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6月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吉娜?B.那海(Gina B. Nahai) 頁數(shù):350 字數(shù):200000 譯者:邱儀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是一個中東地區(qū)底層家族命運跌宕的故事。來自貧民窟的美女羅仙娜在夫家遭遇了愛情的困擾,與公公不熄的戀情成為悲劇的火線,五歲的女兒莉莉親眼目睹了母親羅仙娜從位于信仰大道的家里的陽臺上縱身躍下。作為目睹羅仙娜消失的唯一證人,莉莉在此后的十三年里孜孜以求,尋找母親的下落,想知道她是否還活著,想知道她為什么要離開。讓我們追隨著羅仙娜踏入這一精彩的傳奇,這個出生在德黑蘭猶太人貧民窟里的“不吉利的孩子”,從伊朗君主制的奢華世界,進而來到土耳其的妓院,最后到了洛杉磯這一“流亡之城”,并在那兒與莉莉重逢。作品有如伊朗女性版的《追風箏的人》,寫中東的顛沛流離,猶太族裔的苦難記憶,政局的更迭和宗教的沖突,以及新世界帶來的希望。作品格局壯闊,筆觸富麗,卻又私密動人。
作者簡介
吉娜•B.那海(Gina B. Nahai)
出生于伊朗,從小在社會的底層與中層之間流動,滿眼都是社會與人生的創(chuàng)痕,后在美國和瑞士接受高等教育,當代西方最有實力的小說作家。代表作《孔雀哀鳴》(Cry of the Peacock)、《信仰大道上的月光》(Moonlight on the Avenue of Faith)等問世,風行全球,令整個西方世界文壇大開眼界,一些評論家將之媲美于馬爾克斯。曾負責為美國國防部研究伊朗政治,經常就伊朗猶太人歷史和流亡主題發(fā)表演講。目前,那海女士與家人居住在洛杉磯,并在南加州大學教授小說寫作。
章節(jié)摘錄
我望著她,重達三百九十三磅,而且還在與日俱增。她身形龐大,以至于兩個多月來都沒站直過,進門如不先把門框卸下來就擠不進去;她的喘息如此粗重,使得目前她和姐姐在洛杉磯住的那條街的狗狂吠不止,使得夜半時分隔壁鄰居彈奏的鋼琴曲都變味走調了。很難想象我的母親,“天使”羅仙娜,從前是個目光流轉、膚如凝脂的美麗女子,一聲嬌笑,整個世界都會戛然而止。弄得男人們,我父親就是其中一個,神魂顛倒,從城這頭追到城那頭,也搞不清為什么要追她,如果她真停下來答應他們的請求,他們恐怕都會不知所措。她精致小巧,仿佛地球引力、人生苦難也奈何她不得。一個漆黑如夢的夜晚,她長出雙翼,振翅飛向伊朗群星璀璨的夜空,夜吞沒了她。那時候,整個德黑蘭市都被羅仙娜的舉動驚得目瞪口呆。我的父親,愛她勝過世上所有人,因此陷入了痛苦中,終其一生不能自拔。而我,在她飛向天空的那一刻其實就在她身后,之后整個童年時代都在期盼她的歸來中度過。關于她的去向和命運傳言四起。我的朋友們懷疑她已經死了,就埋在我們位于信仰大道的家的后院里。他們因她的死責怪我父親和他的父母。從小把羅仙娜養(yǎng)大的大姐“月姑”米麗亞姆把找到妹妹作為自己一生的使命,即便違背羅仙娜本人的意愿也在所不惜?!疤焓埂绷_仙娜一直朝前飛,從不為地球引辦所困,也不為親人們的呼喚所打動,從未停下過腳步回頭看看自己離去十三年所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她從一座城市轉到另一座城市,橫穿了伊朗和整個土耳其,棲身于沒有門牌號的房子和無名的街道,成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女子,只剩下犀利的雙眸和緩慢流逝的美。幾個月前,一種神秘的液體開始毒物般充斥她的身體,從她的眼角慢慢溢出,使她的手腳腫脹得動彈不得,從前夢幻般美妙的聲音變成了咕嚕咕嚕的囈語,她最終只得停了下來。如果不是這樣,她恐怕永遠也不會停下腳步,也不會讓我們當中的任何人找到她。