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人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杰夫里·迪弗  頁數:545  字數:285000  譯者:夏維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消失的人》故事發(fā)生在紐約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里。殺手逃離現場手將自己鎖在一間教室里。幾分鐘后,警察包圍了教室。里面?zhèn)鱽硪宦暭饨?,警察破門而入,房間是空的。來去無蹤的魔術大師利用其精湛的魔術技巧,不單能將人殺于無形,還能夠在戒備森嚴的警方眼底下一次又一次逃離。林肯必須趕在下一個受害者死亡之前將魔術師捉??!

作者簡介

杰夫里迪弗1950年出生于芝加哥,11歲時寫出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從此再也沒有擱下筆。作為一名詩人、記者,他不光自己寫歌唱歌,還進行巡演。迪弗當過雜志社記者。為了成為《紐約時報》或者《華爾街H報》的法律記者,他去福德漢姆法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在法律界實踐了,一段時間,然后在華爾街一家大律師事務所開始了律師生涯。在這幾年間,他開始寫那種自己最喜歡讀的懸疑小說。1990年起,迪弗成為一名全職作家。
迄今為止,迪弗共創(chuàng)作了22部小說,獲得六次MWA(美國推理小說作家協會)的愛倫·坡獎提名,一次安東尼獎、三次埃勒里·警因最佳短篇小說讀者獎。2001年,《空椅子》一書獲W.H史密斯好書獎。2004年,因為《野獸花園》,迪弗被CWA(英國犯罪小說家協會)授予鋼匕首獎。
迪弗的小說被翻譯成35種語言,多次登上世界各地的暢銷書排行榜,包括《紐約時報》、《泰晤上報》以及《洛杉磯時報》這樣的火媒體。他的名作《人骨拼圖》被環(huán)球電影制片公司拍攝成同名電影,由奧斯卡獎得主丹澤爾·華盛頓與安吉麗娜·朱莉聯袂主演,《少女的墳墓》被HBO改編為電影《死寂》,由詹姆斯-加納主演。另一部小說《藍色駭客》的改編權亦已售出。
杰夫里·迪弗興趣廣泛。除了犯罪偵探小說,作為美食家的他還有意大利美食方面的書行世。

書籍目錄

第一部 效果第二部 方法第三部 泄底

章節(jié)摘錄

電腦顯示器上出現弗吉尼亞州的區(qū)號七0三,接著電話便撥出去了。鈴聲響后,一個小女孩接起了電話。“這里是金凱德家?!薄班拧量嗽趩??我想找你父親說話?!薄罢垎柲??”“林肯·萊姆,從紐約打來的。”“請稍等?!币粫汉螅娫捘穷^出現了一個悠閑自在的聲音,說話者正是那位全國最優(yōu)秀的文件檔案鑒定專家?!班耍挚?,有一兩個月沒見了吧?”“一直很忙,”萊姆回答,“你呢,最近在做什么?”“哦,還不是那些麻煩事,差點引起國際爭端。我們這里的英國文化協會要我去鑒定一本愛德華國王的日記,那是他們從私人收藏家手里買來的。請注意我這句話的時態(tài),林肯。”“你的意思是他們已經付了錢了。”“六十萬美元。”“還真有點貴。他們真的那么想要嗎?”“哦,這件事背后倒是有不少有趣的傳言,涉及丘吉爾和張伯倫。不過,當然這不關我的事。”“當然與你無關?!比R姆耐著性子說。每當他想要請別人免費提供協助時,脾氣和耐性總是會變得稍好一些?!斑@本日記我看過了,我還能做什么?我只能提出質疑。”“質疑”一詞本身并無惡意,可是如果出自像金凱德這樣的文件鑒定專家,就等于已給這本日記烙上“偽造”的惡名?!芭叮麄儠幚淼?,”他繼續(xù)說,“不過,我這才想起他們還沒付我錢……不,親愛的,要等蛋糕涼透之后才能撒上糖霜……因為我說了真話?!苯饎P德是聯邦調查局總部文件鑒定科的前任科長,也是一位單親爸爸。為了能多陪陪兩個孩子——羅比和斯蒂芬尼,他辭去了調查局的工作,在家里成立了一個私人文件鑒定工作室?!艾敻覃愄睾脝幔俊彼_克斯對著麥克風說?!笆悄銌幔⒚桌騺??”“是我?!薄八芎?,不過我好幾天沒見到她了。這星期三我們帶孩子們到星球樂園玩,在我正要開始用激光槍和她對打時,她的呼叫器響了。她接到命令,必須去踹開某人的門然后逮捕他,地點大概是巴拿馬、厄瓜多爾之類的地方,詳細情況她并沒有告訴我。話說回來,你們還好吧?”“我們正在辦一個案子,現在需要你的協助。情況是這樣的:我們要追捕的疑犯在警衛(wèi)室的登記簿上寫下了名字,你懂我的意思嗎?”“我明白。所以,你們需要我?guī)兔ψ龉P跡鑒定?”“問題是,我們在登記簿上找不到疑犯的名字?!薄懊窒Я耍俊薄笆堑??!?/pre>

編輯推薦

《消失的人》由當代西方唯一堪稱天才的偵探小說大師著。全球暢銷書排行榜長盛不衰的榜首作家迪弗的小說被翻譯成35種語言,全球銷售過億冊愛倫·坡獎、安東尼獎、埃勒里·奎因獎、W.H·史密斯好書獎等多項大獎得主 只有兩件事奧巴馬與希拉里絕對沒有分歧:第一,想當美國總統,第二,喜歡讀杰夫里·迪弗魔術般的殺人手法,眼花繚亂的精心布局,挑戰(zhàn)你的智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消失的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7條)

 
 

  •   《消失的人》大概是林肯系列中除了《人骨拼圖》以外我最喜歡的一本了。在本書中,作者一改平時喜歡多重變換的殺手身份,以一個單一的殺手為主線進行作案。但是不變中又有了萬變,這次所給予我們超級享受的,是那個變幻莫測的超強魔術師。

    所謂神仙,不外乎能飛天遁地,能變換人形,能點石成金。本書的魔術師在施展其魔法時,其能力真是可比擬神仙了。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寫一部書,便能將該方面的知識全部了解通透。在本書中,作者為我們揭開了不少魔術之謎,以及講述了不少魔術界的超高明魔術內容,比如“快速變裝”、“活鋸女郎”、“擦揉開鎖法”、“脫逃術”、“燃燒的鏡子”……科學中又帶著令人著迷的神奇,讀得非常過癮且深感佩服。
    作者在構思上也相當巧妙,一次次的抓捕,又一次次的被殺手逃逸;一次次的破解迷題,又一次次的出現新的障礙……將讀者的心思都抓牢抓緊,無法自拔的隨著書中的內容而跌宕起伏。
    是一部極其扣人心弦的優(yōu)秀作品。

