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十二講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常建華  頁數(shù):240  
Tag標簽:無  

前言

  泱泱華夏,悠悠歲月。六千年的文明史,為我們提供了格物致知、誠心正意的素材與智慧,提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驗與教訓(xùn)?! ∫舱売诖?,在時代的當下,歷史熱持續(xù)升溫,通俗化的歷史讀物、歷史講壇不斷涌現(xiàn),并受到社會的長久追捧。但細析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歷史讀物還是歷史講壇大多數(shù)都還只限于介紹史實、普及知識的層面,只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告訴人們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什么事,而缺乏對重大事件、重要問題的集中闡述,即專題式的、縱向的深度論述明顯缺乏。換句話說,市面上的讀物、講壇,基本是在講故事,而不是在講“史”。歷史是長時段的,需要從宏觀上把握,單純地講故事,只能使讀者、受眾流于對史事的了解,卻不能領(lǐng)會歷史深處的奧妙,在無形中失去了真正觸摸歷史脈搏的機會。綱不舉,目安能張?!  有鑒于此,我社于2007年開始陸續(xù)出版“中國歷史大講堂”系列叢書。在當年1月,涵括《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zhàn)國史話》、《秦漢史話》、《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朝史話》等十三冊的“歷朝史話”系列順利出版,并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x者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在“史話”系列的基礎(chǔ)上,我社于2007年初又制定了出版“歷朝十二講”系列的計劃,約請當今史學界最為活躍的專家學者,從各斷代中,遴選出最為重要、最值得關(guān)注的十二個專題進行集中講解。  本套叢書作為“歷朝史話”系列的姊妹篇,力求發(fā)揚其長處,彌補其不足?!皻v朝史話”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容全面,對各時段的歷史進行綜合系統(tǒng)的介紹,以使讀者能總體性地把握;本套叢書則把重點放在講解每個時段的特色問題上,希求引領(lǐng)讀者走進歷史的深處。  在編輯體例上,每個斷代為一冊,每冊選取12個能夠代表這一時段特色的大問題,進行細致入微、通俗深入的闡釋,以使讀者明了該時段在中國歷史發(fā)展序列中的獨特地位,改變認為中國歷史只是王朝的循環(huán)更替、皇帝家史的變化的習慣看法。因本叢書著眼于為大眾傳播歷史,為他們提供把握每個斷代的線索與框架,所以在夾敘夾議的基礎(chǔ)上盡量做到通俗易懂,深人淺出,嚴肅而不失活潑。  本套叢書包括:《先秦史十二講》、《秦漢史十二講》、《兩晉南北朝十二講》、《唐史十二講》、《宋史十二講》、《金元史十二講》、《明史十二講》以及《清史十二講》,共八冊,將自2009年1月起陸續(xù)推出?!  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天波浩渺的中華歷史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億萬華夏兒女來說,不僅是一筆值得驕傲的精神遺產(chǎn),更是深奧無比的智慧寶庫,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有限的努力,喚起廣大讀者無限的理性和認知,不斷地發(fā)現(xiàn)歷史的真相,不斷地接近歷史的本質(zhì)?! ≈袊鴩H廣播出版社  2008年12月

內(nèi)容概要

本套叢書作為“歷朝史話”系列的姊妹篇,力求發(fā)揚其長處,彌補其不足?!皻v朝史話”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容全面,對各時段的歷史進行綜合系統(tǒng)的介紹,以使讀者能總體性地把握;本套叢書則把重點放在講解每個時段的特色問題上,希求引領(lǐng)讀者走進歷史的深處?! ≡诰庉嬻w例上,每個斷代為一冊,每冊選取12個能夠代表這一時段特色的大問題,進行細致入微、通俗深入的闡釋,以使讀者明了該時段在中國歷史發(fā)展序列中的獨特地位,改變認為中國歷史只是王朝的循環(huán)更替、皇帝家史的變化的習慣看法。因本叢書著眼于為大眾傳播歷史,為他們提供把握每個斷代的線索與框架,所以在夾敘夾議的基礎(chǔ)上盡量做到通俗易懂,深人淺出,嚴肅而不失活潑。

