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現(xiàn)代出版社 作者:祖振聲 頁數(shù):287
Tag標簽:無
前言
我自幼喜愛音樂。這多少受父親喜歡自拉(京胡)自唱的熏陶和影響。上了小學之后,竟自己動手制作了一把二胡。那時候膽小,不敢捉蛇并剝下它的皮蒙琴筒,只好到肉鋪里買了一個豬膀胱,用作蒙琴筒的皮。有了二胡,便自學演奏,直至上初中時成為學校國樂隊的成員。其實,我在上小學時就喜歡上了小提琴。那時,小學生們每天上午都有課間操。屆時,操場的主席臺上,兩位音樂老師一人手操小提琴,一人彈著風琴,和著體育老師的口令,為我們的課間操伴樂。從那時候起,優(yōu)美動聽的小提琴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我真正學習小提琴演奏,是在1957年考取了北京的一所藝術院校的預科起始至本科畢業(yè)。后來的工作是小提琴教學和演奏,即便脫離了演奏,改了行,也依然有一兩個小提琴學生伴隨我身旁。不過那是業(yè)余時間的事了。從學生時期起,我就喜歡欣賞名家演奏小提琴音樂的唱片。那個時期,正是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與雅沙·海菲茨稱雄的時代,學校的唱片資料室里他二人的唱片較多,從小品到奏鳴曲和協(xié)奏曲,可真欣賞了不少。除小品外,奧伊斯特拉赫的哈恰圖良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海菲茨的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給我印象最深。尤其前者,演奏者那濃郁的東方色彩,讓人叫絕,致使幾個同學在課余時間經(jīng)常聆聽。當時我們學習西洋管弦樂的同班男生同住一個宿舍,為了多聽一些作品,竟然將學校斷了弦的立式手搖唱機搬到宿舍,晚上熄燈后,大家輪流用手轉動78轉/分的膠木唱片,就這樣艱難地欣賞了包括交響曲、歌劇、芭蕾舞劇等不少作品。我收藏小提琴唱片起步較晚。在窮學生時期,可以說是不可能。工作后,多年的低工資,也只能是偶爾為之。特別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國內有了盒式錄音帶,直至發(fā)展到有了CD、DVD、LD等唱片和影碟,多種的音像制品,讓人們擴大了收藏范圍。而真正讓我有心收藏小提琴唱片,還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
內容概要
《小提琴:名人·名曲·名唱片》對不同時期小提琴名人、名曲、名唱片進行評述,也將四人組合“古典辣妹”熱與陳美刮起的一股“紅色激情旋風”的有關影碟,一并在《小提琴:名人·名曲·名唱片》有所反映。附錄的《小提琴音樂發(fā)展史話》,則提示讀者了解它發(fā)展的簡要歷程。通過《小提琴名人名曲名唱片》激發(fā)讀者對小提琴音樂藝術的熱愛,把小提琴音樂作為自己音樂欣賞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祖振聲,音樂評論家。曾任人民音樂出版社總編輯、中國音協(xié)第五屆理事會理事等職。出版有專著《音樂熏陶與靈性啟蒙》、《鑒賞力》,主編有《中國音樂指揮家生涯》、《俄羅斯及前蘇聯(lián)經(jīng)典歌曲集》等;發(fā)表論文、評論二百佘篇,并有數(shù)篇獲獎。其中《音樂出版與涉外著作權》獲第四屆出版科學研究優(yōu)秀論文獎,并被收入《新世紀黨政干部學習文獻·先進文化卷》;參與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國情大辭典》等工具書。所創(chuàng)歌曲《到那時候,我們會說》被收入《小學音樂教學補充歌曲集》;曾在中央電視臺“音樂知多少”節(jié)目與北京電視臺“樂海流漣”節(jié)目主講古典音樂。享有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自序以《四季》作開篇多好的“梁?!惫诺鋮f(xié)奏曲的杰出演繹者約阿希姆吉卜賽人的“音樂代言人”世紀之交的琴壇巨人伊薩依擅長“小品”的大師克萊斯勒法國小提琴學派的驕傲一位有爭議的小提琴家感情凝重音色美你能以琴音識別大師嗎?曠世奇才海菲茨有興趣,就能做好藝術青春常駐的米爾斯坦值得玩味的古典與爵士二重奏真正的人民藝術家讓人產(chǎn)生美的共鳴永遠的思鄉(xiāng)曲施奈德漢最珍貴的兩張唱片一代大師梅紐因錄制《24首隨想曲》的第一人他不僅僅是小提琴大師琴藝高雅、人生短暫的內弗他是永遠閃亮的星辰琴壇君子格呂米歐讓我永遠愛不釋手的唱片柯崗小提琴演奏專集演奏協(xié)奏曲的高手藝多不壓身讓我們享受余音永遠過早逝去的才子拉賓錄音全集用小提琴放聲歌唱斯皮瓦科夫演繹愛和力量 他拄著雙拐走上樂壇琴壇美聲“大姐大”獨樹一幟的克萊默名揚四海的琴壇全才杜梅和他的唱片從肯尼迪的《心境》說起深藏內秀的唱片“女海菲茨”穆洛娃為華人爭光的林昭亮“我是音樂的仆人”獨具魅力的穆特與大師在新版唱片中相聚現(xiàn)代與古典的融合從聽唱片中認識他他與“大師”二字越來越近當今走紅,未來杰出 