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細美”、“《孫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②等。書法領域的評論也用到此詞,如衛(wèi)夫人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雹郛嫾业摹肮欠ā迸c書法家的“善筆力”是相通的,都是指通過色彩、線條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氣勢。在文學評論領域,葛洪曾說:“其淺者則患乎妍而無據(jù),證援不給,皮膚鮮澤而骨鯁迥弱也。”④這是說膚淺的文字表面妍麗而無內在雄強之力,此“骨鯁”便是一種內在的力和氣勢的顯現(xiàn);顏之推也說:“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雹菀浴皻庹{”為“筋骨”,“骨”也就是氣在文中的表現(xiàn)。劉勰論“骨”時,強調了它與“辭”的關系,如“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有“骨”的作品必是精于詞句的,劉勰重視“體約而不蕪”,反對字詞運用的詭異,重視言辭的簡約、精練。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