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知道你的心理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京華  作者:塞爾瑪·H·弗拉貝格  頁數(shù):250  
Tag標簽:無  

前言

童年早期是一段“魔幻”歲月。我采用“魔幻”一詞,并非是指孩子生活在其一切最深層的渴望都得到滿足的魔法世界中。認為童年時代是一段天堂歲月,是一段天真無邪的、安寧的快樂時光,實際上只是成年人的想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這段黃金歲月的記憶僅僅是一種幻覺,因為我們根本不記得這段時間的事情。我們至多有少許塵封的記憶,屈指可數(shù)的模糊、失真的畫面,我們甚至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記住這些。童年的這段時光——大約是出生后的頭5年——就像一座城市一樣被掩埋了起來,當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回到這段時光時,我們是那么陌生,無法順利地找到我們的路。這段時光是“魔幻”歲月,因為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講,孩子們在其童年早期是一個魔法師。孩子對世界的最初概念是魔幻的,他相信自己的行動和思想能夠造成一些事情的發(fā)生。之后,他會將這個魔幻體系擴展,發(fā)現(xiàn)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作用,并且將人或超人看做是自然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或者是發(fā)生在其生活中的日常事件的原因。漸漸地,在出生后的頭幾年里,孩子才獲得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才能夠使自己的觀察和得出的結(jié)論擺脫這種原始思維的曲解。但是,魔幻世界是一個多變的世界,有時還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當孩子朝著理性和客觀世界摸索著前行時,他必須與其想象中的危險動物以及外部世界真實的或想象的危險進行搏斗,于是,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莫名其妙的恐懼或令人費解的行為。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第一版問世于1959年,一經(jīng)出版,就立即成為了一部兒童心理的經(jīng)典著作,暢銷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母親們。塞爾瑪·H·弗拉貝格教授長期致力于臨床兒童早期心理發(fā)展的研究。在本書中,她深入0~6歲孩子的魔幻心理世界,探微索幽,指出這是孩子一生中既興奮異常,有時又令孩子毛骨悚然的階段,孩子會出現(xiàn)莫名其妙的恐懼或令人費解的行為。她為數(shù)千萬名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確理解、處理孩子在每個發(fā)展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孩子提供了支持和指導。

作者簡介

塞爾瑪·H·弗拉貝格,著名兒童心理學教授、加州大學醫(yī)學院舊金山總醫(yī)院嬰兒-父母項目主任,多家美國育兒雜志的專欄作家。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篇  引言 第1章  女巫、食人魔、老虎和心理健康  弗蘭克的故事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焦慮?  父母對孩子的保護  孩子的自我對危險的抵御    簡妮的“笑笑虎”    一個嬰兒科學家    想象、智力和心理健康第2篇  出生后的頭18個月 第2章  “不要再睡了,你得留神……”   新生兒   “寶寶為什么微笑?”   孩子生活在拼圖世界里   成長為一個小大人   消失的物體   行走和視角   移動能力和獨立的自我   傳教士來了   第18個月 第3章  “文明及其讓人不滿之處”    理論有什么好處?    喂食和喂食理論    與分離焦慮有關(guān)的障礙    寶寶的主動性帶來的麻煩    排便訓練    與排便訓練有關(guān)的一些障礙    早發(fā)現(xiàn),早預(yù)防第3篇 第18個月到3歲 第4章 在巨人國里  魔法師  嘰哩咕嚕  駛向大人國的航程  魔幻與科學  “我” 第5章 現(xiàn)實教育  是非觀的建立  寶寶內(nèi)在自我控制系統(tǒng)的弱點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第4篇 3歲至6歲 第6章  字宙中心的轉(zhuǎn)變  邁向思考的年齡  老鼠和人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  俄狄浦斯情結(jié) 第7章 愛的教育   性教育的意義   父母的困境   應(yīng)該滿足孩子的多少好奇心?   如何把性知識告訴孩子?   父母應(yīng)起的教育作用   對父母的認同   成為一個女孩   成為一個男孩 第8章 是非觀教育    是非觀的萌芽    管教    懲罰的心理學    道德價值觀的獲得    感受的權(quán)利第5篇 結(jié)論 第9章  孩子人格的未來發(fā)展  各種各樣的命運  來自人類錯誤與災(zāi)難實驗室的教訓  來自模范兒童院的經(jīng)驗教訓  我們能防止神經(jīng)官能癥嗎?

