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俄]Ю.B.葉梅利亞諾夫 頁數(shù):749 譯者:石國雄,張俊翔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赫魯曉夫,這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政壇上叱咤風云的蘇聯(lián)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國人眼里是個極有爭議的人物:“修正主義頭子”、“資產(chǎn)階級代理人”、“斯大林的掘墓人”“中國人民的敵人”等等,是中國人給他定的調(diào)子,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 那么這們統(tǒng)治蘇聯(lián)10年之久的人物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本書將全面、客觀地展示赫魯曉夫作為一名政治家的一生事跡,揭示他參與其中鮮為人知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內(nèi)幕,帶您走進他的真實生活。 赫魯曉夫的政治生涯涵蓋了從十月革命到20世紀60年代蘇聯(lián)幾個重要歷史時期,他于1964年失去黨和國家的一切職務后開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憶錄。該書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蘇聯(lián)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畫面,記述了赫魯曉夫擔任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前后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和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經(jīng)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
書籍目錄
矛盾而沖突的本性(代序)從牧童到中央書記第一部:前半段的生活第一章:赫魯曉夫一家和庫爾斯克地區(qū)第二章:“年輕的小伙來到頓涅茨克草原”第三章:“麻雀變鳳凰”第四章:宦海沉浮第二部:兩個五年計劃之內(nèi):從工學院到政治局第一章:如何引起斯大林的注意第二章:卡岡諾維奇和斯大林的庇護第三章: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領導人第四章:烏克蘭的頭號人物第三部: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第一章:保衛(wèi)基輔第二章:哈爾科夫慘劇第三章:在斯大林格勒的戰(zhàn)場上第四章:庫爾斯克會戰(zhàn)第五章:解放烏克蘭,戰(zhàn)爭結(jié)束第四部:戰(zhàn)后初年第一章:重建烏克蘭第二章:重返莫斯科第三章: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和斯大林去世第五部:赫魯曉夫時代的開始第一章:拉夫連季·貝利亞是如何失去信任的第二章:執(zhí)政黨的頭號人物第三章:“朋友們,我們?nèi)ミh方!”第四章:“俄國人和中國人是永遠的朋友第五章:“集體農(nóng)莊”里的糾紛第六章:“印度人民和蘇聯(lián)人民是兄弟!”附錄一 H.C.赫魯曉夫生平二 H.C.赫魯曉夫三 米洛凡·吉拉斯1945年春天見到的赫魯曉夫四 各族人民間的斯大林式友誼是我們的祖國不可戰(zhàn)勝的保證克里姆林宮里的擾亂者第一部:捍衛(wèi)已獲得的政權(quán)第一章:二十大及其內(nèi)幕第二章:二十大的神話第三童:解凍變成了春汛第四章:反抗擾亂者第五章:在宇航成就的伴奏下第二部:超級大國的掌權(quán)人第一章:在戰(zhàn)爭邊緣走鋼絲第二章:“共產(chǎn)主義建設者的代表大會”第三章:發(fā)現(xiàn)美國第四章:“戴維營精神”及其因U-2飛機折戟而毀滅第五章:新的宇航勝利和新的柏林危機第六章:“加油干,同志們!”第三部:梯子向上,人向下第一章:“把赫魯曉夫當肉”第二章:加勒比海危機或古巴危機或?qū)椢C第三章:關于藝術(shù)的爭論和克里姆林宮里的傾軋第四章:1963年的黃金面包第五章:陰謀家們也在哭泣第六章:遲了十一年的決定第七章:赫魯曉夫最后的也是最長的講話在赫魯曉夫墓碑旁的思考(代結(jié)束語)
章節(jié)摘錄
