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點文學常識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藍天出版社  作者:楊青芝  頁數(shù):227  字數(shù):101000  

內(nèi)容概要

  當我們翻開書,去努力尋找時,才恍然發(fā)現(xiàn),那些常識性的知識,是我們學習、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常識是最基礎的、最樸素的,但同時也是最豐富、最深刻的。
  《每天學一點常識》書系立意于打破學科壁壘,推廣學科常識。
  本書《每天學一點文學常識》就是《每天學一點常識》書系之一。它通過知識+故事的形式,讓你輕松悅讀,并掌握文學常識。
《每天學一點文學常識》由楊青芝、胡海和李光彩編寫。

書籍目錄

人人都應該懂一點文學常識
 影視時代,我們還需要文學嗎
 其實人人都喜歡文學
 商潮洶涌詩文有無立足之地
 文學史有知識更有樂趣
 文學評論人人都有資格
 文學理論并不艱深
 文學會消亡嗎
建構精神家園的巨著
 三顧茅廬為什么很重要
 三足鼎立的關鍵人物——魯肅
 魯肅獨赴單刀會
 妙改“二喬”,成就周郎赤壁
 千古文人的理想和失落
 架空晁蓋是不是陰謀
 梁山好漢的不義行為
 觀世音菩薩為何不能成佛
 佛經(jīng)之首《心經(jīng)》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密
 《西游記》中誰挑著擔
 沙僧不是沉默的苦行僧
 曹雪芹為何贊美和同情女性
 釵、黛是曹雪芹的兩個化身
 黛玉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秦可卿是不是淫婦
 祥林嫂的命運悲劇
 誰“虐待”了祥林嫂
 恩格斯推崇的“大人物”
 至情的歌德
 讓維特替歌德去死吧
 悲憫弱勢永遠是最溫暖的情懷
 世界通俗小說之王的扛鼎之作
 浪漫主義的謊言
 暴父陰影下的卡夫卡
 詭異的小說
 斯嘉麗究竟愛誰
 “我”愛伊豆的舞女嗎
 茨威格焦灼的猶太靈魂
閃耀人生舞臺的戲劇
 竇娥究竟有多冤
 都贊趙盼兒,誰同情周舍
 張生是不是始亂終棄
 《雷雨》的深層內(nèi)蘊
 周樸園真的愛侍萍嗎
 兒子是父親的掘墓人
 命運悲劇的深沉回響
 倫理悲劇的源頭
 哈姆雷特為什么猶豫
 世界性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中國為何沒有“福斯塔夫”
 滑稽劇與嚴肅劇
 “偽君子”比貴族要可愛得多
穿越時空的絕妙好文
 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嗎
 性格決定了項羽的成敗
 初唐四杰之首成就天下名樓
 寄情山水的《永州八記》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
 《傷仲永》和神童情結
 蘇軾的論人杰作——《留侯論》
滌蕩靈魂的偉大詩人
 “離騷”是什么意思
 屈原是文學弄臣和同性戀嗎
 端午節(jié)和屈原有無關系
 一個“隱士”的神話
 率性陶淵明
 桃花源的意義
 陶淵明為何由中品到頂峰
 謫下人間的詩仙
 《靜夜思》不是李白原作嗎
 “將進酒”是“將要喝酒”嗎
 李白入仕的敲門磚
 顛沛一生的詩圣
 “宮市”是怎么一回事
 白居易遭貶冤不冤
 琵琶女嫁給商人為何傷感
 千古絕唱《長恨歌》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贈詩逼死關盼盼
 李商隱與青樓女子心有靈犀
 李商隱的“朦朧詩”
 巴山夜雨阻歸程
 失意情尤切
 “春風又綠江南岸”再辯
 風俗畫背后的宰相情懷
 《山中五絕》與烏臺詩案
 可以無祿不可無詩
 陸游是戰(zhàn)士還是歌手
 一生愛情千古詩
 歌伎捧出來的偶像柳永
 從尋找光明到沉入黑暗
詩歌王國采風
 棄婦悲歌之《氓》
 棄婦悲歌之《谷風》
 古老的相思永恒的愛
 人生苦短當若何
 樂府雙璧中的女人
 “七絕圣手”的名篇
 唐代絕句壓卷之作
 詩歌頂峰上的頂峰
 “詩佛”的送別名詩
 你所不知的《再別康橋》
 特洛伊戰(zhàn)爭是為絕世美人海倫嗎
文學大獎覽勝
 諾貝爾文學獎離中國有多遠
 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
 唯一獲諾貝爾獎的童話作品
 比較另類的獲獎作品
 魔幻的現(xiàn)實——《百年孤獨》
 普魯斯特為龔古爾文學獎增光
 榮譽高于獎金的茅盾文學獎
 “貧嘴張大民”榮獲過的老舍文學獎
推薦必讀書目
 推薦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影視時代我們還需要文學嗎  有些東西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永遠不能普及,比如相對論,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而文學卻是屬于每個人的。人人都應該懂一點文學常識,也都應該掌握一些文學常識,為的是更好地分享這個絢麗的世界?! ∫苍S你會說,在這個常有精彩電視劇,不時掀起大片風暴的時代,誰還需要文學作品,要懂什么文學常識?  那么,你應該知道很多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改編自文學名著吧?如新近的大片《赤壁》出自《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也都被改編成為電視連續(xù)劇。