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

出版時間:2006-3  出版社:冶金工業(yè)  作者:康永林  頁數(shù):379  

內(nèi)容概要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和論述了薄板坯連鑄連軋從冶煉、連鑄到熱軋和層流冷卻的全過程以及產(chǎn)品組織性能的特征分析與控制。全書包括概論,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冶金質(zhì)量控制,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軋制工藝控制,層流冷卻工藝控制與鋼的組織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薄板坯連鑄連軋典型鋼種的變形抗力及模型,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的組織細化,CSP工藝低碳鋼的組織及控制,薄板坯連鑄連軋鋼在高溫區(qū)的第二相粒子析出,薄板坯連鑄連軋鋼中氮化物析出形態(tài)與機制,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和彌散沉淀,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強化機制,低碳高強度鋼中的納米鐵碳析出物及其對鋼力學性能的影響,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與性能特征等?!  侗“迮鬟B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關專業(yè)的師生、研究人員閱讀,也可供鋼鐵冶金、連鑄和軋鋼生產(chǎn)企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和參考。

書籍目錄

1 概論  1.1 薄板坯連鑄連軋的工程背景    1.1.1 電爐冶煉與爐外精煉    1.1.2 連鑄    1.1.3 連軋  1.2 世界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  1.3 我國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的發(fā)展  1.4 轉(zhuǎn)爐流程與電爐流程的共性及差異    1.4.1 轉(zhuǎn)爐流程與電爐流程的共性    1.4.2 轉(zhuǎn)爐流程與電爐流程的差異  1.5 薄板坯連鑄連軋的工藝特點  1.6 鋼中納米析出物的析出原理、作用與控制技術    1.6.1 鋼中納米相析出的原理    1.6.2 鋼中納米析出物的作用    1.6.3 鋼中納米析出物的控制  1.7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冶金質(zhì)量控制MQC關鍵技術    1.7.1 低氮鋼生產(chǎn)關鍵技術    1.7.2 以氮代氬底吹技術    1.7.3 終點碳控制技術    1.7.4 高效化冶煉技術    1.7.5 強化精煉過程技術    1.7.6 鑄態(tài)組織控制技術  1.8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軋制工藝控制RPC關鍵技術    1.8.1 RPC的關鍵技術    1.8.2 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chǎn)冷軋基板的技術分析    1.8.3 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chǎn)高性能、高附加值產(chǎn)品的技術探討  1.9 我國薄板坯連鑄連軋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2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冶金質(zhì)量控制  2.1 冶金材料問題的研究思路及冶金質(zhì)量控制    2.1.1 成分控制    2.1.2 純潔度控制    2.1.3 鑄態(tài)組織控制  2.2 低碳鋼薄板坯連鑄連軋的成分控制    2.2.1 碳的控制    2.2.2 鋁的控制  2.3 低碳鋼薄板坯連鑄連軋的純潔度控制    2.3.1 氧的控制    2.3.2 硫的控制    2.3.3 氮的控制  2.4 低碳鋼薄板坯連鑄連軋的鑄態(tài)組織控制    2.4.1 CSP工藝生產(chǎn)低碳鋼的凝固與鑄態(tài)組織      2.4.2 凝固組織的特點與厚板坯的比較  參考文獻3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軋制工藝控制  3.1 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與傳統(tǒng)工藝的比較    3.1.1 軋制工藝特點及板坯熱歷史比較    3.1.2 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為不同    3.1.3 板帶在輥道上的傳輸速度不同    3.1.4 高效除鱗技術  3.2 薄板坯連鑄連軋的軋機配置及板形板厚控制技術    