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作者:鄒士方 頁數(shù):203 字數(shù):7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求學,畢業(yè)后在報社、雜志社供職,同時兼任北京民治新聞??茖W校副校長。這期間,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中華全國美學學會。與當時的學者大師、文壇泰斗、藝苑名流建立廣泛的聯(lián)系,尤其是與北大的名師和校友名人頻繁接觸,成為忘年交?,F(xiàn)將訪問北大的名師和校友名人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做一個概括的疏理,得四十九位先生的影像和說明文字,編輯成書,即《北大訪師記》。我以為我是趕上了一個特殊的好時代,80年代的特殊背景使我不僅能在北大課堂上學習求知,而且能在課下求教于北大大師們的門下,還能以北大校友的名義拜訪我久已心儀的北大校友名人。這種訪問如一盞盞明燈,給我的人生規(guī)劃帶來新的天地,對我的人生給予無窮的啟示??上КF(xiàn)在的年輕學子已經(jīng)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對于北大的名師和校友名人的這種訪問,我開始是有意的,有時還帶著任務(wù)(寫作訪問記,發(fā)表于報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熟稔,我與他們成為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訪問就成為無意的生活習慣。我可以隨便登堂入室,與他們天南海北地聊天,他們對我完全敞開心扉,傾訴衷腸。我關(guān)心著他們的飲食起居,他們關(guān)注著我的工作和家庭,時時給我一些建議和幫助。我沐浴在他們的春風中。由此有了私密的記錄,文字和圖片的。每一幅照片都成為僅有的“這一個”,鐫刻著他們的音容笑貌,輝映在歷史的天空中。在我的接觸中,我比局外人更多的是感受了他們的樸素和平凡,他們像我的祖父、父兄和祖母、長姐,我就是他們的子孫和兄弟。但他們學問的博大精深和人生境界的崇高偉大卻是有目共睹的。平凡與偉大似乎相距甚遠,一個默默貼在地下,一個高高懸在天上。于是有位作家這樣說:“偉大原來是個不計局部的宏觀把握。于是,偉大是個無情的東西,由平凡一點一滴積累而成,卻要忘卻湮滅平凡的一切。所以,一般人與偉大總有些格格不入,是可以理解的事。”但偉大是生于平凡的。蔑視平凡的偉大不是偉大,拒絕平凡的偉大不是真正的偉大。英語“ma hal”原意為馬夫,今指元帥;“minister”原指仆人,今指部長、大臣。“元帥”出于“馬夫”,“部長、大臣”生于“仆人”,頗值得人深思。我們傾其一生也許與偉大無緣,永遠與平凡為伍,但真正的偉大對我們是一種號召,是一個鼓舞,是一面鏡子,是一個高尚的境界。正如已故作家汪曾祺所言,泰山既不能進入我們內(nèi)部,我也不能成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達到物我同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泰山是一面鏡子,照出每個人的價值。”高山仰止,也許是一種大超然。鄒士方2012年2月6日元宵節(jié)
內(nèi)容概要
我們傾其一生也許與偉大無緣,永遠與平凡為伍,但真正的偉大對我們是一種號召,是一個鼓舞,是一面鏡子,是一個高尚的境界。
正如已故作家汪曾祺所言,泰山既不能進入我們內(nèi)部,我也不能成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達到物我同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泰山是一面鏡子,照出每個人的價值?!?br />高山仰止,也許是一種大超然。
作者簡介
鄒士方,知名作家、美學學者、藝術(shù)評論家、畫家、攝影家。1949年6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1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7級)。師從美學大師朱光潛和宗白華及美學家楊辛、葉朗教授,被學術(shù)界公認為是朱光潛、宗白華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曾任北京民治新聞??茖W校副校長,《民主》雜志副主編,《音樂生活報》高級編審,《中國畫廊》雜志副總編輯,人過五十網(wǎng)(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編輯,北京市雜文學會理事,中華湖社畫會理事,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香港東方文化中心書畫研究部研究員?,F(xiàn)為《中華盛世》雜志執(zhí)行總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員。