金庸的小說一再被翻拍,《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紅色經(jīng)典也在熒屏上以嶄新面目出現(xiàn),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出自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張藝謀的《紅高梁》、《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等借用了莫言、蘇童、余華等當時文壇新匠的精華……不僅國內(nèi),國外亦是如此,比如商業(yè)大片《特洛伊》就從古老的荷馬史詩中尋找題材,經(jīng)典電影《亂世佳人》則來自《飄》?! 】催^一部好影視劇,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只有閱讀原著才能得到最好的延續(xù)和彌補。要是你看過原著,再看影視改編作品,就更加有意思了。比如說“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到底什么樣???這種想象怎么都不夠味,而陳曉旭一出,我們的這種期待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是文學原著在長期流傳中給我們帶來的這種期待讓我們喜歡上了陳曉旭,她是帶著書中描寫的很多很多美好的東西來到我們眼前的。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得好長時間才能夠喜歡上林妹妹,甚至一直都不怎么喜歡,也不怎么理解;看過小說的人,則是在不斷確認,這就是那個可愛可憐、讓我們放心不下的人兒?可以這么說,有一定文學閱讀經(jīng)驗的人,不需要廣告就會去看好的片子。  影視雖然具有多種藝術元素,比如音樂、服飾、形貌,等等。尤其今天的大片強調(diào)畫面的視覺沖擊。但其基礎是文學,是文學編劇或文學原著的創(chuàng)意。作家選擇加工或者虛構的一種人生、一段歷史,或者一朵朵生活浪花構成基本的情節(jié),給多種藝術元素的組合提供一個意義環(huán)境,在這個情感與思考相結合的文學場中,人們可以用自己的全部經(jīng)驗包括整個的文化傳統(tǒng)去接受、理解和欣賞影視劇。一個單純由打斗、戰(zhàn)爭場面,或者服飾、風光、音樂等拼成的影視劇是難以想象的。我們欣賞影視劇,其實主要追隨的還是文學因素,其他因素會強化這種審美,使形象更直觀,動作更痛快淋漓。音樂、服飾和風光為人物增色,為心情充電,但相對于沒有與思維和情緒的關聯(lián)、沒有用語言傳達的文學情來說,那么我們不如去聽單純的音樂會、看服裝表演或風景片?! ∑鋵嵢巳硕枷矚g文學  紙質(zhì)傳媒的弱點,就是不易傳播。不是你不愛看文學作品,而是很多作品你沒有機會接觸,甚至聞所未聞。而電影、電視劇傳播要廣得多,快捷得多。還有,書是要不斷花錢去買的,而你又并不知道什么書好看,電影則是有大量宣傳的,電視劇呢,更是你打開電視就能夠看到的,有線費已經(jīng)交了,不看白不看。但是,書是可以長久保存,可以隨時翻閱的,電視劇可沒準兒,有時落下一集,只好等別的臺放,有時你會錯過好幾個臺的同樣一集,那叫一個惱火啊!更何況,書便于攜帶,有邊閱讀邊回味的空間,眼睛也不會那么累……總之,影視是不會取代文學的?! 《c文學常識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接受影視,更好地交流對影視的看法與感受,破除審美的心理障礙。比如說,有些歷史專家指出“太后吉祥”、“老佛爺吉祥”中的稱謂不符合清代稱謂制度,更說孝莊皇太后自稱“孝莊”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孝莊”是死后的謚號。這些歷史常識通過網(wǎng)絡很容易廣為人知,但是文學的特征本來就如柏拉圖和王爾德所言是“說謊”,如果囿于歷史和生活真實,就少了很多趣味?;恼Q不經(jīng)也是一種需要,因為我們不能總是正兒八經(jīng),人是需要調(diào)節(jié)的?! ×硗?,我們不會總要求影視和文學有實際的認知作用和教育作用,不會帶著功利目的去審視和苛求。比如有個家長說《還珠格格》會教得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還要起訴瓊瑤。我想,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本身沒有問題,那就足以抵擋文學和影視的稍許“不良”影響——我們不可能讓小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必須讓他們在未消毒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抵抗力?! 〈箨懙挠耙晞≈栽谙喈旈L的一段時間里比較死板,除了一部分原因是編劇們不能區(qū)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些觀眾也不能改變這種“較真”、“抬杠”的心理。知道文學的特征,那么我們就既不至于將影視和文學全當真,將它與道德和知識區(qū)分開,又可以繼續(xù)做一個“笨笨傻傻”的讀者和觀眾,饒有興趣,自得其樂和與人同樂?!  ?/pre>

編輯推薦

  厚重的文學典籍必須讀,濃縮的文學精華也得看,每天學一點文學常識,讓你日積月累夯實文學根基。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每天學一點文學常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書很好,我很喜歡 ,文學常識可以豐富知識
  •   豐富我的只是,還可以在同學面前炫一炫呢
  •   買了三本書,只有這本沒有外包裝。但這不是重點,沒有外包裝就算了,書還很臟,像處理貨一樣,用手指一擦已經(jīng)黑了。最后只好用紙擦干凈。
    至于內(nèi)容,還沒有細看,但從前面幾篇行文的風格來看,對后面的內(nèi)容也不抱太多希望?;虻拇_如部分評論及該書定位為“青少年讀物”那樣,只是普及的層次。已經(jīng)擱置一旁,先看其他的吧。
    最后,和另外兩本書比較,我覺得買書看出版社真的很重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