3.2.1 高剛度大壓下軋制的優(yōu)化負荷分配    3.2.2 采用軋制潤滑技術    3.2.3 采用先進的板形板厚控制系統(tǒng)保證高精度的板材質(zhì)量    3.2.4 機架間水冷裝置與自動活套控制系統(tǒng)  3.3 薄板坯連鑄連軋半無頭軋制工藝    3.3.1 無頭軋制的目的    3.3.2 無頭軋制的效果    3.3.3 薄板坯連鑄連軋半無頭軋制工藝  3.4 超薄規(guī)格軋制  3.5 鐵素體區(qū)軋制  3.6 柔性軋制工藝控制技術  參考文獻4 層流冷卻工藝控制與鋼的組織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  4.1 層流冷卻工藝  4.2 不同冷卻控制方式的冷卻速率    4.2.1 不同冷卻方式下厚度為2.0mm鋼板的冷卻速率    4.2.2 不同冷卻方式下厚度為4.0mm鋼板的冷卻速率  4.3 終軋溫度對冷卻速率的影響  4.4 卷取溫度對冷卻速率的影響  4.5 厚度規(guī)格對冷卻速率的影響    4.5.1 頭部連續(xù)冷卻方式對不同厚度實驗用鋼冷卻速率的影響    4.5.2 頭部間斷冷卻方式對不同厚度規(guī)格實驗用鋼冷卻速率的影響    4.5.3尾部連續(xù)冷卻方式對不同厚度規(guī)格實驗用鋼冷卻速率的影響  4.6 低碳鋼板在不同冷卻條件下的力學性能及組織    4.6.1 低碳鋼板在不同層流冷卻條件下的力學性能    4.6.2 不同冷卻方式下厚度為4.0rnm鋼板的組織    4.6.3 不同冷卻方式下厚度2.0mm鋼板的組織    4.6.4 終軋溫度對鋼板組織的影響    4.6.5 卷取溫度對鋼板組織的影響  4.7 典型鋼種變形奧氏體組織的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    4.7.1 低碳鋼ZJ330、ZJ400的動態(tài)CCT曲線及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溫度    4.7.2 低碳錳鋼(16Mn)的動態(tài)CCT曲線及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溫度    4.7.3 800MPa級TRIP鋼的動態(tài)CCT曲線及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溫度    4.7.4 400MPa級耐候鋼的動態(tài)CCT曲線及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溫度參考文獻5 薄板坯連鑄連軋典型鋼種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1 金屬變形抗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5.1.1 金屬變形抗力概念    5.1.2 金屬變形抗力的研究方法  5.2 低碳鋼SS330(Q195成分)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2.1 低碳鋼SS330的變形抗力實驗結果    5.2.2 低碳鋼SS330的變形抗力模型  5.3 低碳鋼SS400(Q235成分)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3.1 低碳鋼SS400的變形抗力實驗結果    5.3.2 低碳鋼SS400的變形抗力模型  5.4 低碳一錳鋼(510L)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4.1 低碳一錳鋼(510L)的變形抗力實驗結果    5.4.2 低碳一錳鋼(510L)的變形抗力模型  5.5 集裝箱用耐候鋼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5.1 集裝箱用耐候鋼的變形抗力實驗結果    5.5.2 集裝箱用耐候鋼的變形抗力模型  5.6 600MPa級(屈/Jl~)微合金低碳貝氏體鋼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6.1 600MPa級微合金低碳貝氏體鋼的變形抗力實驗結果    5.6.2 600MPa級微合金低碳貝氏體鋼的變形抗力模型  5.7 700MPa級低碳微合金高強鋼的變形抗力及模型    5.7.1 實驗用鋼的化學成分及實驗方法    5.7.2 700MPa級低碳微合金高強鋼的變形抗力實驗結果    5.7.3 700MPa級低碳微合金鋼與600MPa級工業(yè)鋼變形抗力比較    5.7.4 700MPa級低碳微合金鋼變形工藝討論    5.7.5 700MPa級低碳微合金鋼變形抗力模型  參考文獻6 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的組織細化  6.1 鋼的組織細化機理    6.1.1 快速凝固    6.1.2 溶質(zhì)拖曳    6.1.3 第二相粒子的阻礙作用    6.1.4 形變細化    6.1.5 相變細化  6.2 CSP熱連軋過程中的組織細化過程    6.2.1 熱連軋6道次軋卡件取樣及試樣制備    6.2.2 組織觀察結果與分析  6.3 CSP熱軋低碳鋼再結晶規(guī)律的熱模擬實驗    6.3.1 ZJ330鋼的動態(tài)再結晶    6.3.2 ZJ330鋼的靜態(tài)再結晶    6.3.3 ZJ330鋼的再結晶終止溫度  6.4 低碳鋼熱連軋過程中的奧氏體組織演變模型    6.4.1 動態(tài)再結晶過程    6.4.2 靜態(tài)再結晶過程.    