章節(jié)摘錄

第1篇引言第1章女巫、食人魔、老虎和心理健康弗蘭克的故事曾經(jīng)有個名叫弗蘭克的男孩,他的父母想讓他成為一個按照現(xiàn)代科學方法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的典范。他們參考專家著作、訂閱各種講座材料,并且參加了各種對于這個時代來說有點神圣的養(yǎng)育方法和實踐課程。他們從中了解了孩子在童年早期的恐懼和神經(jīng)官能癥的成因,懷著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望,要養(yǎng)育一個完全沒有——噢,就像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孩子所能夠做到的那樣——焦慮和神經(jīng)官能癥傾向的孩子。所以,弗蘭克的哺乳和斷奶以及如廁訓練,都是在他適宜的年齡,以適宜的方式進行的。他的小妹妹的降生也是經(jīng)過對他的發(fā)展階段的精確計算而安排的,以免給他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不用說,為了小妹妹的降生,父母采用公認的方法給弗蘭克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他進行了坦率而徹底的性教育。有可能使弗蘭克恐懼的原因都被一一找了出來,并且在弗蘭克的父母設(shè)計的方案中都被系統(tǒng)地消除了。父母重新編輯和修改了兒歌和童話故事,故事中老鼠的尾巴從來不會被切斷,食人魔在進餐時吃的是谷類食物,而不是人肉。女巫和壞人施展的巫術(shù)都不會造成傷害,而且很容易被簡短的一句話或溫和的責備所感化。童話世界里沒有死亡,弗蘭克的世界里也沒有死亡。當弗蘭克的鸚鵡因一種致命的疾病而死去時,鸚鵡的尸體在弗蘭克午睡醒來之前便被拿走,并換上了一只新的鸚鵡。采取了這么多預(yù)防措施,弗蘭克的父母發(fā)現(xiàn)很難解釋為什么弗蘭克還是會感到恐懼。但是,弗蘭克的確有恐懼。在2歲時——這是很多孩子都害怕自己會順著浴缸的排水管而消失的年齡——弗蘭克(他很獨立,不受任何任性的同伴的影響)也對浴缸排水管感到恐懼。盡管父母親為了小妹妹的降生而對弗蘭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弗蘭克并不期待小妹妹的來臨,并且處心積慮地想著把小妹妹趕走的方法。弗蘭克提出的比較具有人情味的一個建議是,水妹妹應(yīng)該被送回到小商店去。(你知道對弗蘭克進行的性教育是多么徹底?。┻€不止這些。在其他孩子會被噩夢嚇醒的年齡,弗蘭克也會被噩夢嚇醒。不可思議的是(因為你知道,食人魔在弗蘭克的兒歌中是被如何改造的),弗蘭克在噩夢中是被一個想要一口吃掉他的巨人追趕!這還不是全部。盡管父母在教育弗蘭克時對女巫都做了仁慈化的處理,但弗蘭克在自己編故事時,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除掉壞人的,那就是砍掉女巫的腦袋。這個故事的要點是什么?它證明了什么?如何養(yǎng)育孩子根本無關(guān)緊要嗎?現(xiàn)代養(yǎng)育方法只是科學家的癡心妄想嗎?我們應(yīng)該拋棄有關(guān)喂養(yǎng)、如廁訓練、性教育的信念,而把它們當成對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無關(guān)痛癢的事情嗎?父母在喂養(yǎng)、如廁訓練、性教育、管教孩子方面的智慧和知識,通過促進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信任以及增強孩子對自己身體的需要和沖動的控制能力,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最理想的早期訓練不會消除孩子內(nèi)心的全部焦慮,或者去除孩子的世界及其發(fā)展過程中無處不在的風險。我們不應(yīng)該為此感到震驚——因為沒有可以不讓孩子經(jīng)歷焦慮就能成功養(yǎng)育孩子的方法。人類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傷害和危險。進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通過高度警惕地防止妖怪、食人魔和死鸚鵡,并不總是能夠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無法避免很多此類恐懼,也不需要這樣做。