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大衛(wèi)·凱恩斯  頁數(shù):325  譯者:謝瑛華  
Tag標簽:無  

前言

再寫一本關(guān)于莫扎特及其歌劇的書,可能是多此一舉。我只能說,是我自己需要這么做——我想將自己對這個人和這些歌劇的感受化為文字,并且告訴大家在過去的60年里它們之于我意義何在,因為它們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的中心。    本書并非為研究者而寫,雖然我竭力從當前極為活躍的莫扎特研究中挖掘新觀點、搜尋新發(fā)現(xiàn),但它依然是獻給音樂家和樂迷的。畢竟他們了解歌劇,而且樂于不斷閱讀相關(guān)的故事,有的還對作曲家本人充滿了興趣,總想聽到更多關(guān)于他的事情。    竊以為,自詡和《費加羅的婚禮》、《唐·喬萬尼》以及《魔笛》的曲作者心意相通的人,遠不止我一個。這種感覺是莫扎特的“粉絲”共有的:他就像你的一位同伴,甚至是一位知交。當然,我不想就此宣稱自己對他的音樂有著怎樣特殊的洞察力,我只是想說,正是這種精神力量促使我動筆寫了這本書。    大量的最新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樂與其同時代作曲家的音樂,存在著許多體裁上的關(guān)聯(lián)。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我也確實頻繁地從他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他借鑒、學(xué)習(xí)他人創(chuàng)作的痕跡。但就算他借鑒得再多,也絲毫無損于他的卓越。歷史情境是一回事,才能是另一回事。對帕西埃洛、奇瑪羅薩、薩爾蒂等人的欣賞,并不妨礙我們承認莫扎特的音樂已將他們的作品遠遠地拋在了身后。    貫串本書的另一個主題,是對莫扎特音樂中固有的戲劇性品質(zhì)的設(shè)想。因為我堅信,(比如說)無論亨德爾作為一名戲劇家是多么有威望,界定并建立起音樂戲劇體系的人卻是莫扎特,而且也正是他,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首次創(chuàng)造出了一組完整且鮮活的歌劇人物。    本書以記敘文的筆法寫成,即把歌劇放在莫扎特所處的時代及其生活的背景下進行闡述,簡單地講,就是以年代為序,依次追溯他在世的35年光陰。但在架構(gòu)上卻是從《伊多梅紐斯》寫起的。包括《扎伊德》在內(nèi)的之前一系列歌劇,只是被籠統(tǒng)地視為“偉大蘇醒”的前奏。這并不是說它們中間就沒有出色的作品,也不是說它們僅僅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但在我眼里,它們只是莫扎特學(xué)徒期的階段性成果,還算不上是一位戲劇家的創(chuàng)作偉績,因此不必逐一進行研究,哪怕它們確實可能值得我好好品味。    對于那些成熟期的歌劇的研究,無論在整體上還是細節(jié)分析上,我都以杰出的莎士比亞研究者哈羅德·詹金斯為楷模。他是亞頓版《哈姆雷特》的編輯,奉行莎士比亞本人總比評論家更清楚自己的行事與初衷的原則,并在實際工作中證實了這一點。作為戲劇音樂家的莫扎特,在許多方面都酷似莎土比亞。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都恰巧生逢其時,尤其是都具有藝術(shù)天分。莫扎特能夠借鑒、吸收同行的作曲風(fēng)格和技巧,并將它們化為己有,他的創(chuàng)作語匯和模式千變?nèi)f化,而且擅長將各類音樂兼容并蓄;他涉獵廣泛,所譜旋律富有戲劇性的速度,體現(xiàn)出超乎想象的敏捷才思,所寫作品結(jié)構(gòu)繁而不雜,內(nèi)涵層次豐富,同時又充滿了無窮的趣味和粗放的幽默,并賦予了每個角色以鮮明的個性——即使他確實像波洛涅斯一樣,發(fā)現(xiàn)鬼魂的演說太長了。但也許在他看來,這個問題在演出中并不突出。甚至連唐·喬萬尼與石客之間的激烈沖突,都可以在超從容的速度下,被他處理得如此漫長。    