從牧童到中央書記 第一部:前半段的生活 第一章:赫魯曉夫一家和庫爾斯克地區(qū) A.И.阿朱別伊說,H.C.赫魯曉夫在去世前不久曾經(jīng)跟他講述過一件不同尋常的往事。當赫魯曉夫還是個農(nóng)村小孩的時候,有一次在地里,一個陌生的婦女走到他跟前對他說,他會成為大人物。誰也說不清這件事是否發(fā)生過,因為除了赫魯曉夫本人提到過那位神秘女人的預言之外,對于此事沒有留下任何其他證據(jù)。但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們已經(jīng)有預感,姓赫魯曉夫的人可能會在俄國社會生活中扮演引入注目又反差很大的角色。在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成為全國知名人物的很多年之前,這個姓氏就已經(jīng)在幾部堪稱俄羅斯經(jīng)典名著的文藝作品中出現(xiàn)過。M.Ц.穆索爾斯基在歌劇僦里斯·戈杜諾夫》中寫過一個次要角色——大臣赫魯曉夫,這個人物在A.C.普希金的同名話劇中沒有出現(xiàn)。雖然《鮑里斯·戈杜諾夫》里的這個軍政長官并非主要角色,但圍繞他展開的故事卻鮮明地詮釋了大混亂的開始,多年之中俄羅斯一直深陷其中?! .Ц.契訶夫把他1888年創(chuàng)作的話劇《樹精》的主人公也叫做赫魯曉夫。這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地主,他真切地關注俄羅斯森林的命運,他的內(nèi)心涌動著崇高的熱情。劇尾的場景是他急著去撲滅森林大火??磥恚怯捎谒V迷于保護森林,喜歡極其熱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朋友們把他叫做樹精。劇中,赫魯曉夫發(fā)表充滿激情的長篇大論,鞭撻人們的惡習,時而也揭露自身的不足。他對該劇的另一個人物謝列布里亞科夫教授說:“我們口口聲聲說為人民服務,但同時又殘忍地互相廝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思想堅定、充滿仁愛的人,但我不能原諒他人哪怕最微小的錯誤,我相信讒言,還跟別人一起造謠。我是樹精,我渺小、平庸、盲目,可教授您也不是雄鷹!……如果像我這樣的人也被正兒八經(jīng)地當成英雄,如果像您這樣的人也確實能夠聲名遠揚,那么,這就意味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沒有真正的英雄、天才和強人能夠把我們帶出這片黑暗的森林,能夠修復我們所破壞的東西;沒有真正的雄鷹……”(A.Ц.契訶夫一開始積極努力地想把這部劇作搬上舞臺,后來又不喜歡它了。在他把該劇并入《萬尼亞舅舅》之后,赫魯曉夫這個人物就不復存在了,他的許多對白經(jīng)由阿斯特羅夫醫(yī)生之口說出來,這位醫(yī)生也不是新作的主要角色。姓赫魯曉夫的主人公似乎影響了劇作家創(chuàng)作思想的發(fā)展。) И.布寧1911年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蘇霍多爾》的主人公也具有類似的性格和矛盾的本性。按照作品當中用人們的回憶,赫魯曉夫一家人“都是火爆性子,跟火藥筒似的”,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膝蓋上都放著長鞭,萬一發(fā)生什么情況可以用來對付一起吃飯的人?!案魏我粋€長期聚居一處的家庭一樣,赫魯曉夫一家人之間的不和與爭吵歷來都是出了名的。”盡管如此,蘇霍多爾的最后一位主人公彼得·彼得羅維奇-赫魯曉夫卻“想以自己的好客博得所有來賓的好感,并讓大家知道他是一家之主”。這家的女仆納塔利婭回憶:“當主子的都大大咧咧的,既不管家務,也不懂理財?!薄疤K霍多爾的愛是奇特的,蘇霍多爾的恨也是奇特的。”不過,講述者也把這種“奇特”視為“荒謬”?! 『蒸敃苑蛞患胰耸恰半S遇而安的、軟弱的”?!拔覀冄劭粗K霍多爾莊園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田鼠筑在其地下通道和洞穴上的土丘,在耕地的耙犁底下一個接一個最終消失得杳無蹤跡……我們這些子孫一代不如一代,發(fā)瘋、自殺、昏睡、墮落,直至消失在某個地方!……我們不但對自己的祖先,而且對自己曾祖父那一輩的確切情況都一無所知,甚至對半個世紀以前的情況我們也一天比一天模糊了!”小說的主人公抱怨說:“現(xiàn)在世上只剩下一個赫魯曉夫了,只剩下一個了?!薄 ∑踉X夫和布寧的作品以及穆索爾斯基的歌劇當中的所有赫魯曉夫都具備一個共同特征——混亂。按照弗拉基米爾·達利的《詳解詞典》的定義,“混亂”一詞不僅可以表示“反對”、“叛亂”、“造反”以及“老百姓與當權(quán)者之間的糾紛”,還可以指“家庭不和”、“口角”、“搬弄是非”、“誹謗及其后果”、“雜亂無序”和“亂七八糟”等等。達利認為:“制造混亂”的意思是“引起紛爭和糾紛、靠搬弄是非讓人不安”。因此,契訶夫筆下那位赫魯曉夫之所以喜歡相信讒言、傳播流言飛語,這不過是其任性沖動的“混亂”性格的表現(xiàn)之一。按照達利的定義,“擾亂分子”就是“惹是生非的人”、“挑撥是非的人”、讓別人內(nèi)心不安的人。達利舉了一句民間常說的話為例:“愛挑撥的女人攪得全家不得安寧。” 為什么穆索爾斯基、契訶夫和布寧把赫魯曉夫這個姓要么同俄國的混亂聯(lián)系起來,要么同徒勞的爭吵聯(lián)系起來?為什么在姓赫魯曉夫的人當中有精力旺盛、愿意服務于高尚事業(yè)的人,有“純火藥一樣的急性子”,也有“荒謬的”、“好揮霍的”、只想勝過他人、迷惑他人的人?