    有趣的是,翻看迪弗的書,幾乎找不到所謂的前言和后注,不同于日系推理的小說,往往有著評書人高超的解讀。大概也是迪弗的書,雖然內容豐富,卻有著西方推理小說的直截了當,完全不需講述吧。
  •   除了《少女的墳墓》以外,到目前為止,讀迪弗的書都是林肯·萊姆系列的。除開最喜歡的《人骨拼圖》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電影及演員的影響因素外,個人認為《消失的人》比《棺材舞者》、《空椅子》和《石猴子》更為精彩。其中的情節(jié)總是讓你在一片柳暗花明的表象下接受新一輪的智力較量,回旋的設計始終沒有最后的交底,確實引人入勝,值得推薦。
  •   看過<人骨拼圖>后,知道了迪弗,這本書增加了魔術師的誤導,中間幾次轉折都出人意料.總得來說讀得很過癮,打算把迪弗其他的書都買下來.
  •   還沒看,喜歡迪弗的人骨拼圖才買的這本書,期望傎很高
  •   非常高明的作家和非常高明的寫作,已經收全了迪弗的作品
  •   還能說什么呢,我是真的很佩服迪弗的,喜歡他的這部作品。
  •   在拳擊水平相當的對手比賽中,常用的無疑是刺拳,流暢的刺拳可以告訴出拳者對手的水平,水平相差很大的情況下,刺拳就解決問題了,而在水平接近的時候,刺拳就變成了連續(xù)的虛招,flasemove,通過手部腕部的動作,欺騙對手,或者,按照小說的說法,誤導對手,在對方的節(jié)奏步調都被打亂的時候,自低位打出的后手勾拳將把對手重創(chuàng)倒地,KO結束戰(zhàn)斗,,,《消失的人》就是按照這樣的節(jié)奏來編寫的一個魔術犯罪故事這一次,林肯對付的是一個幻術、逃脫術、手技的大師,故事層層推進,時而又后退幾步,抓住魔術師,被他逃脫,再次抓住,,,猜透他的動機,泄底他的方法,被他蒙蔽,再次找出案底,故事驚心動魄,展現了Jeffery過人的功底,自上部書成為中國通和圍棋高手后(這部還提到了桑尼給他的關帝像),這部書他又成為魔術高手,而且,最后利用evidenceneverlie導出了殺手的本質,明顯的目標是報復,戰(zhàn)術技巧是傭金謀殺,隱秘的目標還是報復,報復馬戲團中致命的大火和天才的隕落小說寫的出眾,處處令讀者意想不到,又不生硬,避開一般小說、影視中庸俗的橋段,而我,一如既往的關心著林肯·萊姆,無論他做不做手術,畢竟他還可以調動資源打出低位后手重拳,cool
  •   作者的書只要看到都會買,(個人感覺)每本都是經典,不枉費獲得過這么多的獎
  •   看過人骨拼圖和棺材舞者,非常好萊塢的感覺,讀書如看電影,緊張刺激,500頁一氣呵成
  •   昨天已讀完神探萊姆的系列,感覺意猶未盡,還沉浸在書中的情節(jié)不能自拔。神探萊姆不是一個人的故事,是一個團體的協作彷如一個交響樂團,萊姆是指揮家,薩克斯是他的手、他的眼、他的腳,是整個交響樂中主要的演奏者,庫柏、托馬斯等其他角色共同完美的組合使這部交響樂讓人癡醉沉迷,這是我喜歡的并極力推薦的。
  •   相當不錯,情節(jié)、結局都出人意料而又于情理之中。翻譯得也好!看完中譯版的,轉而看英文原版。都好!
  •   懸疑經典,值得一看。
  •   一部棒極了的作品!應該是林肯系列中數一數二的,強烈推薦!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一部研究了中國文化的關系,這次作者真是靈活運用《孫子兵法》啊,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全書中詭計層出不窮,而且一次次出人意料帶來了美妙的閱讀經歷。
  •   精彩,他的書,一如既往的精彩
  •   還沒看完,但無論是書的裝幀還是書的內容,都非常的好,新星出版社的書,總體不錯!等發(fā)了工資,我準備把作者的其余幾本一起買下來.呵呵,現在開始存錢.
  •   很精彩的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卻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跌宕起伏的故事,讓人上癮。
  •   硬是想一口氣看完,舍不得放下啊。。他的一套書,幾乎都集齊了。
  •   GOOD BOOK!!!!!!!!
  •   內容有驚喜
  •   厚厚的一本書,絲毫沒有篇幅的廢話。故事高潮迭起,又峰回路轉。每當覺得應該接近尾聲的時候,作者又會出其不意給大家驚喜,又被帶進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中去。
  •   對生活啟發(fā)很大。比如金融,到了大底為了防大眾抄兩大莊家國(美,中)互打貿易戰(zhàn)。比如政治,為了防冷場東抓西抓所謂巨星加盟,主旋律爛片因此被炒炒,倘若不炒,誰的面子冷呀?阿?
  •   不錯,不過情節(jié)不是那么曲折了,至少壞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不像其他本,真正的兇手總要到最后才現身。
  •   內容一如既往的曲折懸疑,很喜歡迪弗的小說,萊姆系列我就差一本了,很喜歡這系列。希望迪弗能夠繼續(xù)下去,期待。。。。
  •   延續(xù)了迪弗一貫的風格。迪弗對每一位罪犯都充滿了同情,在一次次較量中,魔術師更吸引人。定價偏高。
  •   看了挺長時間,寫的真的挺好的!
  •   看書純粹看個興趣,情節(jié)上出人意料是有的,就是不大自然,有種為了藝術而藝術的感覺
  •   豆瓣評價不錯。
  •   好書精彩
  •   很精彩的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卻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跌宕起伏的故事
  •   相對石猴子,遜色不少。
  •   還差十二張牌就把林肯有的都看了。可能審美疲勞了,折來折去覺得習以為常了
  •   是林肯.萊姆系列故事的第五本。建議讀者從第一本《人骨拼圖》開始看起。這樣看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優(yōu)點就是可以跟蹤林肯和薩克斯的情感歷程;缺點就是會感覺故事一路走下坡。《消失的人》總的來說還可以,場面宏大,但很讓人眼花繚亂,頭腦發(fā)昏。反正魔法這事本來就是令人眼花繚亂頭腦發(fā)昏的事。但是為了這么個理由來行兇,未免也太令人難以置信!
  •   沖著作者的高人氣買的,讀過以后覺得沒有太好
  •   一般吧,沒有期望中的好,但是還算不錯
  •   迄今為止看過最好的一本迪弗作品。就是不知道冷月能否超越它了,等有空再看一下。 書中依然可以見到諸多大叔作品常見的標志性元素。極具科學性的證物分析,走格子,法國法理學家的犯罪現場交叉理論,敘述兇手心理活動時的指向性誤導,和莎克斯的情感互動等等,這些都屬于其刻意為之。然后是擁有特殊技術的連環(huán)殺手。不過這里作者將其特殊才能和詭計發(fā)揮到了極致,比以往任何一個殺手都結合得好。除了兇手一貫擅長的誤導和障眼法,各種魔術手法和原理運用得天衣無縫又讓人驚嘆。雖然有時候仍然稍顯夸大,讓我產生“這個現實中不太可能吧”的感覺(比如說從監(jiān)獄逃脫這段,使用隱藏的爆竹炸開頭皮的障眼法),總體感覺還是非常過癮。 在前半部分大叔就迫不及待地把魔術欺騙的理論精髓拋到讀者面前(物理欺騙和心理欺騙),而后面魔術師(即殺手)采取的一連串詭計也都大體參照了這些理論。讓人驚嘆的心里欺騙手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計謀鋪墊,導致一再的多重轉折。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殺手總算不再偽裝成警方身邊的涉案人員,單憑和萊姆之間的斗智便足夠讓讀者感到持續(xù)的意外性,也算一大突破吧。 大叔還經常喜歡在兇手的動機上做文章,讓人每回越到最后越忍不住猜測其真實動機。這回倒是直接將動機和兇手的詭計結合在一起,效果卻出奇的好。對于魔術師的真實身份設置,大叔還是玩了一個小花招,把我給騙到了。而且到了末尾,大叔還忍不住愚弄讀者一下,不...過耍得太過突然前面又沒什么伏筆,估計不太容易騙倒各位。 萊姆在這里的發(fā)揮還算比較多,基本致勝手段依然是分析推理各種證據,即時洞悉殺手心里意圖,最后引蛇出洞。人物設置上卡拉這個角色也很出彩,迪弗借其進一步闡述了各種魔術原理,和殺手也有不錯的對比效果??傮w而言本書細節(jié)設計異常強悍,大叔的這場魔術秀實在令人眼花繚亂,五星推薦。 (豆瓣轉貼) 閱讀更多 ›
  •   空椅子,人骨拼圖,還有這部消失的人,真的是堪為經典之作。特別是這本,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本來以為已經結束了,結果又發(fā)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魔術由始至終貫穿其中,非常非常的精彩,真的很喜歡。如果喜歡迪弗小說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一部。不過最近比較失望的就是買了《石猴子》這本迪弗的小說,結果我看了有幾十頁,還沒有激起我一口氣看完的欲望,這本書寫的滿失敗的,不太喜歡。總體來說,我認為迪弗的偵探小說還是最為經典的,比丹布朗的好看多了。
  •   買他的書最初是應為喜歡電影《人骨拼圖》,看了原著后發(fā)現其實比電影還好,巧妙的情節(jié)設計、微妙的情感交流,嚴謹細致的推理風格都是我偏愛的。所以買了特別多他的書,真的很精彩。本書是他的又一杰作。非常喜歡
  •   本來就很喜歡魔術,這本書里,迪弗把魔術運用的惟妙惟肖,真是太精彩了。
  •   “消失的人”書里有“消失的頁”,整整二十幾頁。書陳舊尚可忍、但缺頁就不可忍了。卓越你要對你的合作商家要嚴格把關、有相應的準入踢出制才行。
  •   非常不錯的小說。緊張、刺激,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懸念、出人意料的轉折、簡潔流暢的語言。書的裝訂質量也沒話說。總之,喜歡迪弗的人絕對不可錯過。
  •   用魔術手法、技巧殺人泄恨,一向討厭直覺和感性的林肯通過這次的經歷想法上有了一些些改變。
  •   拿起來就愛不釋手,故事很吸引人,過癮.
  •   迪佛的作品我基本上能買到的也都收了。他的書都超厚,拿在手里很有感覺,我都厚的書都沒有什么抵抗力。這本的一大元素就是魔術,各種各樣的魔術。蠻有趣的,值得一看。
  •   第一次讀這個作家的作品,感覺還可以。能夠二流吧。
  •   迪弗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林肯簡直就是個神!
  •   跟魔術有關的,照例的情節(jié)翻轉再翻轉,感覺不如《冷月》,還是非常好看的
  •   那么厚的一本書,字竟然這么小,而且行距極大,真不知編輯是怎么想的。
  •   看完以后真的很想大呼一聲“贊!?。 眫\(≧▽≦)/~迪弗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如同千變萬化的魔術手法一樣,讓人的眼球一刻都不能松懈。細膩通俗的魔術知識讓人大飽眼福,仿佛身臨奇幻馬術團最頂級的表演場中,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讓我到了最后,... 閱讀更多
  •   迪弗的作品水準保持的不錯,基本上都是精心構思的作品,沒有讓人失望的東西。看他的書最大的問題就是停不下來,有影響休息的嫌疑。可看可收,4星評價。
  •     此處是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的《消失的人》。所羅列不包括翻譯句子意思的錯誤。
        