母親離開時我只有五歲,回來時我已經十八歲了。我的姨媽“月姑”米麗亞姆告訴我要理解羅仙娜的不告而別,她是受了不可知的命運的擺布,拋下我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在我出生前幾百年間就一直存在的神秘力量作祟的結果。米麗亞姆說早在羅仙娜為人妻為人母前,早在她來到人世前,甚至被懷上前,就注定要離開了?,F(xiàn)實世界就是如此,米麗亞姆告訴我,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人類不過是殘暴命運手中的器物,自由意志、自作主張都只是心靈的興致所至,脆弱得經不起荒謬的生存現(xiàn)實的打擊。因此,她說,我必須原諒羅仙娜,原諒她的不告而別,原諒她聽到了我的呼喚卻從不應答。我必須原諒她,因為離開我和我父親對她來說,所承受的打擊比我們這些人都更殘酷。米麗亞姆堅持認為,哪怕基于信念我也應該這么做,因為雖然現(xiàn)在她回來了,就躺在“月姑”米麗亞姆位于西洛杉磯老兵大道的家里的一間空余臥室里,雖然她看著我,因預感到即將到來的死亡而變得暗淡無光的雙眼噙滿了淚水,但“天使”羅仙娜仍然拒絕作出一言半語的解釋。“月姑”米麗亞姆告訴了我發(fā)生在母親身上的故事。貧民窟1938年她出生于1938年,是“美人”淑莎和裁縫——人稱“尺子”拉曼——的女兒。她家住在從淑莎母親——可怖嚇人的碧碧——那兒租來的兩間房子里。老太太在德黑蘭猶太人聚居的貧民窟里有三幢房子,一間一間地租給了那些找不到別的房子只能忍受她無理要求和苛刻條件的住戶。碧碧對女兒也不例外,貧民窟里很多人私下里都在傳,說她從未免除過淑莎哪怕是一個星期的房租。干打壘的房子沒鋪毯子,也沒窗戶,隨便找來幾塊木板釘在一起,便成了歪歪斜斜、吱呀作響的窄門,門通向院子。第一間是淑莎和丈夫的臥室,白天就成了他做衣服的地方;第二間是家里的飯廳和客廳,兼做孩子們的臥室。孩子們一個挨一個地睡在地上——五個小身子擠在一床被子里,手腳交錯,肌膚相親,早已熟悉了彼此身體所帶來的溫暖,讓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單獨在床上睡,都是睡不著的。在羅仙娜三歲時有一次她被一股奇怪的氣味弄醒了。泥地上鋪了薄薄的帆布氈子,氈子上是布單,她就坐在布單上,這是能把她與泥地里到處亂爬的蟲子隔開來的唯一東西。她很小很瘦,動作輕巧,從不會驚擾到任何人。她探過身,叫醒了米麗亞姆。“我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鳥?!彼f。米麗亞姆嘆了口氣,翻過身去。她九歲了,打小就照看年幼的弟妹?!笆遣皇悄膬禾??”她閉著眼問。“不是,不過我的腿沒知覺了?!泵悂喣访嗣_仙娜的前額?!澳銢]發(fā)燒呀,”她斷定,“快接著睡?!币粋€小時后,米麗亞姆醒來,嚇壞了。只見羅仙娜仍睡在老地方,別的孩子也在熟睡,但是她感覺到房間里有股奇怪的味道:不是聞慣了的皮膚和頭發(fā)的味道,也不是剩飯剩菜、舊衣服或是干燥貧瘠的土地的味道,“月姑”米麗亞姆聞到了大海的味道。她點燃蠟燭,四處打量,沒有物品挪動的痕跡。她又看了一下羅仙娜,她的頭發(fā)濕漉漉的,雙臂張開,浸沒在一地的白色羽毛中。當時羅仙娜看起來是那么平靜美麗,沉浸在充滿遙遠群山和湛藍大海的夢境里,米麗亞姆都擔心如果有誰此刻喚醒她,她可能會死去。于是她挨著她躺了下來,躺在那一地自得在月光下看起來幾乎成了藍色的羽毛上,希望也做個跟她一模一樣的夢。之后米麗亞姆又多次看到過羽毛,經常聞到離城千里之外的里海的氣息,有好幾個夜晚她甚至擔心羅仙娜會淹死。她害怕如果有人發(fā)現(xiàn)了那些羽毛,指不定會發(fā)生什么事,便把羽毛藏到了被子里。她用手指把被子撕開一條縫,把羽毛塞在因年深月久而變薄發(fā)黃的棉胎上。不過一段時間之后,羅仙娜的秘密就沉重到她再也無法一人承受了。一次,房間里的空氣濕潤得結成了水滴,從屋頂上大滴大滴地滴落到孩子們的臉上和頭發(fā)上。