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謝柏梁,鈕君怡 著 頁數(shù):270 字數(shù):3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近幾年,我曾幾次表示希望當年上海市戲曲學校昆大班的老同學們各寫傳記或回憶錄,請人撰寫或自己寫都好。幾年來,已有幾種問世,但還不夠。現(xiàn)在蔡正仁同志的傳記即將出版,使我深感欣喜,更希望沒有動筆的老友們及早籌劃。 我為什么有這個強烈愿望?雖然我跟昆大班的多位杰出人才有半個多世紀的接觸和友誼,但主要原因還不在此。我是想,這一群已是當今昆劇大家的“老青年們”,他們不僅個人藝術成就都已“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更重要的是這一群“高峰峻嶺”已經(jīng)聯(lián)成一片光輝燦爛的昆劇高地。就是說,把他們各自的藝術造詣綜合起來進行觀賞研討,當會感受到昆劇在近四五十年來在藝術上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當然,不能忘記還有江蘇、浙江、北京、湖南等地的六個兄弟院團,如果把他們的多方面成就同上海昆劇團(以下簡稱“上昆”)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整個中國戲曲大地的一大片昆劇高原了,而上昆在昆劇全部戰(zhàn)線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肯定的。我曾說過,近半個世紀是昆劇由再衰三竭、瀕臨消亡轉(zhuǎn)向再生再興、昂首向上的歷史大轉(zhuǎn)折時期??梢栽O想,—二百年后的人寫昆劇史時,這一時期必將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蔡正仁,應該說是這一時期有突出貢獻的人物之一。第一,他作為昆劇主要家門的小生行當?shù)难輪T,在表演藝術上已取得可以同前輩分庭抗禮、自有風彩的輝煌成就。第二,他在當代昆劇界還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活動家,當過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擔任了18年上海昆劇團的團長,還擔任了多年全國昆劇院團長聯(lián)席會議的常任主席。 眾所周知,蔡正仁的老師是昆劇“傳”字輩中大名家沈傳芷和昆壇領袖俞振飛,同時也向“活況鐘”周傳瑛求教,名師高徒,學有淵源,根底深厚。在他年輕時就被稱為“小俞振飛”,這是對青年蔡正仁的高度肯定,當然也是他對老師忠誠景仰、用心學習的碩果。然而也就產(chǎn)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若是將蔡正仁今天的成就與俞振飛大師相比,是否還只能是“小俞振飛”呢?若不是“小俞振飛”,豈不是成了離師背道之人?若是,那么他的學生如張軍等等就只能是“小小俞振飛”,昆劇越走越小,還能發(fā)展嗎?我記得上世紀60年代初,華文漪也曾被人說是‘小梅蘭芳”。我曾對她說,先做‘小梅蘭芳”,再做“大華文漪”。我看正仁應該說正是走著這樣的路。他的幸運是,在藝術道路上,這幾位名師兼明師都不要他只學自己。正是沈傳芷老師叫他去拜俞老為師,也正是俞振飛大師指示他去杭州向周傳瑛學戲。有這樣的師尊,正仁當然就明白“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牡览?。我清楚記得,前幾年在上海一次戲劇界盛會上,在不少人贊揚昆劇、談昆劇是百戲之師時,正仁站起來振臂高呼:“百戲?qū)W昆,昆學百戲!”我當時心中一震,就感到這是正仁的一個突出思想,多好的思想!在藝術上,他在忠誠學沈、學俞、學周的基礎上更廣益多師,這是他取得高度成就的根本主因。去年(2010)在北京一次會上他就說過,他還曾私淑京劇麒(麒麟童,周信芳)派,想想他的不少戲,比如《撞鐘分宮》,確實頗有麒味。 我看正仁的戲不算多,但從1961年看他演《斷橋》的許仙,后來演《喬醋》、《班昭》等等,直到2010年演《撞鐘分宮》、四本《長生殿》等等,看了他50年的戲,深深感到他在表演上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從‘小俞振飛”到“大蔡正仁”的歷程。不是說他超過了老師,是說他終于成為他自己,而這個自己,依我看并不低于幾位老師,這當然也正是老師們對他的期望。