當一個人懷著對莫扎特的想象,去閱讀詹姆士·夏皮羅的《1599年》(1599)和史蒂芬·格林布萊特的《世間意志》時,我想,他肯定會因為這兩位戲劇家——莎士比亞和莫扎特之間的相似性而感到震驚。莎士比亞的“好奇心”、“永無止境的閱讀欲”、“博采眾長”的手法,以及“慧眼識珠的天賦”(夏皮羅語),同樣體現(xiàn)在莫扎特身上(只要我們把圖書換成樂譜)。而格林布萊特還提到,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多出自他讀過的書籍以及那些伴隨他成長的流行戲劇,但他卻能使這些形象化腐朽為神奇。這樣的描述自然會讓人聯(lián)想到莫扎特所做的同樣的工作,以及他為歌劇中的那些角色所注入的生命力。格林布萊特挑選出的“莎士比亞藝術(shù)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對于生活的“真切的觸摸”,在莫扎特而言同樣如此。他評價道:“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如此驚人,如此光彩熠熠,這神來之筆哪像出自凡人之手”,而這種驚奇與贊嘆同樣適用于那位作曲家——這種感受同時也為荒誕的推斷和理智的恣意誤用,提供了足夠肥沃的土壤。莎士比亞和莫扎特甚至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孩提時代都幸運地躲過了死神:襁褓中的莎士比亞在瘟疫肆虐下劫后余生,這場瘟疫在當年曾奪去了斯特拉特福三分之二幼兒的生命;而9歲的莫扎特則因傷寒高燒不退,盡管瘦得皮包骨頭,最后還是死里逃生了。    為了寫作本書,我花了大量時間來演繹和聆聽莫扎特的作品,閱讀有關(guān)他的書籍。不僅如此,我還常常和朋友們就此展開探討、爭論,或通過書信交流彼此的看法——這里應(yīng)該提及的名字太多,而我實在無法一一列舉,但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為此書的誕生做出了貢獻。    首先,我要感謝眾多莫扎特專家,我從他們那里學(xué)到了不少東西,在本書的參考文獻和注解中都注明了對他們作品的引用。此外,我尤其要感謝奧托·埃里克·多伊奇、阿蘭·泰森、H.C.羅賓斯.蘭登和丹尼爾·赫茨,他們對我的影響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顯而易見。    還要真誠地感謝伊麗莎白·阿格特、理查德·麥克納特、喬.唐森德,他們?yōu)閷ふ也鍒D提供了重要幫助;感謝岡瑟·布拉姆、大衛(wèi).查爾頓、奧利弗·達維、科林·戴維斯、安吉拉·艾斯考特、約翰.艾略特·加德納、安東尼·霍爾登、安妮特·伊塞莉斯、查爾斯。麥凱拉斯、約翰·馬修、羅杰·諾靈頓、琪一琪·瓦諾庫、朱利安·拉什頓、邁克爾·施泰因伯格、伊迪絲·斯托克斯、勒梅·施特利克、尼古拉斯·薩默斯,他們?yōu)楸緯峁┝擞杏玫男畔ⅲ檠由扉喿x書目提供了建議。同樣感謝帕格雷夫·麥克米倫以及A.&C.布萊克出版社,允許我分別引用艾米莉·安德森的《莫扎特書信集》(修訂版,1988年)和多伊奇的《莫扎特:紀實傳記》(引用時,我對這兩本書的譯文做了個別修訂)?!熬S也納計劃”(第12頁至第13頁)的原始資料則由大英圖書館的地圖室友情提供。    本書原稿曾請彼得·布蘭斯康姆、科林·戴維斯、伊恩·肯普、安妮·李、斯圖亞特·普羅菲特,以及我的妻子羅絲瑪麗審讀,而他們的意見和批評也使我獲益良多。在此謹向他們致謝,尤其是對彼得,若非他慷慨地與我分享他的智慧以及他有關(guān)莫扎特的淵博知識,本書的內(nèi)容不會如此充實。    在改訂的基礎(chǔ)上,我從往年撰寫的大量有關(guān)莫扎特的文章里擷取了一些內(nèi)容用于本書,特別是援引了發(fā)表在《回應(yīng)》上的關(guān)于《伊多梅紐斯》的論文和發(fā)表在1980年的《英國國家歌劇指南》上的針對《魔笛》而寫的評析。    本書最后附有注解,其中注明引文出處,以及對正文中的材料的進一步討論。每條出處都標有援引頁碼和簡短的引文,以備查找。    本書謹獻給我的父親,同時,也為了紀念三位杰出的莫扎特研究者——埃里克·史密斯、阿蘭·泰森和斯坦利·薩迪。