米麗亞姆去叫來了母親。淑莎光著腳,睡眼惺忪地進來了,披巾松松垮垮地圍在腰上。她站在羅仙娜身旁好一陣都沒注意到羽毛的存在。“你看!”米麗亞姆抓起一把羽毛,湊到淑莎眼前,“好幾個晚上我一覺醒來,就在她身下發(fā)現(xiàn)了這些東西?!笔缟刮豢诶錃猓路鸨焕纂姄糁幸话?。她的身體晃動了一下,雖只一下,其力道卻足以使米麗亞姆趕緊閃開,以免被碰倒。她看見血色從淑莎身上退去,皮膚仿佛變得透明起來?!斑€有誰知道這事?”淑莎問?!皼]別人。”米麗亞姆真希望自己當初沒叫她來,“我把羽毛都藏起來了。我肯定不會有人知道的。”正在這時,達拉亞特,淑莎的二女兒,在睡夢中動了一下。她用手抹著脖子和胸口上的汗,同時對夢中情人含混不清地嘟噥了幾句。她不過八歲,從未與家人之外的男人有過任何接觸。但早從那個時候起,她就已經被欲望——一種她成年后也無法擺脫的原始的、永不妥協(xié)的激情所攫住了。淑莎把目光從達拉亞特身上移開,朝外走去。她坐在臥室通往后院的臺階上,然后示意米麗亞姆過來坐在她旁邊。她是個面容姣好的女子——黝黑的肌膚,黝黑的眸子,有一種攝人魂魄的美。任何見過她除下面罩后樣子的人,都覺得她給人一種不可思議和憂傷的感覺。而她卻對自己的美渾然不覺,或羞于提起?!澳悴荒芨魏稳颂崞鹩鹈氖?,明白嗎?”她問米麗亞姆。.米麗亞姆點了點頭。“你知道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嗎?”米麗亞姆剛開了個頭,就突然停住了。兩人籠罩在一片靜寂里。一千年來,秘密像一張大網,鋪撒開來,人們對說出口的話所具有的力量的敬畏和其后果的恐懼讓這張網越張越大。所以米麗亞姆停住了口,而淑莎也沒告訴她自己最清楚不過的答案:羅仙娜身下的那些羽毛其實就來自她自己的夢境,在夢里羅仙娜如鳥兒或天使般飛翔,越過浩瀚無垠的大海,飛出貧民窟那把守嚴密的邊界。有時雙翼和海風溢出了夜的邊界,忽略了愿望和真實的界限,涌到羅仙娜的床前,道出了她內心的渴望。
媒體關注與評論
優(yōu)美,豐富,充滿異國情調……我們跳上了一張魔毯,在信仰大道上呼嘯而過,心滿意足地由著這位故事高手編織其魔法。 ——《波士頓環(huán)球報》讓人著迷……一個永遠不偏不倚,把憤世嫉俗與希望,熱情與諷刺,生活的重壓與飛升的欣快平衡起來的聲音?! 堵迳即墪r報》作為一名技藝高超、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那海證明了,即使是最黑暗的魔法也無法擊敗愛的神奇力量?! 都~約時報書評》
編輯推薦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榮登《洛杉磯時報》暢銷書榜首,全球30多個國家地區(qū)引進版權,19種語言翻譯出版。
名人推薦
伊朗的猶太女性悲歌作者:陳一白(即《追風箏的人》譯者李繼宏)(《信仰大道上的月光》,[美]吉娜?B.那海著,邱儀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350頁,26.00元) 1991年,年滿三十周歲的伊朗裔作家吉娜?B. 那海出版了她的處女作《孔雀的哭泣》(Cry of the Peacock,Crown),使得美國讀者第一次能夠通過小說了解波斯猶太人的歷史和現(xiàn)狀?! 犊兹傅目奁罚ㄒ韵潞喎Q《孔雀》)的時間背景是以霍梅尼為領袖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之后不久的1982年,高齡一百一十六歲的女主角孔雀遭到革命衛(wèi)隊的逮捕。在孔雀等待審判期間,她自己和伊朗猶太人的故事,被吉娜?B. 那海極具感染力的文筆編織成一張絢麗斑斕的波斯地毯,其上不但呈現(xiàn)了伊斯法罕的猶太人隔離區(qū)的風情,也描繪了孔雀自九歲開始與宮廷歌手所羅門的婚姻生活,更回溯到兩百年之前的1796年,借由第三人稱敘述了孔雀的高祖父母釀酒商約瑟夫和占卜師依斯特對后世的先見之明?! ≡S多作家的文字風格和題材偏好從其處女作便露出了恒久不變的端倪,那海的情況也是如此?!