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羅小娟,趙復查 主編 頁數:271 字數:320000
內容概要
《語文教學智慧研究》是韓山師范學院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課題研究的成果。它凝聚了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部分教師和學生,以及潮州市高級實驗學校、昌黎路小學教師們的心血。為加快教師教育的改革,促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的整合,切實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水平,韓山師范學院近幾年通過組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整合高校與地方教育資源,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了一條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教育改革之路。這是值得贊賞的?!墩Z文教學智慧研究》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專題研究的成果之一。全書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兩個部分。
書籍目錄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語文教學智慧的理論研究
語文閱讀教學智慧主體間性的建構
個性化閱讀教學智慧的反思
語文教師表達的詩性智慧
詩意語文與教師口才詩意化智慧
兒童口語交際過程的心理特征
——基于口語交際教學智慧的思考
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兒童口語交際教學智慧的啟示
學習心理視域中的語文教學智慧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文本解讀智慧
欠發(fā)達地區(qū)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智慧
農村中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智慧
用“問題教學法”啟發(fā)學生的智慧
——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智慧
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智慧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智慧
……
第二部分 語文教學智慧的實踐探討
章節(jié)摘錄
情緒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具有趨向積極情感體驗而回避消極情感體驗的先天性行為傾向。情感體驗本身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構成其行為的直接動因,并出現相應的情感充予現象。所謂“情感充予”,指的是特定刺激物與情感活動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條件性聯系。它具體表現為該刺激物被情緒化地定性,以致其再現時可以引發(fā)相應的情感活動及其反饋結果?! ”热?,在口語交際及其學習的過程中,兒童成功或失敗的經歷經常導致成就感或挫敗感等情感體驗。如果這一類似的學習過程再一次重復或循環(huán),那么其口語交際學習內容就被充予了相應的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情感。而事實上,由于交際的對象性、情境性、功利性等特點,兒童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常常會產生緊張、羞澀、焦慮、挫敗等多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尤其是在有等級評分的環(huán)境里。即使是平時交際能力較強的同學,也難免由于環(huán)境、氣氛因素而體驗到挫敗感。而口語交際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更是因為焦慮感而金口難開。此時,如果處理不當則很容易固化成消極的情感充予。 因此,教師應重視興趣、情感的激活,幫助兒童更多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注重提高兒童心理安全度,幫助兒童克服心理障礙,提升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和表現欲。有一段時間,玩溜溜球在小學生中蔚然成風,有的孩子甚至上課都會忍不住偷偷玩一會兒。我們課題組的王芳老師便以此為契機,執(zhí)教了一堂題為“溜溜球玩出的名堂”的實驗課:王老師興致勃勃地拿著溜溜球走進教室,虛心地向學生請教玩法。這一下,孩子們紛紛驕傲地展示自己玩溜溜球的過人才能,并爭先恐后地給老師“傳經送寶”……結果,通過老師巧妙的教學誘導,二年級的孩子,居然能把溜溜球的玩法及趣事說得完整、生動而精彩。這一堂課的巧妙之處就在于王老師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兒童將游戲過程中那種陶然忘懷的情感體驗帶到課堂中來。同時,老師扮演成“笨拙”的學習者和虛心的請教者的角色,這也使兒童獲得了心理上的某種優(yōu)越感,輕松地克服了與教師權威交際的身份焦慮。孩子們在教老師玩溜溜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并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一種自我實現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將激勵兒童在以后的口語交際中不斷地獲得成功并固化為成就感和超越感,最終得到真正的自我實現?!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