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周裕鍇 頁數:571 字數:43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宋詩學既匯聚著傳統(tǒng)的精髓,又折射著現代的光輝;它從唐詩學的印象感受、激情想象的氛圍中走出來,以其哲學、政治、歷史、哲學與文學相結合的詩性智慧,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清晰的理論形態(tài)。本書是一部在現代詩學語境中闡釋宋詩學的力作。全書分“詩道”、“詩法”、“詩格”、“詩思”、“詩藝”五編,深入探討了宋詩學“句法”、“氣格”、“理趣”等重要范疇,涉及宋詩學的本體論、功能論、修養(yǎng)論、風格論、創(chuàng)作論、鑒賞論與技巧論等各個層面,內涵豐富、行文優(yōu)美。除了專業(yè)學者可資借鑒外,熱愛古典詩歌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益。 “老成“作為宋人的理想風格.已超越了杜詩“波瀾獨老成”的原初意義,它不只是辭力深厚的表現,而是思想深刻、學問厚實、人格堅貞、閱歷豐富、心境平和等多種因素的結晶,它是詩中表現出來的對人生和藝術透徹了悟后所達到的境界。從更廣闊的背景上看,“老成”風格的提倡,不僅反映出宋人審美趣味的變化,而且標志著由唐至宋文化心理的轉型,由少年式的浪漫熱情轉為老年式的深沉靜默,由少年人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而變?yōu)槔夏晔降摹坝f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作者簡介
周裕鍇,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6月生于成都,在雙流華陽接受小學和初中教育。1982年四川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84年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獲碩士學位;1997年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畢業(yè),獲博士學位。自1984年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F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任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韓國東亞人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客員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禪學、闡釋學以及俗文化的研究。先后在海內外學術雜志上發(fā)表過論文多篇,出版過專著《中國禪宗與詩歌》、《枕頭代詩學通論》、《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禪宗語言》等。
書籍目錄
引言甲編 詩道篇 第一章 本質闡釋:道與藝的對立互補 一、宇宙的邏輯同構:詩者天之義 二、審美的語言形式:詩者文之精 三、人格的真實顯現:詩者心之聲 四、道德的純粹附庸:詩者道之馀 第二章 功能探討:從治世的藥石到娛心的絲竹 一、政治關懷:教化與諷諫 二、道德規(guī)范:明道與見性 三、心理平衡:自持與自適 第二章 意識指向:深廣的思慮與優(yōu)越的慧性 一、民胞物與的憂患意識 二、不囿于物的內省態(tài)度 三、月印萬川的理性精神 四、游心翰墨的人文旨趣乙編 詩法篇 第一章 閱歷與體驗:“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一、社會的玉成:窮而后工 二、自然的饋贈:江山之助 第二章 學養(yǎng)與識見:“萬卷須窺藏室,一塵莫點靈臺” 一、治心養(yǎng)氣:品行的涵養(yǎng) 二、博極群書:學理的儲積 三、遍考前作:藝術的熏陶 第三章 師古與創(chuàng)新:“出入眾作,白成一家” 一、通與變:藝術傳統(tǒng)的認同與超越 二、鐵與金:陳言俗語的點化與活用 三、胎與骨:詩意原型的因襲與轉易 第四章 規(guī)則與自由:“拾遺句中有眼,彭澤意在無弦” 一、句法:“行布佺期近,飛揚子建親” 二、捷法:“沖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軌” 三、活法:“人入江西社,詩參活句禪” 四、無法:“學詩須透脫,信手自孤高”丙編 詩格篇 第一章 藝術質素的辨析 一、當行本色:審美特征的強調 二、出位之思:媒體界限的超越 第二章 審美范疇的傳釋 一、格:品位和力量的標準 二、韻:深沉而簡遠的境界 三、味:微妙而雋永的美感 四、趣:機智與理性的魅力 第三章 理想風格的追求 一、雄健和雅健 二、古淡和平淡 三、老成和老格求丁編 詩思篇 第一章 構思:“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第二章 表達:“風吹春空云,頃刻多態(tài)度” 第三章 欣賞:“參時且柏樹,悟罷豈桃花”戊編 詩藝篇 第一章 結構的張力 第二章 語詞的活力 第三章 聲律的魅力結語后記再版后記參考書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