快樂拉琴,給人愉悅讓人們開闊眼界學派不是表現(xiàn)方式的唯一性“對音樂比賽敬而遠之”的哈恩走向成熟的琴壇驕女觀聽馬澤爾與莊司紗矢香新唱片品片錄克萊斯勒演奏的小品世紀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莫扎特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與小提琴、中提琴交響協(xié)奏曲莫扎特的鋼琴三重奏Belcea重奏團的莫扎特兩首四重奏ABQ的貝多芬6首弦樂四重奏文格洛夫的貝多芬協(xié)奏曲哈恩的四首莫扎特奏鳴曲莎拉·張演奏的兩首協(xié)奏曲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兩首協(xié)奏曲梅紐因的莫扎特協(xié)奏曲全集門德爾松、布魯赫小提琴協(xié)奏曲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勃拉姆斯:第1—3小提琴奏鳴曲伊扎克·帕爾曼返場小提琴曲集埃爾加:b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引子與快板諏訪內晶子的巴赫小提琴協(xié)奏曲火與冰——小提琴與樂隊演奏的最流行的古典名曲舒伯特:C大調弦樂五重奏古典辣妹——富有生命的組合(Bond Live)陳美《紅色激情之旅》附錄 小提琴音樂發(fā)展史話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人們欣賞四大小提琴協(xié)奏曲,總是分別選擇好的唱片版本。聽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少不了要首選克萊斯勒于1926年錄制的演奏版(片號:BIDDLAB049050);其次是胡貝爾曼版(EMICDH763194-2)、西蓋蒂版(SONYSBK52536);還有格呂米歐、弗蘭塞斯卡蒂、謝霖、海菲茨、梅紐因、奧伊斯特拉赫等人的立體聲版本(海菲茨、梅紐因二人各有三個版本,奧伊斯特拉赫有兩個版本),在這非常之多的版本中,其演奏各有千秋。聽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則要選穆洛娃的1991年版(片號:Philips432077-2)、米爾斯坦的1987年版(片號:DG419067-2)、阿卡多的1975年版(片號:Philips442302-2)乃至克萊斯勒的1926年演奏版(片號:BIDDLAB049/50)、梅紐因的1952年演奏版(片號:EMIH769799-2)等等,從中聆聽各自詮釋的真諦。聽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或許從穆洛娃的版本(片號:Philips438998-2)、穆特的版本(編號:DG439007-2)、艾達·亨德爾的版本(片號:SBI、1038)和內弗的版本、(片號:EMICDH761011-2)中,聽出四員女將對作曲家這一作品的不同的理解。聽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自然愿意選擇作曲家本土的三位小提琴家的版本,即奧伊斯特拉赫的版本(片號:DG423399-2)、柯崗的版本(片號:EMICZS767732-2)以及柯崗的女弟子穆洛娃的版本(片號:Philips416821-2),聆聽其“原汁原味”的奧妙。上述的版本(還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都各有其優(yōu)勢。然而僅就四大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詮釋而言,人們當推法國小提琴大師克里斯蒂安·費拉(ChristianFerras,1933~1982)錄制的頗有新意的這四部作品的唱片。費拉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片號:DISKYEX701512),是以含蓄、穩(wěn)重為基調,根據(jù)原作在三個樂章中表達的不同感情與內容,注入了自己詮釋的個性和活力,這正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費拉的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片號:DISKYEX701522),則發(fā)揮了他高雅、細膩的藝術個性。第一樂章那如同對大自然與田園生活的陶醉與悠然自得,第二樂章的樸實無華,第三樂章中寓激情于炫技之中,都恰到好處。費拉的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片號:DG429513-2),較突出的是他對柔板樂章那田園牧歌風格的把握,以及情緒化樂段與其的對比,乃至終樂章中對具有吉卜賽舞曲風格的基本主題的解讀,加上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合作默契,使得這一版本身價倍增。費拉的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片號:DG429166-2),則以甜美動人為基調,在第一樂章顯現(xiàn)出他那戲劇性的魅力,在慢板樂章的情之所至,以及第三樂章那非凡的技藝所展現(xiàn)的俄羅斯民族質樸的民風和狂放的歡樂場面,都有獨到的詮釋。總之,費拉錄制的這四大小提琴協(xié)奏曲,人們不僅認可,還對其評價頗高。費拉錄制的唱片曲目相當廣泛。除古典作品外,他還以演奏并錄制當代小提琴作品而著稱。