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北京城市弱勢群體研究

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洪小良,王雪梅 等著  頁數:221  字數:210000  

內容概要

  《新世紀北京城市弱勢群體研究》匯集了2000年以來著者主持的一系列有關北京市弱勢群體研究項目的部分成果。
  《新世紀北京城市弱勢群體研究》主要特點包括:貧困人口研究、殘疾人口研究、農民工研究、個人訪談記錄。

書籍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貧困人口研究
第一章 北京市城市居民貧困問題研究
一、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況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三、城市貧困家庭獲得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的情況
四、完善與城市貧困相關的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的對策分析
第二章 北京市東城區(qū)低保政策落實情況與完善低保制度研究
一、低保政策落實的基本情況
二、低保配套措施落實情況
三、調查中發(fā)現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四、關于進一步完善低保制度的對策建議
第三章 北京市城市貧困人口就業(yè)扶持對策研究
一、研究設計
二、北京市城市貧困家庭勞動年齡人口的基本狀況
三、北京市城市貧困失業(yè)人口的就業(yè)障礙
四、北京市城市貧困人口就業(yè)扶持工作存在的問題
五、貧困人口就業(yè)扶持的理念
六、北京市城市貧困人口就業(yè)扶持的思路與對策
第二部分 殘疾人口研究
第四章 北京市城市殘疾人人口學特征及家庭戶生活狀況分析
一、殘疾人口的總體情況
二、殘疾人口的構成
三、殘疾人家庭戶的生活狀況
第五章 北京市城市殘疾人的就業(yè)與社會保障狀況
一、就業(yè)狀況
二、社會保障狀況
第六章 北京市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è)現狀與政策研究
一、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è)的基本現狀
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è)政策研究
三、改進與完善按比例就業(yè)政策的思考
第三部分 農民工研究
第七章 北京市外來農民工的個人特征與家庭情況
一、個人特征分析
二、家庭和親屬狀況
第八章 北京市外來農民工的就業(yè)與社會保障狀況
一、職業(yè)分布集中,就業(yè)層次低,與戶籍人口形成很強的互補性
二、職業(yè)穩(wěn)定,失業(yè)時間短,工作滿意度高
三、就業(yè)標準和就業(yè)門檻低,整體缺乏社會保障
四、勞動時間長,勞動保護意識弱
五、求職途徑以熟人介紹和自己直接上門找為主
六、整體缺乏正規(guī)培訓.培訓愿望弱
第九章 北京市外來農民工家庭遷移傾向研究
一、問題提出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構成
三、理論觀點
四、分析框架與研究假設
五、研究發(fā)現
六、結論與討論
附錄 個人訪談記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人力資本反貧困理論  該理論是在以舒爾茨和阿馬蒂亞·森為代表的發(fā)展經濟學家們關于人力資本和能力貧困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  現代西方人力資本理論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1960年舒爾茨在美國經濟學學會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人力資本投資》的著名演說,提出了“人力資本”的概念。他認為,人力資本是體現于勞動者身上,通過投資形成并由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狀況所構成的資本。貧窮國家經濟之所以會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力資本的匱乏,即健康水平、專業(yè)知識、勞動技能的不足,以及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過度輕視。從個人層面看,貧困人員的人力資本投資不足是導致失業(yè)和從事不穩(wěn)定的低收入工作的主要原因;從家庭層面看,貧困家庭對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不足是產生“貧二代”的重要原因?! ±^舒爾茨之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提出了“能力貧困”說。森從能力缺乏的角度為貧困下了定義,認為所謂貧困,就是人們創(chuàng)造收入能力和機會的缺失,并指出,貧困應該被看作是對基本可行能力的剝奪,而不僅僅是收入的低下。這種基本可行能力的剝奪直接表現在就業(yè)能力的不足,容易造成失業(yè)。所以,解決貧困和失業(yè)的根本之道是提高個人的能力。而貧困者能力的缺失又大多源于他們的人力資本的缺乏?! ∪肆Y本理論在對貧困問題的解釋和應用上有較強的解釋能力的同時,也有自身的局限。人力資本理論強調個人的能力,卻忽略社會結構的限制。只有綜合考慮個人的能力與社會提供的機會,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貧困。另外,人力資本投資并不能完全取代補償性社會救助政策的反貧困功能。因為不管怎樣,社會總會有一部分人需要依賴補償性救助維持生存或渡過危機,如我國傳統的三無救助對象及遭受自然災害的人群?!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世紀北京城市弱勢群體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