        P表示頁數,P1即第一頁
        L表示行數,L1即第一行
        
        1. P41,注釋 薩巴斯(Zabar s) 應為Zabar's,缺了一個省字撇。
        
        2. P45,最后一行 “但她去控制不住” 這里“去”應改為“卻”。
        
        3. P46,注釋 金吉姆(Gold s Gym) 應為Gold's Gym,缺了一個省字撇。
        
        4. P50,L1 “看起很像” 應該是“看起來很像”。
        
        5. P54,倒數L2 “哈里·波特” 中國目前只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哈利·波特》,影響如此之大的書,里面從來都是“哈利”。請尊重已有的譯法。
        
        6. P88,L7-L8 “快點離開里” 應為“快點離開這里”。
        
        7. P106,注釋2 Hell s Kitchen 應為Hell's Kitchen。又是一個沒有省字撇。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錯誤。
        
        8. P118,L12 “但卡爾活特” 應為“但卡爾沃特”。無語了。
        
        9. P207,倒數L4 “開槍射個那” 似乎應該是“開槍射那個”......
        
        10. P227,注釋 Tourette s Syndrome 沒有撇......哪位寫個偵探短篇吧,就叫《消失的省字撇》。
        
        11. P277,L4 “它也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應為“它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12. P282,L13 “小胡迪” 應為“小胡迪尼”。
        
        13. P380,L3 “微弱的的蜂鳴” 應為“微弱的蜂鳴”。像這種錯誤用不著太仔細就能看出來,兩個“的”放一起很扎眼的。
        
        14. P385,L4 “優(yōu)美地地滑過舞臺” 應為“優(yōu)美地滑過舞臺”。又是一個。
        
        15. P391,L3 “另一半是則對著” 應為“另一半則是對著”。
        
        16. P435,L1-L2 “頂上是有那座嘆息橋,對面不遠處則是” 搞不清楚“頂上是有那座”這里倒底應該是什么。
        
        17. P371,L10 “巴恩斯后來便稱他為魔術師” 而到了P449,倒數L7處時,“用巴恩斯的說法是‘魔法師’”。究竟巴恩斯稱他是“魔法師”還是“魔術師”?。课覍φ樟艘幌掠⑽脑?,兩處作者都用的是Magic Man。所以要么都用“魔法師”,要么都用“魔術師”,根據譯者自己理解?;蛘邽榱瞬缓腿R姆稱呼的“魔法師”重復,也可以譯作“魔力男”什么的。
        
        18. P455,倒數L9 “哈里·波特” 還是這個問題??偸怯泻芏嗳税阉g成“哈里”。Harry可以譯成“哈利”,也可以譯作“哈里”,但對fans來說,“哈里·波特”如同是另外一個人。
        
        19. 這個問題是最讓我不知道說什么好的。在整個萊姆系列中,書中的人物最慘的是緊急勤務小組(ESU)的隊長Bo Haumann。P415,倒數L2譯為“鮑爾·霍曼”,而到了P481,倒數L1則成了“鮑伯·霍曼”。一本書中,同一個人物居然有兩種譯法!而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萊姆系列中,他的中文名也不一致,還有“波·豪曼”什么的,還有,我想不起來了。他的中文名倒底是什么呢?新星就連人名都不統一。
        
        20. P499,L8 “深吸吸” 應為“深呼吸”。都已經很像笑話了...
        
        21. P499,L12 “她的母親把視線從電視上,驚訝地眨了眨眼” 我也很驚訝地眨了眨眼。這前半句都沒說完?。≡倪@里是“Her mother turned away from the TV.”所以應該在后面加上“移開”之類的詞。
        
        此處再雞蛋里挑骨頭、矯情地說一下,ESU書中譯作了“特勤小組”,當然可以,但是這個名稱總是讓我往“特勤處”聯想,那是Secret Service,專門就保護總統的特工。我想是不是能換一個?
  •     我看過納蘭潛艇寫的那個好長的迪弗介紹,里面還有入門方法,有推薦閱讀順序,有好幾種吧不過反正沒推薦從這一本開始讀。
      
      不過我還是撿了它。因為覺得魔術?好像很炫的嘛來看看能玩什么花樣。
      
      迪弗靠科普賺了不少稿費,本篇中大量的篇幅用于介紹魔術的流派、理念、基本知識,由于情節(jié)需要再加上寫得很有技巧,不是一口氣灌給你,而是慢慢滲透,所以還挺好接受的?;旧鲜瞧埔粋€案子就給你講講這一個案子里面魔術師變了什么戲法,原理、手法是怎么樣的,很好玩。
      
      卡拉是個令人喜歡的姑娘。堅強、聰明、有幽默感,最后作者也偏心給她一個美好的結局。
      
      最大的surprise之一在于魔術師的真正身份。挺悲哀的,只能說他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沒去治……
      
      由于是第一本,還不熟悉迪弗的套路,沒有膩歪的感覺,讀起來呼呼呼直叫過癮。到后面的書就開始煩了。不過縱觀林肯系列,消失的人的質量是上上乘,如果你沒什么耐心,沒辦法讀完那么多大部頭,請直接從最好的讀起,就不要留到后面了。比較差的是《第十二張牌》可以略過不讀。
      
  •     本書的原定譯名為《妖術師》,估計譯者是真正的看了這本書才這么翻譯的,而后來又根據字面意思翻譯成《消失的人》,總覺得欠妥當,也許這就是新星的翻譯吧,而原來的那個譯者估計深受群眾出版社的影響。
      
      廢話少說,進入正題。本書講的是一個對于所有推理小說作家來說都比較頭痛的人物設定——魔術師,總所周知身為一個魔術師尤其是一個牛b的魔術師肯定有著不同于其他兇手的各種炫目的作案手法,讓警方摸不著頭腦,而身為一個推理小說作家,如何把握這名魔術師作案的“度”,則是最頭痛的問題。寫的太玄乎了,看著眼花繚亂固然好,但是最后總的圓滿收場吧,弄得不倫不類的會被拍磚的。而寫的太過中規(guī)中矩,兇手的手法神馬的過于普通,與其他兇手無異那更不成了,這種特殊的人設弄成路人一樣,讀者肯定也不高興。所以魔術師犯罪這種題材確實不好寫,而迪弗拿捏的相當適度,不說完美,至少也很精彩。
      
      馬勒里克【跟MLGB一點關系都沒有,是一名著名的魔術師,而他因為一種我們并不知道的原因,四處獵取自己覺得合適的人來殺害,殺害他們的手法都非常特別,全都是各種大型魔術和逃脫術的場景,此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胡迪尼迷兼瘋子,而與此同時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還有一個人,女魔術師卡拉,這位跟著一名退役魔術大師學了幾年的菜鳥魔術師被萊姆團隊找來當顧問,一老一少兩名魔術師的斗法,就此展開。
      
      就在馬勒里克橫行四處,伺機作案的時候,另外一伙極端人士正策劃在聯合國會議上搗亂,并且揚言要暗殺檢察官,同一本書里面迪弗絕對不會弄兩個案子并行推理的,所以妖術師案和極端人士案應該是一起的,但是究竟是什么把這兩伙毫不相關的人牽扯到一起來,就連萊姆也摸不到頭腦。
      
      和空椅子很相似,兇手提前被抓了,就在一本書進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不過根空椅子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兇手是有著天才技巧的魔術師,熟悉逃脫術的馬勒里克自然不會乖乖就范,然而就在他想要伺機逃跑被獄警一槍打爆頭的時候,我徹底摸不到頭腦了,迪弗讓這樣一個重頭人物就此消失,那后面的200多p還寫個毛線啊。當然事情永遠不是那么簡單,至少在迪弗的書里,事情永遠不是那么簡單,就在馬勒里克逃脫了監(jiān)獄以后,真正的重頭戲開始了,就是他到底和那群瘋狂的極端人士有什么關系。經過萊姆看起來越來越被忽視的證物分析和越來越被重視的邏輯分析,迪弗連續(xù)抖開兩個包袱,徹底理清了所有的脈絡,兇手的真實意圖終于被揭露出來,而這樣還遠遠不夠,迪弗緊接著又來了一次有驚無險的逆轉在急風的彎道,馬勒里克真實身份揭曉,我跟所有讀者一樣,松了一口氣,放下了這本厚重的大書。
      
      等等,后面還有10p,而顯然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迪弗又在這里玩了一次小花招,通過一個滴水不漏的邏輯推演把所有人算計了一遍,然后再統統丟回現實,讓那些喜歡喜劇結局的讀者全都度過了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3分鐘,然后,整個故事緩緩落幕。
      
      本書的特點在于這次出了常規(guī)的證物分析和邏輯分析【萊姆小分隊】,和現場勘查,軟硬漢情節(jié)【薩克斯】,新增了一個顧問人設【卡拉】,這個人的出現在案情頗為平淡無聊的時候起到了很好的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也為迪弗騙稿費做出了一點貢獻,不過卡拉的出現讓這本書的精彩程度有增無減,而且不同于金牌路人德爾瑞和塞林托的是,卡拉本人是真正的參與到了與兇手的互動中去,而她也為迪弗戲耍讀者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迪弗才是真正的魔術大師。
  •     這本可以說是我看過的迪弗中詭計最花哨的一本了。本書講述的故事非常精彩,于是我第一次一氣呵成的讀完了一本迪弗的作品。不過本書中還是有令人失望的地方,我總結了兩個亮點與兩個失誤!
      