內(nèi)容概要

  大衛(wèi)·凱恩斯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為紀念作曲家誕辰250周年而作,它通過透視莫扎特的幾部最偉大的作品——歌劇,來重述作曲家的一生。凱恩斯對莫扎特的創(chuàng)新進程進行了新的洞悉,使本書超越了傳統(tǒng)的傳記,它幫助我們理解在那個時代莫扎特音樂的革命性,以及其至今的非同凡響性?! P恩斯追溯了莫扎特早年作為一個音樂神童的生活,展示了這位天才的成長歷程,再現(xiàn)了他非比尋常的童年以及日漸成熟、原創(chuàng)性日漸增強的創(chuàng)作。他沒有細究許多圍繞著莫扎特的神話,沒有把他寫成傳說中的樣子,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本來就不同時具備令人崇敬的藝術(shù)家和小丑的特質(zhì);相反,與其像過去那樣把他描述成“神”,倒不如說他是一個“人”。  在歌劇的引領(lǐng)下,本書追隨著莫扎特音樂風(fēng)格的穩(wěn)步發(fā)展,從他剛成年時寫的《伊多梅紐斯》入筆——這部應(yīng)邀為1781年的慕尼黑狂歡節(jié)而作的歌劇,在凱恩斯看來是莫扎特所有歌劇中最浪漫、最具前瞻性的作品;經(jīng)過三部與羅倫佐·達·蓬特合作、全面展示其高超技巧的喜劇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喬萬尼》、《女人心》;最后到《魔笛》,這一莫扎特職業(yè)生涯中最大、最富綜合意義的成功。莫扎特的歌劇與其器樂作品之間的相互影響,在本書中得到了細致入微的分析。正如凱恩斯所言,對莫扎特歌劇的熟悉程度能改變我們對其整個藝術(shù)的認識:“我們看到,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戲劇家式的。在他手里,鋼琴協(xié)奏曲成為一種戲劇形式;偉大的弦樂四重奏和五重奏,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檔案。”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對莫扎特歌劇天才極富智慧、明了易懂的賞析,豐富了我們對音樂的經(jīng)驗以及對莫扎特生平的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大衛(wèi)?凱恩斯 譯者:謝瑛華大衛(wèi)?凱恩斯,《星期日泰晤士報》和《旁觀者》的首席樂評。他曾是加州大學(xué)的杰出訪問教授、圣莫尼卡的蓋蒂藝術(shù)中心的訪問學(xué)者,以及牛津大學(xué)莫頓學(xué)院的訪問教師。他所撰寫的兩卷本柏遼茲傳記是柏遼茲研究中的權(quán)威性著作,并且獲得了惠布瑞特傳記獎、非虛構(gòu)類年度圖書獎塞繆爾?約翰遜獎,以及皇家愛樂協(xié)會獎。他是切爾西歌劇院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索林頓演奏家樂團的創(chuàng)建者和指揮。謝瑛華,畢業(yè)于復(fù)旦大學(xué),現(xiàn)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曾參與翻譯《音樂的故事》,策劃出版了《莫扎特?1791年》《貝多芬?1804年》等藝術(shù)人文系列讀物。

