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作者:雷海宗 頁數(shù):25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原為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和西南聯(lián)大的中國通史教材,講授對象主要為非歷史專業(yè)的學生,因其廣博而不失精細的特點,受眾多學生的追捧,常常是“聽者盈門,濟濟一堂”。
無論史學觀點還是編纂方式,本書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別與當時盛行的“考證派”大相徑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視綜合和通識的治史特點,尤其是將中國歷史劃分為史前時期、封建時期和專制時期,邏輯嚴密,脈絡清晰,成一家之說,無疑是一部開風氣之先的佳作。
作者簡介
雷海宗(1902—1962),歷史學家,現(xiàn)代中國公共知識分子。1922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貒?,先后于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等校執(zhí)教,是當時少有的能同時講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學者,一直被學生稱為最會講故事的教授。
雷先生并不僅僅滿足于埋首東西學問之中,而是像當時的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一樣,關心國家政治,放言議政,針砭時事,并開創(chuàng)了盛極一時的“戰(zhàn)國策”派,卻也埋下了因言獲罪的根源。在民國時期,他的不少著作就受到批判。新中國成立后,在院系調(diào)整中,從清華大學被調(diào)到南開大學。之后,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屢遭批判,備受折磨,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961年,雷先生被摘掉“右派”帽子后,毅然重返教臺,傾心教學,但終因身心俱損,于1962年過早辭世。
雷先生著述不多,卻均屬上乘之作,代表作有《國史綱要》《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西洋文化史綱要》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地理與史前時代?
一 地 理
二 史前時代——石器時代
三 史前時代——金石并用期
四 史前時代——宗教
五 史前時代——文化程度之不齊
第二章 殷商政治與文化?。ㄇ?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權
二 甲骨文
第三章 封建制度與封建社會?。ㄇ?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二 貴族生活
三 封建社會——庶民
四 封建社會——士族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國之極盛?。ㄇ?027~前771)
一 營建洛邑,封藩建國
二 開疆拓土
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觀與神祇神話
二 教 士
三 壇廟與祭祀
四 大武舞
第六章 封建帝國之崩潰(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二 平王東遷
第七章 春秋列國之形成?。ㄇ?70~前670)
一 鄭之盛強
二 四強之興起
三 社會變化
第八章 霸政時期(前685~前612)
一 齊桓公與管仲
二 宋襄公圖霸
三 晉文襄霸業(yè)
第九章 晉楚爭盟?(前620~前505)
一 晉楚消長
二 向戌弭兵
三 晉楚并衰與吳之興起
第十章 春秋時代思想
一 官學衰敗,私學興起
二 周 易
三 孔子與儒家
第十一章 吳越之爭(前505~前473)
一 吳國稱霸
二 越國后來居上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晉田齊
二 秦楚內(nèi)亂與復興
三 越之亂亡與燕之漸興
四 諸小國之漸趨滅亡
五 周之喪土與分裂
六 新軍器與新戰(zhàn)術
七 魏之圖強與失敗
八 列強之拓土
九 社會革命
第十三章 合縱與連橫(前361~前311)
一 商鞅變法
二 變法后之發(fā)展
三 秦霸天下
第十四章 秦之獨強?。ㄇ?10~前272)
一 東帝與西帝
二 齊之一敗涂地
三 楚之削弱
第十五章 戰(zhàn)國諸子
一 治國平天下之道
二 激烈的爭鳴
第十六章 秦并六國(前271~前211) ?