6.4.3 奧氏體未再結晶區(qū)變形  6.5 微觀取向與奧氏體、鐵素體狀態(tài)的關系    6.5.1 EBSD微觀組織分析    6.5.2 EBSD取向分析  6.6 550MPa級高強碳錳鋼的奧氏體再結晶規(guī)律    6.6.1 實驗材料及方法    6.6.2 變形工藝參數(shù)對奧氏體再結晶數(shù)量的影響    6.6.3 變形工藝參數(shù)對奧氏體再結晶晶粒尺寸的影響  6.7 不同熱歷史條件下生產(chǎn)低碳鋼板組織性能的實驗分析    6.7.1 CSP與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低碳熱軋板的生產(chǎn)性對比實驗    6.7.2 兩種工藝板材的力學性能與組織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7 CSP工藝低碳鋼的組織及控制  7.1 連鑄坯的組織    7.1.1 凝固組織的特征    7.1.2 CSP薄板坯凝固組織與傳統(tǒng)厚板坯的比較  7.2 CSP連鑄坯中的成分偏聚    7.2.1 凝固過程導致的偏聚    7.2.2 低碳鋼薄板坯的成分偏聚  7.3以γ-α相變?yōu)榛A的組織控制    7.3.1 鋼中奧氏體分解轉(zhuǎn)變動力學的應用    7.3.2 層流冷卻系統(tǒng)    7.3.3 軋后冷卻制度對低碳鋼組織的影響    7.3.4 終軋溫度與卷取溫度的影響  7.4 低碳錳鋼的帶狀組織及其控制    7.4.1 薄板坯工藝低碳錳鋼的鐵素體/珠光體帶狀組織    7.4.2 表面帶狀組織    7.4.3 帶狀組織的控制原理    7.4.4 帶狀組織與冷彎裂紋  參考文獻8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在高溫區(qū)的第二相粒子析出  8.1 鋼中的硫化物與氧化物及其影響  8.2 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中高溫區(qū)的納米級析出相    8.2.1 薄板坯連鑄的凝固與冷卻條件    8.2.2 EAF-CSP低碳鋼中納米級硫化物與氧化物的實驗觀察    8.2.3 加速凝固與冷卻條件下納米級硫化物與氧化物的形成機制    8.2.4 凝固與δ/γ相變時溶質(zhì)元素再分布對硫化物析出的影響  8.3 納米尺寸硫化物、氧化物對鋼板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8.3.1 納米級硫化物與氧化物的細化晶粒作用    8.3.2 納米硫化物與氧化物粒子對卜a轉(zhuǎn)變的影響      8.3.3 硫化物對其他沉淀相的形核作用  參考文獻9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中氮化物析出形態(tài)與機制  9.1 鋼中AIN粒子的析出    9.1.1 AlN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及分布    9.1.2 影響A1N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因素  9.2 A1N粒子析出熱力學分析    9.2.1 AlN粒子析出的熱力學    9.2.2 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chǎn)ZJ330鋼中A1N粒子析出的影響因素  9.3 A1N析出動力學研究    9.3.1 AlN析出的動力學模型    9.3.2 模型的計算方法與步驟    9.3.3 A1N析出的動力學條件及其模擬結果  9.4 AlN粒子對鋼板組織性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10 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和彌散沉淀  10.1 Nb、V、Ti的碳、氮化物沉淀的一般規(guī)律    10.1.1 微合金元素在鋼中的碳、氮化物    10.1.2 碳、氮化物析出的溫度范圍    10.1.3 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的沉淀動力學    10.1.4 應變誘導沉淀    10.1.5 鋼的成分偏聚對碳、氮化物析出的影響  10.2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中的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    10.2.1 薄板坯連鑄連軋條件下的碳、氮化物沉淀    10.2.2 CSP微鈦低碳錳鋼中析出相的實驗研究    10.2.3 CSP工藝條件下微量鈦的沉淀行為    10.3 低碳微合金潔凈鋼中的沉淀    10.3.1 凝固過程中的析出    10.3.2 碳、氮化物在奧氏體及a相中的析出  10.4 碳、氮化物在鋼中的作用    10.4.1 鈦的碳、氮化物對低碳鋼的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10.4.2 鈮的碳、氮化物  