我很希望能有人把俞老的表演跟正仁的表演進行一番比較研究,那將是對昆劇表演藝術極有意義的工作。我只是考慮到一種情況,即俞老除《墻頭馬上》外,似乎沒有演過本戲,而正仁(以及他的同學們)都搬演了大量新編原創(chuàng)本戲如《班昭》等,以及傳奇改編本戲如《牡丹亭》等。俞老常演《小宴》、《迎像哭像》等《長生殿》的折子,精彩絕倫,但他沒演過單本戲《長生殿》,更不用說四本了(正仁在四本《長生殿》中,雖只演了兩本,但必須具有四本的整體感覺)。這是時代改變了昆劇,不是個人問題。然而正仁由此在創(chuàng)造完整的角色形象方面,尤其是原創(chuàng)新劇的角色形象,顯然占有先機。在個人表演風格上,正仁更厚重、樸實,更強調(diào)角色的個性化,更注重角色相互間的交流反應。我在一本論中國文學的書中看到“雍容純厚”四個字,我想用在正仁的表演風格上是合適的。在這方面,我以為正仁這~代人有機更多接觸話劇、電影及新文學等等有相當?shù)膬?nèi)在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他們成長在新時代,他們年輕,吸收和消化新的時代營養(yǎng)能力較強,不知不覺在創(chuàng)造中就自然閃爍著時代精神之光。這是他們的幸運,卻也是對他們的挑戰(zhàn)。體現(xiàn)這些特點的故事,在本書許多章節(jié)中都可看到。 我有些朦朧地感到,在當代昆劇俊杰中,俞老在小生家門內(nèi)形成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而正仁則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這本蔡正仁傳寫得全面、流暢,作者寫了一位昆劇大藝術家,是把他放在他的工作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中顯示他的成就和性格,這一點很精彩。我同正仁相熟幾十年,我知道并且關心他做了18年上昆團長,但我卻從本書了解到大量我不知道的正仁的遭遇,或叫“命運”。我每次遇到他時,他總是笑嘻嘻,無傷無感的樣子,卻不知道他還有那么多的喜怒愁樂,這使我回想起他這18年的經(jīng)歷,確實不是順風順水,“風正一帆懸”。他是在上昆最困難的時候接任團長的,他又沒有行政領導經(jīng)驗,工作中自然難免失誤;18年中,上昆首演了20部以上的整本戲,其中自然也有不算成功,乃至失敗的作品,他都有責任。但是,客觀地說,應該承認這18年,尤其是自三本《牡丹亭》到四本《長生殿》的幾年,是上昆30多年歷史中相當輝煌的一個時期。當然有客觀因素,比如昆三班一批生力軍入團,充實了藝術的青年力量;比如聯(lián)合國“非遺”的宣布,引起多方重視,改善了昆劇的生存環(huán)境等等,但是從劇團領導到全體人員的主觀努力,更是關鍵內(nèi)因。 我想可以提一提這18年中上昆的幾項大工作、大成就: 上昆在大陸戲曲院團中第一個在艱難條件下赴臺灣演出,取得了震撼性成功,開辟了后來者的道路。 上昆用幾年時間,對剛從戲校畢業(yè)的昆三班做了進一步錘打磨礪,培養(yǎng)了成群的接班人。 上昆在昆劇文學題材和演出樣式上多次進行突破傳統(tǒng)的實驗,比如《無鹽傳奇》、《上靈山》、《夕鶴》、《桃花扇》、《琵琶行》等等,無論成功與否,都是有其實驗的價值: 上昆舉辦了一系列表演大家的個人傳承專場和集體合演,這對于總結新的表演經(jīng)驗和擴大影響都有其必要性。 最突H{的是上昆托舉出幾臺不同風格的精彩大戲,比如三本《牡丹亭》、《班昭》、《邯鄲記》、四本《長生殿》,以及《釵釧記》、《尋親記》等等,這對于當前昆劇的繁榮發(fā)展可以說是了不起的貢獻。這些當然絕不是正仁—人之功,但正仁之功決不可沒。 從本書中可以看到,正仁作為團長,他的擔子有多么繁重。有些丁作需要據(jù)理力爭,他甚至不怕“犯錯誤”地去力爭;義有某些工作需要忍辱負重,重得幾乎要被壓垮,他也得又忍又負。自然,他也常有被表揚、受歡呼的場合,他沒有被沖昏頭腦,更沒有忘乎所以。正仁的性格是堅韌的,他有熱烈鐘愛昆劇的赤子之心,又有冷靜處理工作的公仆之能,是大演員,是好團長, 本書作者謝柏梁同志和鈕君怡同志是有心人,既掌握了豐富材料,又結合傳主口述,寫得生動活潑,可讀性很強。雖然在正仁表演藝術的分析研究方面似乎分量較弱,但可以理解,那應該是另一本藝術評傳的任務。寫傳記,一個最主要的要求是真實,然而真實又有深淺之別。寫些生活經(jīng)歷,大體不差,也算是真實,那就膚淺了;本書寫的蔡正仁,不僅大半生的起伏曲折歷歷如繪,更在重要之處深入剖析了正仁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感情。蔡正仁無所隱蔽,作者也沒有美化或抹黑。比如書中最后部分寫正仁和唐斯復籌劃上演四本《長生殿》的歷程是我親眼所見,不僅寫得熱鬧,而且相當親切深刻,看了令人感動。一部大作品的問世是何等困難,又何等壯烈?。? 正仁今年七十,我在這里向他祝賀占稀壽喜;然而,七十古稀今不稀,他還只是一個“古稀小生”。我相信,他肯定還會繼續(xù)為昆劇藝術和昆劇事業(yè)——不是發(fā)揮余熱,而是繼續(xù)燃燒自己“年輕”的生命。至于本書作者,既已走向傳記作家之路,有了成功的開端,我就希望一生二、二生三,趕緊再趁熱捕捉可打的“鐵”來,這樣的對象有的是。 2011年5月
