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會與政治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作者:柳原修  譯者:刑文柱,刑文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關于研究“日本的國會與政治”方面的專著,這本專著的體例設計頗為周全:第一部論述日本國會制度及其組織構成,分七章介紹了日本國會的職能和組織構成,國會的召集和會期,國會的召開和議院的構成,法律的制定,預算的制定,國會決議,請愿和陳述,國政調查權,證人喚問,彈劾法官;第二部論述國會運營與政治,分別介紹了國會運營的現(xiàn)實和國會運營,國會議員,領導者與民主主義政治。這個體例幾乎能引導讀者查看日本國會制度大廈的各個門洞。

作者簡介

柳原修,男,1934年生于日本福井縣。1959年畢業(yè)于廣島大學文學部。先后在日本防衛(wèi)廳海上幕僚監(jiān)部調查部、內閣信息調查室工作,曾任內閣參事官。1995年離職后,任千葉大學非長勤講師、日本綜合科學研究所非長勤講師、山一證券經濟研究所顧問、帝京技術科技大學教授。

書籍目錄

第一部  第一章 國會的職能和組織構成    議會制民主主義和國會的職能    國會的組織和兩個議院的關系    議院內閣制    國會解散權和總辭職  第二章 國會的召集和會期    國會會議的種類    國會的召集和會期制  第三章 國會會議和議院的組成    議院的組成    議院的工作人員    開會式    政府演說和代表詢問    全院大會    委員會    左右國會運營的議席數和安定多數  第四章 法律的制定    政府立法    議員立法    法案的審議  第五章 預算成立過程    預算及其編制    預算的國會審議    決算  第六章 國會決議請愿陳情    國會決議    請愿與陳情  第七章 國政調查權傳喚證人法官的彈劾    國政調查權    傳喚證人    對法官的彈劾第二部  第八章 國會運營的實態(tài)和問題    內閣立法多當屬正常    國會運營中在野黨的對應    抵抗戰(zhàn)術與和諧的國會運營    國對政治的功過和聯(lián)合政權    族議員的功過和聯(lián)合執(zhí)政政權    從法案的成立率看各政黨的現(xiàn)實選擇  第九章 國會議員    議員的地位    議員的權限和特權    議員的待遇    政治家與金錢附表1附表2附表3譯者的話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第一章 國會的職能和組織構成議會制民主主義和國會的職能近代民主主義的基礎是議會制民主主義。我國的政治體制所采用的就是這種議會制度。所謂議會制民主主義,通常是通過由國民自由公正選舉出的代表(議員),進行立法和政策決定,實施政治的制度。也就是說,這種議會制度得以成立的條件是:1、自由、公正的選舉制度。2、通過政黨形成和集中國民的政治意愿。3、在國會進行自由地討論、說服和多數表決原理。這種“方法”和“形式”是民主主義的本質,議會制民主主義就是根據這樣的方法和形式決定國家意志實施統(tǒng)治的系統(tǒng)。民主主義政治是通過選舉使數量眾多的國民能參與政治、并按照國民的意志實施政治。正因為是這樣一種復雜而難題諸多的系統(tǒng),其意志之統(tǒng)一、決定之做出,必然需要進行反復說服和協(xié)調。它是這樣一種極費能量的政治系統(tǒng)。并且,在多數決定的前提中,雖然存在具有理性這種假定,而實際上作為大眾民主主義本身也包含著諸如容易追求自身利益,易被輕薄的情緒所左右、亦容易滲透雜亂的內容等弊端。還由于擁有選舉權的選民的參與情況,時常包含著走向愚民政治化的危險。為防止這些情況的發(fā)生,通過選舉產生的政治家要有“熱情”,“前瞻性”和“責任感”,發(fā)揮經常性的指導作用,并且做到法律至上。在議會中,多數派和少數派共同尊重這一政治系統(tǒng),始終保持緊迫感,用活這一制度。我國是亞洲最早根據憲法引入議會制度的國家。日本最初的憲法《大日本國憲法》于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年)二月十一日發(fā)布,根據這個憲法在第二年即明治二十三年(一八九零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召開了第一次議會(帝國國會)。自此以后,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議會制度一度形式化之外,憲法實施被中止、議會解散的情況從未出現(xiàn)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在盟軍占領下大日本帝國憲法被全面修改,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五月三日開始實施現(xiàn)在的日本國憲法,在憲法制度下采用立法(國會)、行政(政府)、司法(法院)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編輯推薦

《日本的國會與政治》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日本的國會與政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我喜歡這本書,很全面的介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