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后雄  頁數:346  

內容概要

  《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主要內容包括化學課程的編制與目標重建;化學教科書設計及內容建構;中學化學教學一般原理;中學化學學習理論;現代化學教學設計;化學教學實施;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化學教學資源開發(fā)及應用;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化學教學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

書籍目錄

第1章 導言1.1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簡介1.1.1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科含義1.1.2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對象1.2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課程目標1.2.1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設課目的1.2.2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要求1.3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歷史演變1.3.1 理科教授法時期(1902—1931)1.3.2 化學教材教法和化學教學法時期(1932—1987)1.3.3 化學教學論和化學教育學時期(1988—1996)1.3.4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時期(1997—)思考與練習第2章 化學課程的編制與目標重建2.1 現代化學課程的變革與發(fā)展2.1.1 化學課程目標的構建2.1.2 化學課程內容的整合2.1.3 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2.2 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及形式2.2.1 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2.2.2 中學化學課程的形式2.2.3 中學化學課程的結構2.3 中學化學課程標準2.3.1 化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結構2.3.2 化學課程標準的設計理念2.3.3 化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2.3.4 中學化學課程的內容標準思考與練習第3章 化學教科書設計及內容建構3.1 化學教科書設計的基礎3.1.1 化學教材與化學教科書3.1.2 化學教科書的編寫模式3.2 化學教科書單元內容的結構3.2.1 化學教科書的單元內容結構3.2.2 化學教科書的編排體系3.2.3 “先行組織者”在單元設計中的應用3.3 化學教科書欄目的設計3.3.1 化學教科書欄目設計的特點3.3.2 化學教科書的任務及活動呈現形式3.3.3 化學教科書欄目中的情境設計3.4 化學教科書的特點分析3.4.1 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的單元結構體系及編寫特點3.4.2 高中化學必修教科書的單元結構體系及編寫特點3.4.3 高中化學選修教科書的單元結構體系及編寫特點思考與練習第4章 中學化學教學一般原理4.1 現代化學教學理念4.1.1 新課程教學理念4.1.2 現代化學教學理念4.2 化學教學理論基礎4.2.1 人的發(fā)展理論4.2.2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自然科學方法論4.2.3 現代教學理論4.3 現代化學教學原則4.3.1 教學原則概述4.3.2 教學原則體系的發(fā)展4.3.3 現代化學教學原則4.4 化學有效教學的特征4.4.1 有效教學的含義4.4.2 有效教學的標準4.4.3 化學有效教學的特征4.4.4 化學有效教學的途徑思考與練習第5章 中學化學學習理論5.1 化學學習理論概述5.1.1 學習的概念5.1.2 學習理論簡介5.2 中學化學學習方式5.2.1 自主學習5.2.2 探究學習5.2.3 合作學習5.2.4 研究性學習5.2.5 發(fā)現式學習5.3 化學學習活動5.3.1 化學學習的一般過程5.3.2 常見的化學學習活動5.3.3 化學學習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5.3.4 化學學習活動的選擇5.4 中學化學學習策略5.4.1 學習策略的含義5.4.2 學習策略的分類5.4.3 中學化學學習策略思考與練習第6章 現代化學教學設計6.1 現代化學教學設計概述6.1.1 化學教學設計的含義6.1.2 化學教學設計的理念6.1.3 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6.2 化學教學設計的要素分析6.2.1 化學教學設計的層次6.2.2 化學教學設計的內容6.2.3 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6.3 化學課時教學設計6.3.1 教學前端分析6.3.2 確定教學內容6.3.3 設計教學目標6.3.4 構思教學策略6.3.5 設計教學情境6.3.6 選擇教學媒體6.3.7 設計教學過程6.3.8 設計教學板書6.3.9 設計教學評價6.4 化學教學設計案例思考與練習第7章 化學教學實施7.1 化學教學活動7.1.1 化學教學活動的主體7.1.2 化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7.1.3 化學教學行為7.2 化學教學策略7.2.1 化學教學策略的概念7.2.2 化學教學策略的分類7.3 化學教學方式7.3.1 化學教學方式的概念7.3.2 常見的化學教學方式7.3.3 化學教學方式的選擇7.4 化學教學方法7.4.1 化學教學方法的含義7.4.2 化學教學方法的分類7.4.3 常用的化學教學方法7.5 化學教學組織指導7.5.1 組織、指導學生聽課7.5.2 組織、指導學生觀察7.5.3 組織、指導學生討論7.5.4 組織、指導學生探究7.5.5 組織、指導學生整理7.5.6 組織、指導學生反饋7.6 化學教學調控方法7.6.1 化學教學調控的含義7.6.2 化學教學調控的作用7.6.3 化學教學調控的方法思考與練習第8章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8.1 中學化學實驗教材體系8.1.1 化學實驗與化學實驗教學8.1.2 化學實驗教學要求8.1.3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內容8.1.4 中學化學實驗內容改革8.2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8.2.1 化學實驗的認識論功能8.2.2 化學實驗的方法論功能8.2.3 化學實驗的教學論功能8.3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模式8.3.1 演示講授模式8.3.2 實驗歸納模式8.3.3 實驗演繹模式8.3.4實驗探究模式思考與練習第9章 化學教學資源開發(fā)及應用9.1 化學教學資源分類及開發(fā)9.1.1 