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向陽、 王經勝 延邊人民出版社 (2010-04出版)
內容概要
《萬物簡史(第2輯)?生存檔案小叢書(套裝共6冊)》包括《藥王的經方》、《上帝的作品》、《生命的能源》、《死神的魔方》、《人造的生活》、《肉體的力道》。人類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是一個記載世間萬物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歷史,每一個事物的歷史都蘊含著重要的知識、提示著某種道理,了解這些歷史,對青少年讀者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很大的益處,它不僅可以豐富青少年讀者的知識結構,而且還可以拓寬青少年讀者的眼界。
有生命就有生存。在人類社會里,由于利益、政治立場、階級觀念、信仰差異等因素,有時會造成一般規(guī)模的社會沖突,更甚者還會醞釀起風云變幻的戰(zhàn)爭。自古以來,人類歷史上爆發(fā)的每一次戰(zhàn)爭,從本質上來說,無一不是為了“生存”。同樣,在動物界也存在著各種你死我亡的生命搏斗,充滿著濃厚的血腥與獸性色彩。即使是在看似溫情的植物界,或在難以用肉眼觀察的細菌界,也存在著生死的搏斗。為了延續(xù)生命,諸如食物、住房、空間、資源、藥物、健康等都成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要素。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話說五谷雜糧米類豆類第二章 趣談美味蔬菜葉菜類根菜類莖菜類果菜類花菜類食用菌類第三章 漫談甜香水果瓜類柑橘類漿果類仁果類核果類第四章 說說甜蜜點心蒸包類湯餃類糕點類油炸類餅類第五章 香醇的清酒中式酒西洋酒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小麥、水稻、玉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在我國,人們通常稱稻、禾、稷、麥、豆為“五谷”。同時,又把除水稻、小麥以外的其他糧食作物,統(tǒng)稱雜糧。雜糧的主要特點是適應性強,在我國廣大的山區(qū)和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區(qū),雜糧種植占很大比重。谷類是人們的日常飲食、食品加工、飼料等的主要作物,主要包括稻米、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燕麥、小米、青稞等。谷類種植已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也是食物產品和栽培面積中最重要的栽培作物。我們每天的日常飲食中,60%以上的卡路里和蛋白質就是由谷類作物提供的。和其他富含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一樣,全谷類食物有利于身體健康。許多谷類作物食品能起到食療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全谷類食物的攝入與心臟病的發(fā)病率有關,增加全谷類食物的攝入能使心臟病的發(fā)病率平均降低26%。另外,每天食用全谷類食物可使糖尿病發(fā)生的風險降低38%。因此,五谷雜糧不僅維持著人體的基本生命功能,而且還通過食物的方式而“潛移默化”地強健人體的機能,發(fā)揮著如同藥物的功能,正所謂“藥食同源”。本章就來說一說諸如稻谷、玉米、小麥、甘薯等五谷雜糧的來源。
編輯推薦
《生命的能源:萬物簡史之食品卷》:食物是人的第一需求資源,它為人類提供著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與能量。食物與食品雖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迥然不同。食物的種類豐富多樣,諸如主食、蔬菜、水果、水等,均是食物。食品主要是指經歷了工業(yè)化、加工化的食物,比如各種方便食品、飲料、罐頭、點心等。鑒于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所以中國誕生了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當食物變成文化以后,也就有了世代傳遞的資本,從而演變成為一種世代供給的“生命的能源”。驗證千奇百怪的[自然密碼],查閱浩如煙海的[生存檔案],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化簡史],剪輯形色萬象的[文明背影]編寫古往今來的[社會圖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yǎng)關系彼此聯(lián)系起來的序列,在生態(tài)學上被稱為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食物鏈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lián)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而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食品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煙草或只作藥品用的物質。綠色食品是對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營養(yǎng)類食品的總稱。另外,食品還分為有機食品、生態(tài)食品、自然食品。開發(fā)綠色食品是人們環(huán)保意識、健康意識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農業(yè)和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