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瑪·伯格曼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江蘇教育  作者:約瑟夫·馬蒂  頁數(shù):299  字數(shù):240000  譯者:何丹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雜耍者伯格曼注定要與電影結(jié)緣。這門神奇的藝術通過光影書寫動態(tài),使缺席之物再現(xiàn),使幻想成為真實,使夢境成為現(xiàn)實。他既說是也說非,祈求上帝的同時又辱罵它,冬天排戲劇,夏天拍電影,把最夸張的滑稽劇與最嚴肅的分析混雜起來,使相擁的戀人互相詆毀,又使真理從一切詭計中誕生。這個小丑卻并非前后不一、搖擺不定,他用獨屬于自己的優(yōu)雅將它們一一連接起來。他舞蹈,這是他的藝術和詩篇。

作者簡介

約瑟夫·馬蒂,文字博士、神學碩士,佩爾尼昂讓-維果電影研究所的成員之一,任職于巴黎國家宗教教育中心,并任圖盧茲神學院電影教授。

書籍目錄

致謝生平作品的意義 “就連一個街頭藝人都知道:無論我們轉(zhuǎn)向哪邊,屁股永遠都在我們身后?!薄 拔也皇莿e人認為的那個我,也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我?!薄∫粋€呼吸的瑞典人…… “我們必須畏懼和熱愛上帝 神圣的印章 戲劇,一邊是臺前,一邊是幕后 電影詩學 臉孔和面具:通過“假面”使話語產(chǎn)生共鳴的藝術 在身體里對話:不再做感情方面的文盲 雅努斯還是努西斯 從重復到創(chuàng)造 “也許我所表述的并不是現(xiàn)實” 上帝形象的死亡 愛情贊歌電影分析 《危機》 《雨中情》 《開往印度的船》 《黑暗中的音樂》 《港口城市》 《監(jiān)獄》 《渴》 《走向快樂》 《不該在此發(fā)生》 《夏日插曲》 《女人的期待》 《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 《小丑的夜晚》 《愛的一課》 《女人的夢》 《夏夜的微笑》 《第七封印》 《野草莓》 《生命的門檻》 《面孔》 《處女泉》 《魔鬼的眼睛》 ……電影作品列表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英格瑪·伯格曼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書的質(zhì)量還可以,有對伯格曼每部電影的點評,但是比較簡短,沒有深入!
  •   買這本書,一定要喜歡看他的電影,最好是喜歡到迷戀的地步。
  •   買了很多地方,終于買到。瑞典國寶級導演。
  •   喜歡這個老頭的人一定是非常喜歡,不喜歡的話怎么都覺得晦澀難懂。是一本需要再三閱讀的好書!
  •   對這個導演有興趣,順便就看看,但是感覺這本書寫的不太深刻,只是潦草的介紹電影,沒有腳本的哲學和社會學的解讀,總覺得,流于表面了。
  •   買到這本書的時候興沖沖的看了,結(jié)果大失所望,全書主要是逐個介紹伯格曼的作品,完全沒必要買,如果真的想了解伯格曼,那么《魔燈》比這本書好。
  •   太多垃圾
  •   影迷要買來看看吧。存一本先。
  •   書質(zhì)量手感都很棒,5折買到,我已經(jīng)相當開心。 瑞典意識流大師。幾年前還在讀大一時,逛碟過程中不幸挑中他的《假面》。關于此片,只記得主仆之間的角色變化,背景純白色,不同的臉,不同的手指,有釘錘在敲打,最后是血。。。后來才知道,原來這便是伯格曼的作品。so此書必買了。
  •   電影愛好者,大師的作品是不一樣?。∪绻f現(xiàn)在的作品反而不如過去的經(jīng)典,是不是有點苛刻?
  •   卓越不錯,很喜歡從卓越上買東西,尤其是書,希望卓越可以 越做越大,商品更加齊全,價格再優(yōu)惠
  •     英格瑪·伯格曼和他的“室內(nèi)電影”,對中國觀眾來說,其實有些難懂。不為別的,就因近代以降,中國文藝中曾經(jīng)萌芽的“室內(nèi)戲”傳統(tǒng),在后來愈演愈烈的集體英雄主義時代,早已風流云散了。
      
      1907年,魯迅發(fā)表《文化偏至論》和《摩羅詩力說》,引介易卜生。北歐文化,“社會問題劇”,首次進入國人視野?!澳壤吆笤鯓印保斞高@樣向國人發(fā)問。誰知道呢,先走出舊式家庭生活再說。因為緊隨著賈寶玉和娜拉,覺慧也出走了。1931年,巴金的《家》發(fā)表。1935年,曹禺的《雷雨》緊接著上演。1943年,張愛玲發(fā)表了《金鎖記》。而1948年,費穆的《小城之春》,以“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徹底宣告了中國“室內(nèi)戲”傳統(tǒng)的結(jié)束。
      