書籍目錄

插圖說明地圖:維也納,18世紀80年代序引言第一章  博采眾長與兼容并蓄(早期歌劇)第二章  “小巧的腦瓜與偉大的才華”(《伊多梅紐斯》)第三章  維也納與新生活(《后宮誘逃》)第四章  羅倫佐·達·蓬特與完美婚姻(《費加羅的婚禮》)第五章  布拉格與“歌劇中的歌劇”(《唐·喬萬尼》)第六章  愛情的問與答(《女人心》)第七章  夢想家莫扎特(《魔笛》)第八章  宣教與寓言(《狄托的仁慈》)尾聲參考文獻注解索引

章節(jié)摘錄

于是,他父親從他那兒取過一張污跡斑斑的紙,并且把它拿給我看,上面絕大多數(shù)的音符邊都有擦拭墨水留下的污痕(注意:當時的小沃爾夫?qū)€不大懂事,每次蘸墨水他都要把筆插到墨水瓶底部,這樣當他提筆寫譜時,勢必有墨汁滴在紙上,可他絲毫不受影響,手掌一抹,將墨水擦掉,然后就接著寫)。最初,我們對這種胡鬧只是付之一笑,但很快他父親就注意到了最重要的東西,音符和音樂。他久久地凝視著那張紙,然后,淚水,飽含著喜悅和驚奇的淚水,奪眶而出?!扒瓢?,沙赫特納先生,”他說,“這曲子寫得多正確、多規(guī)范啊,只是它沒法用,因為沒人能演奏這么難的作品?!蔽譅柗?qū)鶇s說:“這才叫協(xié)奏曲啊,你必須不斷地練習(xí)直到能夠正確地表現(xiàn)它???,就像這樣?!彼麖椘鹆饲?,彈得恰到好處,成功地使我們明白了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    沙赫特納還講述了另一則類似的有關(guān)莫扎特的故事。這回說的是莫扎特6歲那年,一個朋友帶來些弦樂三重奏作品請利奧波德過目,莫扎特想在這些三重奏中擔任第二小提琴,大人們卻叫他走開,不要討人嫌。聽了這些話,他“抱著他那把小小的提琴,酸楚地抽泣了起來,并且不住地用腳跺著地”。最后,他終于獲得許可同沙赫特納一起演奏,但他“拉得太輕”,以至于后者說“我們都聽不見你的琴聲了,再這樣下去,我們就不能讓你拉了”。不過,漸漸地,沙赫特納意識到自己才是“多余的”,“我悄悄地把小提琴放下,看了看【他】爸爸:驚喜與欣慰的眼淚正從他的雙頰滾滾而下”。    即使這些來自沙赫特納的二十余載后的回憶或多或少有夸大之處(他對往事的記述常常失實),上述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和其他見證人的記載卻無可置辯。因為事實就是如此。不久以后,這個孩子就“沉浸在音樂中了”(就像多年后他自己形容的那樣)。沙赫特納說:“如果想吸引他做游戲,那這些游戲必須伴以音樂。當我們——我和他——要把他的玩具從一間房間搬到另一問房間去時,其中一個人必須拿上所有的玩具,以便另一個人可以邊唱歌邊用小提琴拉奏一首進行曲?!?   面對這些,利奧波德怎么可能不做出上述那些反應(yīng)呢?這個孩子的出現(xiàn)——就像天外來客——不可避免地改變了他的人生。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傾盡心力,養(yǎng)育和栽培“這個上帝恩賜給薩爾茨堡的奇跡”。這是他的責任;而他自己的雄心壯志必須屈居其次。    這個男孩是接受力超強的學(xué)生;而利奧波德作為天生的老師,勢必醉心于對他的指導(dǎo)。那些阻礙并逐漸破壞他們關(guān)系的麻煩是在很久以后才出現(xiàn)的。沙赫特納的故事證明,在面對新鮮事物或新鮮的人時,心地溫和的小莫扎特“對于每一種誘惑都會全情投人”——而莫扎特母親的觀察也證實了這一點,“每當沃爾夫?qū)灸菚r他已經(jīng)22歲了】結(jié)交了新朋友,他恨不得立馬就為他們兩肋插刀,傾囊而出”?!爸灰话才艑W(xué)習(xí)一樣?xùn)|西,”沙赫特納回憶說,“他就會完全沉醉其問,對余下的一切都置之不理,甚至音樂:譬如,當他在學(xué)習(xí)算術(shù)的時候,桌子上、椅子上、墻上,甚至地板上,到處都有他用粉筆寫下的數(shù)字。”