犊兹浮分械哪Щ矛F(xiàn)實主義文風和伊朗猶太人題材,在作者后續(xù)的作品中反復地出現(xiàn),尤其是在作者的第二部作品《信仰大道上的月光》(Moonlight on the Avenue of Faith,Harcourt,1999)中?! 缎叛龃蟮郎系脑鹿狻罚ㄒ韵潞喎Q《月光》)和《孔雀》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也是發(fā)生在伊朗的猶太人隔離區(qū)的故事(盡管城市從伊斯法罕變成了德黑蘭),也是以離經叛道的女人為主角,也是將個人、家族和種族的歷史緊密地結合起來,也是大量地采用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技巧。如果套用計算機軟件的術語,我們可以把《月光》當作《孔雀》的升級版。 《月光》中的主角并不是“我”(莉莉)。莉莉只是個擁有全知視角的敘事者,她要講述的是她母親羅仙娜的故事。在小說的開頭,曾經風情萬種的羅仙娜已經命懸一線,“重達三百九十三磅,而且還在與日俱增”(第3頁)。莉莉告訴讀者,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相隔十三年,“母親離開時我只有五歲,回來時我已經十八歲了”(第4頁)。由于羅仙娜病入膏肓,口不能言,于是莉莉的姨媽米麗亞姆“告訴了我發(fā)生在母親身上的故事”(第4頁)?! ×_仙娜1938年出生于德黑蘭的猶太人隔離區(qū)。羅仙娜的家族每一代都有女性成員離家出走,因而“被人另眼相看、鄙視唾棄”(第12頁)。她的外婆碧碧對這樣的污名深惡痛絕,所以守寡多年的她對羅仙娜的母親淑莎嚴加管教,生怕悲慘的歷史再度重演。淑莎謹守婦道,生下了六個子女,其中包括了米麗亞姆和羅仙娜?! ×_仙娜出世時,猶太人隔離區(qū)出現(xiàn)了異常的天象,“太陽晚升起了十四個小時”,所以許多人認為她的誕生是個惡兆,尤其是她的外婆碧碧和她的母親淑莎。淑莎親眼見證了羅仙娜在成長過程中造成的種種怪狀(比如說睡覺時身邊會出現(xiàn)羽毛和里海的味道)和帶來的厄運(讓家里人染上天花),決意親手把她殺死,找了個機會把她推下屋頂。羅仙娜并沒有摔死,而是第一次飛起來,魔幻地失蹤了五個小時,然后重新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_仙娜的第二次飛翔是在二十八年之后的1971年。當時三十三歲的她已經度過了十年的女傭生涯(八歲那年被父母送到富婆亞歷山大家當傭人)和十五年痛苦多過快樂的婚姻生活,不堪各種心靈和肉體束縛的羅仙娜狠心拋棄女兒莉莉和身為伊朗皇室后代的丈夫索拉,逃離了婆婆佛羅蘭?克勞德的嚴密監(jiān)管,神秘地出現(xiàn)在離她丈夫家“好幾英里之外的卡哈伊河”(第161頁)。 羅仙娜并沒有獲得她渴求的自由,而是淪落到土耳其邊境的妓院出賣肉體,歷盡千辛萬苦脫離魔窟之后,立刻又陷入日常生活的艱辛,風華絕代最終被濫交和貧困折磨得“蒼白瘦小、臉上布滿皺紋,皮膚干燥,緊緊繃在盡是骨頭的臉上……手干裂且黑”(第285頁)。 失去母親的莉莉緊接著又失去了父親:索拉安排她獨自前往美國求學。莉莉在異鄉(xiāng)得到羅仙娜的朋友、亞歷山大的女兒默西迪絲的資助,順利地度過了孤獨而平靜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而在她的祖國伊朗,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那富可敵國的祖父鐵木爾被逮捕,家產均被充公。