內(nèi)容概要
《雅部正音官生魁首》作者謝柏梁同志和鈕君怡同志是有心人,既掌握了豐富材料,又結合傳主口述,寫得生動活潑,可讀性很強。雖然在正仁表演藝術的分析研究方面似乎分量較弱,但可以理解,那應該是另一本藝術評傳的任務。寫傳記,一個最主要的要求是真實,然而真實又有深淺之別。寫些生活經(jīng)歷,大體不差,也算是真實,那就膚淺了;本書寫的蔡正仁,不僅大半生的起伏曲折歷歷如繪,更在重要之處深入剖析了正仁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感情。蔡正仁無所隱蔽,《雅部正音官生魁首》的作者也沒有美化或抹黑。比如書中最后部分寫正仁和唐斯復籌劃上演四本《長生殿》的歷程是我親眼所見,不僅寫得熱鬧,而且相當親切深刻,看了令人感動。一部大作品的問世是何等困難,又何等壯烈??!
作者簡介
謝柏梁,男,1958年生,湖北天門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戲劇影視學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媒體學院教授,比較文學博士生導師。湖北師院學士(1983)、華東師大碩士(1986)、中山大學文學博士(1989)。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史論教研室主任,教授(1989-2002)。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1993),美國佛薩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斯坦福大學(1999-2000)等校訪問教授。上海市曙光工程學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等上發(fā)表約百萬字論文,出版悲劇史、文學史專著10部。承擔過國家社科規(guī)劃、美國學術委員會等國內(nèi)外基金項目共8項,艵獲多種學術獎勵。
書籍目錄
總序(謝柏梁)
序言:古稀小生蔡正仁(劉厚生)
第一章 江南小鎮(zhèn)“皇帝夢”
一、書生救美家族譜
二、落選中學報戲校
三、報考之路路漫漫
四、發(fā)榜看榜悲歡錄
第二章 昆大班的美好生活
一、無心插柳學小生
二、“許仙”命運多坎坷
三、兩師一徒傳佳話
四、眼睛多災又多難
五、《太白醉寫》的藝術領悟
六、雛鷹展翅欲高飛
第三章 大起大落十五年
一、實驗京昆劇團成立
二、赴港演出波折多
三、上海青年京昆劇團的“黃金期”
四、非常年代的灰色浪漫
五、躋身少劍波“第三”
六、與俞老患難情深
第四章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上海昆劇團”誕生記
二、為俞老找房覓伴出曲譜
三、一曲《哭像》驚四座乃
四、與香港的不解之緣
五、由盛轉(zhuǎn)衰再上書
六、周傳瑛病中傳戲蔡正仁代師求婚
七、晉京演出梅開五福
八、《長生殿》轟動日本
第五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受命于危難
二、抓劇目,出好戲,穩(wěn)定人
三、臺灣破冰之旅
四、海派昆劇的探索
五、回爐再造“昆三班”
六、“《牡丹亭》事件”遺恨綿綿
七、三本《牡丹亭》艷驚四座
八、迎來昆劇的新世紀
九、四本《長生殿》揚眉吐氣
十、一切為了昆劇
第六章 愿作春泥更護花
一、昆三班的愛徒
二、外團學生也盡心
第七章 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老蔡的幸福生活
二、“雅部正音”藝術傳承專場
三、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
附錄一 蔡正仁大事年表
附錄二 蔡正仁學生譜系
附錄三 蔡正仁研究資料索引
后記(謝柏梁)
章節(jié)摘錄
