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周易預測學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唐頤  頁數(shù):314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  三種預測法,助你在四類領域皆有所為  唐朝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大醫(y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yī)。”?! ≡趲浊曛袊鴼v史中,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他們或為圣賢、帝王?;驗槊?、名將,或為名醫(yī)、高僧,或為詩人、思想家……他們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可能當屬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了?! 】鬃右簧鷮糯鷮W子必讀的“五經”進行了反復增刪,務求去繁就簡,字字精準,而唯獨對《易經》不改動一個字,由此可見《易經》思想的深邃和渾然天成??鬃釉凇兑捉洝方浳暮竺嬷断缔o》,在他的筆下,《易經》是對萬物變化法則的高度概括,是對大千世界所有奧妙無所不知的神奇寶典。雖然其體系龐大,但著眼點可分為兩個方面:天道變化和人世教訓,因此可以說它既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 ≡谌耸澜逃柗矫?,《易經》既可以告訴我們未來是什么樣的,也可以告訴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行為去面對未來。前者是對現(xiàn)實的客觀分析、描述,是預測術;后者是給我們的人生建議,可以讓我們達到莊嚴的道德境界,擁有明智的生活智慧?! 】鬃诱f:“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意思是:《易經》有四種運用之道是受圣人肯定的:修辭立言、指導行動、運用器物、占筮吉兇。簡單來說,“以言者尚其辭”說明《易經》中有文學;“以動者尚其變”說明《易經》中有哲學;“以制器者尚其象”說明《易經》中有科學;“以卜筮者尚其占”說明《易經》中有預測學?! ∪欢?,《易經》的經文只有不到三萬字。在《易經》產生之前,人們搖得一卦后,只根據卦辭爻辭所說的內容來判斷吉兇。但由于有多種不同版本的卦爻辭,所以周文王和周公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梳理和重新闡釋,并完整地流傳了下來,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易經》。以這種方法來預測,是《易經》“最原始”的預測法,我們稱之為“卦辭爻辭預測”?! ≡谇貪h時期,很多學者發(fā)展了“象數(shù)易學”,即根據卦畫的形象來推斷吉兇。比如在某個卦中,陰爻和陽爻各有多少個,分別在什么位置,互相之間是什么關系……這種方法類似于“看圖說話”,直觀而易于理解,不需要懂得高深的哲理便可以輕松入門。但與前一種方法相同的是,依據此法得到的預測信息比較籠統(tǒng)?! 『髞恚讓W的一代宗師京房將干支、五行、六親納入了六十四卦系統(tǒng),發(fā)明了劃時代的“納甲筮法”,大大豐富了卦的預測信息。在而后兩千年的流傳中,此法始終長盛不衰。以此法斷卦,既可以獲知所測之事的現(xiàn)狀和未來情況,也可以細辯吉兇的程度、各種人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吉兇的結果在何時發(fā)生。因此此法始終是周易預測的大宗之法。  我們每得到一卦,都可以同時用這三種方法來預測。推斷出的結論可能會相同、相近,也可能看似沒有瓜葛,還可能沖突、相悖。其實,這三者并行不悖,并不矛盾,三者問的相對獨立為我們提供了從不同側面得到互補信息的視角。以卦象解卦可以使我們從卦爻的形象中分析事物的關系與變化;根據經文內容解卦可以使我們明白自己應以何種心態(tài)和技巧面對世事;以納甲法解卦可以使我們細辨事情的具體細節(jié)。  納甲法的基礎理論在本書第一部中已經介紹,在本冊中主要介紹前兩種預測法:上篇介紹“象數(shù)易學”的基本概念和預測方法,下篇以白話講解卦辭爻辭的基本含義和吉兇情況。理解《易經》的這些精髓,對您在文學、哲學、科學、預測學等領域的探索都會有所啟迪。  雖然《易經》神秘而神圣,但它的這三種預測理論都不是完美的。在實戰(zhàn)中常常會出現(xiàn)所測結果與現(xiàn)實不吻合的情況,這需要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它博大精深的哲學內涵,明辨各種預測理論的局限性,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緯诰帉戇^程中查閱了大量資料,但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幷咧斪R  2010年3月