      本書最大的亮點當然是魔術了。由于這次的罪犯是一名“魔術師”,所以本書簡直是一本魔術入門。兇手每犯下一個案子就會用上數種魔術手段。有逃脫術,快速變裝,心理誘導,轉移視線,切割女郎,燃燒鏡子等等……以林肯為首的調查小組也不得不請來了一名魔術師作為顧問。于是一場魔術師對魔術師的比賽便開始了。由于引入了魔術,所以本書中以魔術為原理設計的詭計比比皆是,令人應接不暇。在以往的林肯系列中是少見的。這讓我想到了同樣是以魔術為主題的《死亡飛出大禮帽》。不過本書中的詭計都是一些小花樣,迪弗畢竟不是專業(yè)魔術師,不能與勞森相比的。不過迪弗的書本身就不是以詭計為主的。所以也就不用苛求了。
      
      先說句題外話,本書中出現的魔術大多為常見或者逃脫術。講解的也都是一些魔術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巧。所以想在本書中看到大型魔術泄底是不可能了。
      
      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引入了見習魔術師卡拉這個人物。雖然書中她只是個見習魔術師,但是其水平就如林肯所說,完全是專業(yè)級的。書中關于其在林肯與薩克斯面前信手拈來的魔術講解描寫的極為生動,令人贊嘆。而她在本書中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本書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超過了女主角阿米莉亞!
      
      不過有得必有失,本書由于過于依賴魔術給讀者帶來的視覺享受,卻忽略了林肯萊姆系列的精髓——刑事鑒證。本書中大多數物證都是查不到可靠來源的。而書中對阿米莉亞“走格子”的描寫也僅僅一筆帶過。而林肯則與對手打了一場心理戰(zhàn)。如果這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那么無疑是成功的??墒前l(fā)生在林肯身上則有了喧賓奪主的感覺。畢竟林肯擅長的不是心理分析,而是物證鑒定。所以我認為這是本書一大失誤的地方。
      
      而且本書終于落入了為意外而意外,為逆轉而逆轉的套路中了。兇手的行人令人難以理解,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卻被搞得如此復雜?;仡^想想,兇手根本沒有必要搞出這一大串的花樣。而現在仿佛是兇手早已知道林肯其人,故意挑戰(zhàn)他似的,邏輯上說不過去。這是本書第二大失誤的地方。
      
      當然,如果不糾結以上兩條,本書依舊是本精彩的小說!
  •     五月風箏2010-09-07 22:57:56
      
      《消失的人》大概是林肯系列中除了《人骨拼圖》以外我最喜歡的一本了。在本書中,作者一改平時喜歡多重變換的殺手身份,以一個單一的殺手為主線進行作案。但是不變中又有了萬變,這次所給予我們超級享受的,是那個變幻莫測的超強魔術師。
      
      所謂神仙,不外乎能飛天遁地,能變換人形,能點石成金。本書的魔術師在施展其魔法時,其能力真是可比擬神仙了。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寫一部書,便能將該方面的知識全部了解通透。在本書中,作者為我們揭開了不少魔術之謎,以及講述了不少魔術界的超高明魔術內容,比如“快速變裝”、“活鋸女郎”、“擦揉開鎖法”、“脫逃術”、“燃燒的鏡子”……科學中又帶著令人著迷的神奇,讀得非常過癮且深感佩服。
      作者在構思上也相當巧妙,一次次的抓捕,又一次次的被殺手逃逸;一次次的破解迷題,又一次次的出現新的障礙……將讀者的心思都抓牢抓緊,無法自拔的隨著書中的內容而跌宕起伏。
      是一部極其扣人心弦的優(yōu)秀作品。
      
      有趣的是,翻看迪弗的書,幾乎找不到所謂的前言和后注,不同于日系推理的小說,往往有著評書人高超的解讀。大概也是迪弗的書,雖然內容豐富,卻有著西方推理小說的直截了當,完全不需講述吧。
      
  •      這個小說我是聽完的,每次聽的時候,先要聽主持人煞有介事的吹噓下迪弗先生的構思巧妙,然后是一句不知所云的“聆聽之前,沒有真相”。-- 用老羅的話說,這句話正確的令人發(fā)指。
      
       客觀的說,這部作品的立意還是不錯的,魔術師殺人確實是個挺棒的點子 -- 逃脫術,易妝術以及對人心理的掌握確實能讓一個魔術師變成一個危險的罪犯。然而,花了一共14個小時聽完的這部作品還是讓我有些失望,不是失望小說的情節(jié),情節(jié)可以說足夠精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即便是最后仍然有出人意料的結局。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整個小說有為了出人意料而出人意料的嫌疑。作品里的懸念可謂一浪高過一浪,作者想必殺死了自己相當多的腦細胞才達到這個效果。每個懸念看起來都是很合理的,其核心是誤導,其模式是,兇手為了誤導警方這么想,于是乎那么做了一票,當警察發(fā)現了另外一票時,發(fā)現這是兇手為了做第三票的又一次誤導,如此等等。本書開始,讀者會以為這是一個變態(tài)魔術師,后來發(fā)現他不是,是一個報復從前傷害自己人的復仇者,后來發(fā)現復仇也是個誤導,其實他是為了某個秘密團體去殺害檢查官,再后來又發(fā)現,其實殺害檢察官也是個誤導,他還是為了要復仇。確實很驚心動魄,唯作者似乎忘了,真實世界里,如果要這么誤導來誤導去,還不如趁著警方沒有注意的情況下,頭一票就直接達到目的才干凈利索,何必搞得雞飛狗跳,草木皆兵,這樣還怎么下手啊。這個邏輯,作者似乎忘了。之所以強調邏輯,不僅因為這是推理偵探小說,而且是因為即便是小說,也是要給人真實感才有意思,才能真正讓人身歷其境。設想如果為了心跳而跳出現實的可能性人為的制作那些噱頭,那么這就是個乏善可陳的故事了,因為現實生活中不會有 -- 如果這樣,那就堪比武俠小說了。
      
       推理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們,諸如柯南道爾,是完全站在一個刑偵的角度上,把案子以一個警員或偵探的角度步步推進,最后揭開真相,讓讀者佩服主角的智慧。阿加莎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模式,排除法,模式是大家都有嫌疑,最后都排除了,才發(fā)現原來嫌疑最小的反而可能是最大的嫌疑犯。讀者在讀的時候,也慢慢的參與了推理,因此常常覺得有了格外的樂趣。當然,當這位人稱阿婆的人寫了無數的一樣套路的書以后,未免讓人有些倒胃口。硬漢派的作家們,如代表人物昌德勒,則不是很注重破案的經過或者推理的過程,他們其實是在寫那個社會和那個社會下的蕓蕓眾生相。破案不是重點,人物才是。所以讀來你會佩服某個人,不是因為他高明,而是因為他的人性閃光,你也會鄙視某個人,也不是因為他是兇手,而是他是個卑鄙的,丑陋的人。
      
       第一次讀迪弗的作品是那個《空椅子》,老實說,評價不高。迪弗似乎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風格,你一開始就知道兇手是誰,他在做什么,故事的看點不是找到這個人,而是正義一方如何排除萬難抓住這個人,想法不錯。可惜的是,我覺得他往往弄巧成拙,既失去了傳統推理小說中“誰是兇手”的懸念,又沒有描寫眾生的深刻筆法 -- 好人壞蛋一目了然,人物刻畫干干巴巴。比如此書,我沒有發(fā)現一個有意思的人物描寫。
      