娜奈爾也有同樣的記述,“即使在他小時候,他就渴望學(xué)習(xí)每一樣他看到的東西”,比如畫畫、算術(shù),在這些方面“他表現(xiàn)出很強的能力”。    不難看出,一旦利奧波德開始費神地教育兒子,并就如何將兒子推向已知的世界以及其間所涉及的復(fù)雜的組織與融資工作勾畫好藍圖后,他對小莫扎特的影響一定會日漸加深,直到耗盡孩子的體力,使他看起來就像是在被迫聽命于父親。從莫扎特邁出作曲的第一步起,利奧波德就侍應(yīng)在側(cè),他習(xí)慣于把自己當成兒子的速記員,乃至是合作者。人們在許多莫扎特童年時代的樂譜手稿中發(fā)現(xiàn)了利奧波德的筆跡。不過,埃里克·史密斯卻認為,1765年的“切爾西筆記”——這是一本小品集萃,其中的作品都是莫扎特在父親生病臥床不起的情況下獨立構(gòu)思完成的——所顯示出來的新穎別致及創(chuàng)作活力,都要大大勝過同一時期他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寫作的音樂。然而,利奧波德的監(jiān)護并非壓制性的。娜奈爾強調(diào)過,她弟弟“從未被迫作曲或演奏,相反,他總是需要別人的約束,否則,他就會沒日沒夜地彈琴或者譜曲”。這對父子志趣相投,對音樂有著同樣的激情。克里夫·艾森稱,他們都有一種“對新音樂貪得無厭的顯著的好奇心”。    至于另一種觀點,既認為莫扎特所受的教育恰恰是他那種氣質(zhì)和特殊才情所需要的,這里也不妨做些討論。不可否認,莫扎特所受的教育在日后表現(xiàn)出嚴重的弊端,當這位作曲家成年后,他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神奇地向他敞開的大門再也打不開了,而依然鎖定在人們腦海中的神童形象以及奇異稟賦,都成了阻礙他發(fā)展的屏障(“他們把我當個初學(xué)者看待,”1778年,他這樣抱怨巴黎人道,“他們似乎覺得我還是那個7歲男孩,就因為他們第一次見到我時我才那么點大。”)。利奧波德傳授給兒子的拙劣的社交技巧、對權(quán)貴難掩的嫌惡、尖銳的公正意識以及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對莫扎特都毫無用處。莫扎特死后不久,柏林的《音樂周刊》就發(fā)表文章追憶他道:終其一生,他都是陰謀的受害者,“他不計后果的行事方式,有時恰恰就是其惹禍上身的根由”。而愛爾蘭男高音邁克爾·凱利看到的則是,莫扎特“對粗俗的平庸之才懷著徹底的鄙夷”,這表明莫扎特從不試圖隱藏這種鄙夷。    然而,這種教育的利卻無可估量;就這一點而言,他不可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了。在利奧波德的信中,他廣泛的興趣、活躍的個性顯露無遺——正如布勞恩貝倫斯形容的,他“喜歡打聽,事事上心,總想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確保了沃爾夫?qū)忍斓牟胖遣坏艿玫匠掷m(xù)的激發(fā),而且還會被不斷鼓勵朝音樂以外的方向拓展。從音樂上講,這種積累是理想的。莫扎特被帶入了一種與時俱進的生活。和其他作曲家不同,他有機會聆聽、學(xué)習(xí)、吸收幾乎每一種音樂風(fēng)格與潮流,并且對任何吸引他的音樂進行應(yīng)用——在應(yīng)用中,把它們化為己有。P17-19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讀大衛(wèi)?凱恩斯的書總是叫人愉快——他的學(xué)識和博覽群書已經(jīng)得到了應(yīng)有的盛贊——而在這本妙不可言的新作里,最終打動我們的則是他對所選男主角及其音樂的熱愛。當我們合上書本,我們意識到,莫扎特觸及了所有使我們文明開化的事物,他提醒我們思考自己是怎樣的人和可能成為怎樣的人?!屏?戴維斯爵士

