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趙社英、郭昌平、 李剛田 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趙社英,郭昌平,李剛田 著 頁數(shù):60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麓山寺碑》概述第二章 用筆第一節(jié) 點畫第二節(jié) 橫畫第三節(jié) 豎畫第四節(jié) 撇畫第五節(jié) 捺畫第六節(jié) 鉤畫第七節(jié) 提畫第八節(jié) 轉折畫第三章 間架結構第一節(jié) 間架第二節(jié) 結構第三節(jié) 間架結構舉隅第四章 集字訓練附錄 《麓山寺碑》(局部)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麓山寺碑》概述李邕(678—747年),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江都(今江蘇揚州)人,能文善書,行草之名尤著。因官至郡北海太守,故世稱“李北?!?。傳世書跡有《李思訓碑》、《麓山寺碑》、《葉有道》、《李秀碑》、《法華寺碑》等。李邕師法王羲之、歐陽詢,尤其得益于王羲之《圣教序》,后逐漸擺脫其形跡,獨創(chuàng)一格,以行書入碑,馬宗霍《書林記事》謂其“尤長碑頌”,李邕書法的新意便是在王羲之之外,又融入碑意,摻入北碑筆法,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我們將李邕和同時期書家作一橫向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成了他的獨特性。其一,筆力遒勁、沉實、雄健,將北碑書法的中實技巧應用到行書中,在婉轉流暢中增加了古拙剛硬的成分,宋代《宣和書譜》中云“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學右軍行法,頓挫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擺脫習氣,筆力一新”。他所擺脫的“習氣”,正是王體行書不適應碑版的那些局限。其二,大膽地以北碑體斜畫緊結、左低右高、上舒下斂的結構改造婀娜多姿的“王體”。正是基于上述線條用筆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使李邕行書融匯了北碑楷書和王羲之行書的長處,圓滿地解決了“行書入碑”的課題,這在碑刻史上應該說是具有突破性進展的。如果說,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行書入碑的先河,李邕則是將行書入碑與碑刻行書做風格統(tǒng)一的第一人。董其昌評其書“北海如象”,馮班評其書“如俊鷹”,包世臣評其書“如熊”,都是對其風格層面的描述。
編輯推薦
《麓山寺碑臨寫指南》:中國歷代經典碑帖臨寫指南系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