內容概要

  近年來,《易經》走向世界.被國外譽為“萬有概念寶庫”?!兑捉洝肥且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但歸根到底它是一本占筮之書。對于普通人來說,《易經》的占筮功用主要有“預測未來”和“協(xié)助決策”兩種。如何達到這種目的呢?  六十四卦具有全息性,我們每得到一卦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析。雖然《易經》的占筮法眾多.但在今天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根據卦的形象來預測;根據經文內容來預測;根據納甲法來預測。以卦象解卦可以使我們從卦爻的形象中分析事物的關系與變化;以經文內容解卦可以使我們明白自己應以何種心態(tài)和技巧面對世事;以納甲法解卦可以使我們細辨事情在近期內的具體細節(jié),并可推斷吉兇結果的發(fā)生時間?! ∵@三種預測法中,納甲法的基礎理論在本書第一部中已經介紹,在本部中將主要介紹前兩種預測法。

書籍目錄

《易經》爻象中的七種人事關系《易經》中優(yōu)美的邏輯鏈條編者序三種預測法,助你在四類領域皆有所為目錄本書內容導航總述 帶你走進《易經》的世界1.《易經》:世界上最智慧的書2.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核心3.陰陽與五行:古老的唯物論和辯證法4.五行學說:原始的系統(tǒng)循環(huán)論5.干支學說:“應用易學”之本6.納音五行:六十甲子的五行屬性7.刑沖合害:干支的內部關系上篇 卦象預測法第一章 卦爻之間的多種關系1.六爻:六十四卦的基本單位2.爻位:將事物劃分為六個層級3.爻位的屬性:難知、譽、兇、懼、功、易知4.當位:判斷吉兇的基本前提5.承:陰爻對陽爻的支撐6.乘:陰爻對陽爻的壓制7.據:陽爻對陰爻的壓制8.比:相鄰卦爻的關系9.應:相隔兩位之爻的呼應10.中:內外卦的兩個吉位11.象形:根據卦形尋找可類比的事物12.吉兇斷語:對爻象的綜合推斷第二章 用卦象來做推斷1.象數(shù)與義理:易學中對立統(tǒng)一的兩派2.內卦與外卦:事物的對立兩面3.體卦與用卦:判斷吉兇的概況4.互卦:反映事物的中間過程5.連互:層層展開“互卦”中的隱情6.半象:與“連互”相反的卦象7.錯卦:事物的橫向變化8.半錯卦:對立雙方的未來趨勢9.綜卦:事物的縱向變化10.半綜卦:對立雙方的當前狀態(tài)11.交卦:互換位置,逆向思考12.錯綜復雜:卦象的綜合判斷13.消息卦:卦象中的陰陽更替14.命卦和包卦:未被廣泛使用的卦變法15.以“包卦”解讀六爻卦:六十四卦簡釋下篇 六十四卦總斷第三章 按六爻法起卦裝卦1.六爻法:周易預測的大宗之法2.焦氏易學與京氏易學:六爻法之祖3.八宮卦:“京氏”卦序4.預測的第一步:起卦5.預測的第二步:裝卦6.預測的第三步:占斷簡析第四章 六十四卦吉兇占斷1.乾為天:剛強進取2.坤為地:柔順輔佐3.水雷屯:艱難創(chuàng)始4.山水蒙:啟蒙教育5.水天需:待機而動6.天水訟:爭斗訴訟7.地水師:用兵之術8.水地比:相助之法9.風天小畜:積蓄力量10.天澤履:慎行自保11.地天泰:一片祥和12.天地否:局面閉塞13.天火同人:聯(lián)合他人14.火天大有:大有收獲15.地山謙:謙虛戒躁16.雷地豫:和樂安詳17.澤雷隨:隨從順和18.山風蠱:除弊治亂19.地澤臨:領導管理20.風地觀:觀察學習21.火雷噬嗑:以法懲惡22.山火賁:文飾:毛化23.山地剝:急流勇退24.地雷復:螺旋上升25.天雷無妄:迷惘妄動26.山天大畜:適可而止27.山雷頤:頤養(yǎng)之法28.澤風大過:果斷改過29.坎為水:險難重重30.離為火:順從依附31.澤山成:情感交流32.雷風恒:持之以恒33.天山遁:以退為進34、雷天大壯:強大旺盛35.火地晉:穩(wěn)步晉升36。地火明夷:光明熄滅37.風火家人:修身治家38.火澤睽:背離分散39.水山蹇:艱難險阻40.雷水解:消解艱難41.山澤損:損下益上42.風雷益:損上益下43.澤天央:果斷除惡44.天風婚:邂逅和合45.澤地萃:會聚團結46.地風升:受到提攜47.澤水困:圉乏艱難48.水風井:慎終如始49.澤火革:適時變革50.火風鼎:除舊布新51.震為雷:處變不驚52.艮為山:當止則止53.風山漸:循序漸進54.雷澤歸妹:強求為患55.雷火豐:盛大亨通56.火山旅:寄人籬下57.巽為風:謙遜退讓58.兌為澤:相處和悅59.風水渙:形散神聚60.水澤節(jié):節(jié)制自律61.風澤中孚:誠信待人62.雷山小過:處理小事63.水火既濟:大功已成64.火水未濟:混亂無序附錄一:《系辭傳》附錄二:打著周易大旗的蒙騙術:江湖秘本《英耀篇》

