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與占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法] 亨利-皮埃爾·羅什  頁數:243  譯者:夏宇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一九零七年,巴黎,從中歐來的祖與法國人占開始了他們一見如故的情誼。    他們的生活里有許多女人,所有的女人都很美麗,他們有時候自己發(fā)現,有時候互相贈與:因為他們兩個除了使對方高興以外并不想別的。    經過綠西、杰特薇德、歐娣、瑪歌塔之后,出現了凱茨。她們之中最美麗的,也是最暴烈的。    凱茨先是愛祖,嫁給祖,又在愛上別的男人要與祖分手的時候,愛上了占,他們帶著祖的祝福互訂婚約。    他們經歷種種幸福和懷疑、嫉妒和背叛、天堂和地獄。    但是,在愛情里,沒有什么約定和承諾是美麗的,除了日復一日美好的愛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賴。

作者簡介

亨利-皮埃爾·羅什(Henri-Pierre Roch,1879-1959),由于父親過世的早,所以他是在母親專制的熱情下成長的。 
他讀的是政治,卻對繪畫情有獨鐘,直到他自覺天分不夠,才放棄繪畫,改為收藏畫作。他翻譯了一些中國詩,終其一生都是文學、繪畫、旅行的業(yè)余愛好者。其中,羅什常為人提及的事跡,是將畢加索介紹給美國人認識。
一九五三年,羅什以七十四歲的高齡發(fā)表了第一本小說《祖與占》,這在文學史上十分罕見。
法國導演特呂弗十分欣賞羅什精湛、簡潔的文筆,兩人約定共同完成《祖與占》的電影劇本。
一九六一年,在特呂弗完成《祖與占》的拍攝時,羅什已在一年前過世。

書籍目錄

序祖與占凱茨直到盡頭

媒體關注與評論

  從第一行開始,我對亨利一皮埃爾羅什的文筆就一見傾心?! ∵@是一個詩人用電報體寫就的愛情小說,他努力忘掉自己的文化,像農夫插秧那樣簡潔而具體地排列他的字句和想法?! ∥宜J識的最美麗的當代小說之一,是亨利-皮埃爾·羅什的《祖與占》。這小說敘述的是兩個朋友與他們共同愛人之間的故事,幸虧有一種再三斟酌衡量過的、全新的美學式道德立場,他們終其一生,幾乎沒有矛盾地溫柔地相愛?!     ダ仕魍摺ぬ貐胃?/pre>

編輯推薦

  《祖與占》:在愛情關系里,至少要有一個人是忠實的,而那絕不是自己。兩男一女三人間純粹的愛,法國新浪潮最動人的“三人行”電影原著弗朗索瓦·特呂弗深情推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祖與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8條)

 
 

  •   兩個男人一個女人之間,真的會有純粹的愛嗎?
    ——這是我在閱讀此書前的疑問。

    愛,一片片地撕爛后,還能一片片地補綴嗎?
    ——這是我在閱讀此書中的疑問。

    只有讀過《祖與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High”!
    ——這是我在閱讀此書后的不疑問。


    如果,人世間真的會有這樣的一種愛,那么,這種愛就是奢侈。


    《祖與占》,是法國作家亨利—皮埃爾*羅什在74歲高齡時寫就的小說處女作。就像這件神奇的事情一樣,小說中的很多情節(jié)讓人匪夷所思。那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啊,從來不需為金錢和女人發(fā)愁??倳泻线m的女人,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合適地出現在祖與占的生活里,并會在合適的時機合適地去留。那些有悖人情世故和倫理綱常的情節(jié),在亨利—皮埃爾*羅什的筆下,卻呈現出了一種純真的美,雖然有時帶著“劇毒”。

    女主凱茨在亨利—皮埃爾*羅什的筆下,是純真的,甚至帶著一點邪惡和狠毒。凱茨裸著身子,靈巧地,極有效率低處理火災的場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她既可愛又調皮,還有幾分睿智和豁達。誰會不喜歡這樣的女孩呢?連我自己也開始喜歡那個可望不可及的凱茨了。她瘋狂地愛,瘋狂地恨,瘋狂地給予,瘋狂地報復。那種劇烈的愛恨,在我看來真的是一種奢侈,什么樣的人才可以并能夠揮霍這份奢侈呢?只有凱茨,也只有在亨利—皮埃爾*羅什的筆下,凱茨開成了一朵美麗的罌粟花!

