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者天助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作者:[英]塞繆爾·斯邁爾斯  頁數:190  字數:150000  譯者:王軼博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助者天助》這本書,是我24年前寫的,它最終得以公開出版,是在3年后的1859年。這本書的成因極其偶然。一次,在利茲市一家曾治療霍亂的臨時醫(yī)院里,我為當地的年輕人做了幾次演講,主題就是:每個人將來的幸福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自身。因此,他們必須勤奮、自學、律己、自制,尤為重要的是,要依靠誠實、正直和認認真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來為人處事,這些都是人類重要的優(yōu)秀品質。演講的結果令我超乎意外的滿意,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許多年輕人在成年以后,都以誠信、負責、有價值的行為方式作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也樂于將生命中的成功看做是自己習得這些優(yōu)良品質的結果,而這些品質正是依靠訓練和教育得來的,并且成為指導他們盡心工作的精神準則。因此,我萌生出這樣一個愿望——準備一本這方面內容的書。我不想讓此書僅僅流于一種口頭演講匯編的形式,于是,工余閑暇,晚間飯后,我一直用心準備……成書后,我將之命名為《自助者天助》——實在找不出比這更合適的名字來表達自己寫作的初衷了。這本書完成后,我把手稿交給了倫敦的一家出版社,卻被婉拒了。因為當時正值克里米亞半島酣戰(zhàn)之際,圖書的出版銷售幾乎已不可能。直到“喬治·斯蒂芬遜時代”以后,在莫雷先生的熱心幫助下,此書才得以出版發(fā)行。這本書出版后廣受贊譽。我在這里,向評論家們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我相信他們公正的評論。不過,他們對此書的好評遠遠超過了我所應得的肯定——盡管我們彼此素昧平生。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用本國語言翻譯出版過《自助者天助》這本書,同時它也被譯成印度語和日文出版。比起在英國,這本書在美國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也為更多人所傳閱。在《自助者天助》出版13年后,我在從事其他工作期間,又寫作、出版了《品格》一書。那些高尚而慷慨的人們在這本書里被著力刻畫,許多出色人物的鮮活事例也被引述。我認為,向年輕人描述那些情操高尚的、鼓舞人心的事例,是使他們銘記這些品質的最佳途徑。

內容概要

請牢記:精神的激勵和啟發(fā)會超越時空和地域,與世長存。  19世紀50年代的一天,英國利茲市一間曾經用做臨時霍亂病房的空曠房間里,一些苦悶無助的年輕人正聚精會神地聽著臺上一位先生的講演,演講的主題是關于人如何通過自己的勤奮、自我修養(yǎng)、自我磨煉和自律自制,如何依靠誠實、正直和認真履行職責而獲得幸福生活……  講演者的話深深打動了聽眾的心。這些年輕人后來成為活躍在英國社會不同領域的成功者。他們回顧當年,對那位講演者不勝感激,甚至把他稱為“精神導師”。   臺上的講演者正是塞繆爾·斯邁爾斯。后來,他決定以這個主題寫一本書,因為“書籍比口頭語言流傳更廣”。  150年過去了,自助者天助的道理依然適用。無論古今,無論中外,一個人的幸福與成功一定是來自于自我塑造,來自于自身的豐富與完善?! ∽灾咛熘?,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那個人。這是勇氣的力量、人格的淬煉,更是一個人追求自我完善的唯一途徑!當有一天遭到困境,你會怎樣選擇?怨天尤人還是靠自己奮起?   《自助者天助》一書圍繞著自立、苦難、勤奮、誠實、信用、勇氣、個人品格以及奮斗精神等主題展開。你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高度推崇那些克服苦難走向成功的人們。在他看來,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自立的精神,因為,“我們永遠不能自立,我們將永遠不能擺脫貧困。只有自立的人格力量才能拯救自己”。    精粹的名言警句,大量生動精彩的成功者故事,也許,再沒有什么比真人實事的案例更能激起人們對美好前景的熱望了。而在作者看來,科學、文學和藝術界的偉人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最卑微的人也有可能位極巔峰,在他們走向成功的路途中沒有什么被證明是根本不可戰(zhàn)勝的困難……