但悲劇并沒有到此結束,三載之后的1978年,巴列維國王的統(tǒng)治被推翻,流亡海外的霍梅尼回國后主持了公民投票,廢除君主制度,改國號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莉莉的父親鋃鐺入獄,一代豪門終于煙消云散;反倒是她的幾個姨媽和舅父順利逃到了美國,最終得以和她團聚。 接下來的故事乏善可陳,米麗亞姆偶然獲悉羅仙娜在土耳其出現(xiàn),于是前往該國,為羅仙娜制造了進入美國的機會。走投無路、心懷愧疚的羅仙娜最終來到了美國,卻病倒在街頭,等莉莉見到她時,她業(yè)已生命垂危,出現(xiàn)了本書開頭的一幕…… 理解《月光》的關鍵是書中的兩個緊密相關的意象:猶太人隔離區(qū)和羅仙娜的飛翔?! ∮捎跉v史和宗教的原因,猶太人在兩千年的大流散中,遭到了罄竹難書的剝削和迫害。在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他們不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從事某些特定的職業(yè),過著如同過街老鼠般的生活。直到中世紀末期,猶太人沒有固定聚居區(qū)的歷史才告終結。1516年,以海上貿易而繁榮的威尼斯率先展示出海納百川的胸懷,在城區(qū)設立了專供猶太人居住的隔離區(qū),當年的威尼斯語稱之為Ghetto。盡管如此,信奉正統(tǒng)天主教的威尼斯當局也不可能賦予這個根據(jù)《圣經》記載必須為耶穌之死負責的民族太多的權利。居住在隔離區(qū)的猶太人必須繳納很高的賦稅;每到天黑,隔離區(qū)的大門便會關閉,禁止猶太人外出活動?! ∽源酥?,歐亞各地相繼出現(xiàn)了規(guī)模不等的猶太人隔離區(qū),但掌權的當局對它的管理大同小異。《月光》中的德黑蘭猶太人隔離區(qū)并不例外,它有許多隔開猶太人居住區(qū)和外部世界的大門,比如為羅仙娜接生的紫娃的家就“位于貧民窟第七大門附近”(第20頁;簡體中文版不知何故把Ghetto翻譯成它后來的派生義項“貧民窟”);直到二戰(zhàn)將近結束的1943年,被盟軍占領的伊朗才頒布了新法律,“允許猶太人搬出貧民窟去居住”(第27頁)?! 【幼≡诟綦x區(qū)中的猶太人即使循規(guī)蹈矩,也未必能夠茍且偷生,尤其是在穆斯林世界。十九世紀上半葉,伊拉克的巴格達和波斯(即今伊朗)的馬什哈德都曾發(fā)生過猶太人遭到集體屠殺的慘案。這樣的事情到二十世紀仍然時有發(fā)生,摩洛哥、也門、利比亞、伊拉克等地均有猶太人冤死的例子。對于猶太人來說,歷史和現(xiàn)實共同決定了隔離區(qū)不是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所,所以逃出隔離區(qū)、擁有自己的土地、成為自由的國民是他們的集體夢想?! 《鴮τ讵q太女性而言,逃出隔離區(qū)還有另外一層更為復雜的含義:除了遭到種族外部的社會隔離,她們還受到種族內部的男權束縛。這也是吉娜?B. 那海在《月光》中所要重點描繪的主題。上文已經介紹過,羅仙娜的家族每一代都有女性成員離家出走,這種魔幻主義的傳統(tǒng)始于該家族一位綽號“烏鴉”的女性?!盀貘f”的丈夫是一位拉比(也就是猶太教的法師),“拉比對妻子和女兒們嚴加看管。他把她們裹在一層又一層讓人透不過氣來的黑布衣里,不準她們說話,縱有別的女性在場也不成,也從不告訴任何人她們姓甚名誰”(第10頁)。經過多年的默默忍受之后,“烏鴉”終于發(fā)神經了,赤身裸體地在隔離區(qū)里邊走邊歌唱,來到了連接隔離區(qū)和德黑蘭市區(qū)的大門處,“然后就消失在了贖罪日火辣辣的陽光里……”(第12頁)?! ∧呛S没恼Q不經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描寫來對猶太女性受到的雙重壓迫進行女性主義的控訴。在《月光》中,大多數(shù)女性要么充滿了過度旺盛的性能量,比如熱衷于和性無能的丈夫的侄兒偷情的達拉亞特;要么極度自私而且善于玩弄手段,比如為了嫁給富豪鐵木爾而不惜費盡心機把自己偽造成德國人的佛羅蘭?