當然,我們不會通過精心安排而故意讓孩子體驗恐懼,我們也不會做出像妖怪那樣的行為來使妖怪這一概念對孩子變得真實起來,但是,當妖怪、食人魔和死鸚鵡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最好以一種開放的方式對待它們,并幫助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去面對。我們?nèi)菀谆煜箲]和神經(jīng)官能癥兩個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實際上,焦慮本身并不是一種神經(jīng)官能癥。前面故事中的弗蘭克不會被認為是神經(jīng)過敏。他害怕浴缸下水管嗎?很多2歲的孩子都有這種恐懼。這并不一定是個不祥之兆。弗蘭克做過被巨人追趕的噩夢嗎?幾乎所有的學齡前兒童偶爾都會有這種類似的夢魘。盡管父母做了充分的準備,弗蘭克還是不喜歡小妹妹嗎?為新寶寶做準備是必要的,并且會使事情變得更容易些,但再多的解釋也不足以讓一個孩子為一個真實的寶寶以及分享父母的寵愛的真實體驗做好準備。并不是浴缸下水管、關(guān)于巨人的噩夢或弟弟妹妹的降生使孩子患神經(jīng)官能癥。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并不取決于在其幻想世界里是否存在食人魔,或者食人魔吃什么之類的問題——或許甚至不取決于食人魔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和頻率。而取決于孩子處理食人魔之類問題的方式。正是孩子處理自己莫名的恐懼的方式,決定了這些恐懼對孩子人格發(fā)展的影響。如果對妖怪和竊賊以及野生動物的恐懼侵入了一個孩子的生活,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想象中的危險感到無助和無法防備,并因此而出現(xiàn)對生活的畏懼和屈服態(tài)度,那么,這種處理恐懼的辦法就不是一個好辦法,而且,可以預(yù)料到,這將對孩子未來的心理健康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為看起來好像他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真實的和想象的危險的威脅,并且必須提防和準備攻擊,那么,他的個性可能就會過于具有攻擊性和挑釁性,并且,我們也必定將他的這種處理恐懼的方式看做是不可取的。但是,孩子通常都能克服自己莫名的恐懼。而這正是最讓人著迷的一個問題:孩子是怎樣克服恐懼的?這是因為,孩子天生就有克服恐懼的方法。甚至當孩子2歲時,他就擁有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復雜的心理系統(tǒng),為預(yù)料、評估、抵御和克服危險提供辦法。當然,這種能力是否能夠被孩子成功地運用于克服恐懼,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孩子如何應(yīng)用這種能力的父母。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了解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本質(zhì),以及孩子的人格中那些有助于促進其心理健康的部分,我們就完全能夠幫助孩子發(fā)展出他們自己應(yīng)對恐懼的能力。什么是心理健康?近年來,人們開始將心理健康看做是與某種特殊的食譜一樣的東西,是一種包含有適當比例的愛與安全、富于建設(shè)性的玩具、有益于身心的陪伴、坦率的性教育、情緒宣泄的出口和情緒控制,似乎把這些東西均衡地混在一起就是一份健康的食譜。這份均衡的心理大餐不可避免地讓人想起營養(yǎng)學家烹制的素食,有營養(yǎng)但不會誘人食欲。按照這份心理大餐培育出來的孩子,可能很容易成為一個完全適應(yīng)環(huán)境但卻單調(diào)乏味的人。因此,在這里關(guān)于心理健康的討論中,使“心理”一詞恢復到受人尊敬的地位,使其回歸其在“心理健康”中的本義,看起來似乎是適當?shù)?。因為那些使一種人格區(qū)別于另一種人格的品質(zhì)是心理品質(zhì),而且,我們稱之為“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不只是富有營養(yǎng)的心理大餐——無論這可能多么重要——的產(chǎn)物,而是復雜的心理系統(tǒng)連續(xù)不斷地作用于體驗、對體驗作出反應(yīng)、適應(yīng)、存儲和整合,以維持人體內(nèi)在需要和外部需求之問的平衡的結(jié)果。心理健康取決于在生理需要、本能需要和外部世界需求之間的平衡,但是,這種平衡不應(yīng)當被視為是一種靜態(tài)的平衡。按照社會需要控制本能需要、愛好、愿望以及純粹的自我欲望的過程,發(fā)生在更高級的心智活動區(qū)。