作者簡介

常建華,1957年生,河北張家口人。1978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先后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5年留系任教,現(xiàn)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研究明清史、社會史。擔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出版專著《宗族志》、《社會生活的歷史學》、《明代宗族研究》、《朝鮮族譜研究》、《婚姻內(nèi)外的古代女性》、《歲時節(jié)日里的中國》、《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乾隆事典》諸書,合作編著《中國社會史研究概述》、《清人社會生活》、《中國宗族社會》、《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等書。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及日本《中國社會與文化》、韓國《中國史研究》、中國臺北《臺大歷史學報》、法國《年鑒》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第一講  清朝統(tǒng)治的建立與國家認同  一、滿族的興起與清朝的統(tǒng)一  二、明太祖與清朝的正統(tǒng)觀  三、清朝皇帝的南巡尊明活動  四、清承明制的真實內(nèi)涵第二講  清初四大疑案  一、太后下嫁  二、順治出家  三、雍正繼位  四、乾隆身世第三講  古代國家的最后輝煌——康乾盛世  一、康熙初盛  二、雍正改革  三、乾隆盛世第四講  保土與拓邊——鞏固疆域  一、中俄關(guān)系與東北邊界的劃定  二、平定準噶爾部、統(tǒng)一漠北地區(qū)  三、再平準噶爾,控制西藏、青海地區(qū)  四、對西藏的政教改革  五、統(tǒng)一天山南北  六、南疆的反清斗爭第五講  改土歸流與西南民族區(qū)域的開發(fā)  一、順康時期對南方土司的處置  二、雍正改土歸流  三、西南民族區(qū)域的開發(fā)第六講  清前期與西方世界的交往  一、西方傳教活動與清朝的應(yīng)對  二、清朝與外國的貿(mào)易活動  三、西方國家使團來華以及中英矛盾第七講  人口膨脹與社會經(jīng)濟  一、清代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  二、人口增加引起耕地不足  三、人口增加與糧價上漲  四、游民社會問題第八講  宗族、保甲、鄉(xiāng)約與基層社會的新建構(gòu)  一、宗族制度的強化  二、保甲、鄉(xiāng)約的推行  三、宗族、保甲、鄉(xiāng)約的融合與基層社會組織第九講  編纂《四庫全書》是功績還是浩劫  一、編纂《四庫全書》的復(fù)雜原因  二、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  三、《四庫全書》編纂之功  四、《四庫全書》編纂之過  五、說不盡的《四庫全書》第十講  內(nèi)廷與京師演戲各不同——京劇的形成  一、內(nèi)外有別:清代北京的戲曲娛樂  二、大內(nèi)演戲,無干伊事:清代帝后熱衷欣賞戲曲  三、限制與區(qū)隔:清廷對戲曲欣賞的措施  四、空間、族群、娛樂與政治第十一講  宗教與民間信仰  一、佛教信仰  二、道教信仰  三、秘密宗教信仰  四、民間諸神信仰第十二講  被迫融入世界體系——走向近代化的清帝國與清朝的覆滅  一、學習西方:被迫融人世界體系  二、變法圖強:走向近代化  三、辛亥革命:帝制清朝覆亡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清軍本打算繞過山海關(guān),從薊縣、密云近京師處毀長城突人。四月十五日行至廣寧附近的翁后,出人意料地遇到吳三桂向清軍借兵的使者,多爾袞立即改變行軍路線,從大路直奔山海關(guān)。四月二十日吳三桂又遣使告急,清軍兼程急進,于次日黃昏抵達山海關(guān)?! ±钭猿蓮奶仆ǖ膱蟾嬷械弥獏侨鹁芙挡⒄碱I(lǐng)山海關(guān)的消息,遂于四月十三日率軍討伐吳三桂。二十一日,大順軍到達山海關(guān).在關(guān)內(nèi)與吳三桂發(fā)生激戰(zhàn)。清軍坐觀時變,并借機驗證吳三桂的誠意,以防上當。次日晨,吳三桂感到情況危險,請求清軍立即來援,多爾袞迅速率軍入關(guān),突襲大順軍,大順軍猝不及防、陣腳大亂,一敗涂地。清軍追殺40余里。大順軍損失慘重,連夜撤退,在途中殺了吳襄,二十六日回到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草草在武英殿即皇帝位,表示自己曾改朝換代。三十日黎明,大順軍放火焚燒了明宮室,離開北京西撤,在北京共42天。清軍尾追李自成向北京進軍,途中提出為明朝復(fù)君父仇的口號,以收買人心。五月初二進入北京,開始了清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 ∏灞M入北京后,采納范文程的建議,對漢族官僚、地主采取籠絡(luò)政策,按帝禮為崇禎帝發(fā)喪,任用明朝官吏。為安撫百姓,廢除了明末三餉。經(jīng)過一系列的措施,清廷初步穩(wěn)定了北京附近的形勢。十月初,清世祖福臨從沈陽遷都北京。  大順軍在李白成的統(tǒng)率下,歷經(jīng)艱險,回到西安。投降大順軍的明朝官吏和地方上的士紳紛紛叛變,大順地方政權(quán)迅速瓦解。清朝集中重兵向李自成大舉進攻,1645年正月,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撤至湖北。清王阿濟格和吳三掛在后緊追。同年夏,李自成遇害,年僅39歲。  清兵進占北京時,明朝福王于1644年五月稱帝于南京。福王政權(quán)賣官鬻爵,賄賂成風,腐敗不堪,內(nèi)部矛盾重重。多鐸率清軍南下。1645年四月,清軍進攻揚州。史可法率軍民殊死抵抗,誓死不降,最后城破,慘遭屠城,被殺軍民八十余萬。五月,清軍順利渡過長江,進入南京,福王政權(quán)滅亡。

編輯推薦

  本書用12個專題:即清朝統(tǒng)治的建立與國家認同;清初四大疑案;古代國家的最后輝煌——康乾盛世;保土與拓邊——鞏固疆域;改土歸流與西南民族區(qū)域的開發(fā);清前期與西方世界的交往;人口膨脹與社會經(jīng)濟;宗族、保甲、鄉(xiāng)約與基層社會的新建構(gòu);編纂《四庫全書》是功績還是浩劫;內(nèi)廷與京師演戲各不同——京劇的形成;宗教與民間信仰;被迫融入世界體系——走向近代化的清帝國與清朝的覆滅。來代表清朝時期特色的大問題,進行細致入微、通俗深入的闡釋,以使讀者明了清朝時期在中國歷史發(fā)展序列中的獨特地位,改變認為中國歷史只是王朝的循環(huán)更替、皇帝家史的變化的習慣看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清史十二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看似平常的題目,卻有許多是基于作者自己的研究,不錯。
  •   大綱式的內(nèi)容。
  •   不錯,較為全面,送的非常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