    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打動了弗朗索瓦*特呂弗,一定要把這部作品搬上熒幕?他真情的長序里隱藏著答案:他用一種最不鋪張的、最簡單的字眼,組織成極其精短的句子,達成一種同等于詩之質地的散文風格。小說敘述的是兩個朋友與他們共同愛人之間的故事,幸虧有一種再三斟酌衡量過的、全新的美學式道德立場,他們終其一生,幾乎沒有矛盾地溫柔地相愛。

    合上書,我在想要什么樣的作家才能寫出《祖與占》呢?或許,只有亨利—皮埃爾*羅什,并且是74歲的亨利—皮埃爾*羅什。因為,他不僅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還擁有一顆孩童的心靈。

    P*S*朋友告訴我,這本書的封面就是同名電影中的場景。那個熒幕上的凱瑟琳會是怎樣的一個凱茨呢?我已經心生向往了~

  •   我不知道如何來評論這么書,幾次嘗試著組織起語言,可發(fā)現那都是徒勞。
    我只能說,這是極致的愛情,但我無法評述究竟是極致的好還是極致的壞。

    對于書中的愛情,作為普通人我想大都是沒法接受的吧,可是作為小說,它是那么美好,以至于忽略了現實的另一面。
    我沒辦法理解一個人在愛情里可以如此慷慨大方,可以跟另一個人去分享他的愛人,甚至把愛人送到另一個人的懷里。

    書的推薦上寫著“兩男一女三人間純粹的愛”,可是我更覺得是“兩個男人間純碎的友誼”。
    書中最打動我的并非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那平和寧靜的友情,兩個男人間無私的情意。

    我很喜歡祖說的:“愛情是一種自己給自己的處罰?!?br /> 最后他們三人,確實都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處罰”。

    祖說:“在愛情關系里,至少要有一個人是忠實的,而那絕不是自己。”
    我喜歡祖的安靜平和,你也可以說他軟弱的,可他是真正忠實的那個人。

    他說:“如果我們愛一個人,我們就是愛他那個樣子,我們不想影響他,因為一旦成功,他就不是原來的他了。寧愿放棄這個愛人,也不要改變他,不管那是一種善意還是一種控制?!?br /> 所以他放棄了他的愛人,只是一直默默守在她身邊,在她任何需要的時候出現給她安慰。所以她說:“祖的慷慨、單純和脆弱迷惑了我,贏了我的芳心,他與其他男人是那么不一樣。”

    這部小說語言十分精簡,弗朗索瓦·特呂弗說:“這是一個詩人用電報體寫就的愛情小說”。
    那么我想由本身就是詩人的夏宇來翻譯這本小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一直喜歡她的文筆。

    看過書后,又看了弗朗索瓦·特呂弗1962年的同名電影,這部被譽為法國新浪潮最動人的“三人行”的電影,是特呂弗對作者亨利-皮埃爾·羅什的致敬。他說:“從第一行開始,我對羅什的文筆就一見傾心?!?br />
    譯文版本的這個封面就是來自這部同名電影,女主角女扮男裝與兩位男主角一起出行,在橋上比賽跑步的那一幕。
    我覺得這是電影里最經典的一個鏡頭,女主角男裝的樣子十分好看,她偷步贏了他們,她昂著頭大笑,她是他們的女王。

    關于愛情這件事,即使經歷了再多,也很難釋然吧。所以最后女主角會做的如此決絕。
    在一個愛她的人面前,帶著她的愛一起走向毀滅。這是她愛的方式,一直都是那么激烈。

    “在愛情里,沒有什么約定和承諾是美麗的,除了日復一日美好的愛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賴。”
    可是我要說,這部小說和電影都是美麗的,因為故事的極致而美麗,也因為電影的黑白影像而美麗。
  •   善良博學的祖,
    多愁善感的占,
    勇敢果斷的凱茨,

    還有溫柔像修女般端莊的綠西……
    多個女人與多個男人圍繞著這三個主人公展開一段燦爛豐盛的人生。

    三個人之間的愛,沒有壓抑,沒有逼迫,全是發(fā)自內心的付出與擁抱。
    有點太過完美,凱茨有點像現在好萊塢一線女星《納尼亞傳奇》里面的白女巫 達·斯文頓 Tilda Swinton,
    現實中她同時有兩個情人,而情人間又可和睦相處,真是強大!