一 大敗三晉
二 秦滅周
三 燕與三晉
四 末次合縱與最后努力
五 六國之單獨困斗與繼滅
第十七章 專制一統(tǒng)之初試及其失?。ㄇ?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統(tǒng)政策與舊勢力之反動
二 秦 亡
三 楚漢之爭
第十八章 漢代政治?。ㄇ?02~88)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漢初所謂“封建”問題與外戚之患
第十九章 漢代社會與經(jīng)濟(前202~88)
一 舊社會階級之破裂——氏與姓之混淆
二 舊社會階級之破裂——遷徙賜姓與變姓
三 新階級制度——大地主與農(nóng)民奴婢
四 新階級制度——商賈
五 新階級制度——貴賤貧富與社會改革
六 新階級制度——四民之并為臣妾
第二十章 漢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偉人
二 匈 奴
三 西 域
四 朝鮮百粵與西南夷
五 文化勢力之播及日本
第二十一章 漢代內(nèi)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實與皇帝崇拜
二 皇權與宦官幸臣
三 皇權與外戚
四 皇權與地方官
五 中興之治
六 聽天由命之消極人民
第二十二章 秦漢宗教
一 神仙家與黃老學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三 儒教之成立——經(jīng)典
四 陰陽讖緯學
五 儒道陰陽糅合之國教
第二十三章 秦漢思想
一 思想之學術化
二 儒道思想之結(jié)束
三 古代思想之總結(jié)束——王充
四 古代文化之總清算
第二十四章 大漢帝國之末運(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與宦官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國軍消滅與地方割據(jù)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財政與一般政治之紊亂
四 天災人禍與人口之減少
五 亂亡經(jīng)過——羌亂
六 亂亡經(jīng)過——黨錮黃巾與十常侍
七 亂亡經(jīng)過——董卓與李郭之亂
八 亂亡經(jīng)過——曹操與三國
九 亂亡經(jīng)過——西晉與中原之淪喪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與人生觀
一 儒教之凝結(jié)與衰頹
二 清談與隱逸
三 道 教
四 佛教之輸入
第二十六章 五胡亂華(317~383)
一 背 景
二 中原淪喪
三 漢族南遷
四 南北分局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83~589)
一 南北互詆
二 南 朝
三 北 朝
四 門 閥
五 南北消長與混一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醞釀與成熟
一 新宗教之醞釀
二 辯 教
三 佛教之成熟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與社會(589~755)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均田與賦役
四 學校與選舉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國(618~755)
一 疆 土
二 外蕃之威撫與恩撫
三 內(nèi) 政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 會
二 宗 教
三 佛 學
四 唐詩中之哲學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國之滅亡(756~960)
一 外患頻仍
二 藩 鎮(zhèn)
三 宦官與禁軍
四 財政紊亂、起義軍興起與唐之滅亡
五 五代十國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學與復古運動
一 背 景
二 武宗廢浮屠與韓愈辟佛老
三 李 翱
第三十四章 宋之積弱與變法失?。?60~1085)
一 兵 制
二 財政與民生
三 科 舉
四 纏 足
五 國防生命線之始終缺乏
六 王安石
七 王安石變法
八 變法失敗
第三十五章 宋亡?。?086~1279)
一 北宋滅亡
二 南 宋
三 金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學
一 朱 陸
二 書 院
第三十七章 亡國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國重心之歐亞大帝國
二 種族與階級
三 兵制與駐軍
四 財政與紙幣
五 喇嘛教
六 元 亡
第三十八章 明之復國與政治文化之停頓 (1368~1528)
一 科舉與八股
二 政治設施——專制之深刻化
三 政治設施——宦官之始終當權
四 兵制與軍事
五 海外擴張與漢族閩粵系之興起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學
一 陳獻章
二 王陽明
第四十章 新勢力之興起與明之亂亡(1528~1644)
一 蒙 古
二 日 本
三 西 洋
四 滿 洲
五 明之亂亡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644~1839)
一 疆 土
二 對漢族之壓迫——剃發(fā)
三 對漢族之壓迫——旗地
四 對漢族之壓迫——降臣
五 對漢族之壓迫——文人
六 剛?cè)岵⑹?br /> 七 改土歸流與西南夷之漢化
八 衰征與內(nèi)亂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學術思想
一 乾嘉學派
二 科學不發(fā)展
