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黃俊杰 編 頁數:26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所收十一篇關于《四書》詮釋的論文,在中國《四書》詮釋的研究方面比較偏重清代學者以及與當代學者的對話;日本《四書》詮釋研究方面則比較偏重于日本古學派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的儒學研究與解釋;朝鮮儒學方面,則關注到平常臺灣學界忽視的兩位儒者,一是陽明學者鄭齊斗,一是實學派的丁若鏞,二者都不被視為朝鮮朱子學正統(tǒng)。總之,本書對于“東亞《四書》詮釋”的探索研究,只是初步階段,許多尚待開發(fā)的課題如對于元、明代的《四書》詮釋,或是朝鮮朱子學派大家(如李退溪、李栗谷等)的《四書》解釋之特色,乃至日本古學派以外(如朱子學派、陽明學派、懷德堂朱子學派等)等等,都有待從微觀的角度,個別地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李明輝,原籍臺灣屏東,一九五三年出生于臺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系學士,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其后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恩大學進修,于一九八六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
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目前為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合聘教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著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 《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 《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 《康德倫理學發(fā)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本)、《儒家在現代中國》(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于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譯作有:《康德導讀》(H.M.Batungartner)、《通靈者之夢》(康德)、《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康德)等書。
書籍目錄
引言中國儒者的《四書》詮釋 《大學》思想的歷史變遷 朱熹對《四書》里“智”的反思:生命之流里智慧之弋射之道 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與《四書》詮釋:以《論語正義》、《孟子正義》為觀察對象 劉逢祿《論語述何》及其解經方法日本及朝鮮儒者的《四書》詮釋 日本德川時代四書學的開展與轉變:從媒體的觀點出發(fā) 荻生徂徠的《學》、《庸》解釋及古文辭學 安藤昌益的儒教批判及其對《四書》的評論 澀澤榮一解釋《論語》的兩個切入點 朝鮮陽明學者鄭霞谷的“生理說”及其對告子學說的詮釋 伊藤仁齋與丁若鏞的《中庸》古學詮釋座談會:“東亞四書學”概念之內涵與意義探討 四書學的三個視角 “四書學”:暫定性的方法概念 “詮釋背負信托”與“詮釋背負理論”:《四書》研究芻義 東亞儒學經典詮釋史的四書學 人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大學》思想的歷史變遷 《禮記》中《大學》一篇,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命運極其特殊。它在漫長的漢魏六朝期間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聲息;在唐代,韓愈、李翱對它也只是稍加引述或略略論及。然而等到宋代二程將它表彰出來,朱子將它區(qū)分經傳、詳加注釋、編入《四書》后,它竟成為此后儒生幾乎人人必讀以及儒學史上關聯至廣、爭議最多的一部書。差不多可以說它是儒學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部書了?! ∵@樣一部儒學史上吸聚無數論辯能量的傳奇之書,其思想在歷史上的轉折變遷自然是極其值得考察的。當代跟這主題直接間接相關的論著不少,精彩之作早已有之①。不過,從本文的立場來看,它們大多只以宋明以來的部分為主要的討論范圍,也多半只以朱子、陽明兩種詮釋觀點為討論的重點或基準,從而只呈現了《大學》思想史的一部分面貌和一部分內容。當然,從一般的觀點來看,這一點根本不能算是缺失。一般認為,既然《大學》原本的表述極其簡略、含混甚至還錯簡失序,而且爭議這么久了仍然沒有定論,那么干脆承認《大學》的本義是無法判斷無法確定的,就將這個源頭存而不論算了;而朱子、陽明兩種詮釋雖然相持不下。卻起碼是各自擁有廣大支持者的兩個具有正當性的儒家“正學”那么就以這兩種詮釋為《大學》思想史的重點或基準好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