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魔鬼的談話

出版時間:2007年9月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波蘭]柯拉柯夫斯基  頁數(shù):193  字數(shù):1050000  譯者:楊德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我們的宏大的善,亦即人間的愛,同時也是重大的誘惑,能夠在我們心中引發(fā)出像“上帝是否軟弱無力、是否邪惡”這樣的問題,因而引發(fā)出懷疑之罪。這一罪惡又引發(fā)出驕傲,從驕傲中產(chǎn)生出下一輪的罪過。但是,也有相反的情況,惡能夠轉變?yōu)樯?。撒旦的王國不僅僅是陰暗的中世紀。在今天,惡也在我們周圍設置陷阱,不斷地把我們拖拉進去。

作者簡介

萊謝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1927-),20世紀波蘭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和宗教史學家,也是作家和翻譯家,享有國際聲譽。先后任教于華沙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等,1970年起在英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任高級研究員。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發(fā)表了三十多部著作,最主要著作有:《馬克思主義主流》(1976—1978)、《宗教,如果沒有上帝……》(1982)、《形而上學的恐怖》(1988)等。文學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為著名,在世界上廣泛流傳:《關于來洛尼亞王國的十三個童話故事》(1963)、《天堂的鑰匙》(1964)和《與魔鬼的談話》(1965)。

書籍目錄

魔鬼與我們(前言)伯爾色雷斯的王子、歌手和丑角俄爾甫斯的辯白教土、神學家彼得·阿貝拉爾的情人海蘿伊絲的祈禱形而上學家、格丹斯克市民亞當·叔本華的辯證法告誡華沙,1963年12月20日魔鬼形而上學招待會速記記錄路德博士1521年在瓦特堡和魔鬼的談話使徒圣彼得受誘惑惡魔與性附錄一:童話四篇附錄二:關于肯尼迪皇帝的傳說:人類學討論新篇章附錄三:不從事花園耕耘的五大理論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與魔鬼的談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書是精裝書,質(zhì)量很好,字采用的是絳紅色,翻譯的很好,看了翻譯后記,知道了一本書的出版很不容易,書前的前言部分簡單介紹了書中故事的題材和背景,并對作者做了說明“作者自稱是不可知論者”。我已經(jīng)看完了前三個故事,讀起來很順口,就我所看的這三篇故事,“這篇作品的標題似乎已經(jīng)說明了它的內(nèi)容”,感覺是圍繞著與魔鬼談話來寫或質(zhì)問或談話?“這些故事并不是為基督徒寫的,細讀之下,倒可以更多地看出,這是一位現(xiàn)代哲學家對現(xiàn)實生活和這個普遍性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的形象思維和探索,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熱愛,具有深刻意義。”(引號部分均出自譯者)另外,書后的附錄很有意思,“嘲笑邏輯學和形形色色的現(xiàn)代哲學理論,其目的并不僅僅是嘲諷和嘲笑,更多地是給讀者以啟迪?!?,也能促進對本書的理解。
  •   之所以將這本書購入.是因為譯者是我尊敬的一個人.先前的那本童話書就非常有意思.而且是小語種國家的思想家平白道來的哲理故事.這個時代,講述思想的人很多,但注重敘述,尤其是樸素安分,非華爾不實的很少了.越來越多的新生思想與事物如水般涌向我們,但我們卻無能為力,離那些本真的東西越來越遠.《與魔鬼的談話》其實就是與我們的談話,也可以說就是我們與另一些我們的談話。
  •   是本好書,可基于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我不能讀下去,因為它會勾起懷疑、顛覆、黑暗和毀滅,因此打算心靈強大時再讀。奉勸信封基督教,且信仰不深、擅長懷疑且未形成自己自己哲學體系的人不要讀讀。道理是,一本武林秘籍,有人讀了能成高手,有人就會走火入魔。最后提醒一句,好奇害死貓。
  •   看完之后不知道書里表達什么一會人是惡魔,一會天使是惡魔。一會惡魔聽上帝的考驗人類,一會惡魔又是反對上帝的。最后我都不知道我的大腦是被宗教思想強奸了,還是被宗教思想洗禮了。所謂書名《與魔鬼的談話》那段內(nèi)容就感覺想是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信徒,在空無一人的屋子里罵惡魔,鬼知道惡魔在不在旁邊。像發(fā)癲一樣,像在念詩一樣。最后,書里附加了4個都看不太懂的童話,還有后面N能搞笑的文章一段。總的說來我從本書學會了好幾句非常陰毒的臟話。提醒大家,非基督信徒別看。只會中毒?。?!
  •     所謂的俄爾甫斯問題,真實的俄爾甫斯問題,這不是向深淵發(fā)出呼聲和傾聽回聲。在那里,我沒有向深淵呼喚;向深淵呼喚,那是田園詩,是表演。我也是演員,我不會說演員的壞話,不會的,我反而自豪,敬告諸位,是丑角,琴師,為什么不自豪呢?……俄爾甫斯有名譽問題,但不感傷。
       —— 生于色雷斯的王子、歌手和丑角俄爾甫斯的辯白
      