第四十三章 傳統(tǒng)政治文化之總崩潰(1839~1912)
一 背 景
二 鴉片戰(zhàn)爭前后
三 傳教問題與太平天國
四 甲午戊戌與庚子辛丑
五 科舉廢除與帝制推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商代是一個方國林立的時代,國家的外部形式表現(xiàn)為方國聯(lián)盟。商代的方國在殷墟甲骨文中稱為“某方”“多方”“邦方”等,方國首領的稱謂有“侯”“伯”“邦伯”“任”“田”等。這些方國多是由古代的部族獨立發(fā)展演變而來的,與商王國缺乏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因而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諸方國與商王國的關系錯綜復雜,有的始終與商為敵,有的時服時叛,有的則長期與商結(jié)為同盟。可見,商朝并不是大一統(tǒng)的國家,而是一個以商王國為主體的松散聯(lián)盟;商王國與諸方國并非中央王朝與地方政權的關系,而是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商王國為方國聯(lián)盟的主體,作為商王國的首領,對其他方國而言,商王具有盟主的性質(zhì)。商王權力的大小,取決于商王同勢力的盛衰。盤庚遷殷以前,商王國曾五次遷都,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中心,由于商王國的衰弱,王權也隨之不振。盤庚遷殷(前1300)以后,內(nèi)亂消弭,逐漸形成了以殷都為中心的王畿,王朝的地位才漸漸穩(wěn)固。正因為有了政治和經(jīng)濟實力雄厚的王畿為后盾,商王國才得以凌駕于諸方國之上,形同中央王國。 此時的商王經(jīng)常以諸侯之長和盟主的身份對外行使王權,以命令的口吻支使方國首領。殷墟卜辭中有許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記載,說明商王對某些方國有一定的支配權。西方最強的周在名義上也承認商王為天子。此時似乎沒有成周式的封建制度;但部落間已有一種與封建制相近的比較精密的組織。天下一家的觀念,此時大概已很普遍;名義上的共主就是這個觀念的象征。 商王的對外權力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商王國內(nèi)部,商王的權力則是至高無上的。王權的至尊,是由社會內(nèi)部結(jié)構所決定的。 從社會內(nèi)部結(jié)構來看,商王國是一個宗族國家,以宗族體系為基礎。在宗族政治體制下,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國的首領,又是同姓宗族的大族長,亦是異姓宗族的君主,集王權、族權、政權于一身。在王國內(nèi)部,商王自稱“余一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無異于專制君主。 商王的王位繼承以兄終弟及為主,父死子繼為輔。兄終弟及是傳統(tǒng)的王位繼承法,武乙以前的諸王,兄死由弟繼承,直至無弟可傳,然后傳子。這種繼承制度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有一定的隨意性,容易導致爭奪王位的現(xiàn)象。武乙以后的諸王均為父死子繼,傳子制取代了傳統(tǒng)的兄終弟及制,這一制度為后來的周人所沿襲。
媒體關注與評論
陳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據(jù),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綜合,蔣廷黻先生專攻中國近代外交史,考據(jù)與綜合并重,更偏重綜合。 ——何炳棣(著名史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學術貴在通識,貴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這部著作,具有這方面的品格。對這部著作,不論后人如何評價,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學著作,今天讀來還能引人入勝,可見好的歷史著作并不會因時間和政治的原因而從人們眼中消失。雷海宗寫得并不很多,但僅這一本著作就讓人肅然起敬。 ——謝泳(廈門大學教授)
編輯推薦
《國史綱要(增補本)》堪稱民國時期大學通識教育無可逾越的高度,與錢穆《國史大綱》分庭抗禮,下啟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老清華與西南聯(lián)大最受歡迎的通史公開課,被巴金夫人蕭珊譽為“好像說故事一樣”,一部改變我們審視歷史方式的史學巨著。
名人推薦
陳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據(jù),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綜合,蔣廷黻先生專攻中國近代外交史,考據(jù)與綜合并重,更偏重綜合。 ——何炳棣(著名史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學術貴在通識,貴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這部著作,具有這方面的品格。對這部著作,不論后人如何評價,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學著作,今天讀來還能引人入勝,可見好的歷史著作并不會因時間和政治的原因而從人們眼中消失。雷海宗寫得并不很多,但僅這一本著作就讓人肅然起敬。 ——謝泳(廈門大學教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