編輯推薦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編輯推薦:作者曾獲惠布瑞特傳記獎、非虛構(gòu)類年度圖書獎塞繆爾?約翰遜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一本了解莫扎特歌劇的好書
  •   內(nèi)容翔實,質(zhì)量很好,是本好書。
  •   書籍很好,速度太慢,沒有寄到我寫的地址,而是輾轉(zhuǎn)到了郵局,下次能改進嗎?謝謝
  •   特別差,說什么看不懂
  •   本書作者是一名資深的樂評,從書里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來作者對莫扎特歌劇非常喜歡,并對其歌劇的內(nèi)容理解很深刻,同時也展開對莫扎特其他的優(yōu)秀作品做了點介紹,看過本書后,我也成為莫扎特歌劇的愛好者了,馬上開始收集莫扎特歌劇的唱片,從本書中我受益匪淺。
  •   作者觀點很新,適合把里面涉及到的歌劇從頭到尾熟悉一遍再看!很不錯的書
  •   很好的,很真實,很文藝
  •   以前讀過全面論述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的著作,這次這本書全面記敘莫扎特的歌劇寫作進程,視角很寬廣,摒棄了無端的后人猜測和推論,非常扎實。
  •   拿到的時候因為封面以為是盜版,不過里面紙張蠻好的,內(nèi)容很好
  •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這本書我在它出版的三個月之后收到的,那是2012年6月,隨后,我?guī)е@本書開始了我的暑假之游,一邊讀,一邊發(fā)現(xiàn),這本書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莫扎特傳記,或者僅僅是解析莫扎特歌劇的音樂手記,更不是單純的莫扎特歌劇的樂評,它是一本指南,一本引導(dǎo)熱愛莫扎特的愛樂人認識一個完整的莫扎特的指南,而且,在大衛(wèi)·凱恩斯的引領(lǐng)之下,我有了一個認知:僅僅憑文字是無法領(lǐng)悟凱恩斯這本書的,要一邊聽莫扎特的歌劇,一邊對照著此書才能貼近感受這樣的莫扎特。
      
      于是,我開始按照凱恩斯解析莫扎特歌劇的順序,也是他抒寫莫扎特音樂歷程的順序,一邊尋找相應(yīng)的歌劇篇目,一邊對應(yīng)著讀這本書。這樣的閱讀方式便讓我閱讀這本書的速度放得很慢很慢,一度找不到某個錄音片段,或者一度倒是尋找某個錄音的時候,停下來的時間越來越長,直到最近,歷時一年多,我才讀完它。雖然很多歌劇依然沒有讀完聽完,更可以說,越是這樣讀,越發(fā)現(xiàn)原來莫扎特的歌劇里面藏著這么多的奧妙之處。
      
      全書并不艱深,只要好奇莫扎特都可以去讀,而且此書提供了莫扎特時代的維亞納地圖、相關(guān)圖片,大量的當世各色人物的回憶錄、回憶片段、隨筆描述,以及大量的書信,讓人讀來恍如面對那個時代:那個莫扎特所在的時代,那個迄今為止“僅此一枚,別無他號”音樂天才所在的時代。沿著大衛(wèi)·凱恩斯敘寫莫扎特創(chuàng)作歌劇的時間,那個據(jù)說是第一位不依靠教會而存在的作曲家,那個英年早逝卻留下了無盡輝煌并將照耀人間很久很久的莫扎特。
      
