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王艷春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王艷春 頁數(shù):166
前言
格格,滿語,譯為“姐姐”或?qū)ε拥淖鸱Q。清朝太祖時期,國家草創(chuàng),諸女均依滿族習俗而稱“格格”。到了太宗階段,隨著后妃典制的確立,皇女的身份亦隨之而定,如中宮皇后所出者為固倫公主,品級相當于親王;妃、嬪所出者及中宮所撫養(yǎng)的宗室之女均封為和碩公主,品級相當于郡王。是故,清初出現(xiàn)了“格格”與“公主”稱謂并存的獨特現(xiàn)象,如清太祖長女東果格格又稱作董鄂固倫公主,太祖第三女哈達格格莽古濟又稱作哈達公主等等。后,清朝皇帝之女稱公主逐漸變?yōu)橹髁鳌? 何為公主?《辭源》上說,公主,天子之女也。名稱的由來緣于周天子嫁女,因周天子身份至尊不能親自主婚,所以委派同姓諸侯主持,而周天子之下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之分,自然是由“公”來主持,故謂之公主。但考查史事,時至漢代,帝王之女才專有公主的稱謂,皇帝的姑母及姊妹則稱長公主。唐朝時,又改稱皇帝的姑母為大長公主。此后,歷代相沿不輟。至于格格,則成為清代滿洲皇族女兒的稱號,即親王以下諸女均封為格格。其等有五:親王女稱和碩格格,即郡主;郡王女稱多羅格格,即縣主;貝勒女亦稱多羅格格,即郡君;貝子女稱固山格格,即縣君;鎮(zhèn)國公、輔國公女稱格格,即鄉(xiāng)君。另外,清入關后,親王之妾室也有稱“格格”者。 清初格格們的公主封號多為后世冊封或追封,身份地位雖有嫡庶之分,但由于典制并不完善,其等級差別還是非常懸殊的,甚而出現(xiàn)了有的公主僅獲封鄉(xiāng)君級別的現(xiàn)象,如努爾哈赤的第七女。到了太宗朝,得到冊封的公主越來越多,但還是有皇女僅獲封縣君、鄉(xiāng)君,如皇太極的第十女和第十二女。比照前文述及的典制規(guī)定,縣君相當于固山貝子之女,鄉(xiāng)君則又遜之——僅相當于鎮(zhèn)國公、輔國公的女兒,以致《清史稿》的編撰者們發(fā)出了此種現(xiàn)象為歷朝歷代所罕見的感嘆。在中國古代,公主之婿稱為駙馬,清朝則稱“額駙”,其品級一律視其所娶公主的等級而定,如固倫公主下嫁,其婿即為固倫額駙,品級與固山貝子相同;和碩公主下嫁,其婿則為和碩額駙,品級同鎮(zhèn)國公,依次類推。 從現(xiàn)有史料看,清入關前的太祖、太宗兩朝共有公主27位,即清太祖努爾哈赤有胞妹1人,生女8人,撫女2人;清太宗皇太極則生女14人,撫女2人(其一為漢族公主孔四貞)。此外,皇太極另有蒙古養(yǎng)女2人,只是這兩人實系察哈爾蒙古林丹汗之嫡親女兒,故空有撫女之名,而無公主封號。上述公主格格,雖貴為金枝玉葉,但在清官修史書中卻并無其生平紀傳的片言只字,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在清正史中體現(xiàn)得尤甚,《清史稿》洋洋800萬字以上,卻僅有一“公主表”存世,其中公主無名者甚多,只代稱之為太祖或太宗的第幾女,惜墨如金可謂達到了極致。而事實上,清初格格的命運始終與清王朝的興衰融為一體,她們身處一代王朝的崛起階段,其時征伐四起,戰(zhàn)亂頻仍,父弒子,弟誅兄,反之亦然,史書《滿洲實錄》曾對此準確地概括為“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zhàn)殺,甚至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所以為了生存與壯大,其處于亂世之中的父兄多通過皇女聯(lián)姻的形式來實現(xiàn)家族的政治目的,是故清初格格們的婚姻彰顯出強烈的政治色彩。最初是為了努爾哈赤在群雄并起的時代立足而結盟,而隨著后金(清)勢力的不斷強大,皇女們所締結的政治聯(lián)姻變成了努爾哈赤或皇太極控制屬部的標志,亦即是說清初格格為清王朝的興盛立下了毋庸置疑的勛勞。因此,她們實在不應湮沒于浩如煙海的歷史長卷之中。那么,清入關前公主格格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呢?
內(nèi)容概要
為了生存與壯大,清初帝王多通過皇女聯(lián)姻的形式來實現(xiàn)家族的政治目的,是故清初格格們的婚姻彰顯出強烈的政治色彩。最初是為了努爾哈赤在群雄并起的時代立足而結盟,而隨著后金(清)勢力的不斷強大,皇女們所締結的政治聯(lián)姻變成了努爾哈赤或皇太極控制屬部的標志,亦即是說清初格格為清王朝的興盛立下了毋庸置疑的勛勞。因此,她們實在不應湮沒于浩如煙海的歷史長卷之中。那么,清入關前公主格格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呢?
