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作者:望秋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人生是一個過程,人生的意義在于我們對這一過程的感受,而不是它能夠達到的最終目的。感受的高潮就是幸福,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追求幸福。幸福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終極目標。幸福就是有想做的事,并且正在做想做的事。幸福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性。人性是人類千百萬年進化的結果,是我們?nèi)酥詾槿说幕A。追求幸福需要我們以人為本,以人性去定義真善美丑,去定義正義與邪惡,去建立社會規(guī)范,去分辨這就是人本主義,這就是人本主義之下的人生意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理性的發(fā)展
第三章 宗教與哲學
第四章 現(xiàn)實主義思潮的興起
第五章 現(xiàn)世人本主義
第六章 人性的分析
第七章 人性的解放
第八章 幸福的追求與要素
第九章 婚姻的分析
第十章 開放的婚姻
第十一章 思維、感受、情緒
第十二章 隨機性
第十三章 支離形態(tài)
第十四章 矛盾、平衡、中庸
第十五章 公平與命運
第十六章 目標、過程、現(xiàn)在
第十七章 道德、原則、人生價值
第十八章 生與死
第十九章 人類的未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我們看到,所有這些近代的主要宗教都產(chǎn)生于2000年前左右。它們與人類當初對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程度相符合,是人類當初對于世界,對于周圍事物的最好的解釋方法。另一方面,兩三千年前也是封建農(nóng)業(yè)社會走向成熟的時候。這些宗教的產(chǎn)生也給當初的社會提供了道德理論基礎。所以可以說這些宗教是人類當初理性發(fā)展的頂峰,也是當初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們在當初的位置就如我們今天的科學,代表了人類文明的精華。這些宗教不僅給人類帶來一種對周邊事物的解釋方法,也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安慰,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它們回答了人們精神上最根本的問題: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人是會迷惑的,并且理性就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不過時至今日,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幾大宗教都已經(jīng)過時了。我們現(xiàn)代人對于事物的認識程度大大超過了兩千年前。如果說人類文明在兩三千年前處于一個輝煌與轉型的時期,那么到了現(xiàn)代,我們又處在另一個輝煌與轉型的時期。如果說兩三千年前人類文明的代表是新興的宗教,那么現(xiàn)代文明的代表就是科學。近一百年人類科學知識的積累遠遠超過了過去幾千年知識的總和。不幸的是現(xiàn)代的科學與古老的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以科學代替宗教的人類理性發(fā)展的過程將是一個革命性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漸近的改進的過程??茖W不是宗教的延伸和擴大,宗教也不可能是科學的近似,它們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法。現(xiàn)代的科學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超自然的東西存在,也沒有神或者上帝存在的空間。要解釋周邊事物的現(xiàn)象,我們已經(jīng)不再需要這些超自然的說法。我們可以從純粹的物質(zhì)理論,根據(jù)物質(zhì)的運行方式去了解所有身邊發(fā)生的事物。我們的解釋不僅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我們不僅有解釋的說法,也有預測的能力。當然我們的知識是從可觀察到的周邊事物延伸開去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知識總是有限的。正如哥德爾定理指出的那樣,我們總可以問我們現(xiàn)在知識范圍之外(所以還不能回答)的事情。比如說,對現(xiàn)代科學來講,我們不知道在非常小的尺度上時空的構架,也不知道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么,甚至不知道大爆炸之前有沒有時間的概念,我們應不應該問“大爆炸之前”。這些都是當前科學的極限,觀察的極限。
編輯推薦
《人生新思維》是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