      在一開篇里,他還僅僅是一個天份稟賦,絕頂聰明的九歲孩童,但卻已經(jīng)開始寫他的歌劇,雖然時不時會有時光倒敘的講述,卻依然按照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順序一點點展開。此后,莫扎特漸漸變得擅長博采眾長,從前人身上吸取營養(yǎng),運用于他的歌劇創(chuàng)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解釋了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內(nèi)質(zhì)卻依然純良至真。躍然在書頁里的是一個在音樂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在人情世故上細膩敏銳,卻在處事上無助迷茫,甚至在工作時有些“萌呆”的莫扎特。大衛(wèi)·凱恩斯到本書結(jié)尾也沒有去探究莫扎特的神秘死亡,更沒有在開始譴責他父親,他對利奧波德對莫扎特培養(yǎng)報以客觀的態(tài)度,就像他這本書是獻給他自己的父親休·凱恩斯那樣,懷著對一個精心培養(yǎng)孩子的父親的敬意,他全神貫注在莫扎特的音樂,特別是歌劇之中。
      
      跟隨大衛(wèi)·凱恩斯的筆觸,凝視莫扎特創(chuàng)作歌劇的軌跡,領(lǐng)悟莫扎特對歌劇發(fā)展的貢獻,發(fā)現(xiàn)莫扎特對后來歌劇戲劇的影響,就像大衛(wèi)·凱恩斯寫在引言上中的那句話:“對莫扎特歌劇的了解,猶如一盞明燈,令他的整個藝術(shù)世界在我們眼前豁然開朗。我們看到,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戲劇家事的。在他手里,剛請協(xié)奏曲成為一種戲?。粋ゴ蟮南覙匪闹刈嗪臀逯刈?,無論多么強調(diào)形式上的正確性——此形式限定了所要傳達的無限可能的世界,但依然是構(gòu)成作品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底都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檔案。”
      
      最后,要提一下,謝瑛華女士的翻譯流暢自如,很少現(xiàn)在出版的很多譯作中出現(xiàn)的那種或是艱深,或是口語化的詞句,讓習(xí)慣于古典音樂樂評和相關(guān)書籍閱讀的人,能輕松自如地融入作者的文筆。
      
      掩上這本從莫扎特的音樂成就入手寫就的獨特的莫扎特傳記,計算之前或者之后,曾經(jīng)和即將有多少作者去敘寫莫扎特的作家,莫扎特的音樂永遠都是他最好的那一部分,每一個會提到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音樂天賦的人們,都會發(fā)現(xiàn)莫扎特與他的音樂一塊長留人間,我們也從每一首曲子里面看見莫扎特的癡,莫扎特的專注用功,等等,這些融入他作品的輝煌,恍如是近日讀到的南宋詩人曾豐的那句:“天地莫能逃氣數(shù),江湖無處掩名聲?!眱砂俣嗄曛?,莫扎特依然是那個時代最天才的音樂家。
      
      【原文地址】
      
      網(wǎng)易 http://iwe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4301442201398592143/
      
