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作者:葉洪波 等編著 頁數(shù):60
內容概要
《黃石地區(qū)地質教學實習指導書》是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xù)教育學院地質及相關專業(yè)培訓而編寫的。本教材從鞏固培訓學員所學地質學基礎知識,加深對地質學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與分析能力的角度,詳細地介紹了實習區(qū)內的地貌、區(qū)域地質、三大巖類、褶皺及斷裂等各個方面,設計了十條地質實習教學路線。另外還系統(tǒng)地講解了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方法、實習報告的編寫與要求,盡量增強本教材的實用性。
書籍目錄
緒言
一、實習目的、要求與注意事項
二、自然經(jīng)濟地理
三、地質調查史
第一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
一、大地構造位置與構造
二、地層
三、巖漿巖與變質巖
四、地質演化簡史
第二章 地質實習教學路線
路線一 實習區(qū)踏勘、羅盤使用及野簿記錄方法
路線二 觀察章山洞—盛伯祥寒武系—石炭系(∈-C)地層
路線三 參觀礦山博物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路線四 觀察馬垅區(qū)域變質巖、巖漿巖、沉積巖及襄廣斷裂
路線五 觀察麻雀腦石香腸、象鼻山巖漿巖、變質巖
路線六 觀察秀山褶皺、斷層
路線七 觀察銅綠山巖漿巖、變質巖參觀現(xiàn)代礦山及古銅礦遺址
路線八 觀察盛伯祥—楊五山二疊系—三疊系(P-T)
路線九 孤兒垴南坡三疊系大冶組第一、第二段(T1d1-2)實測剖面
路線十 西塞山河流地質作用及旅游地質路線
第三章 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方法
一、羅盤結構及使用方法
二、地形圖及其使用方法
三、野簿記錄方法
四、地質路線布置原則
五、地質圖及地質剖面圖基本概念
六、地層柱狀圖及編繪方法
七、實測剖面圖
第四章 實習報告的編寫與要求
附Ⅰ 各種地質符號
附Ⅱ 標準含量圖
附Ⅲ 地層代號及色譜
附Ⅳ 各種常見巖石花紋圖例
附Ⅴ 國際地層表
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