    書籍裝幀很簡約,尺寸小小的手感很好,方便放在包里隨身帶著在地鐵上活在咖啡廳消磨時間。
    經典之作,值得收藏。
  •   凱茨跳水那一段真是精彩絕倫。
  •   電報體小說,讀來卻絲毫不乏味。這就是法國爛漫魔力吧
  •   理想中的愛情
  •   同名經典電影取材此書中后半部分。
  •   特呂弗寫的序非常的精彩 內容更讓人愛不釋手 想一口氣讀完值得好好的看羅什的書都值得讀一讀
  •   讀完第一遍就知道我一定會重讀的
  •   這本書讓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一級一路成長的時光。
    感嘆,因為都無法重來。讓我們深深銘記那些屬于我們的過去。
  •   很不錯,一口氣讀完的
  •   讀了一大半,停了,太濃的香水。不是不好,是很好,但是要沖淡一下,哈哈
  •   應該不錯,等我看完再來更新
  •   經典的···
  •   朋友推薦的,應該是本好書。
  •   還好。外表很好,正在閱讀中
  •   很喜歡作者的風格,簡明流暢。
  •   我喜歡這本書。。。
    質量也很好。
  •   《祖與占》,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樣,妄圖講穿所有的愛情,并徑直繞過了所有愛而不得的外在牽絆,比如金錢,門第,種族,輕描淡寫的掠過戰(zhàn)爭,直達愛情問題的核心:自由與公平。
      
      這本書,文字簡潔,文風迅疾,開篇一小段就把主人公祖與占的友愛交代完畢,時間:1907年左右,地點:巴黎,個子小而壯的外國人祖與瘦而高的占相遇。沒什么原因,在一個化妝舞會上,友愛產生了,接著他們長談,翻譯,在無數愛情中漫游,沒完沒了,直到盡頭。
      
      二人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都是極為自由的,他們身邊總是掠過很多美麗的女子,可以隨意選擇,綠西,杰特薇德,黎那,瑪歌塔,歐娣?;蛘呒娭另硜恚蛘咦鳛楣餐呐笥褕F聚在周圍。就像每章的小標題,時而是一個人的名字,時而是二個人的任意組合,祖和綠西,綠西和占。不同的是,祖的愛是絕對的,他深愛綠西,但當綠西愛上占后,祖深深祝福他們,沒有嫉妒,沒有痛苦,目的是不要綠西走出他生命,他深愛他倆,這是一種夢想的愛,自由的愛。
      
      最終,越過瑪歌塔、歐娣,真正的女主角翩然登場,這個祖和占深深迷戀的有著希臘雕像女人的微笑的女子叫凱茨。不久,她和祖結了婚,戰(zhàn)爭讓祖和占分開了五年,和平了,他們在祖的國家再次相見,凱茨,更加美麗,并且已經是兩個小女孩的母親,但是她和祖之間的愛情之花已經枯萎。就像她以前為了反抗祖的冷落而縱身跳入塞納河一樣,她現在的反抗方式,是跳入不同的男人懷里。但是不可思議的,她和占相愛了,祖又一次的,完全贊同,這樣,三個人之間,開始重新制定規(guī)則,冒險,付代價。占分享凱茨的信仰與規(guī)則,祖旁觀。這個規(guī)則是什么呢?它的名字叫公平。占和凱茨旅行,工作,快樂,并打算生個孩子。期間爆發(fā)的是凱茨無數次的嫉妒,戰(zhàn)斗,覺得被忽視時,她的唯一方式就是報復,去找備用的情人,面對凱茨的背叛,占無數次地把他們的愛一片片地撕碎,但是凱茨再次回來時,總是又能快樂地把這愛一片片修補起來,因為鑒于凱茨的公平原則,報復之后,一切扯平了,愛又能重新開始,占無疑,接受了這種公平,一次又一次。
      
      最為不可思量的情況出現在關于腹中孩子的通信中,二人的絕交信與和好信交替往返,陰差陽錯地不同時,最終導致“那個小小的嬰兒在母親的肚子里三個月時,就因為疲倦與天堂和地獄輪番的劇烈變換而夭折了?!钡撬麄兊母改竻s沒有疲倦,不久之后,故伎重演,再次使用公平伎倆之后,他們又和好了,一切還能說什么呢,“在愛情里,沒有什么約定和承諾是美麗的,除了日復一日美好的愛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賴。但只要疑念頓生,一切沉入虛無。”
      
