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蚯蚓

出版時間:2003-07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英)菲利普斯  頁數(shù):161  字數(shù):100000  譯者:王佐良,張海迪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這個世界上居然有太多的苦難,好像我們真的相信苦難本來能夠少一點,或者應當少一點的。的確,當我們在談論公正和科學進步這樣的話題時,其實也是這樣說,有些苦難是可以避免的。作者采用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他借用了達爾文和弗洛伊德這兩個人,通過對他們的論述,來談自己的生死觀,很有意思。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亞當·菲利普斯 譯者:王佐良 張海迪

書籍目錄

我們的終極目的是什么——譯者的對話序言達爾文為蚯蚓正名弗洛伊德之死結(jié)束語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單個的人,就像物種的一個成員,她的去向是模糊不清的(不可預知的),也不是特殊的。但是作為繼續(xù)虛構(gòu)未來的一張請?zhí)?,悲痛還不足以成為原因。當達爾文和弗洛伊德越來越多地發(fā)現(xiàn)過去的力量時,發(fā)現(xiàn)當今不斷地被過去超越時,他們也認識到一個簡單的事實:過去影響著一切,卻并不支配什么。那種所謂關(guān)于過去的知識既不預言也不保證我們對未來的認知。未來不是由過去引起的,而僅僅是由過去告知的?;闹嚨氖?,他們新發(fā)現(xiàn)的死亡的終極性是和這個開放的終結(jié)性相一致的。我們行將死去,這個事實僅僅說明我們就要死去,而沒有說到未來。一旦我們的死對任何其他人、對上帝、對眾神、對自然本身都無關(guān)緊要,而僅僅與我們自己有關(guān),死亡對于我們就是另一回事了;一旦沒有任何東西(或任何人)俯瞰著死亡,死亡就開始變成另一種樣子。我們應當看到,達爾文和弗洛伊德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新的死亡,他們不得不使死亡和一種世俗的語言有關(guān)。這反過來使得未來成為欲望的一種新的目標?! ∵_爾文遺產(chǎn)的一部分讓人驚奇的是,我們可以為自己認領(lǐng)已經(jīng)無可挽回地失去的東西?;涗洷旧硎亲韵嗝艿模夯臍埓嫖锇凳局撤N已經(jīng)無法恢復的消失。換句話說,達爾文在其寫作生涯初期寫的這四篇論文中,在那篇著名的論述珊瑚形成的論文里就已經(jīng)“第一次透露出他對進化的信仰”,在這里已經(jīng)潛伏著被壓抑的精神危機。有他自己特征的經(jīng)驗主義觀察把他推向了一個讓人極反感的問題,一個在政治上和神學上都引起分裂的問題。當然,他從沒有直截了當?shù)靥岢鲞@個問題:如果我們真的認為瞬息是不可挽回的,那我們該如何生活?他轉(zhuǎn)向蚯蚓正是為了尋找有可能被稱為精神營養(yǎng)的東西:尋找撫慰,尋找激勵,甚至還為了尋找歡樂,華滋華斯認為快樂是自然最大的恩惠?!?  “泥土表面的一層,通常叫做腐殖土,它的形成,”達爾文在他的論文《論腐殖土的形成》一文開頭寫道, “有許多困難的問題需要充分地理解,可它們顯然被忽視了。”困難的問題被忽視是因為它們是看不見的,達爾文用了忽視(overlooking)這個詞的兩層意思:看得過度使眼睛失明。達爾文像弗洛伊德一樣,總是認為他所能看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一種隱伏的過程的產(chǎn)物(在這里,這個隱伏的過程的產(chǎn)物字面上指的是泥土的表層)。而這一過程需要進一步的證明來重構(gòu)。之所以會有地面,是因為在地表下正發(fā)生某種過程,而看得見的是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這個特別的故事是從蚯蚓開頭的,而講述這個故事使用的是一種形而上學式的啟發(fā)的語言,也就是了解地表的形成需要往地表下的深處看,等等。而達爾文的簡短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卻必須換用另外一種語言來表述。達爾文寫道,“從‘腐殖土’這個詞目前流行的意義來看,一般認為它是由于植物生長形成的,”可是“‘動物腐殖土’這個術(shù)語在某些方面比‘植物腐殖土’更恰當?!庇捎谖覀兊暮鲆?,弄錯了腐殖土的起源。