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與詩書同行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范煜梅  頁數(shù):49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琴學體系龐大、內(nèi)容豐富、義理深奧,非個人之力可全面探跡。雖不可求全求準,但求所言不虛。    筆者的著述原則是:以時間為序,以人物為主,以史料為據(jù),以器物為證。    余學識甚淺,加之財力、精力、體力近竭,歷時五年僅能勾畫出琴學的粗略輪廓。以個人之力論述琴學,一下筆便墜掛一漏萬之境,一收筆就落錯謬百出之地。    古琴音樂是中國音樂的脊梁。琴學體系的梳理、完善,可進一步恢復、發(fā)展中國音樂體系的理論與實踐,使現(xiàn)在的中國人能從小學習中國音樂體系的理論和音樂實踐+,欣賞到自己民族的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學習自己民族的音樂審美,創(chuàng)造出可體現(xiàn)出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shù)作品。

作者簡介

范煜梅,四川成都人,蜀派琴人,生于中醫(yī)世家,客居北京十三年,同等重要國學網(wǎng)站(www.tongdengzhongyao.com)創(chuàng)始人。1987年師從蜀派古琴傳人曾成偉先生學琴,二十多年操縵不輟,致力于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先秦第二章 秦漢第三章 魏晉第四章 南北朝第五章 隋朝第六章 唐五代第七章 宋朝第八章 金元第九章 明朝第十章 清朝第十一章 現(xiàn)代總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述評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隨人類的物質(zhì)勞動和精神勞動的發(fā)展而逐步提高。其中,人類的思想交流起了決定性作用。文字、音樂(樂器、樂譜)是人類思想交流的物化產(chǎn)物。中華民族的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勞動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文字并一脈相承至今。中華民族的先民創(chuàng)造出與自己語言文字相應的音樂以豐富精神生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ǎn)。傳承有序是中華民族物質(zhì)勞動和精神勞動的特征之一。8000多年來,中華民族的子孫代代相傳自己文化中精致、優(yōu)美的部分,使自己民族受益,也使世界上其他民族受益。樂律學家黃翔鵬在《舞陽賈湖骨笛測音研究》一文中指出:“這只骨笛的音階結(jié)構(gòu)至少是六聲音階,也有可能是七聲齊備、古老的下徵調(diào)音階(出土文物已經(jīng)證明先秦即有的音階)”。從8000年前到現(xiàn)在,中華民族對音律的認識和表達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領先位置。黃翔鵬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分期研究及有關新材料、新問題》一文中談到:“《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左傳》里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中國的五聲是諸聲濃縮的結(jié)果。曾侯乙編鐘的音域,橫跨五個半八度,中間音區(qū)具備十二個半音,越往高音區(qū)音越少,到最高音區(qū)只剩下C、D、E、F、G、A、C,我稱為‘水落石出’。水落下之后,五聲的骨干出來了。中國音樂的五聲是作為核心存在的。人們對樂音進行選擇提煉的過程中,樂音越來越精,到后來把皮剝掉了,核心出來了……鐘律是極為精確的五音骨干,即管子的五音計算法。管子為什么只寫五音的計算?我在1977年就提出這個問題,但找不到答案,曾侯乙編鐘出土后才知道。