      公平的愛就是一種相對的愛,你如何對我,我也如何對你,投桃報李??墒牵娴挠羞@種公平嗎,最終,占對于凱茨的戰(zhàn)斗,不想奉陪了,他告訴她,他要和別人生個孩子。凱茨沒有給占自由,她低低地反抗:“那我呢,占,我呢?那些我可能會生的小孩呢?你不想要嗎?占?” “那我呢”,訴諸的還是公平,凱茨是這個規(guī)則的制定者,可是這是什么樣的公平呢,它根本不曾存在過,最初三人認識,一起賽跑時,凱茨就為自己的公平制定了調子,她總是能跑贏,“因為她在起跑口哨前就開始跑?!敝钡奖M頭,凱茨還是跑贏了,永遠的贏,她開車載著占,直沖下塞納河,粉身碎骨。
      
      而祖呢,他是否想過公平,在他的愛里,只有自由,精神分析學家會說他是受虐狂,也許也有人說他像上帝,他的自由里面也有公平,那是一種自我感覺,自己覺得公平就是公平。他說“如果我們愛一個人,我們就是愛他那個樣子,我們不想影響他,因為一旦成功,他就不是原來的他了。寧愿放棄這個愛人,也不要改變他,不管那是一種善意還是一種控制?!?
      
      作者寫下這個奇妙的故事時76歲,法國新浪潮導演特呂弗也已將其改編成電影,可是,故事本身,仿佛籠罩著法國浪漫氛圍的童話,總是處于信與不信之間,對于現實中的普通人,愛里自由的劑量不多,責任依在,公平的報復?一次背叛足以令人傷心一世,但是這樣的小說獨特不可重復,魔幻筆法,把種種在今人看來不那么可能的愛寫的絢爛多姿,愛情的無限可能性,人性的無限可能性,欲望的無限可能性自然流瀉。為此,對書中人物做道德判斷,也是不可能的,讀者并不比他們高級,很大程度上,不如他們的愛自由,也不理解他們所謂的公平,現實羈絆,還在愛的外圍打轉。
      
      
  •   很好,很給力。無論是裝幀還是譯者的翻譯功力都吸引著愛《祖與占》得人把它抱回家
  •   愛情、友情的記錄
  •   書封面是硬皮的,感覺很棒的樣子,裝在包里,沒事拿出來翻一翻很不錯的,大小也剛剛合適~
  •   瀏覽后,似乎并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   文字優(yōu)美,情節(jié)一般
  •   實在看不下去

    因為書放在床邊

    但是睡覺都太晚

    所以都沒翻 直接就睡著了 唉
  •   不知是我的水平太低還是怎么,或者和翻譯之后的失真有關,之前印象中同名電影是很經典的,不過原著看起來言語干涉,就像作者的年齡,有一種失水的枯瘦,勉強看完,實在不能感動。
  •   就是用愛情的名義發(fā)泄欲望
  •   看了電影后決定買的書
  •      這是一本異常簡潔、但情感太過于細膩的小說。
      
       作者非常惜字,但是表達卻又非常到位,這在我讀過的小說里是非常罕見的。
      
       祖的祝福,讓凱茨與占的愛情看起來那么戲劇性,但卻直直地深入人的內心,或丑陋,或美好,或張揚,或默然。
      
       在愛情里,沒有什么約定和承諾是美麗的,除了日復一日美好的愛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賴。
  •     《祖與占》是我近年看到的西方小說中最美妙的一部,僅大略讀了5分鐘后,我就迫不及待買下了它,當時并不知道它早在1962年就在弗朗索瓦·特呂弗手中,變成了經典電影。幾乎毫不知名的作者,在70歲左右時將自傳隱藏于它,文字簡捷到干凈,又復雜到像詩,愛情只有在這里,才奉獻出美麗。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夏宇就是一位極可贊嘆的詩人,她將原著簡凈字句中排列成堆的意象,還原得非常得體而禁得住回味——她怎么就遇到了它,它這般地契入著她,天造地設的一對。而弗朗索瓦·特呂弗為《祖與占》寫的序言,也極令人感動。
      