作者簡介

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 1812-1904),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成功學開山鼻祖,也是著名的社會改革家。被譽為催人奮發(fā)向上的“人類精神導師”、“勵志和自助之父”。
  1812年12月23日,斯邁爾斯出生于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哈丁頓。他一生的經歷極為豐富,也頗富先后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天助自助者 NO.1  最可依靠的不是制度,是自我 NO.2  出身卑微VS家世煊赫 NO.3  讀懂生活這本無字書 NO.4  少年得志也許是種不幸 NO.5  要接受他人的幫助第二篇 天道酬勤 NO.1  聰明人下笨功夫 NO.2  好品質靠自己練就 NO.3  照亮心靈的希望之火 NO.4  稻子熟了才彎腰第三篇 力量和勇氣 NO.1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NO.2 要有一顆堅定的心 NO.3 去成功 NO.4 本色做人 NO.5  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NO.6 改進他人的境遇是對自我的升華第四篇 金錢的妙用和濫用 NO.1 自知與知止,何時都是聰明   NO.2 金錢面前要自持、有度  NO.3 虛空虧欠就無法自立   NO.4 挑戰(zhàn)自我 NO.5 胸懷決定著身價第五篇 自我修養(yǎng)讓你揮灑人生 NO.1 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NO.2 體力和腦力同等重要 NO.3 思維指引一切 NO.4 機敏和果決 NO.5 在做事中學會律己和克制 NO.6 從自我教育中獲益 NO.7 對快樂享受的追求 NO.8 還沒成功,只因失敗不夠多 NO.9 以難而廢?以惰而廢! NO.10  只要開始就不晚 NO.11  早年的“大智若愚”第六篇 行動就是力量 NO.1 身教勝過言傳 NO.2 彼此影響彼此改變 NO.3 最重要的是實干 NO.4 環(huán)境影響的幸與不幸第七篇 品格成就真正的紳士 NO.1 誠實地面對自己 NO.2 好習慣來自于自制、自持 NO.3 習慣的力量 NO.4 尊貴的體現(xiàn)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自助者,天助之”——這則古老的訓誡已被公認為是個人成就自我的心理基石。它體現(xiàn)在生活各個角落,也是國家強盛壯大的根本所在。從效果上看,外界的幫助使人愈加脆弱,自助卻使人得到恒久的激勵。無論你為某一個人或整個團體做了什么,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是減弱了他們?yōu)樽晕叶床膭恿εc必要。在人們受到過度引導和充分管控的地方,人們無法自立的趨勢必然會形成。即便是最佳的制度也不可能給人積極的幫助?;蛟S,制度所能做的,充其量就是給予人們發(fā)展自我與完善個人狀態(tài)的自由。但人們總是趨向于相信:他們的幸福和成功是通過制度而不是自身的行為來完成的。事實上,過往的例證均表明:一個國家的富強有賴其國民之天性,而非其體制。因為國家僅是社會個體的集合,而文明自身也只不過是組成社會的男性、女性、孩童完善自身的問題罷了。一切事情均由個人的內因所掌控,外因產生的影響相對為輕。奴性最強者并非為被暴君所統(tǒng)治之人(盡管此統(tǒng)治是極大的罪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自助者天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自助者天助,很好
  •   很好的一本勵志書籍!!!有時間看看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   朋友推薦的,說不錯,不敢一看書名第一感覺有點啊Q精神,不是很喜歡
  •   這本書收到后還沒有開始看,紙張還行,在當當買過很多次書了,一直覺得不錯,支持當當。
  •   非常令人感動的一本書
  •   自助者天助!一定努力靠自己,送自己也送大家。
  •   和大多數勵志書籍一樣吧,我抱著很大希望去買。但是看得書太多了吧,覺得沒有想象中好,呵呵
  •   勵志的東西本來就很主觀,人人感受不同
  •   不是很好看哦,和大部分勵志的書比起來,這本年代久遠,思想太落后了,后悔買了,而且用的都是國外的故事,很多不太好理解,不推薦
  •   推薦。。。不錯的書。。。。。
  •   一般般,勵志書沒錯,但書評吹的有點過了
  •   還沒時間看呢,感覺應該還好吧
  •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一定要自己助自己,老天是要幫助那些有準備的人的,好書?。。?/li>
  •   書海沒有看,隨便翻看了一下,有插圖,覺得挺精美的。
  •   自助者天助,若想成功還得自立自強才行啊,拜讀下
  •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的經典,看過的都說值得一看,不過自己太懶,一直沒看。。。嘿嘿~今天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版本,不能再錯過嘍。。。