       回到標題,不是咒此君亡故,而是覺得既然他被譽為推理大師,那么也該像魔術師一般,不停的改換路數,玩玩把戲,把自己隱身幕后,讓觀眾大飽下眼福。
  •      本評論敘述了小說第一個謎團,略微提及劇情;最后一段分析詭計類型,不過我在那一段敲了好幾個回車,擔心知道詭計類型二影響閱讀的同志可跳過最后一段。(不過個人認為即使知道詭計類型也毫無關系?。?br />   杰弗里-迪弗的《消失的人》全部看完了。這里寫點評論和感慨。
      首先,這本書在我看過的幾本迪弗里面屬于第三好看,僅此于藍色駭客與空椅子,而且個人認為,如果和空椅子作比較,這兩本書誰更優(yōu)還真不太好比,兩書都有無比震驚的強逆轉結局,兩書都是高潮迭起情節(jié)緊湊,主犯都是高智商且身懷專業(yè)絕技??找巫拥膬?yōu)勢是逆轉次數更多,且效果略佳(主要是空椅子的連續(xù)逆轉在最后二十幾頁),而且伏筆埋得堪稱絕妙,極難猜兇手但是解謎時邏輯很強(林肯根據“空椅子”這個關鍵點展開推理揭出全部陰謀絕對經典)。而消失的人的優(yōu)勢則是,不斷地運用易容術、密室蒸發(fā)以及XX詭計等在歐美當代長篇已經沒落的本格詭計,并展示了這種詭計的一種全新(至少我是首次見識)的寫法,讓這種詭計顯得現實化可行化,從而展示它們新的生命。
      消失的人是一場魔術師之間的斗志。主要和次要的詭計都涉及了魔術手段或者魔術欺騙原理。由于開場就告訴我們連環(huán)殺手受過魔術師專業(yè)訓練,所以,易容術、腹語術、假指紋等傳統小說認為太夸張甚至不公平的因素,這兒司空見慣且用得很妙、密室蒸發(fā)、密室逃脫也出現了數次(不過只有第一個密室蒸發(fā)是本格寫法,其他的都是直接敘述他怎樣脫身的)
      消失的人開場就是一個密室蒸發(fā)謎團(簡介里面寫的就是這個謎團),殺手“魔法師”在兩個警察追捕下,跑進音樂教室鎖上門,警察聽見歹徒在房內揚言抓到人質并開了一槍,然后聽見鋼琴叮叮當當的聲響。但當他們同時撞開兩扇門進去是,魔法師、人質全部憑空消失,現場只有兩張倒翻的椅子,一些紙屑和粉末和一張老舊的大鋼琴。
      而這僅僅是第一個詭計。
      
      而更令我震驚的是,之后不到二十頁的篇幅,林肯就解開這個詭計。結合開場殺手的獨白,我們可以意識到,這個密室僅僅是眾多魔術表演的一個。此時書還不到十分之一。不可能犯罪之所以在當代寫實作品中變少的緣故,就是現代的技術下面破解這些把戲太快了,《消失的人》則給出一個比較好的解決途徑——改變詭計實用價值??栒f,傳統密室的作用四個:偽造自殺、造出超自然現象、意外巧合、協助做不在場證明,這兒則都不是,密室也好、易容術也好,眾多本格詭計的目的都是為了迅速脫身并只留下無法追查的線索。
      所以,第一個密室就本格密室發(fā)展史而言,并不很高明,所以它只配二三十多頁并很快解答。本書的詭計看重的誤導和欺騙的思想,是魔術的靈魂的展示。
      所以核心詭計是此書能成為我心中的迪弗第三神作的關鍵。此書大型核心詭計有兩個,為了盡可能少地透露情節(jié),我打算在最后一段再介紹之。
      
      本書小詭計眾多,“魔法師”每次計劃殺人或籌措不可能犯罪時,都會在自言自語中向“尊敬的觀眾朋友們”介紹一種和他的犯罪現場設置或者詭計的原理相對應的魔術,最絕的我認為是里面的越獄情節(jié),絕對不比邁克爾-斯科菲爾德的把戲遜色。
      林肯系列殺手或者犯人都有幾個共性:1、有個響亮的綽號;2、高智商且身懷絕技;3、喜歡自言自語或者腦中異想天開。這個“魔法師”是典型的“林肯牌殺手”,不過,迪弗的書(包括林肯和非林肯的)就我看過的而言,個人覺得最厲害的殺手是“魔法師”(我還沒看完《冷月》,冷月里面的“鐘表匠”也許有這個潛力),他不但智商高、身懷絕技、頭腦冷靜反應快,而且他是少有的林肯到后期都無法預料其行為的犯人(這點林肯自己都承認),最后能夠抓到他,全靠林肯有個魔術師當助手再加上一點巧合(林肯破案后自稱巧合是狗屁,破此案全靠科學邏輯;其實不然,沒有運氣是抓不到魔法師的,至少不能阻止他完成最終犯罪)。
      
      此外這個殺手是唯一一個運用智慧潛進林肯住所,而林肯全然沒有察覺束手就擒的(呵呵,當時林肯都覺得自己必死了)。他能殺死林肯,只不過他那個時候不想殺而已。如果他不報自己的火警,林肯也是無論如何都救不出來的。
      
      最后簡要講講兩個核心詭計,擔心因此會影響閱讀的同志可跳過這段(不過我認為,即使告訴你們詭計類型,你們仍就會上當?。?br />   
      
      
      
      
      
      
      第一個詭計貫徹中后期,是連環(huán)誤導,就是林肯說完全無法預料殺手下一步做什么的內容,林肯后來說的幾重誤導的頭幾層。它把幾個小詭計貫穿為一個整體,且和動機相連,非常難猜到。第二個詭計則是驚艷,它使得結局具有極為震驚的效果,具體什么詭計不方便透露,但是有兩點不妨告訴各位,一,此詭計屬于傳統本格;二,里面用到了敘述性詭計(此書不僅僅告訴我們歐美當代寫實派同樣能出精妙的不可能犯罪和易容術,而且同樣能出精妙的敘述性詭計,而且是那種公平實用的敘詭——比十角館還公平實用)。我讀完全文后復盤發(fā)現,前面有過不少暗示這個詭計(尤其近300頁的時候,有一處就看讀者細不細心了),但是因為作者敘述技巧爐火純青,不但很難發(fā)現,反而會讓人往另外一方向去想。
      最后,還是一句老話,迪弗是個像他筆下殺手一樣狡猾的作家,在翻完全部書頁前,千萬別以為他用盡了全部伎倆。我看棺材舞者和空椅子時,看到兇手落網,偵探敘述方法后就以為故事完了,結果后面還有連續(xù)逆轉。此書也不會讓讀者失望。
      附:我所看過的迪弗作品在心目中排名:
      1、藍色駭客
      2、空椅子
      3、消失的人——(這三本實力差不多,消失的人節(jié)奏稍比前兩本緩些,同屬神作)
      4、棺材舞者
      5、野獸花園——這兩本屬于準神作
      6、少女的墳墓——和4、5有些差距,但仍然是一流的好書。
      7、破窗,又略遜于少女的墳墓,但仍比古典派與新本格三分之二以上作品強
  •     個人認為這部小說的可看性比《人骨拼圖》要強,非常有懸念,讓人不禁一步一步看下去,魔術師的職業(yè)本來就是充滿神秘的,這部小說以魔術師為主人公,真是用足了魔術懸念,雖然一樣血腥,但是同懸念相比,血腥是可以忍受的了。值得許多愛看偵探懸疑人士一讀。
  •     “我們一生中的絕大部分難道不是幻覺嗎?
      
      這么說吧,過去的一切都成了記憶,對吧?
      
      而未來的一切又都是想象。這兩者都是幻覺——記憶是不可信的,而我們又無法推測未來。唯一完全真實的,唯有此時我們所活的現在——可這又是不停地從想象變成記憶的過程。所以,你懂了嗎?我們一生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幻覺?!?br />   
      
  •      看這本書的時候,才知道我喜歡的電影《人骨拼圖》是這個作者的作品,于是看消失的人時,很有興趣。
       從故事上看,好像是人骨拼圖的延續(xù),阿米莉亞和萊姆在一起了,而且好像兩個人也住在一起了。
       然后還是兩個人一起偵破案情,在這個故事我驚奇的發(fā)現,他的看護竟然是個男的,電影里面卻是一個女的,不過想想應該也是男的,一個全身癱瘓的人,吃喝拉灑畢竟是個男看護方便一些,而且這個男看護我覺得可愛多了。
       這次故事里面對的是一個魔術師,他不停的在出題,一個難題,一個難題,一個誤導,再接著一個誤導,真是真假難辨,一個眼看在手邊的人,可是你卻怎么也抓不住他,或者你抓住他了,卻讓他一次又一次的脫逃。
       書里講了很多魔術的術語,和魔術的相關知識,這個倒是比較吸引我的地方,手部動作,快速變裝,讀心術,腹語術,魔術還真是神奇,讓我想起另一些魔術的電影。
       值得一看,估計看多的了,會不會都是一個套路,觀眾也會膩的
  •     朋友向我推薦了這本小說,主要是沖著迪弗的大名去的。之前只看過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人骨拼圖》,《消失的人》是首次嘗試他的小說。
      總體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懸念從開篇一直保持到結尾,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特別是文中的一些涉及魔術的犯罪手段,讓故事更加精彩。
      唯一遺憾的時,由于罪案小說細節(jié)過多,首次閱讀難免會遺漏一些瑣碎卻很關鍵的東西,好在不影響整體思路
  •     說實話《人骨拼圖》確實讓人驚艷了一下,
      
      當看過此同志其他幾部小說后,發(fā)現居然全是一個套路....
      