參考文獻11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強化機制  11.1 鋼的強化機制    11.1.1 固溶強化    11.1.2 晶粒細化強化    11.1.3 亞晶強化    11.1.4 位錯亞結構強化    11.1.5 沉淀強化  11.2 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的性能強化特點    11.2.1 工業(yè)鋼的強度    11.2.2 EAF-CSP低碳鋼熱軋板的強化分析  11.3 小結  參考文獻12 低碳高強度鋼中的納米鐵碳析出物及其對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12.1 鋼中納米顆粒的析出特征  12.2 化學相分析及X射線小角散射分析及結果  12.3 納米鐵碳化物析出的質(zhì)量平衡  12.4 透射電鏡分析結果    12.4.1 分析電鏡分析結果    12.4.2 高分辨率電鏡分析結果  12.5 納米鐵碳析出物析出的熱力學分析  12.6 HSLC鋼中納米鐵碳析出物的控制——回火快冷技術  12.7 納米鐵碳化物對鋼力學性能的影響及納米鐵碳化物的析出強化作用  12.8 影響納米級鐵碳化物析出因素的分析  參考文獻13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與性能特征  13.1 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的力學性能    13.1.1 電爐CSP生產(chǎn)SS330低碳鋼熱軋板卷的力學性能統(tǒng)計分析    13.1.2  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chǎn)低碳熱軋板拉伸曲線特征分析  13.2 薄板坯連鑄連軋汽車用熱軋高強度C-Mn鋼的力學性能    13.2.1 CSP工藝生產(chǎn)低碳高強510L、550L的力學性能    13.2.2 低碳高強鋼板的沖擊韌性    13.2.3 低碳高強鋼板的成形性能  13.3 薄板坯連鑄連軋高強耐候鋼的力學性能  13.4 不同規(guī)格CSP熱軋低碳高強鋼板的組織性能對比分析    13.4.1 不同厚度規(guī)格CSP低碳鋼板的化學成分    13.4.2 力學性能實驗及分析    13.4.3 顯微組織特征  13.5 CSP與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的低碳熱軋板的組織性能對比分析    13.5.1 CSP與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的低碳熱軋板的組織性能比較    13.5.2 CSP熱軋低碳鋼薄板組織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13.6 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chǎn)超薄規(guī)格鋼板的組織及性能    13.6.1 CSP工藝生產(chǎn)1.0mm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的力學性能    13.6.2 CSP熱軋1.0ram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的顯微組織    13.6.3 FTSR工藝半無頭軋制生產(chǎn)0.8ram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的力學性能    13.6.4 FTSR工藝半無頭軋制生產(chǎn)O.8ram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的顯微組織  13.7 CSP熱軋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中各強化因素分析    13.7.1 強化機理中各強化因素的分析及相互影響    13.7.2 各強化項的影響因素及其對屈服強度的貢獻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本書記載提供了有關CSP流程薄板生產(chǎn)的大量數(shù)據(jù)和初步分析觀察結果,為進一步發(fā)展這一技術,并為我國新建的類似生產(chǎn)線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和研究對象。全書包括:概論,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冶金質(zhì)量控制,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軋制工藝控制,層流冷卻工藝控制與鋼的組織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薄板坯連鑄連軋典型鋼種的變形抗力及模型,薄板坯連鑄連軋低碳鋼的組織細化等,適合鋼鐵工業(yè)從業(yè)人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薄板坯連鑄連軋鋼的組織性能控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