  •   提升個人逆商指數,閱讀中
  •     想到一句話,“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情,那么你就親自去做,如果你不想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就請別人來做”話說的很簡單,但是很有道理,世間萬事都是這樣的,總歸是一個主觀能動性的大小問題,自己的問題,自己最清楚,也唯有自己慢慢改變才能完善。
      年輕人總是被各類財務問題所纏繞和煩惱,但是只要懂得這個問題,慢慢改善就一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一個人來說,金錢,自由,愛情,友情,良心,道德,學習,健康一類的問題,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簡單的一次兩次就能解決好的,大多數人都是向上的,無論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原罪論”都是告訴人們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于人于己有幫助的事情,而不是教導人來不思進取,貪圖享樂,寄生于社會,現(xiàn)代文明中就算是身體機能殘疾的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從而以完善自身來激勵他人。
      看書,閱讀是一種愛好,和愛喝啤酒愛吃火鍋愛看電影看逛街一樣,是一種人的消遣方式,并不是說誰誰誰看了很多書就很了不起,就能侃侃而談,只能說看了一本之前沒有看過的書,了解了以前未了解的事情,我們此刻的工作學習都影響著我們一年,兩年,三年后的自己,如果你要改變未來就要改變現(xiàn)在,就好似如果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推到明天,那么這個事情永遠都不會改變,永遠都會存在在明天。
      喜怒哀樂驚恐憂,凡人就會有七情六欲,鐘愛酒色氣財,這是人的天性。和一萬年前的原始人一般,總是受著本能的驅動,但是人會思考會用工具,會透過反省自己來完善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把自己的不幸福歸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上,
      是沒有用的。
      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缺點和弱點,
      是一種大進步。
      如果你在經受心靈的煎熬,
      那就抓緊時間完善自己,拯救自己。
      依靠別人的同時,
      恰是因為自己也有進步的渴望。
      我打算重讀此書,
      做些筆記。
  •     佛家有“普渡眾生”之說,認為眾生平等,要人人成佛。又有禪詩言“普愿罪障悉消除”,即這個“普”字,大概久來都只是停留在一個“愿”字上,與形成現(xiàn)實尚有距離。于是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拯救之途是一種“普遍拯救”的了。      民國的袁大總統(tǒng)大約也有這“普遍拯救”的思想,他曾授意他的法律顧問古德諾發(fā)表《共和與君主論》一文,言國人“民智未開”、“大多數人智識不甚高尚”、“無研究政治之能力”等等。應該說他是有“普遍拯救”的意識了,即應當先致力于“民智全開”之工作,使得人人皆有研究政治之能力,然后再行共和。袁世凱是聰明的,知道制造一個施行共和制的不可能的前提即完成“普遍拯救”?!独献印吩疲骸吧鲜柯劦?,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就這些不同的聞道反應或者說是獲得拯救后的反饋信息來看,普遍而行拯救之道恐是不通亦不妥的。      我們知道也易于想見,總結出一類事物的同一性即共性是比逐個地列舉出這類事物的若干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各自的特點即個性要復雜和困難得多的,因為總結共性或言歸類,是必須要建立在逐一了解各事物個性的基礎之上的,學者們也大多不會不以為總結與歸納是一種能力,并且是一種較強的能力。但這是就學術研究而言,知個不若知全,若以創(chuàng)作而論,則對個性的要求就要比對共性的要求高出很多了。創(chuàng)作是一種對自身內心的表達,它的形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匪特需樣式風格之眾,個性的展示更是成其本身為“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不然只能被稱作為摹寫或抄謄,這便是藝術的寫神高于寫形,寫心高于寫身之故了。但我也并不認為“寫意高于寫實”,靳尚誼先生所認為的“風格不代表質量”即是此意?!耙鈱崱标P系與“神形”關系、“心身關系”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寫意與寫實是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而寫神寫心與寫形寫神說的是作品的內涵究竟是觸及了事物的本質還是僅僅停留在淺顯的表層。二者并不起沖突。而我們說到的拯救之途,當然不能看作是一種學術研究,是一種對經典笈籍的領悟或進行的一些綜合性改動。