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張忠紱 頁數(shù):413 字數(shù):31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忠紱(1901~1977),湖北武昌人。著名學者、外交官,曾任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政治系教授?!吨腥A民國外交史》是一部專門研究民國初期
(1911~1921)外交史的專著。書中細致考察分析了民國政府如何處理與幾個主要大國的外交關系,如何應對各類外交糾紛,如何選擇外交主攻方向,如何處理政府外交與民閥外交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發(fā)表了諸多真知灼見。書中總結(jié)了民國初期外交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對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鑒和警示作用。張忠紱編選的這本《中華民國外交史》由華文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作者簡介
張忠紱(1901-1977),中華民國政府外交官員。湖北武昌人。清華大學畢業(yè),后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歷任中華民國敢府駐美公使秘書,東北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政治系教授,《外交月報》總編輯、外交部參事,中國出席舊金山聯(lián)合國大會代表團顧問、辦事處主任。
1977年在美國病逝。
書籍目錄
自序
再版自序
第一章 中華民國誕生初期之外交
一 歷史的背景
二 鐵路國有與辛亥革命
三 革命進展期中之外交
四 列國承認問題
第二章 中華民國誕生初期之外交(續(xù))
一 與銀行團借款之交涉
二 與俄國關于外蒙之交涉
三 與英國關于西藏之交涉
四 與日本關于減稅筑路等交涉
五 他項權(quán)利之損失
六 結(jié)論
第三章 山東問題之初期與《二十一條》之交涉
一 山東問題之初期
二 《二十一條》之交涉
三 《民四約章 》引起之爭執(zhí)與懸案
四 結(jié)論
第四章 歐戰(zhàn)期中中國之外交(中國參戰(zhàn)前)
一 帝制運動與外交
二 鄭家屯事件
三 贈勛問題與廈門設警問題
四 其他各項問題
五 結(jié)論
第五章 歐戰(zhàn)期中中國之外交(中國參戰(zhàn)后)
一 對德絕交之經(jīng)過
二 參戰(zhàn)之經(jīng)過
三 西原借款與山東問題之換文
四 《中日軍事協(xié)定》
五 結(jié)論
第六章 巴黎會議期中中國之外交
一 中國參加和會
二 中國問題在和會中
三 和會對中國問題之處置
四 中國拒簽《對德和約》
五 結(jié)論
第七章 俄國革命后中俄兩國間之關系
一 中國停止舊俄使領待遇
二 舊俄在華權(quán)利之處置及其交涉
三 中東鐵路及其區(qū)域之交涉
四 《管理東省鐵路續(xù)訂合同》
第八章 西伯利亞出兵與外蒙取消自治之交涉
一 西伯利亞出兵與中日交涉
二 外蒙取消自治與中俄交涉
第九章 華盛頓會議與中國
一 會議之緣起與中國參加之經(jīng)過
二 會議中之中國問題
三 解決《山東懸案條約》
四 結(jié)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綜上所述,辛亥之役,列強對華之政策,在大體上頗能采取一致行動,不干涉中國之內(nèi)政。當武昌起義以后,各省相繼宣布獨立之時,列強雖不肯承認民軍政府,但為保衛(wèi)列強之利益,及外僑之生命財產(chǎn),仍不惜就地與民軍領袖交涉。及清帝遜位詔下后,中國雖有南北兩政府并峙,然在法律上則無一政府曾經(jīng)外人承認。但在事實上,則各國駐使仍與北京政府交涉,而各國政府亦均承認北京政府駐外之代表。此種情形直繼續(xù)至一九一三年各國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止。在此期中,各國在大體上雖能采取一致行動,不干涉中國之內(nèi)政,但各國均有其一己之私欲,并非真能竭誠合作。美國之目的在維持中國之領土完整與門戶開放,防止他國乘機漁利;故美國之政策,一方在聯(lián)合各國采取一致行動,一方在設法早日平定中國之內(nèi)亂。英國之目的亦在維持中國之門戶開放,但欲乘機侵入西藏,故英國之政策,一方與美國合作,對日本之干涉中國內(nèi)政提出抗議,一方復思乘機向中國取得英人在西藏之企圖,以為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之交換條件。法、德兩國之目的,只在保衛(wèi)本國在中國之利益,均愿列強對華采取一致行動,倘有所得,則列強應共沾其利益。俄國此時之目的,只在鞏固俄國在中國之地位,并擴展其在東三省北部、外蒙與中國西部之利益,在此范圍以外,亦愿與列強合作,采取一致行動。惟日本之目的,則不僅欲擴展其在東三省南部及內(nèi)蒙之利益,且思乘機侵略中國內(nèi)部。故日本之政策,一方應允與各國合作,一方復暗中進行分化中國之策略。中國南北兩方任何一方倘愿給予日本以相當權(quán)利之酬報,日本政府均愿予以援助。日本且于一九一二年七月與俄國訂立秘密協(xié)定,劃分兩國在東三省、蒙古等地之勢力范圍。
編輯推薦
《中國文庫?史學類:中華民國外交史》由華文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