克勞德;要么兩者兼?zhèn)洌热缤ㄟ^勾引富人阿明而達到移居美國目標的默西迪絲。被那海委以主要控訴人重任的,則是書中的主角——能夠飛翔的羅仙娜。 她的出生被視為不祥之兆,家里發(fā)生的倒霉事全都被認為是她引起的,年方五歲就遭到生母的謀害,只有靠超越現(xiàn)實的神秘力量才能逃生。羅仙娜的第一次飛翔使她擺脫了種族內部的家庭束縛,最終在八歲那年被父親拉曼送往有錢人的情婦亞歷山大家里當女傭。 在與亞歷山大相依為命十年之后,羅仙娜逃出了猶太人隔離區(qū),在德黑蘭市區(qū)偶遇了前朝皇室的后代索拉,開始了她在猶太人社群之外的旅途。但過上錦衣玉食生活的羅仙娜并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因為她和索拉的結合并非出于愛情,而是出于生活的無奈;更為悲哀的是,她真正愛的人竟然是索拉的父親鐵木爾。莉莉出世之后的某天夜里,羅仙娜和鐵木爾發(fā)生了媾合,隨后男權社會的各種禁忌在她周圍變成逼仄的銅墻鐵壁,令她喘不過氣來。于是羅仙娜再次飛翔,利用魔幻主義的力量逃出了伊朗?! 嶋H上,羅仙娜是全體猶太女性的化身。正如吉娜?B. 那海通過米麗亞姆之口所說的:“早在羅仙娜為人妻為人母之前,早在她來到人世前,甚至被懷上前,就注定要離開了?!保ǖ?頁)作為敘事技巧,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特殊功能在于,它能夠通過超越現(xiàn)實的隱喻意象來強化某種文化或社會的現(xiàn)實。在《月光》中,羅仙娜的飛翔所要強化的是:猶太女性遭到的束縛是如此之緊,乃至惟有借助超現(xiàn)實的力量才能擺脫。但是擺脫之后呢?也不意味著能夠得到幸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海是個悲觀主義者,她奏響的是一曲伊斯蘭世界的猶太女性悲歌,她給出逃之后的羅仙娜安排了凄慘的下場,并且不無悲哀地讓米麗亞姆指出:“人類不過是殘暴命運手中的器物,自由意志、自作主張都只是心靈的興致所至,脆弱得經不起荒謬的生存現(xiàn)實的打擊。”(第4頁) 《月光》是不錯的小說,甚至可以說是優(yōu)秀的小說。但如果讀者想通過閱讀這本書,來加深對目前每天占據(jù)報紙國際新聞版面頭條的伊朗總統(tǒng)大選糾紛的理解,那必定會大失所望。因為本書所描寫的是伊朗猶太人的生活,而伊朗的人口主體是波斯族(51%)、阿塞拜疆族(24%)、吉拉克和馬贊德蘭族(8%)等民族,波斯猶太人和吉卜賽人、哈扎拉人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加起來,才占到伊朗總人口的1%?!对鹿狻分写_實有提及伊朗在二十世紀的政治變遷,但它對這種社會過程的描寫是維基百科式的,絲毫無助于讀者理解穆薩維如何會從哈梅內伊的左臂右膀走到他的政見的對立面?! ≈档脤iT指出的是,近年來世界各地對伊斯蘭世界的濃厚興趣已經延伸到文學領域,應運而生的是許許多多描寫中東地區(qū)的作品。這些作品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兜售異國風情為主、本質上和歐美文學傳統(tǒng)血脈相連的作品,比如哈立德?侯塞尼那兩部極其暢銷的作品;一類是在某種程度上延續(xù)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學傳統(tǒng)的作品,比如拉維?哈格的《德尼羅的游戲》(De Niro's Game,Anasi Press,2006)、拉比?阿拉米丁的《講古人》(Hakawati,Knopf,2008)和卡德爾?阿卜杜拉的《無字天書》(Spijkerschrift,De Geus,2000)。那海女士的這部《月光》屬于前者。