      ----某弓雖犯人橫空出世,警察局FBI等等都解決不了;
      
      ----萊姆同志插手,派薩克斯同志“踩格子”“感覺現場犯人想法”,發(fā)現一堆纖維啊土啊五的六的;
      
      ----犯人的災難來了----只要萊-薩組合一出手啊,就知有沒有-----犯人想犯罪最基本上就沒戲了!
      
      ----套路情節(jié):犯罪成功前30秒出現警察干預,犯人逃走,郁悶腫么就被發(fā)現了捏?然后又留下點兒五的六的;
      
      -----此情節(jié)循環(huán)2-4次,五的六的積少成多,犯人被捕。此中個別情況作者視心情酌情令犯人貌似勝出那么一次半次....
      
      這在這本書尤為明顯,簡直看得令人想吐。
      
      尤其犯人轉移注意力轉來轉去,警察總是可以橫空出現在正確的現場還能布置布置....真是拜服了。
      
      想問萊姆同志那么多線索您到底怎么分別哪個才是真正的犯人目標捏?其實嫩不說咱也知道,是迪弗偷偷告訴嫩的八````一般人兒他不說````=.=|||
      
      
      
      
  •      從《人骨拼圖》開始追隨迪弗,追隨林肯。每次都被引領到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次是奇幻的魔術世界,一次次的被誤導誤導誤導,眼花繚亂的誤導,最終放棄自己的思想,任由誤導牽著我的鼻子走吧,可到案件結束,竟然還有誤導,精疲力竭。
       這是一本很好的小說,帶我們進入奇妙的魔術世界,給我們一個不斷轉彎的故事。這卻不是迪弗最好的小說,沒有讓人拿起就不肯放下的貪婪,是我習慣了還是迪弗太過賣弄了?
      
  •     從一開始的人骨地圖...
      不小心買到了第六本...
      跳過了5本...
      感覺上沒有第一本好看...
      也沒有了上次放不下書的情況了...
      很失望,我還以為自己可以沉浸在書裏面的說...
      
      好吧...不過這也是一本不錯的書
  •     因為不是看實體書,所以沒按照順序來,當然第一本是經典的人骨拼圖,然后跨越到冷月,再折回來看這本,找不到完整的中文版,因為個人水平問題,看英文版總是有些吃力,不過還是感覺看了的三本里,這本是最棒的,不僅僅有慣常的罪案現場收集,證物的整理,分析以及相應的縝密推理,更精彩處是這本里的罪犯讓人目不暇接的犯罪手法,可能也是與他本身為魔術師的職業(yè)有關,跳出了一般罪犯的犯案手段,另辟蹊徑,每每總讓人期待下次又是如何作案(這么說有點對不起受害人同志們,先致歉一下,嘻嘻),另外,看的同時又讓我想起了一部幾年前休杰克曼主演的電影"致命魔術",貌似有異曲同工之趣,呵呵,另外,也能看到艾米利亞漸漸由輔助的證物收集員向獨立的辦案專家的角色轉變
  •     看了林肯的破案, 這個應該是第六本了吧~~
      從一開始看空椅子驚嘆其劇情的峰回路轉,到現在。
      或許作者杰夫里·迪弗已經江郎才盡了吧~~!!
      話說糙一點, 劇情上太多的脫褲子放屁了~~轉到最后, 反而讓讀者暈頭轉向。
      不管是消失的人, 還是第十二張牌~~
      
  •     第一次看杰弗里·迪弗的書是他的《人骨拼圖》,在里面我看到了當今美國最先進的偵查手段,最精密的調查儀器,還有警方對犯罪現場的解讀,證物的收集與分析!這是很少作家能做得到的!而在這本《消失的人》里最吸引我的,是那位殺人兇手!
      —————————
      推理小說里的魔術師
      —————————
      兇手!當兇手不再是一般的人,而是具有特殊能力的魔術師,那會怎么樣呢?在推理小說里面出現魔術師,杰弗里·迪弗并不是第一個。像之前的(美)黑克·塔伯特《地獄之緣》、(美)約翰·狄克森·卡爾《三口棺材》,已經開始將魔術施展在小說里面。不過看完這本《消失的人》之后,我可以下出結論:能將魔術與小說情節(jié)緊扣演繹得出神入化,魔術手法和原理運用得天衣無縫又讓人驚嘆!非杰弗里·迪弗莫屬!《消失的人》是一本被施了魔法的小說,而杰弗里·迪弗,就是一位出色的魔術師!
      —————————
      精 彩 之 處
      —————————
      魔術大師利用魔術殺人,跟警方斗智斗勇,這是全書的精彩之處!作者也將魔術里面的誤導手法用到了雙方的角力上!四宗命案,魔術大師四次施展魔術,四次對警方進行誤導。這不但是物理層次上的誤導,還有最高的心理層次!通過不斷地運用誤導,使警方在兇手作案動機上左搖右擺,產生應對失誤。
      —————————
      消 失 的 人
      —————————
      杰弗里·迪弗的書之所以讓讀者看得緊張,與他所營造的令人窒息的氣氛是分不開的,看他的文字,你會不知不覺之中被他帶進書的情節(jié)里面。其實警方有四次機會可以捉到兇手,但魔術師上演了四次不可思議的消失,例如在監(jiān)獄里逃脫的那段,簡直就是經典!所以到最后魔術師真正被捉住之后,警方給他上了3副手銬,2副腳鐐。進監(jiān)獄之前還要照X光機,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     此處是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的《消失的人》。所羅列不包括翻譯句子意思的錯誤。
      
      P表示頁數,P1即第一頁
      L表示行數,L1即第一行
      
      1. P41,注釋 薩巴斯(Zabar s) 應為Zabar's,缺了一個省字撇。
      
      2. P45,最后一行 “但她去控制不住” 這里“去”應改為“卻”。
      
      3. P46,注釋 金吉姆(Gold s Gym) 應為Gold's Gym,缺了一個省字撇。
      
      4. P50,L1 “看起很像” 應該是“看起來很像”。
      
      5. P54,倒數L2 “哈里·波特” 中國目前只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哈利·波特》,影響如此之大的書,里面從來都是“哈利”。請尊重已有的譯法。
      
      6. P88,L7-L8 “快點離開里” 應為“快點離開這里”。
      
      7. P106,注釋2 Hell s Kitchen 應為Hell's Kitchen。又是一個沒有省字撇。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錯誤。
      
      8. P118,L12 “但卡爾活特” 應為“但卡爾沃特”。無語了。
      
      9. P207,倒數L4 “開槍射個那” 似乎應該是“開槍射那個”......
      
      10. P227,注釋 Tourette s Syndrome 沒有撇......哪位寫個偵探短篇吧,就叫《消失的省字撇》。
      
      11. P277,L4 “它也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應為“它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12. P282,L13 “小胡迪” 應為“小胡迪尼”。
      
      13. P380,L3 “微弱的的蜂鳴” 應為“微弱的蜂鳴”。像這種錯誤用不著太仔細就能看出來,兩個“的”放一起很扎眼的。
      
      14. P385,L4 “優(yōu)美地地滑過舞臺” 應為“優(yōu)美地滑過舞臺”。又是一個。
      
      15. P391,L3 “另一半是則對著” 應為“另一半則是對著”。
      
      16. P435,L1-L2 “頂上是有那座嘆息橋,對面不遠處則是” 搞不清楚“頂上是有那座”這里倒底應該是什么。
      
      17. P371,L10 “巴恩斯后來便稱他為魔術師” 而到了P449,倒數L7處時,“用巴恩斯的說法是‘魔法師’”。究竟巴恩斯稱他是“魔法師”還是“魔術師”?。课覍φ樟艘幌掠⑽脑?,兩處作者都用的是Magic Man。所以要么都用“魔法師”,要么都用“魔術師”,根據譯者自己理解?;蛘邽榱瞬缓腿R姆稱呼的“魔法師”重復,也可以譯作“魔力男”什么的。
      
      18. P455,倒數L9 “哈里·波特” 還是這個問題??偸怯泻芏嗳税阉g成“哈里”。Harry可以譯成“哈利”,也可以譯作“哈里”,但對fans來說,“哈里·波特”如同是另外一個人。
      
      19. 這個問題是最讓我不知道說什么好的。在整個萊姆系列中,書中的人物最慘的是緊急勤務小組(ESU)的隊長Bo Haumann。P415,倒數L2譯為“鮑爾·霍曼”,而到了P481,倒數L1則成了“鮑伯·霍曼”。一本書中,同一個人物居然有兩種譯法!而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萊姆系列中,他的中文名也不一致,還有“波·豪曼”什么的,還有,我想不起來了。他的中文名倒底是什么呢?新星就連人名都不統一。
      
      20. P499,L8 “深吸吸” 應為“深呼吸”。都已經很像笑話了...
      
      21. P499,L12 “她的母親把視線從電視上,驚訝地眨了眨眼” 我也很驚訝地眨了眨眼。這前半句都沒說完?。≡倪@里是“Her mother turned away from the TV.”所以應該在后面加上“移開”之類的詞。
      
      此處再雞蛋里挑骨頭、矯情地說一下,ESU書中譯作了“特勤小組”,當然可以,但是這個名稱總是讓我往“特勤處”聯想,那是Secret Service,專門就保護總統的特工。我想是不是能換一個?
      