拯救的實質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通過“戰(zhàn)勝自我”,從而使“人類獲救”(引號內的內容詳見下段《歷史研究》之引據),對人性的挑戰(zhàn)當然更可以說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則即對于“個性”的挖掘是高于眾性的。康有為在書法理論上提出的一個觀點和他本人的碑學書體本身就實踐著的觀點就是書法應當“有個性地兼眾美”,“眾美”即表示這個符號是字,可允流通,而是否能對這個符號起到“拯救作用”即將其從字碼上升為整個書法作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或者說使這字個體本身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個性”便是舉足輕重的要素了。因而由此也可以說明,“普遍拯救”是很空泛很虛假其結果也是很無效的。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教授在他的《歷史研究》中多次提到人的個性與社會集體性之間的關聯(lián)。他認為,人性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們現(xiàn)在所控制與駕馭的大多是非自然的,因而向自然性的挑戰(zhàn)是重要的而且是困難的,只要我們一旦難以控制自己的人性,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擺布。我想湯因比在這里要傳達的無非就是,向一個個性施力要比向一個社會性群體施力要省力得多而且收效也是極大的。湯因比在“個人的情操”中提出的“人的情緒、意識和意志,都不是集體性的,而是個人的情操”,“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內心精神生活都是為了控制自我而不得不進行精神戰(zhàn)斗的戰(zhàn)場”。不僅如此,他還認為“拯救之途不在社會關系領域里,而在個人內心精神生活的領域里;只有戰(zhàn)勝了自我,人類才能獲得拯救”。其中湯氏以先知向他們的同胞傳道是面向個人而非面向社會成員為例,明確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在個人與終極精神實在之間建立正確關系的必要前提是戰(zhàn)勝自我”。我們國家的孔子,大約即是湯氏例子中的“先知”了。他的“因材施教”與湯氏面向個人的拯救之途很是相似。個性拯救是有效的,而且拯救者與被拯救者都能夠獲利——請注意,這個“利”并非“名利”的利,而是君子聞道可以修身的利益,這個“利”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自身境界的提升。有島武郎在《以生命寫成的文章》中提到:“想一想被稱為世界之圣的釋迦、基督、蘇格拉底的一生,在那里就發(fā)現(xiàn)奇特的一致?!@些人遺留后世的說教和我們現(xiàn)今之所謂的說教和說教者不同。他們似乎不過對于自己鄰近所發(fā)生的事或者某人的質問等類,說些隨時隨地的意見罷了,并不有組織地將那些大哲學發(fā)表出來。”正是如此,先哲們注意到“普遍拯救”的無效性和缺乏針對性,故在傳道的過程中棄之不用,相反地采取了雖更勞心也更勞力但收效頗巨的“個性拯救”。這樣的智慧使得他們成為圣人。      盤硅和尚的教法似乎與釋家的“普渡眾生”是相悖的。他在一次靜修會上與弟子講道,其間一個僧人偷人銀兩時被抓住。眾僧登時大怒,甚至想要武力相向。但盤硅卻說“原諒他吧”,眾僧堅持要懲罰他,其中一個說如果不讓偷錢的僧人受到懲罰,他們便要集體離開。哪知盤硅卻說:“即使你們都要離開了,我也要繼續(xù)教他?!北娚笃?,盤硅微笑說:“你們可以明辯是非,而他連是非都分不清,我不教他,誰來教他呢?”盤硅和尚放棄了“眾”而選擇其中的一人,這里面其實就是一種“個性拯救”了。盤硅是聰明的,他看到這種拯救的重要性。人是生命的存在,凡有生命的存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這也可以是生命的一個別稱。于是克服自我即是一種狀舉了。以人為中心的個性威脅著社會性,這仍也是湯因比的觀點。換言之,解決了“個性拯救”才是解決社會矛盾與社會得到前進的根本。至于“普遍拯救”的可行性,則應當質疑了。馬斯讠各 把“自我實現(xiàn)”看成是人生最高目標,的確如此,每個人的價值得到全部的發(fā)揮與實現(xiàn)(實際上這是不可能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才是“最高目標”),那么整個社會的優(yōu)異性便會更快地體現(xiàn)出來。      總結我的觀點就是,“普遍拯救”的思想與行為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教育工廠化也可算是一個典例。我們的社會有多大程度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們的人才資源能有多大程度的開發(fā),還要基本取決于“普遍拯救”向“個性拯救”轉型有多大的程度。
  •     你是誰?你在為你父母活著,學鋼琴書畫實現(xiàn)你父母曾經的未實現(xiàn)的?
      不知道喜歡不喜歡什么專業(yè),什么工作,工作多賺點錢,買iphone、買衣服時尚一下,平衡慰藉一下與旁邊人及朋友的攀比的滿足心?
      無聊寂寞戀愛、上網,熬到困了,自動睡著,留著一顆空虛難捉摸該用什么填補的心,或者加班沒空。
      