      是的,忙于“出走”的我們難以理解北歐。它的高緯地勢,冰河地形,反差強烈的日照和黑夜。伯格曼所在的瑞典,更是約有15%的土地在北極圈內(nèi),沐浴在一種特殊的自然光線下。約瑟夫·馬蒂的《英格瑪·伯格曼:欲望的詩篇》,在談起這位瑞典電影大師時,首先提到的正是這一點:“瑞典……四季中對比鮮明的晝夜更替創(chuàng)造了一種與光線十分特殊的關系。經(jīng)過了在白色冰雪下的漫長黑夜之后,陽光在夏日照耀,觸發(fā)令人驚訝的陶醉。在圣-讓,仲夏瘋狂的黑夜在自由中歡慶著光明的勝利?!比欢?,這種接連一個月不夜天的日照,絕非令人“陶醉”。伯格曼就抱怨說,這種日照讓他患上了“幽閉恐怖癥”,“我的夢魘里總是撒滿了日照”。
      
      不像塔爾科夫斯基,伯格曼并不是一個通過自然風物來說話的人。他的“日照”,他的“冬日之光”,就像張愛玲的“月光”一樣,只是一種象征性的心理光線。正如他把自己的“沉默三部曲”,定義為“室內(nèi)電影”。這個名稱,據(jù)《英格瑪·伯格曼:欲望的詩篇》交待,是從他的老師斯特林堡的“室內(nèi)劇”演化而來的,后者曾經(jīng)評價“三部曲”有著“親近私密的風格、意義深刻的主題、精雕細琢的形式”。這似乎是對伯格曼“室內(nèi)電影”最準確的描述。除了《第七封印》和《處女泉》兩個特例外,伯格曼最好的電影——《野草莓》、“沉默三部曲”、《呼喊與細語》、《芬妮與亞歷山大》等,基本上都是在室內(nèi)展開的。在由那些最私密的家庭關系形成的糾葛中,個體之間無休止地展開了那些克爾愷郭爾式的對話和追問:生存和毀滅、真實和謊言、神圣和世俗、靈魂和肉體、愛情與仇恨、記憶與現(xiàn)實、片刻與永恒……這就是伯格曼式的影像,烙上強烈的舞臺劇風格的影像。沒有哪個導演像伯格曼那樣善于通過“面孔”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約瑟夫·馬蒂甚至認為,“伯格曼是臉孔的詩人”。這只要看看《假面》、《面對面》、《面孔》等等這些電影的命名就明白了。而“面孔”,無疑是“室內(nèi)電影”的標志。
      
      把鏡頭對準室內(nèi)而不是室外,這和瑞典在19世紀以來的中立和隔絕是對應的。一方面,正如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認為的,瑞典電影的復興受惠于這種隔絕。另方面,相對平和的環(huán)境,也催生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問題?!队⒏瘳敗げ衤河脑娖芬粫驼劦剑皬?932年到1976年間……瑞典人生活的舒適和道德的自由化引出了對生命意義的質(zhì)詢,自殺率上升”,于是探討個體與家庭、教會、社會及其眾多機構的關系,成了藝術的主題。從更大一方面來說,伯格曼探討個人在家庭中的生存的“室內(nèi)電影”,與西方20世紀前期的思潮,也與瑞典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關。約瑟夫·馬蒂認為,“20世紀上半葉在政治、哲學和藝術方面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特別是薩特、加繆的著作以及存在主義思潮,都深深影響了伯格曼和他那一代人,但他也同時置身于斯特林堡等人所見證的極具瑞典特色的傳統(tǒng)和文化之中,后者是伯格曼最大的啟迪者。夢境與生活之間的搖擺、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張力、愛與恨的爆發(fā)、在現(xiàn)實中采擷的魔力……都豐富、激發(fā)了伯格曼的詩性靈感?!?br />   
      其實,對任何一個東方人來說,伯格曼和他的“室內(nèi)電影”,也許都是難以親近的。我們可以嘻笑于費里尼意大利式的狂歡(卡爾維諾說,“費里尼把電影拍成意大利的歇斯底里癥狀學”),也可以低徘于塔爾科夫斯基俄羅斯式的鄉(xiāng)愁,唯獨對伯格曼北歐式的嚴肅則感到陌生。要適應和拉近這種陌生,也許要等待精神生活成為一種必要那一天。
      
  •   我發(fā)現(xiàn)我傾向喜歡舞臺劇。
  •   舞臺劇,我都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