      天涯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50117&PostID=53385637
  •     1.以前讀過全面論述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的著作,這次這本書全面記敘莫扎特的歌劇寫作進程,視角很寬廣,摒棄了無端的后人猜測和推論,非常扎實。(卓越網(wǎng)上評論)
      2.莫扎特的歌劇創(chuàng)作,用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明朗的筆觸,表現(xiàn)社會生活中各種人物的形象;特別注重運用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塑造人物的個性和心理活動;注重旋律的優(yōu)美動聽;他在歌劇中不僅表現(xiàn)出迄今仍無人企及的戲劇感,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時代的變遷。感悟莫扎特的歌劇典雅秀麗,處處洋溢著青春的生命力,帶給人們真正的純美。由于具有極強的敏銳度與能以超然物外的態(tài)度洞察人生,他所塑造的舞臺人物可與莎士比亞筆下的同類人物媲美。(史長根)
      3.莫扎特所有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豐富的技巧,都來自于他在旅行演奏中所接觸到的各式音樂。他可以很快發(fā)現(xiàn)別的作曲家作品中最精華的部分,再融入到他獨有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去。(劉忠偉)
  •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音樂神童”之稱。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莫扎特和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之間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在我這個不算真正的樂迷眼里,有著更多的傳奇和故事可以述說,但在樂評人大衛(wèi)?凱恩斯看來,莫扎特再神奇,也不過是一個“人”,并不是只能仰望的天才。在他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中,我讀到了一個不同的莫扎特。
      作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和《旁觀者》的首席樂評大衛(wèi)?凱恩斯可不是浪得虛名的,他對音樂的理解超乎常人,即便是對莫扎特的兩次書寫,也有著很大的差異:《與》好像是歌劇的前奏,而這本《莫扎特和他的歌劇》是為紀念作曲家誕辰250周年而作,它通過透視莫扎特的幾部最偉大的作品——歌劇,來重述作曲家的一生。事實上,凱恩斯對莫扎特的認識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完成了第一本書之后,他對莫扎特的創(chuàng)新進程進行了新的洞悉,使本書超越了傳統(tǒng)的傳記,它幫助我們理解在那個時代莫扎特音樂的革命性,以及其至今的非同凡響性,在這一點上,凱恩斯看似在敘述那莫扎特的故事,卻從中洞見了這位作曲家些許創(chuàng)作的秘密。
      對于一本傳記來說,更重要的不是夸大故事的傳奇性,而是深入到那個時代的深處,讓故事還原到歷史的現(xiàn)場當中去,如此,或許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傳記所提供的意義。在這本書中,凱恩斯追溯了莫扎特早年作為一個音樂神童的生活,展示了這位天才的成長歷程,再現(xiàn)了他非比尋常的童年以及日漸成熟、原創(chuàng)性日漸增強的創(chuàng)作。他沒有細究許多圍繞著莫扎特的神話,沒有把他寫成傳說中的樣子,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本來就不同時具備令人崇敬的藝術(shù)家和小丑的特質(zhì);相反,與其像過去那樣把他描述成“神”,倒不如說他是一個“人”。
      盡管在研究者看來,莫扎特的音樂與其他同時代作曲家的音樂存在著許多體裁上的關(guān)聯(lián),但這絲毫無損于他的卓越,畢竟歷史情境是一回事,才能是另一回事。因此,在歌劇的引領(lǐng)下,作者追隨著莫扎特音樂風(fēng)格的穩(wěn)步發(fā)展,從他剛成年時寫的《伊多梅紐斯》入筆——這部應(yīng)邀為1781年的慕尼黑狂歡節(jié)而作的歌劇,在凱恩斯看來,這是莫扎特所有歌劇中最浪漫、最具前瞻性的作品;同時,經(jīng)過三部與羅倫佐?達?蓬特合作、全面展示其高超技巧的喜劇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喬萬尼》、《女人心》;最后到《魔笛》,這一莫扎特職業(yè)生涯中最大、最富綜合意義的成功。莫扎特的歌劇與其器樂作品之間的相互影響,在書中都得到了細致入微的分析。而這,正如凱恩斯所言,對莫扎特歌劇的熟悉程度能改變我們對其整個藝術(shù)的認識:“我們看到,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戲劇家式的。在他手里,鋼琴協(xié)奏曲成為一種戲劇形式;偉大的弦樂四重奏和五重奏,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檔案?!?br />   即便如此,對莫扎特和他的歌劇所進行的研究還是存在著些許誤讀的可能。因為我們拿今天的觀點去看他的歌劇,可能并不是莫扎特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這與其說是時代造成的困惑,不如說是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理解力并沒有超越他所在的那個時代。在這個意義上,《莫扎特和他的歌劇》對莫扎特歌劇天才極富智慧、明了易懂的賞析,豐富了我們對音樂的經(jīng)驗以及對莫扎特生平的了解之外,還在提醒我們,莫扎特之于歌劇是音樂的創(chuàng)新,就如同莎士比亞意義,莫扎特仍然在不斷地生長——他的音樂是一個無限拓展的空間。
      
  •     讀大衛(wèi)? 凱恩斯的書總是叫人愉快——他的學(xué)識和博覽群書已經(jīng)得到了應(yīng)有的盛贊——而在這本妙不可言的新作里,最終打動我們的則是他對所選男主角及其音樂的熱愛。當我們合上書本,我們意識到,莫扎特觸及了所有使我們文明開化的事物,他提醒我們思考自己是怎樣的人和可能成為怎樣的人。
      ——科林?戴維斯爵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