      小孩看管操心,公司上個廁所也打卡看不順眼,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那是奢望,因為上面還有領導,成績不是第一,也不是聰明人,不是特能吃苦的人。
      
      升職當了小領導也不容易,辦公室規(guī)則,人心難測,各種部門私人利益爭奪與維護。員工難管,羨慕EMBA,自己管理能力還不夠。
      
      沒人想成羊倌,想像蚊子一樣糊里糊涂地生殖,亂七八糟地死亡。
      混著先,混好了,多少有點面子。
      
      救命是喊“help”,防溺水于人生河流中,知道“你是誰”
      任何的制度、法律、看管管理都不能讓一個懶惰的人不想偷個懶,一心一意地做好工作學習,而不想點小動作....
      
      教育是喚醒人喚醒人們心中的巨人,人格獨立,不是畏懼于xx人、領導,每個人完成、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就已經是服務了自己也服務了自己的那份人類價值貢獻。兼濟天下?其他人不需要你的可憐。
      
      每個人trace after heart ,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工作,就像完成心中上帝安排的來到世上在世間的任務、天職。自發(fā)主動,每個努力都趨向相應的回報。需要管理員工?管小孩?防開小差,防員工遲到早退?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協(xié)調好進度,不阻礙其發(fā)揮,嚴正處罰破壞虛假投機飛小鞋危害他們正直進步的行為。
      