書籍目錄
太祖朝格格
蕭蕭黃葉,西風獨自涼
——記清太祖胞妹沾河公主
一心報國,安于天命
——記清太祖長女東果格格
鬢飛霜雪,東風暗換年華
——記清太祖次女嫩哲格格
萬端遺恨終無補,一掬芳容毋庸尋
——記清太祖第三女哈達格格莽古濟
一門三姝,惆悵難述(上)
——記清太祖第四女穆庫什格格
一門三姝,惆悵難述(下)
——記清太祖第五女和第六女
物換星移催人老
——記清太祖第七女和第八女
去留有意,吹盡狂沙始到金
——記清太祖撫女巴約特格格
撫女擔大任,孤蓬萬里征
——記清太祖撫女肫哲格格
太宗朝格格
早梅發(fā)高枝,一枝獨秀
——記清太宗長女敖漢公主
遙想當年事,香魂安息否
——記清太宗次女馬喀塔
姑侄為婚獨蹉跎
——記清太宗第三女端靖公主
芳辰合巹誰與似
——記清太宗第四女雅圖格格
去國懷鄉(xiāng),伊人在水一方
——記清太宗第五女阿圖格格
人生有離合,惜芳淚滿衣
——記清太宗第六女和第九女
憶往昔,紅顏白發(fā)殊不同
——記清太宗第七女淑哲公主和第八女永安公主
一身苦兮何足嗟,宮中更有同命人
——記清太宗第十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和第十三女
莫問當年事,月寒日暖煎人壽
——記清太宗第十四女建寧公主
關山望斷,辛苦向天涯
——記清太宗撫女和碩公主
絕世獨立漢家女,誥封金花亦枉然
——記清初漢族和碩格格孔四貞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附記清太宗之兩位蒙古養(yǎng)女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榮枯咫尺異,亙古如斯 哈達格格被削爵為民,猶如從千仞之巔而重重地跌入了谷底。歸家之后,公主府更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因為“驕暴”的莽古濟被革除格格稱號后,還被禁止與親屬們來往。仔細想來,此時的莽古濟就是想見一眼親生女兒恐怕也不能夠了。太宗出此下策,一定是想避免莽古濟在親戚中間造謠生事,希望她從此無聲無息地自生自滅。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天聰九年(1635)十二月,已廢為庶民的莽古濟又被其屬下冷僧機告發(fā),揭發(fā)她曾與同母兄弟莽古爾泰、德格類一起盟誓謀逆篡位,等待哈達格格的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冷僧機,姓葉赫納喇,原隸“四大貝勒”之一的莽古爾泰的滿洲正藍旗下,天聰元年(1627)改屬哈達格格和額駙索諾木的手下,系一介家奴。從冷僧機揭發(fā)的內(nèi)容來看,莽古濟曾與其兄弟莽古爾泰和德格類結黨,設誓圖謀不軌。時間大概是在天聰五年(1631)十月左右,其時正值位居大貝勒的莽古爾泰剛剛因“御前露刃”等罪而削爵降至貝勒,被奪5牛錄,罰銀萬兩及馬數(shù)匹入官。此后,太宗雖返還了所奪之5牛錄人口,但卻始終不再恢復其大貝勒的地位與名號。因此,莽古爾泰羞恨交加,遂與同母所生的德格類以及莽古濟夫婦一道,對佛跪焚誓詞,稱我莽古爾泰已結怨于汗,你們要助我謀奪汗位。事成之后,我若不與你們同享富貴,必遭天譴。莽古濟夫婦則發(fā)誓說,我等表面上支持天聰汗,但背地里則偷天換日般地助你奪得汗位,若不實踐今日所說的誓言,愿蒼天同樣懲罰我。
后記
《清初格格》和《清初貝勒》兩書能得以出版,首先要向遼寧民族出版社的吳昕陽女士表達自己由衷的感謝。2010年2月至6月間,應《時代商報》張靜編輯之邀,筆者以“清初公主”和“清初貝勒”為題,相繼撰寫了23余萬字的稿件在《時代商報》之《沈陽往事》欄目中連載發(fā)表,而為我與《時代商報》牽線搭橋的就是昕陽女士。自早年因參與寫作《盛京三陵》《清代后妃》而與昕陽女士相識以來,伊自始至終予我以親切的鼓勵與幫助,又豈是一個“謝”字了得! 對于《清初格格》和《清初貝勒》兩書所涉及之清初歷史人物,最根本的原則是不虛構敘事加以戲說。雖然書中并未附有腳注,但寫作中曾細心引用來源可征之資料,并盡量使用引文的語句,有些表面上看來雖不明顯易見,但資料來源均是清代檔案、官修史籍和最新學術成果。而且本書與報刊連載的原文比較,是稍加改動過的,包括謬誤更正及文筆潤色等。因為連載之時,時間緊迫,倉促間貽誤多多。身為史學工作者,衷心希望在普及清初人物相關史實的過程中,能讓讀者身臨其境,直見其人,感受到這些歷史人物人性的具體。歷史作為往事已經(jīng)無法復制,但歷史的發(fā)展變化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而且在不同時代的演進中實有驚人的相似性。今人寫史事,于今有何用?自然是能古為今用最佳。若有讀者產(chǎn)生了“讀史明智”的想法,將是意外之喜! 付梓之前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在目錄的構思上,刻意引用了諸多詩詞歌賦,除了讓所引用之詩句成為所寫文稿話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達到加重歷史氛圍的目的外,私下里是想以此來了卻自己的夙愿。記不清是哪位哲人說過,書是作者的心事。我的心事就是以這種形式,來感恩父親在孩提時代對自己的文學啟蒙,來表達自己對學生時代授業(yè)恩師蔣葆琚女士之崇高敬意。讓愛你的人、有恩于你的人,為你驕傲和自豪,無疑是人生樂事。我希望我辦到了。 當然,限于能力與時限,寫作中常生力有不逮之感——書到用時方恨少。舛誤之處亦在所難免,切盼讀者方家鑒察郢正。 2012年3月15日于沈陽故宮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