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王忠強,金開誠 著  頁數(shù):120  

內(nèi)容概要

  趙州橋建筑結構非常奇特,不僅有高度的科學性,而且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古代建筑的偉大作品?;⌒纹教沟闹鞴熬€上,對稱地輕伏著四個小拱,仿佛四個巨型花環(huán),輪廓清晰,線條明快,在恢弘之中,透出矯健、輕盈的美感。宋代趙州刺史杜德源有詩贊曰:“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元代劉百熙有詩贊日:“水從碧玉環(huán)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書籍目錄

一 歷時千年的趙州橋二 趙州橋的獨特設計三 趙州橋“三絕”四 趙州橋的生動傳說五 趙州橋上的精美石刻六 趙州橋畔的燦爛歷史文化七 今日趙州橋

章節(jié)摘錄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qū)萬國通。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宋代詩人杜德源詠詩贊頌趙州橋如雨后初晴的長虹,實在是恰如其分。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趙州橋橋型優(yōu)美,結構新奇,如初月出云,似彩虹當空,幾乎歷朝歷代都有人寫詩作文來贊美和頌揚這座大石橋?! 。ㄒ唬┶w州橋的地理位置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2.5 公里處的汶河上,距石家莊市區(qū)僅45公里。趙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中段的山前沖積平原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開闊平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適宜多種溫帶農(nóng)作物生長,有利于農(nóng)業(yè)和林果業(yè)的發(fā)展。全縣有耕地78萬畝,素有“雪花梨之鄉(xiāng)”的美譽;境內(nèi)已探明有石油、天然氣等多種礦產(chǎn)資源。趙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是河北省重要的歷史文化旅游區(qū)?! 〉锰飒毢竦牡乩項l件,使得趙縣成為農(nóng)業(yè)大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成為全國商品糧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優(yōu)質(zhì)小麥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雪花梨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鴨梨出口基地縣及全國北方屈指可數(shù)的噸糧縣?! 。ǘ┶w州橋的悠久歷史  趙州橋建于隋代大業(yè)年間(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趙州橋于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選定為第十二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且還在橋北端東側(cè)建造了一個“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銅牌紀念碑?! ≮w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橋長64.4 0米,跨徑37.02米,券高7.2 3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度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式石拱橋。因為橋兩端肩部各有兩個小孔,因此稱為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上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結構(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qū)嵓缧停Zw州橋上還有許多類型眾多、豐富多彩的雕飾花紋?! ≮w州橋的存在,與趙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  趙縣,古為趙郡、趙州。根據(jù)文獻記載,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趙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距離省會石家莊市約40千米,這里地處太行山山前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總面積為675平方千米,人口53萬?! 汕Ф嗄陙恚趧跇銓嵉内w州人在這塊土地上開墾耕作、繁衍生息,與整個中華民族一起,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在這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土地上,留下了許許多多各具特色、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跡。如有舉世聞名的“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以及與之并稱姊妹橋的永通橋;有名播海內(nèi)外的千年古剎趙州柏林禪寺;有享有“華夏第一塔”之盛譽的趙州陀羅尼經(jīng)幢;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古城趙縣在擁有繁榮發(fā)達的現(xiàn)代文明的同時依然閃爍著古老幽深的中華文明之光。  趙縣在歷史上曾多次被設為州來治理,所以古時稱為趙州。其歷史沿革最早可以推至商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稱為棘蒲,西漢時期封為棘蒲侯國。東晉十六國時(529年)趙郡(縣)設殷州,北齊天寶二年(551年)為了避太子名諱,改殷州為趙州。隋開皇元年(581年)又將趙州改為趙郡。唐代時在州郡的名稱之間曾反復改變,最終恢復為州治。宋代大觀三年(1109年)把趙州升為慶源軍節(jié)度。宣和元年(1119年)又升為慶源府,1129年慶源府改為趙州。1151年更名為沃州。1234年廢趙州置永安州,1235年廢永安州改稱趙州。清朝時1725年,升趙州為直隸州。民國二年,改趙州為趙縣?! ≡谮w縣,最著名的景觀莫過于趙州橋,它建于隋代。隋朝統(tǒng)一中國后,結束了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并且大大促進了當時中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fā)展。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jīng)之地,從這里北上可到達重鎮(zhèn)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抵達京都洛陽,因此這里的交通十分繁忙。但是這一交通要道在當時卻被城外的河流所阻斷,嚴重影響了人們的交通往來,而且每當洪水季節(jié)甚至不能通行,鑒于這種情況,隋大業(yè)元年(605年)當?shù)卣疀Q定在河上建造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李春作為負責大橋設計和施工的主要工匠,率領其他工匠一起來到這里,他對河及兩岸的地貌地況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在總結前人建造橋梁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提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最終出色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及其他工匠在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方案,并在趙州橋的建造上得到了運用,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們獨具匠心的設計將我國古代建橋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這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 ≮w州橋從建成距今已將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經(jīng)歷了10次水災,8次戰(zhàn)亂和多次地震,尤其是1966年邢臺發(fā)生的7.6 級地震,從邢臺到這里大概有40多公里的路程,這里也有四五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說橋的內(nèi)部結構如何,僅就它能夠存在一千年多年就證明了一切?!?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jù)當?shù)氐睦先苏f,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上面的非常大的晃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趙州橋/中國文化知識讀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