作家們預見到了在國家的舞臺上會出現(xiàn)一個愛撒謊、愛挑撥是非、讓國人好幾十年都難為情的人?為什么以此為姓的主人公都遭受了失敗?——他們被起義的農(nóng)民捆了起來,他們心愛的樹林被焚,他們的家族衰敗。難道俄羅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們具有天才的預見力,他們能聽到數(shù)十年之后響徹俄羅斯大地的姓氏?在人們看來,這個姓氏是不可抑制的沖動力量的體現(xiàn),這股力量導致了尖銳的政治沖突和變革,而這樣的變革常常帶著良好的動因,但并未經(jīng)過深思熟慮,因此不少時候都以失敗告終?! 】梢酝茢啵x擇赫魯曉夫這侖姓是因為它的發(fā)音。俄羅斯文化大師們總是悉心為自己筆下的人物——包括次要人物——選擇姓氏。(譬如И.布寧就說過,對于每一個作家來講,為自己的主人公取一個合適的名字至關重要,某個人物的名字不恰當可能毀掉一部作品。)可以推斷,與其說赫魯嘵夫這個姓讓作曲家和作家聯(lián)想到了“赫魯西”(俄語中發(fā)音為“赫魯西”的單詞xpym意為“金龜子”),不如說讓他們聯(lián)想到了堅硬物體被折斷或壓碎時發(fā)出的刺耳聲響(俄語中發(fā)音為“赫魯斯特”的單詞xpycT意為“某物折斷和脆裂時發(fā)出的聲音”)。這個姓氏的發(fā)音像腳踩到樹枝上或者把樹枝放到火中時它開裂的聲音,像餐具打碎時的聲音,像“嘎吱嘎吱”咬面包干的聲音。這個姓氏的發(fā)音與表示“摧毀”、“毀滅”之意的單詞類似(俄語中“摧毀”一詞的發(fā)音為“克魯希奇”,“毀滅”一詞的發(fā)音為“拉斯魯希奇”)。上述作品中人物好爭斗的性格以及他們所處的沖突情形可能會促使作者選取能讓人聯(lián)想到“斷裂”、“崩潰”和“粉碎”之義的姓氏。俄羅斯文化中出現(xiàn)姓赫魯曉夫的人物反映的也許不僅是過去和現(xiàn)在的紛亂,更是對未來社會風暴的預感。 同時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赫魯曉夫的姓氏本身也有利于他在革命狂瀾和巨大的社會動蕩之中不斷升遷。姓氏的發(fā)音歷來在許多著名人物的成功道路上起到過不小的作用。難怪許多演藝明星都會為自己挑選一個“響亮”的藝名,而不用真實的姓名。政治舞臺上的明星也是如此。托洛茨基這個姓聽上去就像抽動鞭子發(fā)出的聲音,季諾維也夫這個姓的發(fā)音仿佛丁當作響的鈴聲,而斯大林這個姓不僅從意義上而且從發(fā)音上都讓人能感覺到敲擊金屬的回音。聽到這些姓氏,激昂的民眾就仿佛聽到了戰(zhàn)斗的號角,而這幾位演說家的真實姓氏“布龍施泰因”、“阿普費爾包姆”和“朱加什維利”未必能在俄國聽眾中產(chǎn)生那樣的效果?! ∫恍┱渭覜]有必要使用化名,因為他們本來的姓名就很簡短,適合集會場合。這些姓名很快就能被記住,也可以很容易地被齊聲喊出,它們的發(fā)音體現(xiàn)出了一種進攻的節(jié)奏感。有位作者說得很在理:如果希特勒的祖父沒有認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兒子,后者就只能把極其難讀的姓氏傳給兒子阿道夫,這樣一來,阿道夫未必能當上法西斯德國的元首(按照流傳頗廣的說法,法西斯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是約翰·希特勒的私生子。由于種種原因,約翰·希特勒在八十四歲的時候才認了兒子,此后,三十九歲的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改名為阿洛伊斯·希特勒。希特勒這個姓氏自然也傳給了阿道夫——譯者注)。
編輯推薦
傳記譯林。(1962年)10月27日——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天。那天我們的地球可能會毀滅的?!醒肭閳缶智疤毓げ剪斀饖W尼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蘇聯(lián)歷史大約七分之一的時間里都擔任著執(zhí)政黨最重要的職務。他在任的時間比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任職時間的總和還長。他領導蘇聯(lián)部長會議的時日比馬林科夫、布爾加寧、吉洪諾夫和雷日科夫等諸位主席都多。蘇聯(lián)后期領導人的政治意識恰好是在他領導的十一年內(nèi)形成的?! ≡诼?lián)合國大廈內(nèi),有很長時間參觀者向?qū)в翁岬米疃嗟恼埱笫牵骸罢堉附o我們看赫魯曉夫用皮鞋敲的那張桌子?!薄 獙嶄洝 ∷且粋€真正的天才,就像一顆未經(jīng)打磨加工的鉆石。盡管接受的教育有限……他容易走極端,對某些想法過于執(zhí)迷,對自己的錯誤決定或者突發(fā)的奇想又表現(xiàn)得很固執(zhí)。 ——米高揚 我這輩子最主要的功勞之一。是能夠做到以退休方式離開?! 蒸敃苑颉 ∥业囊晃获R來西亞的熟人說,沒有赫魯曉夫他的生活也變得無趣了,“以前每次翻開報紙都等著看他又拋出了什么新花樣”。 ——實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