  •     文/來穎燕
      《祖與占》是法國新浪潮最動人的“三人行”電影原著小說,赫赫有名。讀著《祖與占》,感覺像是墮入了一個溫柔的陷阱,一切原先似乎有著對錯是非之分的立場和原則都開始慢慢陷落。
      一九零七年,在巴黎,從中歐來的祖與法國人占開始了他們一見如故的情誼。他們一同追求人生、追求女人,直到遇上凱茨——他們所見的女人之中最美麗的,也最暴烈的。那張充滿魅力卻冷峻的臉以及率性到放縱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祖與占。而凱茨先是愛祖,嫁給祖,又在愛上別的男人要與祖分手的時候,愛上了占,他們帶著祖的祝福互訂婚約,之后綿延半世的三人共處的格局就這樣展開。
      兩男一女的愛情模式似乎是匪夷所思的。就像改編這本小說的著名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特呂弗所說的:“在讀《祖與占》時,我有個感覺是,我正置身于一個電影上史無前例的例子里:表達兩個男人對同一個女人的愛,并讓‘觀眾’在這些角色之間無法做出情感上的選擇,他們讓這三人帶領著,平等地去愛他們。這種反對選擇在這個故事里是這么地觸動我,書店的編輯介紹它時下的評語是:‘三人間純粹的愛’?!?br />   “反對選擇”,因為“無法選擇”。感情或許本來就經不得道德律令的限定?!蹲媾c占》里的靈魂人物凱茨面對感情的放縱和率性,讓人覺得有種快意而哀傷的感覺。精神的自由自主令肉體的重重限制更顯沉重,注定與世相違,所以唯有在消耗式愛情之中實驗自我。這種消耗讓人感覺到一種無奈,但又透出一種慈悲,慈悲地面對命運所給予的一切幸運與不幸。而讓人動容的是,小說中的三人都以一種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這一切——幸福與懷疑,嫉妒與背叛,天堂和地獄。糾結于心,但是沒有郁結,足夠坦蕩,這段世人看來幾近荒謬的愛情故事,彌漫著一種穿透俗世的陰郁,但一切又浸透在瑣事中。
      據說《祖與占》是作者亨利-皮埃爾?羅什以七十四歲高齡發(fā)表的第一本小說?;蛟S正是因為閱盡了世間種種,才能看透最激情也最真切的人生。羅什的《祖與占》看似在描繪愛情,實則在描繪人生。愛情在這里與生命最純粹的本質合而為一。有評論稱:這是“洗凈荷爾蒙后寫出來的處女作,是見山又是山的詠嘆?!贝_然。
      于是,也就可以想見,為什么這樣一種“兩男一女”的愛情故事模式會成為日后諸多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母題——不僅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三人行”的典型,后來的《戲夢巴黎》,甚至中國觀眾熟悉的《縱橫四?!范忌钍芷溆绊?。
      情事即人生。我們太多時候被要求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然而生活最本質的愉悅在于聽從內心的召喚去感知和享受?!霸趷矍槔铮瑳]有什么約定和承諾是美麗的,除了日復一日美好的愛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賴?!笨蓢@的是,宿命的規(guī)約終究會如影相隨。這或許也是為什么當青春漸遠的時候,凱茨會覺得無法面對人生的真面目而選擇毀滅自己。這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無奈的重奪生命主權的方式。
      這些對于人生碎片式的體悟,那樣深沉而內斂,散布在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故事的字里行間。故事入微而輕靈,講故事的筆觸深情而通透。在“農夫插秧”般的電報體的文字中,羅什仿佛在努力忘掉自己的文化,去觸摸人性中最本初和原始的詩意。
      但無論是情節(jié)還是筆觸,《祖與占》都顯露出一種誠實而灑脫的人生觀。如導演呂特弗所說的,這是他所認識的最美麗的當代小說之一。也許每個閱讀此書的人都會凜然于羅什的溫柔,陶醉于這三人終其一生,幾乎沒有矛盾的愛情之中。而這種“全新的美學式道德立場”,無關是非和選擇,卻拭去世俗的塵埃,展露給我們看似荒謬卻真實通透的生活。
      
  •     吸引我去看這本小說的,只是封底介紹上的一句話“她是她們當中最美麗的,也是最暴烈的?!泵利惻c暴烈,多好的詞匯,更何況加以“最”進行修飾。然而這句話其實是錯的,作者并沒有將美麗分出高下,也沒有將暴烈與他人對比,他也許不愿意,他也許不屑。
      
      
      
      這并不是一本聰明的小說,對生活以及對他們自己沒有任何了解,更遑論洞悉。他們像幾只隨著浮木順流而下的小昆蟲,悠然地結著自己網,搭著自己的窩,以為自己一直呆在原地。以一個現實而世故的人的眼睛看過去,書中的主角們,他們除了美麗與相愛之外,一無是處。
      
