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百科叢書-影視戲劇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趙志遠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趙志遠  頁數:152  

內容概要

  本書包括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電影傳入中國、電影藝術、寬銀幕、遮幅電影和穹幕電影、IMAX、什么是3D電影、立體電影和全息電影、電影象征手法、影視的制作過程等內容。

書籍目錄

電影
 電影的誕生
 電影——近代科學技術的產兒
 從“無聲”到“有聲”
 從“黑白”到“彩色”
 電影傳入中國
 電影藝術
 寬銀幕、遮幅電影和穹幕電影
 IMAX
 什么是3D電影
 立體電影和全息電影
 電影象征手法
 影視的制作過程
 神奇的影視特技
 影視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剪輯、洗印
 現實片
 改編片
 歷史片
 故事片
 戰(zhàn)爭片
 恐怖片
 喜劇片
 偵探片
 傳記片
 功夫片
 西部片
 動畫片
 科學幻想片
 木偶片
 剪紙片
 折紙片
 兒童片
 戲曲片
 歌舞片
 歌劇片
 科學教育片
 新聞紀錄片
 電視劇和電影之別
 好萊塢
 寶萊塢
 橫店影視城
電影名人
 史東山
 袁牧之
 張藝謀
 陳凱歌
 馮小剛
 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
 詹姆斯·卡梅隆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呂克·貝松
 黑澤明
 李小龍
 香港明星成龍
 周潤發(fā)
 張曼玉
 林青霞
 葛優(yōu)
 姜文
 鞏俐
 卓別林
 瑪莉蓮·夢露
 奧黛麗·赫本
 阿諾·施瓦辛格
 約翰尼·德普
 威爾·史密斯
電影經典名片
 《漁光曲》
 《芙蓉鎮(zhèn)》
 《紅高粱》
 《霸王別姬》
 《活著》
 《英雄本色》
 《無間道》
 《大話西游》
 《倩女幽魂》
 《淘金記》
 《戰(zhàn)艦波將金號》
 《關山飛渡》
 《亂世佳人》
 《公民凱恩》
 《偷自行車的人》
 《羅生門》
 《羅馬假日》
 《音樂之聲》
 《星球大戰(zhàn)》
 《肖申克的救贖》
 《與狼共舞》
 《克菜默夫婦》
 《辛德勒的名單》
 《阿甘正傳》
 《泰坦尼克號》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獅子王》
 《玩具總動員》
 《怪物史萊克》
著名電影節(jié)
影視獎
電視
戲劇藝術
中外戲劇名家
中外名劇精粹