當腐殖土出現(xiàn)在某一小片土地的表面時,我們使用了一種錯誤的語言來講述它的開端。在達爾文這篇簡短、樸素的早期論文中隱含的一個笑柄是,蚯蚓創(chuàng)造了地球。達爾文想要向人證明蚯蚓的行為方式,而他是用了這種讓人真正目瞪口呆、疑問重重的語言來表述他的見解的。首先,他用一種公認為合理、嚴肅的散文浯言表述了他的基于經(jīng)驗的詢問、調(diào)查和實驗,然后,在慶賀他荒唐可笑的證明時,他改變了口吻?! ≡?837年發(fā)表的系列論文中的前三篇論文,達爾文要提出來加以闡述的是一種嚴重的消失,不是一大片陸地的消失,也不是一組已成為化石的生物的消失,而是一種平常得多的消失,而與其說它是失去什么,倒不如說是得到了什么。威杰伍德指出,“幾年以前,有幾塊地還被石灰或者爐渣、泥灰?guī)r覆蓋著,可是現(xiàn)在,這些東西全都被埋在了幾英寸厚的草根土下面?!痹谝粔K地里,爐渣被埋了“大約三英寸深”,而另一塊十五年前被拋荒的地后來又被抽干了水,犁耙后覆蓋上了泥灰,現(xiàn)在你會發(fā)現(xiàn),“在十五年前覆蓋的這層物質(zhì)上面,是差不多四英寸厚的細的顆粒土和腐爛的植物的混合物?!边@塊土地現(xiàn)在是一塊“可耕的良田,而不是一塊半荒的牧草地?!蹦撤N自然的掩埋過程就是這樣在進行著,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這種自然過程像犁一樣使土地翻了個身。但是達爾文指出,這種情況“在一開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實際上是蚯蚓在進行這種翻耕。的確,達爾文一直重復觀察的,正是蚯蚓所做的這種掩埋: “在城鎮(zhèn)附近的田野里,陶罐的碎片和骨頭被埋到了草根土的下面。”蚯蚓所做的掩埋保存并恢復了耕地,達爾文用打上記號的肯定語氣寫道:“有關(guān)這些事實的解釋………我確信是正確的。”而“整個的工程”是“由普通蚯蚓的消化過程完成的?!薄   ◎球径嗟貌挥嬈鋽?shù),類似于地質(zhì)學家,“它們在掘進中吞下土質(zhì)的物質(zhì)……把給它們提供養(yǎng)分的物質(zhì)分離出來,而把余下的物質(zhì)排泄到孔洞口?!庇捎隍球静荒芡滔隆按植诘膱F塊”,像石灰、陶片和骨頭,這樣,它們排泄出的較細的泥土就開始覆蓋在地表。雖然“在開始時微不足道”,可是達爾文強調(diào),“這種推測決不是憑空的想象?!彬球就ㄟ^它們的消化“工作”,與人的努力一起給土地施肥,使它變得肥沃;這很難相信,但卻是事實?!半m然這個結(jié)論在開始時可能讓人猛地一驚,”達爾文用他最具有說服力的、最打動人的語言寫道:“很難否定這樣的可能性,從舊的荒地上冒出來的腐土層,其每一個細小的顆粒竟然都經(jīng)過了蚯蚓的腸子?!碑斎唬_爾文在以后二十年里,肯定還要得出別的更驚人的結(jié)論,也就是難以否定的可能性。但在這篇論文里,蚯蚓是在協(xié)助和支持人的工作,誰只要留心看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并證實這一點。蚯蚓齊心協(xié)力,從事一項難以置信的工作,“以一種極緩慢的速度,到達一個極了不起的深度?!边_爾文想告誡我們不要從第一印象又過渡到第二步的思考; “我重申,這個代理者決不是這么微不足道,以致于可能被人們認為:任何一個人,只要在草地里挖掘過,必定會知道,有這么數(shù)量眾多的蚯蚓,足以彌補每一條蚯蚓所做的那點無足輕重的工作量。”這里有某種發(fā)現(xiàn)了堪稱樣板的新部族的人所具有的熾熱的熱情,正如在那場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科學運動中,達爾文是一個參與者,而赫胥黎則是一個沖鋒陷陣的斗土一樣?! ∨c前幾篇論文不同,達爾文在這篇論文里把動物和人作了鮮明的對比,在這種既有拙劣的模仿,又含有神學暗示的世俗的啟示里,人只是笨拙地模仿蚯蚓。達爾文以他特有的謙恭的方式攪亂了傳統(tǒng)的等級制度,不是像一個自高自大的神一樣把人貶低,而是試圖讓人有自己合適的位置。“根據(jù)觀察我推斷,”他確實是在根據(jù)觀察推斷?!澳俏晦r(nóng)學家在犁地時所用的方法是刻板的自然的方法,他僅僅是以粗魯?shù)呐e止模仿,既沒有把砂礫埋到下面,也沒有把細土翻到上面,而自然每天都在由蚯蚓做這項工作。”藝術(shù)模仿自然,但是模仿得很糟糕;在這首音調(diào)不準,卻又有譏諷意味的田園詩里,那位農(nóng)學家,也就是人,是“粗魯?shù)摹?,也就是沒有教養(yǎng),沒有受過教育,也沒有文化,粗俗,頭腦簡單,不文明,土氣,舉止不雅,不禮貌,不體面,骯臟,刻薄——《牛津英語詞典》里收錄了這個詞在十九世紀的全部含義。