章節(jié)摘錄

  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已形成。此說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陰陽”就是對相關事物或同一事物內部雙方的屬性的概括。陰陽之間是對立統(tǒng)一、互根互用的,它們始終處于運動變化中。  陰與陽之間有如下幾種關系:  1.交感相錯:交感指陰陽的交互作用,相錯指這種相互作用十分復雜。陰陽交感是萬物得以產生和變化的前提。  2.對立制約:陰與陽是對立、矛盾的。如:上與下、水與火。在屬性對立的基礎上,陰陽還存在著相互抑制、約束的性質,表現(xiàn)為“陰強則陽弱、陽勝則陰退”的動態(tài)聯(lián)系?! ?.互根互用:陰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如:沒有上就沒有下。在相互依存的基礎上,某些范疇的陰陽還體現(xiàn)出相互滋生、相互為用的特點?! ?.消長平衡:消意為減少;長意為增多。消長可分為四種情況: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陽皆長,陰陽皆消。“平衡”指陰陽的消長在一定范圍內相對穩(wěn)定而不易察覺?! ?.相互轉化:陰陽可各自向其對立面轉化。陰陽的孰主孰次決定了事物的主要特性。但這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消長變化達到一定界限值,會導致轉化,即“物極必反”。如果說“陰陽消長”是量變,“陰陽轉化”就是質變?! ≈嗅t(yī)學中的“陰陽”  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有廣泛的應用。它被用來解釋人體生理現(xiàn)象及病理變化的規(guī)律。簡單來說,陰指人體實質性的物質,如血液、津液、淚水、鼻水、內分泌液等。陽指人體非實質的物質,即身體的機能和氣。陰陽協(xié)調,則身體健康;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人體內若陽氣偏旺,陰氣就必然受損;相反,陰氣過旺,陽氣則受抑制。陽氣旺盛會產生熱證,陰氣至極會產生寒證。寒到極點會生內熱,熱到極點也會生內寒。如《黃帝內經》中所說:“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陽盛”表現(xiàn)為:身體機能過度活躍,精神亢進,損耗體內液體,內熱,口渴、大便燥結、煩躁不安等。“陽虛”表現(xiàn)為:身體機能衰退,活力減弱,內寒,癥狀是疲乏無力、畏寒肢冷、盜汗、大便稀溏等。“陽虛則寒”,陽氣虛損,陽不能制約陰,則陰相對偏盛而出現(xiàn)寒象。“陰虛則熱”,陰液不足,陰不能制約陽,則陽相對偏亢而出現(xiàn)熱象?! √珮O圖的產生  太極圖是對陰陽學說的完美詮釋。“太極”一詞首見于《系辭》,但無圖形。直到宋代才由陳摶傳出太極圖?,F(xiàn)代學者經過研究,對太極圖的產生有如下觀點:  遠古之人把日看做是天的實質性內容。古人看天主要是看天的變化,如晝夜變換、四季更替等,這些都與太陽的運動有關。古人在長期的天文觀測中發(fā)明了立桿測日影的儀器——晷儀。晷儀中心及圓周各有圓孔,以備立竿(圭表)。在盤中心立有一個定表,圓周則立一個游表,逐日流動。每日午時測影,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圓盤半徑依冬至所測日影長度為準。夏至太陽由北回歸線往南移時用游表測日影,并在日影盡頭作記。這時游表在定表南邊,圓盤按逆時針方向,日轉一孔,直到冬至太陽南移到南回歸線為止。日影逐日增長,到冬至最長,由游表點達定表點。這樣就在圓盤上留下了太陽秋冬二季的視運動投影圖。然后將圓盤和游表轉180度,將游表轉到定表的北邊,日轉一孔,直到夏至太陽北移到北回歸線為止。日影逐日縮短,到夏至則無影。這樣就在圓盤上留下了太陽春夏二季的視運動投影圖。將四季投影圖合起來看,據這些晷數(shù)制圖,就可獲得原始實測的太極圖?! A盤按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成二十四等份,每份顯示出十五天中的日影盈縮情況。再將圓盤用六個同心圓等分半徑成六,每等份代表四個影長單位,表示一個月的日影盈縮情況。