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9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雒春普著 頁數(shù):349 字?jǐn)?shù):300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波詭云譎的舊中國政治舞臺上,“山西王”閻錫山是主持山西省政38年而不墮的“不倒翁”,成為與中華民國相始終的絕無僅有的地方實力派。 不僅取決于閻錫山特有的政治經(jīng)濟天賦和山西獨特的封閉型行政地理環(huán)境,而且與閻錫山“善用人為”,在身邊積聚了一批黨 、政、軍、經(jīng)、教各方面的人才,逐步形成組織、經(jīng)濟、軍事等專門性班底不無關(guān)系,終于得以在山西這塊貧瘠的土壤上演了一幕有聲有色的活報劇…… 軍閥是中國二十世紀(jì)前期的特殊產(chǎn)物,但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軍閥史研究明顯地存在著特定時代的局限性。本書力求新意,在對歷史人物--特別是曾經(jīng)被否定過的歷史人物評價上,保持了較為冷靜的態(tài)度,在恢復(fù)歷史真相方面,有努力的探索,對于處在復(fù)雜歷史條件下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政治選擇,有持平之論,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簡介
雒春普,山西省社科院歷史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民國山西史和閻錫山專題研究,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十?dāng)?shù)篇,合著《戰(zhàn)動總會史稿》、《閻錫山全傳》等書,撰有《趙戴文其人其事》等多篇人物傳記。
書籍目錄
序一 蓋棺論定“山西王” (一)閻錫山的一生這樣走過 (二)經(jīng)略山西的閻錫山 (三)堅持反共立場的閻錫山 (四)從同盟者的共同謀劃與輔佐配合到廣泛吸引有用之才的 過渡——閻錫山幕府的初步奠定 二 知人善任與相互制衡——閻錫山的用人之道 (一)由閻錫山“感想錄”中概括出的“用人之道” (二)閻錫山用人之道的理論基礎(chǔ)——“唯中哲學(xué)” (三)閻錫山用人之道的具體操作—— “知人善任”、“善用人為”和“相互制衡”的交替使用 三 亦師亦友——首席輔弼趙戴文 (一)從飽學(xué)之士到民主革命者,從同鄉(xiāng)摯友到共舉義旗 (二)儒者從政,在矛盾中求統(tǒng)一 (三)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四)在抗日戰(zhàn)爭的激流中 (五)最后的期望四 內(nèi)襄外助——生死之交賈景德、徐永昌 (一)永遠的秘書長——賈景德 (二)“諸葛”“呂端”——徐永昌五 輔弼良才——南桂馨、趙丕廉、樊象離、薄毓相 (一)首席“公關(guān)”——南桂馨 (二)聯(lián)絡(luò)部長——趙丕廉 (三)省政專家——樊象離 (四)兵農(nóng)高干——薄毓相六 政工同志——李冠洋、梁化之、智力展、楊貞吉 (一)始作俑者——李冠洋 (二)“接班人”——梁化之 (三)開明人土——智力展 (四)政衛(wèi)“先鋒”——楊貞吉七 嫡系將領(lǐng)——楊愛源、周玳、王靖國、趙承綬,孫楚 (一)首席高干——楊愛源 (二)炮兵司令——周玳 (三)鐵軍掌門——王靖國 (四)騎兵司令——趙承綬 (五)嫡系中的雜牌——孫楚八 軍事外圍——張樹幟、張培梅、朱綬光,商震、傅作義、郭宗汾 (一)過河卒子——張樹幟 (二)鐵面總監(jiān)——張培梅 (三)兵學(xué)大家——朱綬光 (四)得力戰(zhàn)將——商震 (五)守城名將——傅作義 (六)智囊儒將——郭宗汾九 經(jīng)濟班底——徐一清、賈繼英、王尊光、彭士弘,張書田、徐士珙 (一)實業(yè)干才——徐一清 (二)金融翹楚——賈繼英 (三)經(jīng)營能手——王尊光 (四)治廠專家——彭士弘 (五)兵工總辦——張書田 (六)后起之秀——徐士珙十 侍從文秘——寧超武、方聞、朱點 (一)山右才子——寧超武 (二)親善大使——方聞 (三)貼己秘書——朱點后記主要參考書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