EMI唱片公司于2003年3月出版的費拉個人DVD專集(片號:DVB4904449)中,就收錄有西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兩位作曲家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西貝柳斯是位“愛田野和森林、流水和山岳中的各種神奇的聲音”(西貝柳斯語)以及荷馬史詩的作曲大師,在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無疑注入了他對大自然景色與英雄史詩的癡情,體現(xiàn)出濃郁的芬蘭民族風格以及古代吟游詩人那粗獷的音調,具有強烈的現(xiàn)代特點。費拉對這部作品的詮釋,如同作曲家在年幼時就形成了喜歡經(jīng)常在空曠的原野里拉琴,用音樂同大自然交流感情的習慣一樣,將芬蘭大自然美麗的景色(第一樂章),那帶有憂郁和神秘色彩的歌唱(第二樂章),以及芬蘭人勇猛頑強的民族精神,極為細膩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從而喚起我們的聯(lián)想,使我們更加親近大自然。費拉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那大刀闊斧的氣質以及第四樂章令人眼花繚亂的拋弓、撞弓和跳弓,乃至變化多端的音色,表現(xiàn)出斯特拉文斯基的現(xiàn)代音響特征。同時也顯露出屬于法一比小提琴學派演奏家少有的狂放。而第二、第三樂章兩首詠嘆調,抒情優(yōu)美。應該說,費拉對這部四個樂章協(xié)奏曲的詮釋,既具戲劇性,又頗有現(xiàn)代意識。另,1964年費拉在紐約錄制的貝爾格用十二音手法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也是令人稱道的錄音版本。這部作品,是世界樂壇第一部以十二音技法創(chuàng)作的協(xié)奏曲,也是作曲家的封筆之作。貝爾格非常寵愛馬勒之遺孀改嫁后生的小女兒曼儂,但天有不測風云,小曼儂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癥,竟在1935年4月耶穌復活節(jié)的當天去世。貝爾格聞訊后悲痛欲絕,把正在創(chuàng)作中的歌劇《璐璐》放置一旁,隨即馬不停蹄地在四個月的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這部題詞為“紀念一位天使”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作品完成于1935年8月11日,同年12月25日圣誕節(jié),貝爾格也不幸病逝。費拉在演奏中,將只有兩個樂章的協(xié)奏曲,即前一樂章的天使曼儂的“肖像畫”,后一樂章那天使曼依從痛苦、死亡及羽化而登仙的過程,詮釋得既有矛盾沖突,又有統(tǒng)一的和諧美,成為20世紀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珍品。費拉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則是最為人文“本色”的天性流露,其意趣高雅而又從容,毫不做作,其韻味同作曲家的初衷常常是珠聯(lián)璧合,永遠洋溢著樂觀的情緒。費拉演奏的不少小提琴小品更是令人喜愛。前面提到的費拉錄制的專集中的小品,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羅斯之歌》和福列的《搖籃曲》等,都是韻味十足,體現(xiàn)出法一比小提琴學派演奏的美學思想。費拉,是地道的法國人,出生于勒圖蓋。早年就讀于尼斯音樂學院。8歲時又考入巴黎音樂學院,拜師伊薩依的學生卡爾維為師繼續(xù)深造小提琴。在這期間,他崇拜伊薩依和蒂博兩位大師,并以他們?yōu)榭?,研習法一比小提琴的技藝?946年,13歲的費拉在巴黎成功地舉辦了個人首場獨奏音樂會,被人們稱為“驚世之才”。為再求上進,費拉又拜客居在巴黎、當年蒂博和弗萊什的同班同學埃涅斯庫(Georges Eneseu,188l-1955)為師,成為既是小提琴大師,又是作曲家的埃涅斯庫的關門弟子。1948年,15歲的費拉于法國舉辦的“塞維寧根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榮獲金牌。翌年,他又在第三屆“朗一蒂博國際音樂比賽”(由鋼琴家瑪格麗特·朗和小提琴家雅克·蒂博兩位大師出資舉辦)中榮獲頭獎。從此,費拉聲名大振,成為歐洲樂壇上顯赫的新人。他不僅是法國人的驕傲,更是法一比小提琴學派的優(yōu)秀代表。應該說,在繼承該學派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并在風格多樣的作品演繹中達到了既“是我”又“忘我”的境界,從而展現(xiàn)的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幅度之大,“個性”之多,費拉則是這個學派成員中的佼佼者,是法一比小提琴學派在20世紀后半葉的輝煌。費拉是“四大”小提琴協(xié)奏曲優(yōu)秀的詮釋大師,雖然他逝世時年方49歲,但留給后世的唱片,卻讓我們享受余音永遠。
編輯推薦
《小提琴:名人·名曲·名唱片》由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