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全集

出版時間:1999-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清] 龔自珍  譯者:王佩諍 校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龔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的各種文體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學術論文、碑傳和紀事、書序和題錄,金石題跋表、啟、箋、佛學論著、韻文、語錄,編年詩,已亥雜詩和詞賦等。希望《龔自珍全集》能給欲了解龔自珍的讀者帶來方便。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龔自珍

書籍目錄

編例 第一輯 乙丙之際箸議第一 附:乙丙之際塾議 乙丙之際塾議三 乙丙之際箸議第六 乙丙之際箸議第七 乙丙之際箸議第九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 乙丙之際箬議第十八 乙丙之際箬議第十九 乙丙之際塾議第二十 乙丙之傺塾議第二十五 壬癸之際胎觀第一 壬癸之際胎觀第二 壬癸之際胎觀第三 壬癸之際胎觀第四 壬癸之際胎觀第五 壬癸之際胎觀第六 壬癸之際胎觀第七 壬癸之際胎觀第八 壬癸之際胎觀第九 古史鉤沈論一 古史鉤沈論二 古史鉤沈論三 古史鉤沈論四 明良論一 明良論二 明良論三 明良論四 六經(jīng)正名 御試安邊綏遠疏 對策 京師樂籍說 主客司遠略 家塾策問一 家塾策問二 述思古子議 葛伯仇餉解 說中古文 釋魂魄 辯知覺 表孤虛 釋風 闡告子 非五行傅 說月晷 捕蜮第一 捕熊羆鴟鸮豺狼第二 捕狗蠅螞蟻蚤蜰蚊虻第三 說京師翠微山 說昌平州 說天壽山 說居庸關 說張家口 第二輯 資政大夫禮部侍郎武進莊公種道碑銘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謐敏肅涿州盧公 神道碑銘 王仲瞿墓表銘 工部尚書高郵王文簡公墓義銘 武顯將軍福建海壇鎮(zhèn)總兵官丁公神道碑銘 江南安慶府知府何公墓袤銘 明按察司翕事金君石闕銘 刑部主事番禺黃君妻周墓碣銘 徐泰母碣 孔憙彝母碣 …… 第三輯 第四輯 第五輯 第六輯 第七輯 第八輯 第九輯 第十輯 第十一輯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一百二十多年前,龔自珍懷著難言之恫,在自北京南歸途中,感慨而又自負地寫了這樣一首小詩: 阿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處士卑。一事平生無齮龁,但開風氣不為師。不久之后,政治地位比王通略高、做過二十年小小京官、年方五十的龔自珍就去世了。留在人間的只是三百多籍雜文、六七百首詩詞,然而在近代中國思想兜、文學趕上的磅開創(chuàng)了一種風氣,產(chǎn)生相當大的影響。 早在十九世紀中葉,這種影響已經(jīng)是可以覺察的了。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有人說道:「近數(shù)十年來,士大夫誦兜鑒,考掌故,慷慨論天下事,其風氣實定公開之。」到了本世紀的二十年代,梁啟超在回顧清代學術思想時,有一段很具體的評論,他說龔自珍「好今文」,「喜為要眇之思」,「文辭詉詭連獰」,「往往引公羊義譏切時政,詆排專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jīng)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庵文集,若受電然,稱進乃厭淺薄?!贡M管粱啟超的批評,褒中尚有微辭,但「與有功焉」正是開風氣的好注腳,「若受電然」,也生動地說明了龔氏思想所產(chǎn)生的震聾發(fā)聵的作用。