      
      《生于色雷斯的王子、歌手和丑角俄爾甫斯的辯白》是《與魔鬼的談話》中的一篇。令我感興趣的是柯拉柯夫斯基對這個著名的希臘神話故事的改寫,從故事的整體風格、情節(jié)設置到故事所凸顯的意義的焦點,都有很多新東西。
      
      俄爾甫斯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具有超凡絕倫的音樂天賦。他是繆斯和色雷斯王俄阿戈斯(一說是阿波羅)的兒子。他的歌聲和琴聲據(jù)說能使鳥獸木石都感動得翩翩起舞。俄爾甫斯參加了阿爾戈英雄的遠征,歸來后娶了歐律狄刻為妻,夫妻感情甚篤。不久以后,他的妻子不幸被毒蛇咬死。俄爾甫斯悲痛之極,他冒險前往冥界,試圖使妻子起死回生。他的音樂和悲傷感動了冥王,冥王破例答應他領回愛妻,但提出一個條件:在渡過冥河之前,俄爾甫斯萬萬不可回頭看跟在他背后的妻子。但是俄爾甫斯思妻心切,在歐律狄刻的苦苦哀求下,最終還是忍不住回頭一望,在那時歐律狄刻又一次死去,并且永遠無法復生……
      
      這個著名的神話故事成為后來無數(shù)藝術家靈感的源泉。別的不說,僅僅在歌劇領域,從1600年歌劇創(chuàng)立者之一佩里以它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音樂史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歌劇開始,就有數(shù)十位歌劇作家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過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莫過于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和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尤麗狄茜》。值得注意的事,蒙特威爾第和格魯克的這兩部作品,無不把全劇的中心放在奧菲歐與妻子的愛情上面,他們?yōu)閵W菲歐痛失愛人后的悲傷都寫出了不朽的音樂段落。
      
      但是就這個希臘神話的母題而言,愛情卻可能不是最主要的,要緊的是誓約和對誓約的遵守,俄爾甫斯因為沒有遵守他和神祉訂立的誓約而受到懲罰,類似的情節(jié)我們在《圣經(jīng)》里也能見到。在神話的上古世界里,神圣的誓約不能被輕易違背,這是一條永恒的箴言。
      
      但是在柯拉柯夫斯基對俄爾甫斯的故事的改寫中,他卻質(zhì)疑這個了誓約的神圣性。人違背了與神祉訂立的設約就會受到懲罰,那么如果是訂立誓約的另一方——神違背了誓約呢?更進一步說,如果這誓約本身就是一個玩笑,一個惡作劇,一種欺騙,那么這樣的誓約是否還值得遵守或者遵守還有什么意義?柯拉柯夫斯基對俄爾甫斯故事的改寫就是通過俄爾甫斯對是誓約的玩笑或者欺騙本質(zhì)的質(zhì)疑來反思這一點。在情節(jié)上,他巧妙地設計了俄爾甫斯一回頭從而永遠失去了他的妻子時的特殊場景。冥界的神祉關照俄爾甫斯不能回頭,他的妻子會一直跟隨在他的身后,直到他們走出冥界。但是一路上俄爾甫斯既不能看她,對她說話她也沒有回應。直到他們走到一道深淵上空,那里有座獨木橋,橋身濕滑,俄爾甫斯一個踉蹌幾乎摔倒,他擔心身后的歐律狄刻摔倒,回過頭去,只看到身后空空如也。
      
      冥界的神祉告訴他在他回頭的時候,她跌入了萬丈深淵。問題在于有什么證據(jù)證明歐律狄刻曾經(jīng)站在那兒?
      