在這種新的想象中,最后的將成為最先的,人成為原始的。達爾文在他對蚯蚓的振奮情緒中,他在那篇論文發(fā)表了十三天之后,在原稿上加了一個注解,意思是說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蚯蚓比原先想象的要有能力得多。那篇論文里說,“在一塊后來又重新開墾的荒地里,蚯蚓在十五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培育了三英寸深的腐殖土……我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在不到八年的時間里蚯蚓已經(jīng)“用一層平均厚度不少于十二到十三英寸的土層”把爐渣都覆蓋了。蚯蚓在以驚人的速度營造著肥沃的土層,形成了耕地?!              ?/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序言約翰·凱吉講了一件事,說他去聽一個朋友的音樂會。朋友是一位作曲家,他在音樂會節(jié)目單的注解中寫道,希望自己的音樂能多少消弭一點這個世界上的苦難。音樂會結(jié)束后,他問凱吉對音樂會有什么想法,凱吉回答說:  “我喜歡你的音樂,可我討厭那張節(jié)目單?!薄澳悴挥X得這個世界上的苦難實在太多了嗎”朋友問,他顯然是被激怒了。“不?!眲P吉回答,  “我認為不多不少?!?   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這個世界上居然有太多的苦難,好像我們真的相信苦難本來能夠少一點,或者應當少一點的。的確,當我們在談論公正和科學進步這樣的話題時,其實也是在說,有些苦難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該相信,有人能介入我們的苦難之中,使晴況有顯著的改觀。如果世界上有太多的苦難是不可回避的事實,那將會引起宗教信仰的喪失。試想,一個容忍人間有這么多的苦難,這樣踐踏他的子民的上帝,還值得崇拜嗎?現(xiàn)在提出這種疑問可能會造成絕望情緒??墒牵谝粋€世俗的世界上,我們除了責備自己,怪罪自然,還能說誰呢?宗教上的絕望情緒會導致政治上的絕望。上帝已經(jīng)不再拯救我們了,政治進程也不能充分地保護、甚至都不能代表我們最珍視的人和事了,全球資本主義使民主顯得幼稚,而仍然得勢的宗教都懷有原教旨主義的意圖。    以一種嚴肅地對待經(jīng)濟學、因此也嚴肅地對待剝削的政治觀點來看,凱吉講的事讓人感到恐懼。它似乎暴露了貌似灑脫的禪宗的麻木不仁和冷酷無情。凱吉作為一個有強迫癖的人,在對他的朋友使用休克療法。有些人相信一種常常被他們稱為自然或者本性的東西(這個詞:nature通常是小寫的),例如達爾文和弗洛伊德及其追隨者,他們都認為這個世界上的苦難不多也不少,即使實際上也確實多了一點。達爾文和弗洛伊德這兩位作家都被苦難這個詞的各種概念所困擾,認為沒有一個活的生命個體能夠承免這些苦難,因此,他們告訴我們,要活著,就要把理智丟在一邊,就要忍受某些不可躲避的壓力,就不能回避不可避免的沖突。他們兩人似乎都要我們相信,政治制度可以減輕苦難,卻決不可能極大地減少苦難。他們要在自然里生存(除此以外我們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就要求我們更現(xiàn)實地承認政治的局限性,只能利用政治來改善我們的境遇。表面上,他們對政治活動不無懷疑,認為有些東西是政治所無法改變的,和平主張政治體制的安排應基于這種認識。他們著作的批評者們都認為,這兩人的著作——不管它們還是別的什么一其實都是另一種手段的政治。達爾文和弗洛伊德還常常是他們自己著作的評論者,不公開地用自已的語匯來評論自己的著作。每當他們告誡我們不要有危險的烏托邦式(或者救贖的)幻想時,實際上卻是在推薦他們自己偏愛的世界圖景。在關(guān)于人的本性的描述中,他們總想讓人相信,那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達爾文的蚯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勇于直面死亡的書,論述有尊嚴的死,并有獨到地見解.值得反復閱讀的書.
  •   生死哲學書,讓我初步了解了達爾文和弗洛伊德(Freud)這兩個人,當然對Freud更感興趣一些。不過真正要理解本書作者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哲學思想,還需要細細品味書中的細節(ji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