      原文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542106777
  •     迄今為止看過最好的一本迪弗作品。就是不知道冷月能否超越它了,等有空再看一下。
      書中依然可以見到諸多大叔作品常見的標志性元素。極具科學性的證物分析,走格子,法國法理學家的犯罪現場交叉理論,敘述兇手心理活動時的指向性誤導,和莎克斯的情感互動等等,這些都屬于其刻意為之。然后是擁有特殊技術的連環(huán)殺手。不過這里作者將其特殊才能和詭計發(fā)揮到了極致,比以往任何一個殺手都結合得好。除了兇手一貫擅長的誤導和障眼法,各種魔術手法和原理運用得天衣無縫又讓人驚嘆。雖然有時候仍然稍顯夸大,讓我產生“這個現實中不太可能吧”的感覺(比如說從監(jiān)獄逃脫這段,使用隱藏的爆竹炸開頭皮的障眼法),總體感覺還是非常過癮。
      在前半部分大叔就迫不及待地把魔術欺騙的理論精髓拋到讀者面前(物理欺騙和心理欺騙),而后面魔術師(即殺手)采取的一連串詭計也都大體參照了這些理論。讓人驚嘆的心里欺騙手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計謀鋪墊,導致一再的多重轉折。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殺手總算不再偽裝成警方身邊的涉案人員,單憑和萊姆之間的斗智便足夠讓讀者感到持續(xù)的意外性,也算一大突破吧。
      大叔還經常喜歡在兇手的動機上做文章,讓人每回越到最后越忍不住猜測其真實動機。這回倒是直接將動機和兇手的詭計結合在一起,效果卻出奇的好。對于魔術師的真實身份設置,大叔還是玩了一個小花招,把我給騙到了。而且到了末尾,大叔還忍不住愚弄讀者一下,不過耍得太過突然前面又沒什么伏筆,估計不太容易騙倒各位。
      萊姆在這里的發(fā)揮還算比較多,基本致勝手段依然是分析推理各種證據,即時洞悉殺手心里意圖,最后引蛇出洞。人物設置上卡拉這個角色也很出彩,迪弗借其進一步闡述了各種魔術原理,和殺手也有不錯的對比效果??傮w而言本書細節(jié)設計異常強悍,大叔的這場魔術秀實在令人眼花繚亂,五星推薦。
      
  •     
      
       這兩天連著看了兩本迪弗的書,《第十二張牌》和《消失的人》。《人骨拼圖》是要醞釀在最后看的,雖然在書店里的時候,翻了幾頁就賴著不想走——小說比電影更見功力,僅僅是第一截手骨的出現,驚悚的意味便勝卻了電影許多??赐赀@兩本書之后,最大的感覺也是后悔——后悔自己沒有將這兩本書留在回家的旅途中閱讀,要知道,這兩本書我都是一口氣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讀到凌晨1點多的——一本書的節(jié)奏可以寫到這個地步,也是一件頗費功力的事。
      
       ……好吧,其實我也不想寫什么書評。只是好像自己嘩啦嘩啦的看了一些書之后,著急的想要找一些文字把某種感覺拼湊在一起。迪弗是一個有意思的人,也是一個被自己所局限的人。他的工作就是讓你意外。但是他的意外也是類似的,你可以預知那種意外的來臨,盡管你不知道它是以怎樣的形式。
       從某一點上,他和“消失的人”有著某種共通之處。
       他們都是自己的表演者。林肯是他線上的玩偶。也是另一個他?!白顐ゴ蟮哪g師。”他自己對自己說。
      
      
      
  •     曾經看過四、五本以魔術為主題的推理小說,這一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大部份作品都很吸引人,魔術師本身就給人一種能人所不能的印象,將這元素放進推理小說,自然就將很多事由不合理及不可能變成可能了。
      
      今次由最神的神探遇上最神的魔術師(其實我覺得最神的還是這個靈感用之不完的作者),得出來的效果當然不能跟一般的推理小說相比,否則我也不會連續(xù)幾天不願睡覺來完成它。
      
      這已經是神探萊姆系列的第五部,我發(fā)現系列形式的小說的成敗,不單取決於每本小說中的主要內容,每個角色的素造可能在某程度上還要重要;迪佛瑞在每一部中都會為各個角色加上一點色彩,一點真實感,令讀者更能在心中將角色們人性地巨體化,而比這還要做得好的是主角在每一集中都會有一點點變化,這可能是思想上的變化,又或者行為上的變化,在今集中,萊姆就忽然間喜愛了音樂;這些變化其實很自然,現實中人也是如此,就像我這幾個月大部份的時間都放在PSP的MONSTER?。龋眨危裕牛遥采?,連書本也差不多完全放下......;這樣令到角色們變成真人一樣,對讀者來說就親切多了;這一個元素,在很多現代的推理小說中都是看不到的,他們寫的,只有事件、事件、事件......
      
      我感覺到迪佛瑞正逐步逐步地將那些長篇的學術性資料刪掉(不過總頁數卻有增無減),在《石猴子》中就已經感覺得這點,而在《妖術師》中,這一點就更清楚,看這個系列的頭兩三部時,我還覺得會有人因為敖不過那些長篇的資料而等不到後面的精彩部份,但今次,在接近五百頁的全書中,基本上全部都是緊張的情節(jié),大部份的驚喜都是在中段以後才出現,不過跟以前一樣是一浪接一浪,一個比一個更驚喜。
      
      魔術師的特點就是變幻莫測,而林肯的工作就是要猜測這樣的人,這應該是我看過他最多束手無策的一個案件,而且還會面對極大的危險,害我跟他一樣感到陣陣寒意。
      有時作者的能力真的令我不得不佩服,在故事中段帶些很多不相關的事,令你摸不著頭腦,然後又可以將這些事串連一起,但當你想叫聲「絕!」的時候,原來這又是......
      
      無論如何,這本小說是不容錯過的,而且我也蠻喜歡這一集中萊姆的新卓號呢!
      
      http://bestfriend.hkplog.com/post/1481
      
  •     曾經看過四、五本以魔術為主題的推理小說,這一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大部份作品都很吸引人,魔術師本身就給人一種能人所不能的印象,將這元素放進推理小說,自然就將很多事由不合理及不可能變成可能了。
      
      今次由最神的神探遇上最神的魔術師(其實我覺得最神的還是這個靈感用之不完的作者),得出來的效果當然不能跟一般的推理小說相比,否則我也不會連續(xù)幾天不願睡覺來完成它。
      
      這已經是神探萊姆系列的第五部,我發(fā)現系列形式的小說的成敗,不單取決於每本小說中的主要內容,每個角色的素造可能在某程度上還要重要;迪佛瑞在每一部中都會為各個角色加上一點色彩,一點真實感,令讀者更能在心中將角色們人性地巨體化,而比這還要做得好的是主角在每一集中都會有一點點變化,這可能是思想上的變化,又或者行為上的變化,在今集中,萊姆就忽然間喜愛了音樂;這些變化其實很自然,現實中人也是如此,就像我這幾個月大部份的時間都放在PSP的MONSTER?。龋眨危裕牛遥采?,連書本也差不多完全放下......;這樣令到角色們變成真人一樣,對讀者來說就親切多了;這一個元素,在很多現代的推理小說中都是看不到的,他們寫的,只有事件、事件、事件......
      
      我感覺到迪佛瑞正逐步逐步地將那些長篇的學術性資料刪掉(不過總頁數卻有增無減),在《石猴子》中就已經感覺得這點,而在《妖術師》中,這一點就更清楚,看這個系列的頭兩三部時,我還覺得會有人因為敖不過那些長篇的資料而等不到後面的精彩部份,但今次,在接近五百頁的全書中,基本上全部都是緊張的情節(jié),大部份的驚喜都是在中段以後才出現,不過跟以前一樣是一浪接一浪,一個比一個更驚喜。
      
      魔術師的特點就是變幻莫測,而林肯的工作就是要猜測這樣的人,這應該是我看過他最多束手無策的一個案件,而且還會面對極大的危險,害我跟他一樣感到陣陣寒意。
      有時作者的能力真的令我不得不佩服,在故事中段帶些很多不相關的事,令你摸不著頭腦,然後又可以將這些事串連一起,但當你想叫聲「絕!」的時候,原來這又是......
      