編輯推薦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龔自珍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龔自珍全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這本書是在舊版的基礎上影印的,字較小,影印得也不清楚,感覺不是太好。同樣的類型中,顧亭林詩文集就很好,字跡非常清晰,像是重新排版印刷的一樣。龔自珍集以前中國書店出過一種,是影印民國時排版的,也不怎么好,好像也沒這個全。不理解為什么這種翻印的古籍要定價這么高,既不用給 稿費,也不用給整理校點費,只需再版就是,為什么都要定出天價來呢。
  •   大概22個印張左右,定價在45元,一個印張2元左右,要不是有促銷活動,肯定不會。這書印的實在是夠爛,金壇古籍印刷廠,以前對這個廠印象還好,反正現(xiàn)在一個書一個樣子,不存在什么品牌效應。還有一點,全書664頁,還是一整本膠裝,所以翻書要小心,特別容易散,要下手的同學,三思。當然如果分成兩冊,書價還會上去。我的書是07年11月3印
  •   印刷太差,配不上書的內容
  •   印刷質量之差該打屁屁,有損上古的牌子。
  •   第一個吶喊復興的詩人,敬佩喜歡龔自珍。
  •   正完全采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版紙型,更換了“前言”,補入一篇3頁的“校印后記”。也許印次過多,字跡不清,筆畫斷缺處太多。
  •   作為清一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龔自珍,四九年后他的影響也非常之大。但遺憾的是對他的文集的校注工作卻比較滯后,一直沒有一個詳盡的本子,給我們學習帶來諸多不便。本書還是上海七十年代的翻版。
  •   封面設計很好,只是印刷字體太小,看起來費神。
  •   龔自珍的最全的詩文集。內容豐富廣博深奧,需要慢慢品味。只是,字跡深淺不一。
  •   詞文都可一讀,受益不少
  •   書是好書,龔自珍是清代詩鞋的極好的一位。還具有很強的反傳統(tǒng)意識。
  •   老版翻印。有些地方模糊些。
  •   書挺好的,只是沒想到是豎排版繁體字,看著有點兒累,習慣了興許就好了。
  •   真的不好,模糊不清的地方太多,而且字也有點小
  •   好書,這也是在卓越購物送貨最快的一次,但是本書出版社不知道什么原因弄的印刷質量不好,字跡也有很多地方不清晰,看起來會比較費勁。
  •     有清一代文壇的絕頂人物,除了被王國維先生稱之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納蘭容若,似乎只剩下了一個人,那就是龔自珍。
       我知道龔自珍還是在少年時代。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里收錄了他已亥雜詩中的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據(jù)說毛公彼時之所以推崇此詩,正值文革前夜,其中的政治因素,當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舉。再次接觸到定庵先生的作品,是三十歲左右的辰光,年到而立,眼光似乎也比少時放遠了些。讀罷《定庵文集》,感慨先生一生行文大舒胸中塊壘者居多,大概和他宦途的遭遇不無關系,不過,此人端得是天生的驚才絕艷,其外祖父,著名的小學大家段玉裁曾為二十一歲的他自編詞集《懷人館詞》作序道:“所業(yè)詩文甚夥,間有治經(jīng)史之作,風發(fā)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為長短句”。段老此言雖有為其外孫揚名之嫌,但觀詞集內容,你便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人在弱冠時才情就已經(jīng)倍顯崢嶸,風骨嶙峋,“造意造言,幾如韓李之于文章”,“則其才之絕異,與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段玉裁言)。人常說少年得志焉知禍福,這番話且不論其初言者自身的浮沉如何,但落在龔自珍的頭上卻幾如讖語。自珍出身世宦,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父龔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他八歲便讀《登科錄》,十一歲師事建德貢生宋璠,次年隨外祖父段玉裁學習《說文》,十六歲通讀《四庫全書提要》,十九歲倚聲填詞應順天鄉(xiāng)試,由監(jiān)生中式副榜第二十八名,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但在二十八歲第一次參加會試時卻意外落選,遂入仕,為內閣中書,只是一個從七品的芝麻官兒,可他性情狂放,極喜大言時事,三番五次上書朝廷針砭時弊,著《明良論》、《乙丙之際箸議》、《尊隱》、《平均篇》等政論時文,被朝中大佬視為異端。此后,自珍又相繼參加過六次會試,直到最后一次會試才中了進士,那一年,他已經(jīng)三十八歲。十年間他的官職一直就是這個從七品的內閣中書,奉銀極少,但他在京城的花銷卻是極大,想必若不是杭州老家的底氣還在,恐怕早早就喝上了西北風。三十八歲的龔自珍終于考取了進士,若是換做尋常人,估計任時光將一顆萬丈雄心消磨殆盡,可這個龔定庵,不僅狂狷之氣猶在,而且更為蓬勃起來。他在殿試中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臚舉時事,灑灑千余言,直陳無隱,閱卷諸公皆大驚。”以致主持殿試的官員不得不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yōu)等”之強詞,將他置于三甲第十九名,棄入翰林,仍為內閣中書。定庵六歲入京,二十八歲為官,至四十九歲被迫辭官返鄉(xiāng)止,二十余年的官場生涯中屢屢上書,指斥當時中樞機構的不作為與“和稀泥”,想當然的被同僚們視為“痼疾”。大清朝的官場就像他們的皇帝主子一樣,分明是一個滿身毛病卻不待見別人指點的家伙,龔自珍生不逢時,命焉?很是不合群的一個人,朋友也少,除了那位因虎門銷煙而名聲大噪的林少穆外,都是一些脾氣大卻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如寫過《海國圖志》的魏源和桐城詩人姚鼐的孫子姚瑩。先生的詩文當然亦是絕好,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斗大明星爛無數(shù),長天一月墜林梢。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也就是因為詩,他為自己埋下了早逝的種子。但那些故老相傳的東西,我始終都不太感興趣,倒寧愿相信先生在情感上從來都是清白的,至于巷里弄外的飛短流長,大可用當年蘇子由評論他哥哥蘇東坡顛沛一生的一句話作為對這些風光流螢的訴斥:“子瞻際遇如此,無他,才高而已?!边€有后話。據(jù)說定庵的兒子龔橙號半倫,是個比他老子還要狂妄的狂人。所謂“半倫”者,是言其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平生只愛一個小妾。還聽說,當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就是這位龔半倫先生親自帶的路。據(jù)清初名士冒辟疆的嫡系后人冒鶴亭《孽?;ㄩe話》載,英國公使威妥瑪在禮部大堂議和時,龔半倫也赫然在座,席間對大清的談判代表恭親王奕忻百般刁難。恭親王氣憤不過,質問他道:龔橙你世受國恩,為何為虎作倀?!誰知龔半倫并不尷尬,反而厲聲說:我父親不得入翰林,我窮到靠外國人糊口,朝廷于我龔氏,何恩之有?!漢奸的帽子至少在龔橙的頭頂帶了百年之久,也有后人為他喊冤叫屈,說他并沒有參與火燒圓明園之舉或是另有隱情別在,可我只是知道,龔橙書畫雙絕,為人十分倨傲,晚年寓居上海生活潦倒透頂也未失名士本色,他曾有一聯(lián)語自勉道:“橫行天下,裂破古今”,真可謂狂到了極致。閑里讀定庵詩書,窗前鋪展一卷半倫先生的三尺青絹,似有一股清風徐來,可入我衣。
  •     
      
