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羅斯河上的磨房

出版時間:1991-02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英)艾略特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英國女小說家艾略特()所著,弗羅斯河一條支流的岸邊,有一家磨房。主人塔里維,為人誠實,但愚昧固執(zhí)。兒子湯姆生性好強而心胸狹窄。女兒麥吉聰明美麗,重感情,好幻想。她愛自己的哥哥,但得不到理解。鄰居威克姆的兒子菲利普自幼駝背,麥吉同情他孤獨無伴,也喜歡他好學深思,兩人成為朋友。\n塔里維對威克姆素無好感。在一場官司中,塔里維因敗訴破產(chǎn)。威克姆是對方的律師,后來又買下了塔里維拍賣的產(chǎn)業(yè),塔里維因此氣得中風病倒。從此兩家結下冤仇。塔里維受雇掌管磨坊,子女輟學,一家人過著忍辱受窮的日子。\n五

作者簡介

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6―1880)是英國女小說家。原名瑪麗?安?埃文斯,生于沃里克郡的鄉(xiāng)村。父親是一個農(nóng)莊經(jīng)理人。她幼年時期曾先后在兩所宗教色彩極濃的寄宿學校讀書,篤信福音教,通曉法、意、德、拉丁等多種外國語文。1841年隨父遷往考文垂,結識了自由思想家查爾斯?布雷,同時由于受《基督教起源的調查》一書的影響,突然與宗教決裂,聲明不再進教堂。但她仍然深切理解和同情一切虔誠的宗教感情,并成為她作品的基調。1844年,艾略特參與翻譯施特勞斯的《耶酥傳》,名噪一時,從此開始文學生涯。1851年,她認識了當時極有才華的新聞記者喬治?亨利?劉易斯。他倆志趣相投,遂同居。兩人共同生活了24年。
劉易斯不但是政論家和評論家,對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都有研究,寫過《歌德傳》。1856年,在劉易斯的鼓勵下,艾略特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1858年出版《教區(qū)生活場景》,其中包括三篇回憶早年家鄉(xiāng)生活的中篇小說,均以筆名喬治?艾略特發(fā)表。
此后近20年中,共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7部;有鄉(xiāng)村生活題材,也有重大的歷史、社會、政治題材。如:《亞當?比德》(1859)、《弗羅斯河上的磨房》(1860)、《織工馬南》(1861)、《羅慕拉》(1862―1863)、《菲利克斯?霍爾特》(1866)、《但尼爾?狄隆達》(1876)、《米德爾馬奇》(1871―1872)等。她的作品具有哲理性,富有幽默感。她在作品中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對人們有深厚的同情,在道德上的判斷卻是嚴厲的。她的寫作手法發(fā)展了屬于現(xiàn)代小說特征的心理分析。這種細膩的心理分析影響了許多作家,如托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約瑟夫?康拉德、戴?赫?勞倫斯、馬塞爾?普魯斯特等。

書籍目錄

BOOK FIRST    BOY AND GIRL.
BOOK SECOND SCHOOL-TIME.
BOOK THIRD THE DOWNFALL.
BOOK FOURTH THE VALLEY OF HUMILIATION.
BOOK FIFTH WHEAT AND TARES.
BOOK SIXTH THE GREAT TEMPTATION.
BOOK SEVENTH THE FINAL RESCU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弗羅斯河上的磨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