編輯推薦

《琴與詩書同行》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琴與詩書同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很好的一本書,我女兒正在學習古琴,感謝老師,這一本主要是講琴人,很齊全!
  •   學琴,學史,學詩,學書
  •   學琴也學書法,對我來說很喜歡,值得慢慢品味.
  •   彈琴需要扎實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基礎,本書不可多得,慢慢培養(yǎng)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音樂的了解,否則就是無本之木。
  •   古琴,詩歌,書法比比到位
  •   看過網(wǎng)上書的簡短介紹后,就一下想購買此書,但因一直沒貨,都不知道等待了多久了,終于發(fā)現(xiàn)有貨時,立即買下了。希望此書能讓我有更多的收獲!
  •   細細品讀 有收獲
  •   目前沒有相關的書,是一本不錯的書。就是封面再美麗一些就好了。書籍裝幀需要下功夫。
  •   粗略拜讀范老師大作之后,感覺到范老師的這部書書中看點很多,然而最主要的是有兩個看點。
    其一,范老師的這部著作,氣魄雄渾結(jié)構(gòu)宏大,資料詳實豐贍,以史為經(jīng),以人物為點,旁及琴學典籍詩史書譜,廣證博引,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殫精竭慮,苦心孤詣,鉤沉索隱,穿綴成文,沒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恐怕難以完成這部煌煌巨著的,“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眾所周知,中國古人有關琴的論述著作,散見于歷代的各種典籍中,有時我們?yōu)榱四撤N需要尋找一段琴論或者了解某位琴人的生平,需要傾注大量的精力與較長的時間在故紙堆中翻檢才能如愿。每當此時,我們就會渴望擁有這樣一部集歷代琴學主要學述成果及琴人簡介的工具書,一定會省卻我們不少的麻煩和勞頓?,F(xiàn)在范老師的這部著作,無異添補了這方面的空白,除了在學術(shù)價值之外,其實用價值也是勿庸置疑的。湊巧的是,前幾天筆者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論述琴與禪關系的文章,其中引用宋人成玉的一些琴論。筆者智術(shù)淺短,對成玉其人十分陌生。搜檢范老師著作才了然于心。原來成玉,似為成玉“石間”(“石”與正體字“間”合成一字,此字打不出來),書中就收錄了此人論述琴律指法與琴曲審美的大段文字。網(wǎng)上這篇文章將人名訛寫為成玉想必是電腦中打字軟件,無法打出名字最后一字的緣故吧,從此處可見范老師著作的價值之所在。
    其二,《琴與詩書同行》通過對琴史詩歌史書法史精心梳理,將中國三千年來的琴史與詩歌史書法史經(jīng)過巧手剪裁熔為一爐,細觀是書,聞范老師的弦歌雅意,當是贊成功夫在琴外之外之說的。竊以為這是本書最主要的也是有創(chuàng)舉意義的看點,讓琴與詩書同行,這在古琴叢談類著作中當屬首創(chuàng)。
    《易》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鼻僭诠湃搜壑须m然屬于“器”范疇,但卻目為載道的工具,被視為“道器”“雅樂”,與鄭衛(wèi)之音相別,置于無上尊崇的地位,君子無故不撤琴瑟,成為中華統(tǒng)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廣義言之,琴文化與書法詩歌,還有棋與繪畫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雅文化的大廈。習琴人的綜合修養(yǎng)與書法詩歌的修養(yǎng)是密切相關的,如鼎之三足。通過范老師的《琴與詩書同行》閱讀使人感覺到,整個琴史與詩歌史書法史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琴師的修養(yǎng)是立體三維的,而不是平面單一的。梅曰強先生曾說,古琴家所應具備的修養(yǎng)是多方面的,諸如道德修養(yǎng)、哲學修養(yǎng)、文藝修養(yǎng)、生活體驗修養(yǎng)、歷史文化修養(yǎng)等等。近昔琴人有豐富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的也很多,如管平湖老先生的畫,顧梅羹先生作《琴學備要》時的那一手小楷字,大師們的琴外修養(yǎng)足以令后學者欣賞贊嘆。自古琴誕生之日起,古代文人或者說是士階層就成為古琴發(fā)展的傳承者和參與者。無形中,也將其它學科的修養(yǎng)帶入了古琴文化中,并且在隋唐之后成為主流。這可從流傳至的琴曲中窺見一斑,每一個琴曲后面都有一段故事或有一個典故,琴曲中的意境與趣味的體會和理解是與自身綜合修養(yǎng)是正相關,為什么古人強調(diào)彈琴要廣讀圣哲之書并有要胸中有道義和“口中有髯”,想來也有與此有關。
    范老師在書后的總論中論及琴學與詩歌同根同源,各有風采時,有一觀點:詩詞與琴樂同源于漢字音調(diào)的變化。這一觀點較為新穎別致,雖沒展開去說,足以啟人心智。
    琴曲與書法的論述,在范老師著作也能一語中的,誠如文中所言,兩者皆有時間和空間的質(zhì)感,書法的書寫節(jié)奏與琴曲的節(jié)奏類同等等,皆見解不俗。筆者看到此段時想,藝術(shù)果然是相通的。試觀書法中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墨跡中有二十個“之”皆在字體結(jié)構(gòu)中處理成不同的形態(tài),古人稱之為“不相犯”,反過來雷同“相犯”就是大忌。同樣在古琴曲的處理上,也有類似的手法,如曲中有一段需要反復彈一遍以上時,都要使用不同的節(jié)奏與輕重緩急長短的手法加以區(qū)別。
    需要最后說一點的是,本書在材料取舍還一點白璧之瑕。書中琴史部分寫得較為厚重出彩,而詩史與書史部分,不免有遺珠之憾。如民國時期當屬一個人才輩出璨若星辰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名家,既有西學的修養(yǎng)又有傳統(tǒng)的根柢,其學識和見解足以垂范后世。書法上還產(chǎn)生像沈曾植,康有為(此二老橫跨兩個時期),李瑞清,弘一大師,黃賓虹,謝無量等大家,在詩歌中不管是新詩還是舊體詩也都有值得稱頌的名家出現(xiàn),如新詩的徐志摩,戴望舒,舊體詩詞的陳寅恪,張伯駒以及郁達夫等人,范老師的書中皆未能道及。同樣,書法中與白蕉,沈尹默并列為帖學三大家的津門吳玉如先生也兼擅古琴,哲學家新儒學的代表馬一浮先生也是一位古琴愛好者,也同樣少被世人知曉。這些都需要后繼者,在范老師所做工作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發(fā)微充實。這是本書的一點不足之處。
    由于書一到手,是粗讀沒有精耕細做,書中的許多微言大義,鑒于自身修養(yǎng),還沒有仔細體會清楚,筆者論述起來難免有以管窺豹之譏,強做解人,信口雌黃,不免貽笑大方了。不管如何,筆者還是要說:這是一部值得一讀并且永久收藏的書。



  •   與琴、琴人相關的詩歌,詩歌中提到琴人、琴事的,收錄了極多。也簡要涉及到了相關的琴史。對琴與詩都有興趣的,這本書是得著了。

    個人觀點覺得學術(shù)價值一般。這是給4分原因。
  •   一本資料匯集書,沒有什么新意。這樣的價格不合適,頂多40元而已。
  •   資料匯集與梳理的書,作者應該是花了很多工夫的,但是我這種不愛學習的人看到這種資料的堆砌就會失去耐心。尤其是好厚好大的一本,跟工具書一樣,私以為這樣的內(nèi)容分幾冊來印對讀者而言方便一點。書很大很厚必須正襟危坐來看的,盡管可以通過閱讀習慣培養(yǎng)傳統(tǒng)禮儀、培養(yǎng)對詩書的尊重,但也將我這樣有望改造的、附庸風雅的、喜歡躺床上看書的糙人拒之門外了。
  •   書很好,內(nèi)容新穎,發(fā)貨很快
  •   有點像檔案、辭典,信息量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