      “偉大的民眾鑄就偉大的國家”
  •     獨一無二 怎么說都不過分,是道德的明燈 為擁有此書而無限自豪,奠定了立志服務人民的大愿! 偉大的塞繆爾斯邁爾斯,昆不會令你失望,昆成不了偉人,也要朝偉人的道路堅定走下去!?。?!
  •      這本書提醒我們勤奮,節(jié)儉。這些很平常的道理,這些道理我們之前理解的不夠深刻,讀完這本書,我們會對它們有更深刻的認識。
  •     上次聽說河南有個人中了幾億來著,這么多錢,我都想替他花,可惜沒我的份,身外之財人人都想得到,可真正又有幾人能得到手呢,我還是現(xiàn)實一些,想些能夠實現(xiàn)的事情,偶爾看到這本書,封面是浩瀚的沙漠沒有人煙,正如迷失在人流中的我們,自己手里攢著我們自己的幸福和未來,又何必再去苦苦苛求天上掉餡餅呢,我們各自的起點不同,所以不要攀比別人,在現(xiàn)在的平臺,盡自己的努力,自助才會天助。
  •     這本書剛出來的時候就有看過,是本很激勵人向上的一本書,不管是從工作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會告訴你一些真理,讓你不斷的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也會激勵你從失敗中崛起!很不錯的書!
  •     另外兩個版本如下: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54313/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50218/
      