      由此,俄爾甫斯開始反思這一切,要么,一開始他的妻子就沒有跟著自己,這一切不過是一場騙局,要么,他注定依然會失去她,不在那個深淵上空,就在別的地方,因為他注定會回過頭去。不管如何,在這個約定里,神祉從來就沒有準備兌現(xiàn)讓歐律狄刻起死回生的承諾。
      
      在柯拉柯夫斯基對這個故事的改寫中,原來那些正義而富于同情心的神祉變成了惡魔,他們或者是在惡作劇似地捉弄俄爾甫斯,或者根本就沒有兌現(xiàn)承諾的意愿。悲劇在這里被改造為一出喜劇,甚至俄爾甫斯本人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經(jīng)歷的喜劇性——其根本意義上的荒謬和不可理喻。悲劇中彌漫的主要情緒是感傷——我們在很多關于俄爾甫斯的藝術作品中都能體驗到這種感傷,但是在這個俄爾甫斯的故事里卻沒有感傷,而取而代之的是滑稽。從一開始,俄爾甫斯的自述就是滑稽的:“現(xiàn)在我們可以宣布音樂會開始。有六弦琴演奏,俄爾甫斯大師演奏六弦琴、歌唱和朗誦,他出生于色雷斯,是王子。真是有意思啊,一個王子表演,當喜劇演員,彈奏樂器,又當歌手。以前不能想象,可是現(xiàn)在時代變了,當藝人不丟人,這個行業(yè)和其他行業(yè)一樣好,也許比當王儲還好。無論如何是一點也不差的。我們現(xiàn)在是在基督誕生之前五百年,變化真大?。 碑斔麛⑹隽俗约涸谮そ绲慕?jīng)歷后,依然是滑稽的口吻,甚至令他感到最痛苦的不是自己永遠失去了心愛的妻子,而是自己的“名譽”問題——他被耍了,或者是他親手將妻子推給了惡魔。
      
      其實俄爾甫斯不是不能繼續(xù)做一個悲劇的歌者,因為悲劇的現(xiàn)代起源和喜劇一樣,都是荒謬。只不過他的身份是一個演員,他更直接地把自己看作一個丑角,所以他用表演自身悲劇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喜劇角色的命運。他把這場關于自身命運的巨大悲劇看成了魔鬼的一場玩笑,而他接下來的表演也不過是在這玩笑里一個步驟。他心安理得而又洞若觀火地參與到這個表演中去。不僅在失去歐律狄刻的時候要表現(xiàn)得極為悲痛、向著深淵大聲呼喊、似乎這樣可以再度換回他的愛人,更要把這種表演變成一次又一次的重復,以此來取悅觀眾。
      
      在這個故事里,柯拉柯夫斯基探討的不僅僅是關于魔鬼的觀念——魔鬼在這個故事里表現(xiàn)為用惡作劇捉弄普通人或者是視誓約為無物的神祉,他也在討論普通人與魔鬼之間的關系——就是在遭遇到這玩笑和惡作劇后以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應對。俄爾甫斯的態(tài)度不是感傷,而是滑稽、玩笑的態(tài)度。普通人不能以同樣玩笑的方式捉弄神祉,但是他們至少可以玩笑自己,或者說,他們至少可以表現(xiàn)這種玩笑給其他人看?;蛟S當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意味著他們在某個方面已經(jīng)成為魔鬼的門徒,但是魔鬼,不也正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嗎?
      
      
       2008-05-08
  •     正如前言里說的,有些篇可讀性不高,有些則讀起來很有意思,特別是三個附錄,譯者應該是很認真地作翻譯,不少地方也下了功夫,整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值得一看
  •   三個附錄真的不錯
  •   原來都喜歡附錄啊。。
  •   是閹本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