雖然出生在伊朗,但她的作品,無論是《月光》之前的《孔雀》,還是《月光》之后的《里海的雨》(Caspian Rain,MacAdam/Cage,2007),都沒有顯示出阿拉伯文學的痕跡,反倒有加西亞?馬爾克斯和伊莎貝拉?阿連德的影子?! ‘斎?,吉娜?B. 那海是個好作家,她的《月光》肯定不會讓那些花了二十六塊錢人民幣的讀者感到不值。至于出版方給她戴上的那頂高帽,“當代西方最具實力的小說作家”,若非虛偽的欺騙,便是真誠的無知,那海女士若是知道,恐怕會深深地感到難為情,請把它當成笑話吧。■流浪者之歌——讀《信仰大道上的月光》李冬梅我聽著“流浪者之歌”看完了《信仰大道上的月光》。音樂反復播放,書每天看幾十頁??吹煤〞沉芾?,如夢似幻,每次只看幾十頁,不想饕餮地一口氣看完。讀到最后,不再強忍決堤淚水??磿炆系淖骷艺掌?,一個美麗性感的中東女子:吉娜□那海。就像她的名字一樣,這是一本有關大海、飛翔、自由和魔力的書。它的主人公是一群苦難中做夢求生的女人。她們有太多眼淚了,她們過于沉重,深陷泥淖。然而,那海讓信仰生出一雙魔力翅膀,賦予主人公片刻飛翔的自由——盡管你分不清那是否一場過于美麗的幻夢,時刻揪心于她的墜落,那信仰的力量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殘酷屈辱的現(xiàn)實。我們抬頭仰望,看到倔強的天使眼淚流盡,飛上傾瀉如水的湛藍天空。這種戰(zhàn)勝命運魔法、令囚徒升空的信仰,不是任何一種宗教,它的名字叫自由。故事背景是伊朗德黑蘭的貧民窟。在女性只能做套中人、只被允許露出雙眼的中東,談論自由,尤其談論女性的自由,是件奢侈而大膽的事情。伊朗裔美國女作家那海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作為一名移民作家,一名親歷戰(zhàn)亂與禁錮的苦難傷痛、深知“機遇與選擇之地”的自由滋味的“離散”作家,那海史詩般的敘述充滿著苦難的淚水,卻始終不讓它們隨意傾瀉;她講述的這個堪稱女性《百年孤獨》的傳奇故事,給人更多的是歡笑、驚奇和夢想的輕逸之美,沉郁的語調,辛辣的語言,光怪陸離的事態(tài)百相,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處處隱現(xiàn)著苦中作樂的“含淚微笑”。也正因其不控訴、不悲泣的瀟灑姿態(tài),這個故事有了更為堅韌強大、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起敬。《信仰大道上的月光》是一部中東女性命運苦難史,因信仰而得救的跌宕傳奇,陰郁的童話,傷口流血的寓言。和《一千零一夜》一樣,它是一個圓環(huán)狀的故事。讀開頭一章,一頭霧水,還以為是個離奇的幻想小說。直至最后一章,它引領讀者重新回到最初,才明白它是一支歡暢的哀歌,傷慟的歡樂頌。故事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講起。家族女祖先“烏鴉”被丈夫禁錮,只準露出雙眼,坊間盛傳其丑陋無比,直到“烏鴉”被生生逼瘋,在眾人面前袒身露體,艷驚四座。從此,這個家族的女性都仿佛受到命運詛咒,千方百計掩藏美貌,只為保有清白名聲,卻每每事與愿違,陰差陽錯地成為千夫所指的蕩婦淫娃。主人公羅仙娜透明如海洋,輕盈如夢境,天真似孩童,歡笑如櫻桃花,行路仿佛不受地球引力束縛,睡覺時從夢境中散發(fā)出海洋氣味,生出片片羽毛,有“天使”之稱。年幼時,母親視她為不祥之物,唯恐為家族帶來災難,推她下樓,她卻生出一雙潔白翅膀,在德黑蘭的夜空中飛翔了足足五個鐘頭。為尋找出走的童年伴侶,她獨自踏上冒險旅途,卻偶遇富貴人家,結婚生女,卷入一場泥足深陷的悖德愛情。為了拯救家庭,也為自救,羅仙娜撇下年幼的女兒,再次飛走,展開她自我流放的苦難旅程。故事的敘述者,就是可憐的女兒莉莉。她被父親送到美國,有嚴重的自閉癥抑郁癥和自虐傾向,在對母親的愛與恨中苦苦煎熬。