就在蔡正仁三個月大的時候,父親為了謀求一個更加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決意舉家遷往臨近的蘇州市吳江縣震澤鎮(zhèn)。震澤位于吳江西南部,古稱“吳頭越尾”,東依上海,南靠杭州,西接湖州,北近蘇州,盡占地理優(yōu)勢。震澤盡管不是大地方,但文化歷史悠久,有慈云寺塔、思范橋、禹跡橋等古跡,古往今來也是人文薈萃。自南宋以后,先后出過舉人、進士數(shù)十人。至于蔡正仁長大成名之后,浙江南潯和江蘇震澤都將其納入本鄉(xiāng)賢達的名錄,也自有其道理。一是出生地,一是成長地,包括后來求學工作的大上海在內(nèi),都是蔡正仁的福地。 在蔡正仁懂事之前,祖父母便已過世,父母似乎也沒提起過他們的樣貌和職業(yè)?;蛘蛉绱?,在蔡正仁心中始終保留了一份對祖父母的敬意和神秘感。 對自己的外婆,蔡正仁尤其欽佩。外公盛老先生早逝,外婆王氏倔強而能十,守寡幾十年,獨自管理家業(yè),撐起門戶,將兩兒一女教育成才一唯一的女兒盛彬如,后來就成為了蔡正仁的母親。 父母的婚姻充滿戲劇性,頗有些英雄救美的傳奇色彩。父親蔡守華,高中畢業(yè),才華橫溢,在當時當?shù)乜伤闶恰案呒壷R分子”。他還熟通兵法,能調(diào)兵遣將,在學生軍事訓練中脫穎而出,是威儀過人的學兵連連長。母親盛彬如,青春年華,是遠近聞名的美女。只因盛父辭世太早,少人保護,結果引來土匪頭子的覬覦。土匪幾次說親不成,竟欲強搶這如花似玉的美人做壓寨夫人。此等事情,古已有之?!段鲙洝分械南鄧Ы鸫搡L鶯也因生得貌美,引來了劫美的土匪,是張君瑞一封書信退賊兵,于是成就了一段西廂奇緣。今日的學兵連蔡守華連長聽說湖匪騷擾美女,挺身而出,帶著人馬出山巡護,排陣布兵,終于使得湖匪知難而退。 才子救了佳人,自然也贏得了美人的芳心,收獲了甜蜜的愛情。外婆卻不像《兩廂記》里的老夫人那樣迂腐糊涂,這么文武雙全、一表人才的女婿哪里去找?于是,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了蔡書生。說不盡當年的吹吹打打,花紅彩禮,好不風光熱鬧。新郎20多歲,新娘18歲,金童玉女,郎才女貌,成就了天上人間的美姻緣,真是羨煞旁人! 盛彬如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聰慧能干,持家有方。她也是個多子多福的“生育模范”,一共為蔡家養(yǎng)育了九個子女。蔡正仁是老大,下面還有七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很可惜,老五夭折了;義因為生活困難,老七、老八被迫改名換姓送了人家,但是血緣至親,至今還與蔡家保持密切來往。 蔡家的兄弟都很爭氣,多半從事文教工作。老二蔡正義是蘇州一中的金牌教師;老三蔡正禮是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后成為震澤醫(yī)院院長;老四蔡正智插隊16年,回來后在供銷社任職,改革開放下海開了摩托車行,事業(yè)頗有成就;老幺蔡正信畢業(yè)于蘇州大學物理系,曾任教于滸墅關中學,后歷任吳縣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中區(qū)文聯(lián)主席、吳中區(qū)黨校常務副校長。堂兄蔡正鶴,因受到蔡正仁的影響,于1956年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第一屆京劇班,即“京大班”,主攻小花臉。蔡正鶴曾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長期從事文化藝術行政管理工作,退休后還擔任了上海演出經(jīng)紀人協(xié)會總會長。 當然,蔡家最有出息、最耀眼的孩子,則非昆劇表演藝術家、有“活唐明皇”美譽的蔡正仁莫屬。而蔡正仁的“皇帝夢”,可是自小就開始了。P2-3
后記