出版著作200萬字:美學專著《朱光潛宗白華論》(1987與王德勝合著)、《宗白華評傳》(1989),散文隨筆雜文集《春天的問候》(1987),散文集《名人紀實》(1988),散文攝影集《北大訪師記》(2012)。出版畫集《萬紫千紅》(2004)和連環(huán)畫《映山紅》(撰文1977)。另外發(fā)表新聞、散文、評論、雜文、隨筆、詩歌等數(shù)百篇200余萬字。《中國哲學年鑒》、《中國新聞年鑒》以及冰心、季羨林、端木蕻良、吳祖光、常任俠、李澤厚、蔣孔陽、管樺、蔣星煜、趙清閣、郁風、張允和、吳小如、劉章對其著作均有評介。
書籍目錄
自序
錚錚鐵骨:倔強梁漱溟
神完氣足:三松堂內(nèi)馮友蘭
豐采雍容:王力讀書樂
謙恭勁?。鹤鳛閮A聽者的周培源
溫馨如昨:陽光中的朱光潛
安詳“佛頭宗”:冬日里的宗白華
貝葉傳經(jīng):馮定手捧《平凡的真理》
孤寂而落寞:俞平伯晚年寫真
情投意合:冰心的老伴吳文藻
高蹈而深邃:賀麟在賓館
虛懷若谷:錢鐘書的隨意照
布衣本色:季羨林的兩個瞬間
老而彌堅:侯仁之的工作照
嚴謹質(zhì)樸:任繼愈的生活照
面團團如富家翁:啟功的真實照
實事求是:鄧廣銘治史
真力豐沛:周汝昌居家照
奇人奇美:飄逸文懷沙
中西合璧自翩翩:紳士羅大岡
學者和詩人:藝術(shù)氛圍中的常任俠
樂觀睿智:百歲數(shù)學家徐獻瑜
主角形象:李賦寧與外賓交談
不茍言笑:吳小如做主持人
伉儷情深:訪李澤厚夫婦
另類“偉人”像:茅盾在病中
淡泊寧靜:冰心在寓中
黑白神韻:病中的沈從文
高昂著的頭顱:胡風肖像
樂觀謙和:馮至坐擁書城
超凡脫俗:吳組緗的特色照
天真、淘氣和幽默:蕭乾的笑
愜意悠然:曹靖華和貓
拘謹內(nèi)斂:卞之琳的逆光像
老與小,相映成趣:楊晦的生活照
個性躍然:李霽野的坐姿照
溫文爾雅:翻譯家聞家駟
堅定而執(zhí)著:章廷謙的病榻照
傳奇人物:“潛伏者”趙榮聲
將軍本色是詩人:儒將李瑛
無畫處皆有畫:劉海粟說藝術(shù)
工作即生活:劉開渠在家中雕塑
嫻淑端莊:徐悲鴻夫人廖靜文
困頓和傲氣:真我歐陽中石
藹然似春:與蕭勞合影
大家閨秀:張充和與姐姐元和、允和
“彌勒佛”造像:笑口常開費孝通
傳神寫照:王昆侖在會上
淡定背后的不平:風云羅章龍
實活中:中庸張申府
章節(jié)摘錄
我第一次拜望馮友蘭先生是同北大77級同班同學一起去的,那是由我們的小組長楊利川同學安排的。我與楊利川住同一宿舍,關(guān)系很好。我知道哲學大師馮友蘭是我們哲學系的教授,但我們1978年入學時,他已不上講堂,無緣相見,覺得遺憾。1980年春天,有一天我同楊利川談起這個遺憾,楊十分熱情地說,他可以幫我安排見見馮先生。我喜出望外。5月的一天下午,在楊利川的安排下,我們小組一共八個同學到燕南園拜望了馮友蘭先生。走進小院,就見到幾棵碗口粗的松樹。后來知道因為這松樹,馮先生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三松堂。院子不大,安靜而整潔。一座聯(lián)體小屋現(xiàn)于眼前,屋多窗。楊利川敲了屋門,馮友蘭先生的女兒、作家宗璞出來開門。她戴著一副眼鏡,十分儒雅。說不上熱情,但禮貌周到。她獲全國首屆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弦上的夢》我早已讀過,因此對她有一些親切感。她把我們讓進客廳??蛷d是地板地,家具古色古香,多寶格里擺放著一些年代久遠的瓷器工藝品,還掛著一只精致的小葫蘆。幾個沙發(fā)平添了現(xiàn)代氣氛。不一會兒,宗璞陪著父親從別的房間來到客廳。馮友蘭先生笑容滿面,和藹可親,沒有一點大學者的架子。他身穿一套合體的布衣布服,整潔、干凈、利落。頭發(fā)花白,面色紅潤,神完氣足。那時他還沒有留胡須,所以沒有仙風道骨的感覺。他與我們聊北大的歷史,講述北大的一些往事,他拿出一張他與老師、同學們的合影給我們看。照片都發(fā)黃了。他說他是北大哲學系的第一屆畢業(yè)生,粱漱溟先生則是他的老師。我當時拿了同學一架蘇聯(lián)的135老相機,不失時機地按下快門。由于室內(nèi)光線較暗,相機又沒有閃光燈和三角架,所以我用了大光圈(4.5)慢速度(1/15秒)抓拍。馮先生與同學們一起看照片的幾張曝光不足,畫面也有點虛。馮先生個人的幾張只有一張令人滿意,那是他右手撫肩,左手撫沙發(fā),爽朗大笑的瞬間。人物表情、動作自然傳神,場景氛圍十分貼切。這是我為馮友蘭先生拍的第一張成功的照片,可能也是所有馮先生照片中最生動的一張。因為我看過他許多照片,還沒有這樣生動的生活照。這也是我生平第一張人像作品。在沒有任何支攆點的情況下,完全手持相機,居然沒有顫動,看來我的技術(shù)還算過硬。訪談結(jié)束后,馮先生和宗璞送我們到屋外,宗璞為我們八個同學與馮先生拍了一張合影,馮先生身板挺直,還是那么笑容可掬。后來我把這張照片給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看,他作了這樣的評語:“這幅作品拍出了整天在抽象思維中生活的嚴肅的哲學家的慈愛風趣的一面。完全用室內(nèi)自然光拍攝,十分不易,背景處理也符合人物身份。”1981年10月我手持自己購買的《宗璞小說散文選》(北京出版社出版)到馮寓,請宗璞為此書題款簽名。以后我同她通過幾封信。宗璞的字很有骨力?!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