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科學 國內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內容研究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任定成 編  頁數:202  

前言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科技化的時代,人才、技術、金融已打破國界實現全球范圍的流動,應對國際化潮流已成為每個國家,甚至很多年輕人都必須面對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國際性人才應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性教育舉措。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創(chuàng)建于1998年。為適應2l世紀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學校確立了“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為成為高層次國際性人才打好基礎”的培養(yǎng)目標。高層次國際性人才,應該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領導才能。培養(yǎng)高層次國際性人才涉及學校教育中的管理、教學、研究等各個方面,其中教師的研究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

內容概要

本書介紹和分析國內外提高科學素質采取的措施;考察國際期刊和國內期刊上關于科學素質的研究狀況;評介美國重要的科學素質標準及其設立和發(fā)展的情況。 通過本書,可以使讀者了解國內外科學素質教育的實踐和理念,從根本上認識到提升科學素質而不單單是升學對于學生的未來,并能以本書提供的文獻為線索,主動積極地尋找提升科學素質的知識、方法、資源和途徑,自主靈活地提高中學科學教育的設計能力、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書籍目錄

1  導言2  國外科學素質建設活動評介3  國外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方式4  主要發(fā)達國家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舉措5  對中國提高公民科學素質舉措的歷史考察:從科學技術普及到公民科學素質建設6  中國公民科學素養(yǎng)建設的內容和方式7  近11年國際刊物中科學素質建設相關文獻的分析8  中國期刊網收錄的科學素質文獻狀況分析9  美國公民科學素質標準評介

章節(jié)摘錄

3.1.4 科學家參與教材開發(fā)在教材的開發(fā)上,科學家參與教材編寫成為科學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美國從1998年起,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促進科學教育改革的領導和援助行動”,該計劃開發(fā)編制了最新的“以探究為中心”的科學課程,根據《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要求,分別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開發(fā)了《面向兒童的科學技術》和《中學科學技術概念》等綜合課程,其中即有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參與。美國科學院與史密森博物研究院共同創(chuàng)辦的國家科學資源中心,澳大利亞科學院實施的初級探索計劃等,都為中小學校提供了豐富的動手型科學教學資源。英國的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還出版了許多生物科技輔助教學材料。科學家參與教材的開發(fā)和編寫,一方面及時地增加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時科學家自身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使得教材更為貼近實際,這種方式還能讓更多的科學家參與到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的行動中來。

編輯推薦

《公民的科學:國內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內容研究》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公民的科學 國內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內容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容還沒看,但是運過來的時候書很藏,一看就是壓箱底的,郁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