給蔡正仁先生寫傳記,這是我所主編的《中國京昆藝術家傳記叢書》中的重要篇章,更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說起來,我也是受教于蔡老師的門徒之一。我從1983年到華東師范大學,跟隨徐中玉、齊森華二位先生攻讀戲曲理論碩士研究生起,就一直在看上昆的戲,一直在舞臺下品味蔡老師的戲。上昆藝術家們正當盛年的精湛演出,加深了我對昆曲藝術和整個戲劇文化體系的深刻印象和理性認識。 1986年我到中山大學跟隨王季思、黃天驥二位先生攻讀中國戲曲史博士研究生,并躋身于祖師爺吳梅先生第二代學生之列,對昆曲藝術更是無比癡迷。當我回到上海,有幸拜蔡正仁先生為師,系統(tǒng)地學唱了《琵琶記·書館》等小生的主要唱段。因為我較好的識譜能力,也因為我看蔡老師的戲較多,所以很快就能唱出個大致樣子來。這就讓蔡老師非常驚訝,怎么他只教幾遍,我就能大致學出來呢? 其實,蔡老師的驚訝和對我的鼓勵,恰恰就是我的短處所在。學昆曲,就是要口傳心授,才會學得扎實。像我等靠著小聰明學唱的人,一旦蔡老師不在身邊,一旦《振飛曲譜》不在手邊,馬上就唱不出子丑寅卯來。 中大畢業(yè)之后,我又到上海戲劇學院任教,看蔡老師和上昆的戲更多一些。所以。由我來執(zhí)筆寫作蔡老師的傳記,心中還是比較踏實的。 話雖如此,真正啟動本傳的寫作,殊大不易。蔡老師作為著名表演藝術家,實在是個閑不住的人;我作為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的現(xiàn)任主任,諸多事宜,也分不開身。所以我們之間的相約聚談,每一次都較為艱難。但是一旦在上海的陜西路咖啡店,在蘇昆的招待所,在北京的賓館,只要我們開始工作,蔡老師就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 基本工作方式是這樣的,蔡老師說事兒的時候,我請我的學生鈕君怡錄下來,初步整理成文字。我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報刊資料和采訪所得,再進行撰寫與修飾。成稿之后,再將文本拿給蔡老師看,討論后再修改、增補。經(jīng)過幾個來回之后初步定稿。從2008年夏至2011年夏,整個撰寫過程歷經(jīng)整整三年。期間,我們訪問了王家熙、徐希博、李薔華、薛正康、葉長海、翁思再、唐斯復、唐葆祥、張洵澎、張靜嫻、史耘、葉恒峰、楊碧云等蔡老師的前輩、友人、搭檔或同事,以及蔡老師的眾位學生,獲得許多珍貴資料;多位老師審讀了本書初稿,提出了諸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謝。 特別感謝劉厚生老師。作為之前上海戲劇界和之后全國戲劇界的老前輩,厚生老細讀全稿,撰寫序言,并提出修改意見,往來書信多次,其認真與嚴謹令后輩欽佩不已。在序言中,厚生老對他所看著成長的蔡正仁予以了高度評價,對本書的寫作也給予了熱情鼓勵。他還希望上昆乃至各地昆劇團的元老級人物,盡可能在《中國京昆藝術家傳記叢書》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也是對昆曲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的搶救性工作,也將會給后人留下可資學習和借鑒的資料。 更要感謝各位尊敬的叢書顧問、各位作者對本叢書的大力扶持。 感謝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市教委和上海市文化基金會,乃至文化部、全國文聯(lián)和全國政協(xié)京昆室的鼎力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本傳記和《中國京昆藝術家傳記叢書》才能夠踵事增華、蔚為大觀。 謝柏梁 2011年5月24日 于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
編輯推薦
謝柏梁和鈕君怡編著的《雅部正音官生魁首》寫得全面、流暢,作者寫了一位昆劇大藝術家,是把他放在他的工作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中顯示他的成就和性格,這一點很精彩。我同正仁相熟幾十年,我知道并且關心他做了18年上昆團長,但我卻從本書了解到大量我不知道的正仁的遭遇,或叫“命運”。我每次遇到他時,他總是笑嘻嘻,無傷無感的樣子,卻不知道他還有那么多的喜怒愁樂,這使我回想起他這18年的經(jīng)歷,確實不是順風順水,“風正一帆懸”。他是在上昆最困難的時候接任團長的,他又沒有行政領導經(jīng)驗,工作中自然難免失誤;18年中,上昆首演了20部以上的整本戲,其中自然也有不算成功,乃至失敗的作品,他都有責任。但是,客觀地說,應該承認這18年,尤其是自三本《牡丹亭》到四本《長生殿》的幾年,是上昆30多年歷史中相當輝煌的一個時期。當然有客觀因素,比如昆三班一批生力軍入團,充實了藝術的青年力量;比如聯(lián)合國“非遺”的宣布,引起多方重視,改善了昆劇的生存環(huán)境等等,但是從劇團領導到全體人員的主觀努力,更是關鍵內(nèi)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