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作者:黎上達 頁數(shù):248
內(nèi)容概要
“文革”終究消滅不了文明。那時節(jié),成語是有生存的空間與權力的。一個最有力的理由,即毛澤東精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紅寶書里,成語幾乎比比皆是。于是,我們這代人以此為徑,接近典籍,真乃是不幸中之大幸。我以為,上達今日以《成語新悟》成書,當有此特別之情結?! ≌缟线_所說,此書是“舊瓶新酒”,借古之成語,表達與闡釋今之思想?! ∩线_是深刻的。在“趾高氣揚”的解說中,他針砭時弊,厲聲發(fā)問:“同樣是為官一任,到時都得退位,最終還得還原為平頭百姓,為何今昔就不同呢?癥結究竟在哪里?”其磊磊胸懷躍然紙上?! ∩线_是博學的。在“嘔心瀝血”的解說中,他考證了“嘔心”出自《新唐書·李賀》,再考證“瀝血”出自韓愈的《歸彭城》。緊接著,他又考證了另一成語“嘔心吐膽”,指出其源于《文心雕龍·隱秀》。由此可見,上達涉學甚廣甚深?! ∩线_是真誠的。在“桃花潭水”的解說中,盡展他對朋友、對友情執(zhí)著而又真誠的理解。那個關于老謝的故事,喚起我們心中回首往事、品味友誼的暖意。 上達這《成語新悟》,有一個特點,幾乎篇篇都有故事,并且是有關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人生故事,故讀來倍感親切,且借事喻理,引人深思。上達之身影,或矯健、或深沉、或熱情、或憂思,不斷閃現(xiàn)在我的面前?! ∩线_是五十年代生人,與我年齡相當。我深知這一代人。既有“文革”造成的人生磨難,又有改革開放時代的精神洗禮,因而這代人比上代人更活躍,又比下一代人更凝重??偟恼f來,這代人尊崇傳統(tǒng)美德,不失理想主義色彩,同時又兼具務實精神和開闊視野。這是中國特別歷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在歲月的流逝中,這代人中的大多數(shù)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中心位置,但他們的人生經(jīng)驗,絕對是有時代價值、有歷史地位的。
作者簡介
黎上達,1953年11月18日出生,江西樟樹市人。畢業(yè)于江西工業(yè)大學電機系、江西省委黨校83級培訓班。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大隊書記,宜春地委扶貧工作組長兼萬載縣白水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宜春行署飼料工業(yè)辦主任,宜春地區(qū)經(jīng)濟學會秘書長,宜春市副市長(候選人),宜春地區(qū)苧麻紡織廠副廠長,深圳聯(lián)華實業(yè)公司副總經(jīng)理,江西省社院教務處副處長,江西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二處負責人,新余市機械工業(yè)局副局長。新余市工交資產(chǎn)營運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新余市社區(qū)指導中心主任、黨組書記,新衾市委臺辦主任。曾發(fā)表散文《故鄉(xiāng)情》《跨越海峽的溫馨之旅》,合著《中青年干部的素養(yǎng)》,合編《成語今用》等作品。
書籍目錄
第一輯 話修為學思同行苦中樂(代序)--嘔心瀝血享受讀書之樂--開卷有益少年時代的老師--學無常師讓靈感之花常開--神來之筆莫做書呆子--盡信書不如無書朋友的“忠告”--不恥下問做說立行吧--知行合一終身學習不落伍--江郎才盡永不滿足--學無止境音樂的力量--膾炙人口別做懶漢--將勤補拙“癟谷”心空--趾高氣揚“會意”與“深究”--不求甚解“新星”升起的秘訣--后生可畏“玩”需有度--玩物喪志可敬的廠主--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國人該補的一課--得過且過“洪州”的驚喜--墨守成規(guī)最憶百合花開--崢嶸歲月無言傳承的家教--上行下效睿智風趣吳伯雄--別開生面此心安處是故鄉(xiāng)--自強不息第二輯 看世態(tài)面對丑陋的諧智--敲竹杠有些捷徑不可取--終南捷徑換個角度看“段子”--忠言逆耳中國人怕官--前倨后恭災難磨礪民族魂--多難興邦去假存真--魚目混珠“二奶”現(xiàn)象析--金屋藏嬌從紅包說起--三令五申人間正道是滄桑--朝聞道,夕死可矣堂堂溪水出前村--水到渠成去除交流中的偏見--一葉障目從幾則笑話說起--不學無術八股官腔何時休--千篇一律只重衣冠不重人--以貌取人敢闖新路看新余--標新立異變廢為寶出奇跡--竹頭木屑感受臺北--走馬觀花“美女”是不能隨便叫的--沉魚落雁環(huán)境如同染缸--近朱近墨謹防禍從口出--長舌之婦喚回東方女性的溫柔--河東獅吼第三輯 品情感難忘的朋友--桃花潭水字里行間總關情--魚書雁信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賓至如歸……第四輯 悟人生
章節(jié)摘錄
一直到上大學之前,我對自己名字的理解,都是遵循外公的教誨。盡管當時已不把學習與有出息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一上中學, “文革”便開始了,先是“赴京”、“串聯(lián)”,繼而“停課鬧革命”。斷斷續(xù)續(xù)中學畢業(yè)后,又回鄉(xiāng)“繡地球”。直到上大學后,有一天在圖書館偶爾翻閱《論語》,在“憲問第十四”篇中看到: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頓時汗顏,懵懵懂懂十幾年,今天才知道自己名字的出處!外公當時講得不全面,然而有他的道理。說起來,名字僅為一符號,但終于明白這兩字的來歷,也算得其正解了。 孩提快樂時光在鄉(xiāng)間度過。記得當年一位做民辦教師的堂兄,空閑時喜歡拉拉二胡,琴聲飄蕩,給寂寞的鄉(xiāng)村之夜帶來絲絲浪漫。感染之余,我心血來潮,用蛋清將蛇皮往竹筒上一蒙,做成一把簡易二胡。開始從《東方紅》學拉起來,后來相繼學彈三弦、風琴等。時至今日,雖夠不上專業(yè)水準,但作為一種愛好,茶余飯后拉上一曲可資消遣,或參加一些活動偶爾還能為朋友們助助雅興。想來。當年的這位堂兄無疑是我一些器樂愛好的啟蒙老師。 我的一點文字基礎主要得益于中學時代的丁民良老師。中學時,“文革”鬧得厲害,無法正常上課,同學們都去當“紅衛(wèi)兵”了。丁老師被打成“黑幫”,有一次被“造反派”拉至我村里“游街”,村民不知就里,見“黑幫’’來了,,齊聲喊打。我急壞了,忙將父親叫來保護。后來丁老師對我厚愛有加,見我逍遙無事,不時偷偷地借書給我,暗地里布置習作,認真批閱?!皬驼n鬧革命”后,丁老師也“解放了”,成了我的班主任。幾年下來,我的語文成績在班上較為拔尖,課余還負責出板報,為宣傳隊編劇本。少年時代的一點功底,至今感覺受用?!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