      李澤厚在《十九世紀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研究》中,在談論龔自珍的意義之前,先分析了他所處的時代:
      “這的確是一個暴風雨前異常沉悶昏熱的時刻,一切都在無聲無息地腐爛,一切都在走向無可救藥的崩潰。這里充滿著貪污、腐化、無恥,同時也迅速地成長著無可遏止的憤怒和仇恨……”
      讀著讀著,忽然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拿錯了書,讀的仿佛是何清漣《人口:中國的懸劍》,她分析道:太平天國起義前夕,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如下幾大特征:一,流民增多。而古代的流民,就是今天的失業(yè)人口;二、非生產(chǎn)性的次生社會集團增多,如僧、道、尼姑、乞丐、娼妓等等,均屬于這類次生社會集團;三、幫會組織增加,地下經(jīng)濟活動泛濫;四、農(nóng)村經(jīng)濟陷入破產(chǎn)與半破產(chǎn)狀態(tài);五、全國各地都出現(xiàn)了不少民間宗教團體。從目前中國面臨的狀況來說,這種社會狀態(tài)驚人地相似。
      一句話,晚清時代,正如當代。
      反過來看呢?也有很好的例子。王怡在《三峽好人》影評一開頭,提到他最欣賞的當代詩人柏樺,“他的詩看似沒有煙塵,仿佛躲在六朝的最深處,像那首著名的《在清朝》。但他的詩恰恰是真實感最強的?!?br />   
      在清朝
      山水畫臻于完美
      紙張泛濫,風箏遍地
      燈籠得了要領
      一座座廟宇向南
      財富似乎過分
      ……
      在清朝
      哲學如雨、科學不能適應
      有一個人朝三暮四
      無端端地著急
      憤怒成為他畢生的事業(yè)
      他于1840年死去
      