      書的全部內容都在那里了,當他們看到一座古希臘雕像的微笑,震驚而且沉默,心里想:如果在生活里遇到了這樣的微笑那該怎么辦,毫無疑問,他們會追隨它。后來他們遇到了,于是他們追隨它,直到死去。
      
      因此這是一本殊為懦弱的小說,書中的男主角是兩位尤其懦弱的人,他們需要一位強大的人逼迫他們順從,需要一種強大的力量促使他們皈依。當真實所見的一切都不可能如此完美的時候,他們把理想抽象成為一個點——一個希臘式的微笑——在一個日耳曼人的唇邊。
      
      在某一個瞬間,占想他要為凱茨而死,任何茍活都是一種侮辱。后來凱茨帶他去死了,沒有征求他的同意。不過在書中他是同意的,因為在死之前的剎那,他想:看來她是真的愛他。然而在現實生活里,祖與占與凱茨都得享天年,可見死只是一種理想,小說都是騙人的。
      
      
      
      小說中常常會看到人死,一種是莊嚴的古典式死法,為著某個崇高的道德或理想而做出的犧牲,生命仿佛是擺在正義天平上的砝碼。另一種死只是自然而然地遂了作者與主角的心愿,讓糾纏的生活與糾纏的故事得以結束,例如阿涅絲與占的死。區(qū)別是阿涅絲為了逃離,而占是因為舍不得??梢娎サ吕缺緯淖髡吒斆?。不過套用一個句型:離棄的與沉溺的,你們都是有福的?!坝懈5摹痹氖鞘裁??如果是be blessed,那么真是很適合。
      
      然而我更喜歡一些日本小說里人的死法,輕飄飄的故事嘎然而止。像是風停的時候,一片樹葉卻輕輕落下來,沒有原因,沒有征兆,沒有任何渲染,沒有重量。
      
      
      
      凱茨帶著占死了,作者用占的語氣說:他再也不用害怕了。從他遇到凱茨的第一天起,他第一怕她欺騙他,第二怕她會死?,F在她已經死了。其實正是這種害怕讓他們愛她。這個小小的叛逆者,這個無往不勝的亞歷山大凱茨,她的武器那么貧乏,她宣戰(zhàn)的理由那么荒謬。然而他們的眼睛看不到這一點。背叛無疑是迷人的,死亡也是迷人的,更迷人的是逼近背叛與死亡的邊界時那種張力。凱茨以趨向背叛和死亡的姿態(tài)跳舞,于是令他們崇拜,她是他們的理想的化身,他們迷上了這樣的意向,盡管明知背叛之后與死亡之后,一無所有。
      
      他們還是不聰明,他們不知道平常與安全的生活為何如此令人厭倦,不知道泯于眾人這種狀態(tài)為何如此可怖,以至于如此渴望擺脫,以至于愛上凱茨。我也不聰明,我也不知道。
      
      
  •     這本書是在雜志上看到推薦后買的,當時想到的是林徽因、梁思成以及金岳霖三人的愛情,感覺這種不能割舍不能選擇的情感在某些人心中也會不可避免的存在,男生更加大度,只能這么說~
      生活,無法選擇,也許無法選擇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為什么一定要選擇,不選擇呢?這樣我們至少能擁有彼此。
      
  •     斷斷續(xù)續(xù),迷迷糊糊,隱隱約約中讀完。但氣氛和質感又那么清清楚楚。這法國人天生如此復雜而自然的情愫。
      羅什七十四歲時發(fā)表此書,他的描述如此纖細溫柔,如果他是占的話,他對凱茨和祖確實很有愛。謝謝杜魯福的電影版。謝謝夏宇的詩人版翻譯。幸虧有她,才能如此親密無間地體會法國。
      “幸虧一種一再斟酌衡量過的、全新的美學式的道德立場,他們終其一生幾乎沒有矛盾地溫柔地相愛?!比齻€人長時間地陪伴,直至凱茨醒覺到占想與另一個女人生小孩對她意味著什么,而以開車投河自盡宣告她與占才是最后的歸宿。
      小說版的結局是破碎的美,但現實中他們都活得很長很長,但卻是各自分開而過的。
      
  •   小說沒讀過,電影也是很喜歡的,真覺得是法國人才有的那種細膩啊。
  •   看回來,只有短短幾段話,我為什么把它當評論發(fā)出來?
    無論電影或書,都想再看一次的
  •   因為是寫給自己看
  •   是,這很重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