章節(jié)摘錄

影視的制作過程    影視制作的基礎——影視文學劇本    影視文學劇本是用文字表達電影故事或電視劇內容的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劇本是一劇之本。劇本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片子的成敗。文學劇本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構思,對生活素材進行提煉加工,把自己的感受和評價融于創(chuàng)作的形象中,用語言描繪出來,具有一定的屏幕感,可以供人閱讀的一種文學樣式。閱讀文學劇本時借助想象,猶如在腦海中過電影。故事片每部100分鐘左右,電視劇每集50分鐘左右,這一點在文學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就要考慮到。影視文學劇本與導演拍攝時的分鏡頭劇本不是一回事。    攝制影片的當家人——制片人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的演職員表中看到“制片”“制片人”“制片主任”等詞,大多數人對此還是比較陌生的。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電影體制是以編劇為中心,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導演是三軍統(tǒng)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電影體制也與國際接軌,走以制片人為中心的道路。我國大多數影視劇中的“制片主任”,主要負責制訂拍攝計劃,預算成本,調度生產,安排演職員生活,是行政負責人。導演是藝術負責人。這與真正意義上的制片人還有一定距離。在國外和我國港臺地區(qū),制片人首先是老板,他有獨立自主的權力,同時又懂影視藝術,是專家。他要選擇劇本,籌集資金,選擇導演和演員。制片人選擇劇本時,要考慮影視生產的三大目標,就是:社會目標,預測影片在市場的社會反映,估計社會價值;藝術目標,即確定影片創(chuàng)作的風格;經濟目標,即爭取票房價值,力爭贏利。文學劇本要送有關部門審查、通過后,才能開始選擇導演,籌集資金,制訂攝制計劃。    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人物——導演    人們常說,影視是導演的藝術,可見導演在影視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導演必須仔細閱讀文學劇本,明確主題,研究人物、事件和歷史背景,考慮表現方法和技術問題。對影片未來的屏幕形象作全面、完整的設想。然后要把文學劇本改編成分鏡頭劇本。分鏡頭是導演對影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藍圖,是攝制組統(tǒng)一創(chuàng)作思想、開展工作的主要依據。分鏡頭劇本的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臺詞、音樂、音響效果、鏡頭長度等。    人物形象的塑造者——演員    影視劇挑選演員是重要而慎重的工作,需要具備高度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洞察力。導演是藝術總負責,最有發(fā)言權和決定權。選演員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體型儀表、神態(tài)動作要與角色的外型符合;氣質風度,既要具有外在氣質,要“形似”,又要具有內在氣質,要“神似”;有表演才能,要有純熟的演技,包括語音、音色、語言表達等聲音形象的條件。演員可以是專業(yè)演員,也可以從非專業(yè)演員中挑選。有些特殊技能如果演員不能勝任的,可以用替身演員。有時為了選到理想的演員,要在全國物色,甚至到國外聘請。演員接受任務后,要鉆研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正式拍攝時還要排練。影視表演與舞臺表演不同,同一場景的戲,可能連著拍第一場和最后一場,稱“跳拍”。拍戲時,要求演員動作的快慢、感情的分量上要符合劇情。開拍前,導演給演員“說戲”,交待鏡頭內容、人物情感和表演的分量,包括從什么地方進場、出場等。表演區(qū)域很小,一不小心就會“出鏡頭”或造成模糊,因此演員要有“鏡頭感”。    演員的素質既有天賦資質,又要靠后天苦練基本功,提高修養(yǎng)。影視表演的特點是自然、真實、生活化。演員要在生活和藝術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和摹擬力,使自身形象與所扮演的角色和諧統(tǒng)一,準確地把握角色性格,塑造藝術形象。    畫面藝術造型的體現者——攝影師    電影、電視攝影師是與繪畫、雕塑有一定共性的空間造型藝術師,它通過光線處理、色彩處理和運動處理,來表現故事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性格。攝影師直接負責銀幕形象攝影處理,是畫面藝術的體現和實現者,因此攝影師是導演最重要的合作者。在開拍前,攝影師要認真分析劇本,參與導演分鏡頭、選景和給演員試鏡頭等工作。開拍后,攝影師要嚴格按照分鏡頭劇本要求的拍攝方法,預先設計畫面構圖。一般先拍外景,后拍內景;先拍過場戲,后拍重場戲。有些鏡頭或重場戲,要拍兩三條備用,以免過后返工。    神奇的影視特技    在電影電視中,我們看到的火車相撞、洪水泛濫、飛機墜落、地震慘禍、墻倒房塌、人從高空落下以及神話片中的呼風喚雨、騰云駕霧、隱身法術等,都不是實景拍攝,而是使用特技,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有的特技是利用攝影機的性能和照片洗印技術完成的,如利用延時攝影,拍出花兒瞬間的開放;利用停機后再拍,出現神話中的隱身法術;利用倒拍和倒放,做出武俠躍上高崖的效果。有的利用模型、圖畫或照片來完成,如火車相撞、飛機墜落等。有的模型可以坐人,有的卻比玩具大不了多少,拍攝中真景和假景交替結合,使觀眾看不出破綻??苹闷蠖加媚P团臄z,有的用背景或透鏡合成,如汽車穿過城市的鏡頭,演員在真車里表演,車不動,用早拍好的膠片,在半透明的銀幕上變換,觀眾就可以看到汽車在那個城市急駛的場面。有的特技靠遮片完成,如《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金環(huán)和銀環(huán)姐妹倆,都由著名演員王曉棠一人扮演。在游擊隊會面時,兩人同時出現在銀幕上,而且拉手交談,就是通過兩次曝光完成的。用“擬音”的特技,可以摹擬出自然界的各種音響,如馬蹄聲、武打時的格斗聲等??萍嫉陌l(fā)展同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結合起來,新的特技在銀幕熒屏上不斷出現。電子計算機參與影視片制作后,各種特技效果更加撲朔迷離。    影視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剪輯、洗印    電影工作者將拍攝出來的一系列鏡頭創(chuàng)造性地重新組接成完整的情節(jié)叫“剪輯”。剪輯師首先按分鏡頭劇本上對每個鏡頭的編號初步剪輯,供導演和其他人員看,提出修改意見。剪輯時要精確計算每個鏡頭的長度和上下鏡頭的連接點,包括節(jié)奏的把握和對聲音的考慮。鏡頭的長短會形成不同的節(jié)奏,切換的位置和次數,對節(jié)奏也有直接影響。這全靠剪輯師和導演的電影感以及對內在節(jié)奏的把握來處理。因此,剪輯時要嚴格選擇鏡頭,善于舍棄,可有可無的鏡頭,要堅決“割愛”,這樣才有利于突出主題,使整部影片結構嚴謹,具有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聲帶分為先期、同時、后期錄音三種形式,剪輯的要求也不一樣。先期錄音都是完整的樂段或唱段,按照音樂的規(guī)律剪輯;同期錄音是對口形的語言和音響效果,與畫面同時剪輯;后期配音既有對形語言、音響效果,還有內心獨白、旁白、話外音等。對形語言配音時,導演、錄音師、演員要注意語調、情緒和音量的銜接以及口型的吻合。最后在電影洗印廠印制拷貝。影片的原底,由國家或電影廠珍藏。發(fā)行放映的拷貝是原底片印成的“翻正片”。將影片的原底片印制成“翻底片”,再印制成拷貝,影片就可以發(fā)行了。至此,一部影片的制作全部完成。    P10-13

編輯推薦

《影視戲劇》是青少年百科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青少年百科叢書-影視戲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