      王怡說:“在一個被賈彰柯聞出來有‘兵荒馬亂’味道的當代場景中,柏樺寫下那些帶著亡國氣息和挽歌般悲哀的句子。”
      文學真是奇妙,兩個看起來毫無相似之處的詩人,隔著一百多年的時空,寫下的詩句,卻分明對應著對方的年代!也許這正是詩之真的體現(xiàn)吧,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現(xiàn)在和清朝,并沒有區(qū)別。所以龔自珍與柏樺的詩句,也沒有區(qū)別。
      李澤厚說:“龔自珍思想的特點和意義,主要是在于那種對黑暗現(xiàn)實(特別是對那腐朽之極的封建官僚體系的種種)的尖銳嘲諷、揭露、批判,在于那種極盡喜笑怒罵之能事的社會譏評,在于那種開始隱隱出現(xiàn)的叛逆之音。這種聲音在內容上觸著了最易使近代人們感到啟迪和親切的問題——如君主專制、如個性的尊嚴和自由、如官僚政治的黑暗;而在形式上,這種聲音又響奏著一種最易使近代人們動心的神秘隱麗、放蕩不羈的浪漫主義色彩?!保ā独顫珊袷昙?中國近代思想史論》P39-41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1月)
      梁啟超說自己初讀《定庵文集》,仿佛觸電。一點不錯,認真讀龔自珍的人,都能感受到這道電流。他無比真實地體驗到自己的時代,是一個“衰世”,有的只是表面的繁華,秋氣不驚,夕陽還戀,堂內的燕與路旁烏鴉,尚以為這樣的時代,會持續(xù)到永久。
      
      
      乙丙之際著議第九?龔自珍
      吾聞深于《春秋》者,其論史也,曰:書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觀其才。才之差,治世為一等,亂世為一等,衰世為一等。
      衰世者,文類治世,名類治世,聲音笑貌類治世。黑白雜而五色可廢也,似治世之太素;宮羽淆而五聲可鑠也,似治世之希聲;道路荒而畔岸隳,似治世之蕩蕩便便;人心混混而無口過也,似治世之不議。左無才相,右無才史,閫無才將,庠序無才士,隴無才民,廛無才工,衢無才商,抑巷無才偷,市無才駔,藪澤無才盜;則非但尟君子,抑小人甚尟。
      當彼其世也,而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鋸,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聲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權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于要領,徒戮其心,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漸,或三歲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將見戮,則蚤夜號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則蚤夜號以求亂。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問矣。曏之人,聒有辭矣。然而起視其世,亂亦竟不遠矣。
      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書,則能以良史之憂憂天下。憂不才而庸,如其憂才而悖;憂不才而眾憐,如其憂才而眾畏。履霜之屩,寒于堅冰;未雨之鳥,戚于飄搖;痹癆之疾,殆于癰疽;將萎之華,慘于槁木。三代神圣,不忍薄譎士、勇夫,而厚豢駑羸。探世變也,圣之至也。
      
  •   一切都在無聲無息地腐爛,一切都在走向無可救藥的崩潰。這里充滿著貪污、腐化、無恥,同時也迅速地成長著無可遏止的憤怒和仇恨……
    -----------------------------------------------------------------------------------------
    怎么看怎么想在說當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