在這個故事中,她印證了母親的預言——她“將體驗一千次生命,讓每一次生命都沒有缺憾”。羅仙娜的姐姐“月姑”米麗亞姆,同樣有著驚人美貌,卻懂得求生之道,早早學會扮丑扮平庸。這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女性,先后遭遇懦弱無能的丈夫,自殺的母親,失蹤的妹妹,接連慘死的兒女,殘酷的暴政,紛亂的戰(zhàn)火,行政的延宕,命運的捉弄……所有人生的煎逼都加在這個女人的雙肩,她卻強忍著扛了下來。她祈禱,她對上帝說:“你還沒有打倒我”。她變賣家產,顛沛流離,輾轉來到美國,開始新的生活。她照料充滿敵意的莉莉,忍受她所有叛逆的惡言惡行,竭力打探羅仙娜的下落,全力營救,歷盡艱難,最終母女姐妹團圓。如果說羅仙娜是《信仰大道》中的夢想和翅膀,那么,這個向日葵一般的堅毅女性,就是這個故事的現(xiàn)實層面的肩膀和脊梁。故事中有一段,講羅仙娜出軌,被婆婆囚禁,一夜,她偷偷帶女兒夜行,讓她生平第一次看到綻開著一千朵燈光的夜晚。音樂如水沖刷著她們的耳朵,賣花人撞上耍猴人,花落滿地。美麗放蕩的妓女穿越大街,呼出香水、煙草味和乳白水汽,引發(fā)一場交通混亂。露天游樂場的摩天輪如此接近天空,讓羅仙娜吐露出幼年時展翅飛翔的秘密,對女兒講出肺腑之言:“從那以后,我就再也無法忍受雙腳踩在地面上的感覺”。曾經飛過的人無法忍受于泥沼中爬行,如同《櫻桃的滋味》中,那個一心自盡的人,突然嘗到櫻桃的美好滋味,百感交集,痛哭流涕,為了能繼續(xù)嘗到如此滋味,而忍痛呼吸,活了下去。這段華彩樂章出現(xiàn)在行尸走肉般的監(jiān)禁生活之中,小小的自由倏然閃現(xiàn),仿佛鑿開鐵屋,呼吸一口清洌的含雪空氣。想起布爾加科夫的《大師與瑪格麗特》,一雙魔力翅膀,可以賦予泥胎凡人多少尊嚴力量。如此看來,故事梗概寫成“女主人公愛上她的公公”就是對這個故事的最大諷刺。其實,這是一個男性淡出的女性故事,其中所有的男性、愛情、肉欲,在女性的光輝月華之下都黯然失色,恍如虛設。 “月光”,不就是與陽性的“日光”對立的陰性的溫婉冷冽之光么?它沒有發(fā)熱的偉力,卻因其清潔單純而具有使雪花變成雪崩的力量。撇開那些獨特的背景,它又可被看做是一本講述母女關系的書。讀它的時候,想起安吉拉□卡特的《明智的孩子》來??ㄌ貙憘ゴ笈?,家族歷史,母女關系,用的是恣肆語言,輕盈背景。與之相比,那海的故事更顯厚重。正如美如幻夢的“天使”羅仙娜因過多的眼淚而變成一頭腫脹的鯨那樣,《信仰大道》也因絕無僅有的女性苦難而擁有墜向地面的力量。沉重的苦難與自由的信仰,向下的力量與向上的力量,背棄與堅守,泥土與天空,囚籠與羽翼,德黑蘭貧民窟與富饒的洛杉磯,所有這些相反的力量始終在角力,它們拼命拉扯著這些了不起的女人們?!坝卸舅?,就有解毒藥”,她們選擇了流亡:“生存下去的秘訣就是欣然接受流亡的命運,適應它,然后接著前進。不管身后留下什么你都必須朝前走,你一定不能厭倦,不能停下來休息,不能走岔路。埋了孩子繼續(xù)走,輸?shù)袅藨?zhàn)爭繼續(xù)走……”繼續(xù)走,直到最終掙脫命運的魔法,漂洋過海,煉就刀槍不入之身,獲得了屬于她們自己的魔力?!缎叛龃蟮馈愤€讓我想起庫斯圖里卡的電影,拉什迪、帕慕克、奈保爾的小說,以及最近紅過全球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對于西方讀者來說,中東背景的故事是獵奇,是奇觀,是“異國情調”。在西方,譚恩美和湯婷婷們的中國背景的小說也被視作中東小說的同類??墒?,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它們不僅僅是這些。時代的變遷也許遮蔽了心眼,但只要歷史還在血液中流淌傳承,我們就無法徹底滌凈那些屈辱與苦難,這個故事,也必定會與荒誕而現(xiàn)實的《百年孤獨》一般,在中國找到它的回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