化學教學資源的含義9.1.2 化學教學資源的分類9.1.3 化學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9.2 化學教學情境素材的來源9.2.1 化學教學情境素材的含義9.2.2 化學教學情境素材的來源9.2.3 化學教學情境素材的呈現9.3 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9.3.1 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9.3.2 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練習第10章 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10.1 化學學習測量理論和方法10.1.1 化學學習測量的含義10.1.2 化學學習測量的方式10.1.3 化學學習測量的類型10.1.4 化學學習測量的程序10.1.5 標準化考試10.2 化學學習評價10.2.1 化學學習評價的含義10.2.2 化學學習評價的依據10.2.3 化學學習評價的方法10.2.4 化學考試結果的分析與診斷10.3 化學教學評價10.3.1 化學教學評價的含義lO.3.2 化學教學評價的功能10.3.3 化學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10.3.4 化學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思考與練習第11章 化學教學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11.1 化學教學研究的方法和內容11.1.1 化學教學研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1.1.2 化學教學研究的一般方法11.1.3 化學教學研究的基本內容11.1.4 化學教學研究論文的結構11.2 化學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11.2.1 現代化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11.2.2 化學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思考與練習《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期末測試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6.3.1.2 調查、研究學習主體  教師要想設計出成功的教學方案,就應該了解學習者的特征,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和學習風格,以便為組織教材、確定重點和難點、選擇教學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教學措施等提供客觀標準和依據。對學習主體的調查、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方式;②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認知方式;③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愛好;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背景;⑤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志向?! ?.3.1.3 調查、研究教學條件和課程資源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分析有關教學內容、熟悉學習目標和教材的基礎上,收集課題的背景材料;了解本單位現有可供使用的教學設施(特別是實驗設施、器材)、可用于教學支持的技術設備(多媒體音像設備、電子投影儀、校園等);了解學生可利用的設備條件和他們所喜歡的教學技術,分析考慮哪種教學技術最適合于本課程的教學,以及需要何種技術支持;重視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信息化課程資源是指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料)?! ?.3.1.4 研究、掌握教學內容  在明確化學課程標準對有關教學內容目標要求的前提下,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研究,進而達到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靈活掌握?! ?.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的知識類型  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要求相應地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例如,基本概念的教學,要盡可能通過生動具體的化學實驗或事實來形成概念,要突出概念的關鍵特征,重視概念的具體運用,加強基本概念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密切聯(lián)系;要把握好概念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能為追求概念的科學性和完整性而隨意將概論擴展或深化。《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化學概念的教學不要過分強調定義的嚴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fā)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睂υ鼗衔镏R的教學,要突出實驗教學,加強對典型反應和現象的感知,注重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使學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而不是孤立地死記硬背有關物質性質的知識。  【案例研討】  人教版新教科書對“化合價”概念的處理  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1995版、2001版(新課程)分別對“化合價”概念有不同的解釋:  1995版: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時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化合價。  2001版:實驗測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瘜W上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分析]關于化合價的定義,原初中教科書的定義抽象而難以理解,人教版新教科書不過于強調定義的嚴密性,只說明化合價用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學生易于了解,在教科書中,強調的是化合價的運用?;瘜W概念教學不要過分強調定義的嚴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fā)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