      無論如何,這本小說是不容錯過的,而且我也蠻喜歡這一集中萊姆的新卓號呢!
      http://bestfriend.hkplog.com/post/1481
      
  •     先是段慷慨激昂的音樂,略帶點神秘的氣氛,當魔術師站上舞臺的那一瞬間,表演即將開始。千變萬化令人眩目的是超乎想象的驚奇,魔術師充滿自信的笑容,像是玩弄大家于股掌之間,那背后的機關只有魔術師自己知道,而更讓魔術師感到自豪的是,在每一段表演結束之際,觀眾臉上出現無比驚嘆的表情與如雷的掌聲。那當然是場華麗的演出,裝點著人世間最詭奇的想象及夢想的實踐,魔術師帶領大家超越日常煩瑣的生活,讓一幕幕神奇的圖象呈現在舞臺上。魔術師自然也笑了開來,他的目的是要讓人相信,神奇的演出全是真的。
      
      不禁想起小時候在學校里一場意外的演出,從來沒想過會在學校里看到真的魔術師就在平常校長訓話頒獎的司令臺上表演。那不只是電視里才有的驚奇嗎?現實生活中居然真的有魔術師?雖然那道具看起來有點陳舊,表演活鋸美女的大木箱表面還有因經常搬動而來的斑駁陳跡,當魔術師在司令臺上用原本空空如也的網子凌空捕捉到白鴿,坦白說還真有點感到驚嚇。憑空變出東西來是魔術師的本事,盡管我絞盡腦汁的想,也不明白魔術師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就像多年以后看那時當紅的魔術師大衛(wèi)把自由女神變不見,盡管周遭的許多人都告訴我那不過是個大型的幻術,自由女神一直都在,只是大衛(wèi)讓觀眾相信他們真的沒看到,我的朋友們還是沒說服我不要相信魔術師。明明知道是假,我卻選擇相信是真。
      
      所以當我讀到迪佛的小說《妖術師》時,心中是有些疑惑的。當推理小說和魔術師結合在一起,出現在腦海里的是個詭奇的景象:當魔術師在舞臺上宣稱要當眾殺死一個人,我們都會明白魔術師要進行的是個表演,那只不過是以極為逼真的手法把殺人的現場布置得很像真的,然后以眩目的燈光及夸張的舞臺動作,完成整個表演,讓觀眾不由自主的發(fā)出贊嘆,響起由衷佩服的掌聲。可是,如果魔術師真殺了人呢?
      
      喜歡讀杰佛瑞.迪佛的小說,尤其是癱瘓神探林肯.萊姆系列,除了迪佛精巧的布局及高明的敘事之外,那像極了百科全書般的羅列每次刑案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時的謹慎用心,使得每次閱讀都像是場奇幻的冒險。就像在《妖術師》里,每次的殺人事件發(fā)生,就是魔術師一場認真的演出,只是這次的觀眾是鍥而不舍追兇的神探,而魔術師也像是極用心的設計每一次的殺人事件,觀眾除了必須努力的搜羅每次演出的蛛絲馬跡,還得向歷史討教,向魔術史的根本探索。魔術師的本質就是玩弄觀眾于股掌之間,這次魔術師要挑戰(zhàn)的是人性,逼迫神探要在越來越有限的時間里明白魔術師的真義。
      
      那也證明了我幼時的驚嚇確實是有所本的,原來我預先探知了魔術師可能隱藏著的邪惡性格,如果一旦魔術師將幻術運用到惡的層面,那精巧的設計絕對會是恐怖兇險的罪惡包裝,沒有人能理解魔術師的圈套,沒有人會察覺原來令人驚怖的殺人事件,竟然會赤裸裸的在眼前演出。
      
      所以魔術師的每次冷笑,就像是對人性全然的嘲諷,想這些人怎么會如此容易上當,這些人怎么就這么沒有想象力。不過現實里的魔術師卻是很怕自己的機關被人察覺,擔心那破綻會輕而易舉的被拆穿,所以魔術師很討厭喜歡動手動腳充滿好奇心總不按照他的游戲規(guī)則觀賞演出的孩子無意間的發(fā)現原來魔術師是騙人的諸如此類的指控,《妖術師》里的幾個幾乎被拆穿的場景,就是不按常理的意外。
      
      我還是不得不佩服迪佛將腦筋動到魔術師身上,還耗費不少篇幅去說明一個個魔術表演的典故,而年輕的女魔術師也在協助辦案的過程中,和萊姆一同向實踐她的夢想前進,最后共同完成了一場動人的表演。抓到真兇幾乎是每個推理小說最后的結局,但過程里所出現的波濤洶涌,才是推理小說最動人的演出。
      
      尤其是妖術師其實是玩弄觀眾心理的高手,像迪佛所寫到的:「最厲害的幻術師會直接挑明說出他即將要做的事,把他接下來要變的戲法告訴大家。如果你不相信,就會去注意完全相反的地方,而當你們這么做時,就中了他的圈套。如此你們就會徹底失敗,勝利全操縱在他的手里?!乖瓉砦乙恢笔侵辛四g師的圈套。
  •   迪弗寫作早就進入套路化模式了...... 但也是篇佳作
    我絕得強調什么真實世界有點傻了 小說就是小說 拿現實來不是燒餅么
    況且魔法師是的腦子不太正常的人 對魔術和他恩師 都有著畸形的情感 復仇方式當然要夠”魔術”來解釋也行...
    再說了 如果是本格之流那就更坑爹了 那些詭計有哪幾個能用的?
    你見過現實里殺人犯用密室殺人了么?
  •   我今天讀完了消失的人,感覺挺精彩,尤其是對魔術的描寫,太贊了!
  •   你又著手看這本書了?
  •   看完啦,學校圖書館隨便拿的一本
  •   我覺得這是整本書唯一有意義的一段話……
  •   這句話真得很對。
    我還以為是你自己寫的。。。我好生佩服了一下
  •   PS,和適合我這么糾結的人。。。
  •   這段話 是整部小說中最驚艷的一段
  •   他的作品多半是一個路數,勝在逆轉不斷,隔些時間再看,快感依舊.
  •   是啊,覺得看多了之后萊姆系列已經不能吸引我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對于萊姆臥病在床心理描寫或者對他背景的敘述看多了真的會惡心……
  •   我操!知音!
  •   系列么,很難保證篇篇都精彩。小日本的套路也一樣。況且社會性跟歐美的根本不能比。
  •   日本推理不全是社會派啊....我不喜歡社會派...=.=
  •   關鍵是小日本的其他派更蛋疼。。
  •   哈哈哈 這部最后幾章的顛來倒去的真的讓人倒胃口 真相神馬的已經無所謂了 萊姆被燒了一把都p事沒有 這罪犯是有多么的不想活了啊
  •   罪犯是把所有人都當作觀眾,想玩?zhèn)€大魔術。迪弗的書確實很套路化,但是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一部是出場,第二部寫到駕駛飛機,第三部寫昆蟲,第四部寫中國,第五部寫魔術。比起典型的日系推理小說,每集就重點寫一個詭計,其他人物性格、動機都亂寫一氣,實在是強太多了。
  •   哈,你敢說每一個地方你都猜到了嗎
  •   差不多吧
    總之你別按作者的導向走就行了
    迪佛寫每段逆轉的時候肯定在想:
    “哈哈哈?。。?!又要上當了吧?。。?!
    你們這些愚蠢的人類?。。。?!
    看老子的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次元逆啊?。。?!
    啊哈哈哈哈哈哈?。。。?!”
  •   LS 戳中笑點
  •   這故事的確很垃圾。
  •   樓主很細心,省字撇在《第十二張牌》里也是沒有的。
    不過,現在的翻譯書,如果只有樓主指出的這些缺點,已經算是高質量了。
    我不是HP fan,但是為什么我一直覺得“哈里·波特”順眼,“哈利·波特”很古怪呢?話說我念的時候一直是念“哈里·波特”的。
  •   不覺得這是高質量。看看世紀文景和吉林的書吧,那才叫校對過的。
  •   有這樣的讀者是一種幸福
  •   ZXH搞出來的先前那批吉林古典推理文庫,要是能稱作“那才叫校對過的”,世界上就不用校對這個職業(yè)了。
    LSS這個馬甲可以閉嘴了吧?
  •   麻煩樓上給列舉列舉,有錯字的話,我會記錄下來,以后訂正。
  •   2009-03-08 10:14:56 葦間瘋
    ZXH搞出來的先前那批吉林古典推理文庫,要是能稱作“那才叫校對過的”,世界上就不用校對這個職業(yè)了。
    活人說話要有證據,不妨把古典文庫的錯字也像我這樣羅列羅列,反正私家偵探都說了他會修改,真能列舉出來的話,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功德。
  •   標點都不會用,還校對過?
    馬甲,你自己去看“劊子手”和“地獄之緣”的評論去,老子吃飽了跟你舉例,我出錢買了書,還幫你校對?校對是出版社的責任。
  •   這話你有本事直接跟出版社說去,偵探還等著看你舉例呢。隨便說說誰不會啊,拿例證出來。錯字是錯字,錯譯是錯譯,出版社只管校對,不管重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