      
  •      佛家有“普渡眾生”之說,認為眾生平等,要人人成佛。又有禪詩言“普愿罪障悉消除”,即這個“普”字,大概久來都只是停留在一個“愿”字上,與形成現(xiàn)實尚有距離。于是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拯救之途是一種“普遍拯救”的了。
       民國的袁大總統(tǒng)大約也有這“普遍拯救”的思想,他曾授意他的法律顧問古德諾發(fā)表《共和與君主論》一文,言國人“民智未開”、“大多數人智識不甚高尚”、“無研究政治之能力”等等。應該說他是有“普遍拯救”的意識了,即應當先致力于“民智全開”之工作,使得人人皆有研究政治之能力,然后再行共和。袁世凱是聰明的,知道制造一個施行共和制的不可能的前提即完成“普遍拯救”?!独献印吩疲骸吧鲜柯劦?,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本瓦@些不同的聞道反應或者說是獲得拯救后的反饋信息來看,普遍而行拯救之道恐是不通亦不妥的。
       我們知道也易于想見,總結出一類事物的同一性即共性是比逐個地列舉出這類事物的若干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各自的特點即個性要復雜和困難得多的,因為總結共性或言歸類,是必須要建立在逐一了解各事物個性的基礎之上的,學者們也大多不會不以為總結與歸納是一種能力,并且是一種較強的能力。但這是就學術研究而言,知個不若知全,若以創(chuàng)作而論,則對個性的要求就要比對共性的要求高出很多了。創(chuàng)作是一種對自身內心的表達,它的形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匪特需樣式風格之眾,個性的展示更是成其本身為“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不然只能被稱作為摹寫或抄謄,這便是藝術的寫神高于寫形,寫心高于寫身之故了。但我也并不認為“寫意高于寫實”,靳尚誼先生所認為的“風格不代表質量”即是此意?!耙鈱崱标P系與“神形”關系、“心身關系”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寫意與寫實是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而寫神寫心與寫形寫神說的是作品的內涵究竟是觸及了事物的本質還是僅僅停留在淺顯的表層。二者并不起沖突。而我們說到的拯救之途,當然不能看作是一種學術研究,是一種對經典笈籍的領悟或進行的一些綜合性改動。拯救的實質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通過“戰(zhàn)勝自我”,從而使“人類獲救”(引號內的內容詳見下段《歷史研究》之引據),對人性的挑戰(zhàn)當然更可以說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則即對于“個性”的挖掘是高于眾性的??涤袨樵跁ɡ碚撋咸岢龅囊粋€觀點和他本人的碑學書體本身就實踐著的觀點就是書法應當“有個性地兼眾美”,“眾美”即表示這個符號是字,可允流通,而是否能對這個符號起到“拯救作用”即將其從字碼上升為整個書法作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或者說使這字個體本身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個性”便是舉足輕重的要素了。因而由此也可以說明,“普遍拯救”是很空泛很虛假其結果也是很無效的。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教授在他的《歷史研究》中多次提到人的個性與社會集體性之間的關聯(lián)。他認為,人性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們現(xiàn)在所控制與駕馭的大多是非自然的,因而向自然性的挑戰(zhàn)是重要的而且是困難的,只要我們一旦難以控制自己的人性,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擺布。我想湯因比在這里要傳達的無非就是,向一個個性施力要比向一個社會性群體施力要省力得多而且收效也是極大的。湯因比在“個人的情操”中提出的“人的情緒、意識和意志,都不是集體性的,而是個人的情操”,“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內心精神生活都是為了控制自我而不得不進行精神戰(zhàn)斗的戰(zhàn)場”。不僅如此,他還認為“拯救之途不在社會關系領域里,而在個人內心精神生活的領域里;只有戰(zhàn)勝了自我,人類才能獲得拯救”。其中湯氏以先知向他們的同胞傳道是面向個人而非面向社會成員為例,明確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在個人與終極精神實在之間建立正確關系的必要前提是戰(zhàn)勝自我”。我們國家的孔子,大約即是湯氏例子中的“先知”了。他的“因材施教”與湯氏面向個人的拯救之途很是相似。個性拯救是有效的,而且拯救者與被拯救者都能夠獲利——請注意,這個“利”并非“名利”的利,而是君子聞道可以修身的利益,這個“利”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自身境界的提升。有島武郎在《以生命寫成的文章》中提到:“想一想被稱為世界之圣的釋迦、基督、蘇格拉底的一生,在那里就發(fā)現(xiàn)奇特的一致?!@些人遺留后世的說教和我們現(xiàn)今之所謂的說教和說教者不同。他們似乎不過對于自己鄰近所發(fā)生的事或者某人的質問等類,說些隨時隨地的意見罷了,并不有組織地將那些大哲學發(fā)表出來?!闭侨绱?,先哲們注意到“普遍拯救”的無效性和缺乏針對性,故在傳道的過程中棄之不用,相反地采取了雖更勞心也更勞力但收效頗巨的“個性拯救”。這樣的智慧使得他們成為圣人。
       盤硅和尚的教法似乎與釋家的“普渡眾生”是相悖的。他在一次靜修會上與弟子講道,其間一個僧人偷人銀兩時被抓住。眾僧登時大怒,甚至想要武力相向。但盤硅卻說“原諒他吧”,眾僧堅持要懲罰他,其中一個說如果不讓偷錢的僧人受到懲罰,他們便要集體離開。哪知盤硅卻說:“即使你們都要離開了,我也要繼續(xù)教他?!北娚笃?,盤硅微笑說:“你們可以明辯是非,而他連是非都分不清,我不教他,誰來教他呢?”盤硅和尚放棄了“眾”而選擇其中的一人,這里面其實就是一種“個性拯救”了。盤硅是聰明的,他看到這種拯救的重要性。人是生命的存在,凡有生命的存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這也可以是生命的一個別稱。于是克服自我即是一種狀舉了。以人為中心的個性威脅著社會性,這仍也是湯因比的觀點。換言之,解決了“個性拯救”才是解決社會矛盾與社會得到前進的根本。至于“普遍拯救”的可行性,則應當質疑了。馬斯讠各 把“自我實現(xiàn)”看成是人生最高目標,的確如此,每個人的價值得到全部的發(fā)揮與實現(xiàn)(實際上這是不可能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才是“最高目標”),那么整個社會的優(yōu)異性便會更快地體現(xiàn)出來。
       總結我的觀點就是,“普遍拯救”的思想與行為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教育工廠化也可算是一個典例。我們的社會有多大程度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們的人才資源能有多大程度的開發(fā),還要基本取決于“普遍拯救”向“個性拯救”轉型有多大的程度。
      
  •   翻譯社不同唄
    最好看英文版,語言一定更優(yōu)美流暢!
  •   勵志書面向大眾,就得這樣寫吧
  •   費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所謂個性拯救與普遍拯救,比如觀音菩薩三十二應周塵剎,大悲咒中,觀音菩薩示現(xiàn)的是83位其他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千處祈求千處應,接應群機,既是個性拯救,又是普遍拯救。在禪宗的公案中,祖師們對弟子的引接,往往都是個性化的,但最后又都歸于一處,演繹得出神入化。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