后將二十四節(jié)氣日影長度點用曲線連接起來,陰影部分用黑色描出來,即成太極圖?! D中大圓圈表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跡。圓盤逆時針方向移動,表示太陽周年視運動右行,游表順時針方向移動,表示太陽周日視運動左行。太極曲線表示地球自轉的軌跡,即赤道。黃道與赤道之間的交角叫黃赤交角,即陰陽魚的魚尾角。這個交角現(xiàn)在為23度26分,由此造成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往返移動稱為“回歸運動”,這便產生了四季。所以說,太極圖表示了太陽回歸年的陰陽節(jié)律周期?! ∵@幅實測的太極圖經過漫長的歲月,經后人改造而成現(xiàn)代流行的太極圖,但其無論是圖形位置還是圖形形狀都已失去原始面目,是一種抽象化的太極圖?! ∥逍袑W說  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宇宙萬物。它們各有不同屬性,萬物都可納入這五大類的范疇,它們分別對應太陽系的五顆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以及人間的五德:義、仁、智、禮、信。古人認為,這五類事物在天、地、人之間形成映射關系,比如天上的木星有了變化,地上的木類之物,以及人的“仁”性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逍兄g存在著生、克、乘、侮等關系。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響。中醫(yī)學應用五行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說明機體病理變化,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陰陽五行觀的發(fā)展  “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既相互獨立,又不可分割。在中國思想史上,戰(zhàn)國時期的鄒衍最早把陰陽和五行的概念結合起來,提出系統(tǒng)的陰陽五行說——五德終始說。鄒衍“深觀陰陽消息”,以陰陽五行概念為核心,以陰陽五行之氣的運動為宇宙的普遍規(guī)律,講釋自極小至無限的空間,又討論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時間。這一學說是陰陽五行的象數(shù)與天命觀相結合的一種歷史哲學。在陰陽五行學說表述的系統(tǒng)中,世界是天人萬物交融、互感、互應、互滲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世界。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hellip;…

編輯推薦

  《易經》非常神奇,但也復雜難懂。古往今來,易學流派眾多,依據《易經》來預測的方法魚龍混雜、魚目混珠,讓初學者無所適從。所以很多人既對它充滿興趣,又望而生畏,不知何從下手。為了使讀者找到周易預測的捷徑,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查詢了大量資料,將古代流傳下來的三種周易預測之法匯聚一爐,讓你在得到一卦后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闡釋、預測。三者間互補互通,即有客觀描述.又有主觀建議;可作為細節(jié)分析,也可指引行為?!  秷D解周易預測學(第2部):斷法詳解(三招斷卦讓你成為預測大師)》第一部中已經介紹了其中一種方法:納甲筮法。在本冊中,我們重點介紹另外兩種方法;卦象預測法和卦辭爻辭預測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圖解周易預測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研究中,還沒看完
  •   正版比市場便宜
  •   簡單看了幾段,有點難懂!
  •   圖解周易預測學(第2部):斷法詳解
  •   圖解周易預測學
  •   收到,需要時間看
  •   這本書完全就是充數(shù)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