正是人格中最靠近意識和現(xiàn)實的這個部分,執(zhí)行著這項重要功能。正是這種有意識的自我,承擔著這些控制和調(diào)解功能,而且,在人一生中醒著的所有時間里都是如此。我們不應(yīng)該將個人滿足感,即“幸?!保`認為是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不僅必須要通過在人的自我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相對的和諧來判斷,而且必須要根據(jù)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所達到的最高社會價值要求的程度來判斷。如果一個孩子盡管“沒有神經(jīng)官能癥”,但卻把擺脫恐懼看得如此之重,以至于在其一生中都不敢為了某個想法或原則而冒險一試,那么,這種心理健康就不會促進人類的福祉。如果他是“安全的”,但他除了個人安全之外對其他任何事物都沒有追求,那么,這種安全本身就沒有價值。如果他“完全適應(yīng)這個群體”,但卻是通過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依從其他人的想法來實現(xiàn)的,那么,這種適應(yīng)對社會的民主化進程便毫無意義。如果他“完全適應(yīng)學校生活”,但卻用陳舊的觀念和事實來填充心靈,以某些漫畫書上的劣質(zhì)想象作為心靈雞湯,那么,什么社會的文明會看重這個孩子的“適應(yīng)性”呢?最高級的心理健康,必須包括一個人能夠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智力解決人類問題、自身問題和社會問題。這種智力上的自由,要求思考和判斷這些較高級的心理過程應(yīng)盡可能地遠離魔幻、自我滿足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動機。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的訓練,必須包括智力訓練。孩子的情緒適應(yīng)能力對其智力能否得到充分開發(fā)的依賴,不亞于對滿足其基本生理需要的依賴。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這是兒童心理專家送給父母的一份關(guān)于塑造0~6歲孩子健康人格的珍貴禮物……”    ——美國《父母》雜志   小孩子的世界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世界,有時還是一個毛骨悚然的世界。在這本書中,塞爾瑪?H?弗拉貝格帶領(lǐng)讀者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展現(xiàn)了孩子如何應(yīng)對自己的世界,以及如何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作者懷著極大的熱情和敏銳的洞察力,探討了孩子在童年早期每一個發(fā)展階段所遇到的典型問題……為孩子每一個關(guān)鍵階段的發(fā)展都提供了一個正確答案。 這是一本遠遠超出了以往描述兒童早期發(fā)展階段心理狀況著作的最好的書。        ——美國心理健康協(xié)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孩子,媽媽知道你的心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在我不 知道孩子的心理時,我確實覺得這個小家伙有點小題大作了。2歲的年紀是一個典型的以自我快樂為中心的年齡,隨著2歲半的來臨。他也變得越來越有想法,他隨時準備和我對著干來顯示他的獨立性。書中的一個理論很受用,這個年紀的孩子會通過讓父母高興的愿望來戰(zhàn)勝自己的某種強烈的愿望。有時他不合作的時候,我就會利用這一點,很管用。
  •   孩子的心理需要解讀,因為魔幻,更需要時間與精力。
  •   我們都想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那里充滿了歡樂與陽光?。。?/li>
  •   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更好與孩子溝通
  •   不錯的一本書,對了解孩子心理有很大幫助
  •   曾經(jīng)借過這本書,寫的很有趣。但這本書必須細細品讀,我是在孩子大了以后才看的這本書,發(fā)現(xiàn)很多內(nèi)容都在孩子身上有所映證,所以建議初為父母的人都來好好讀一讀。
  •   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了解寶寶心理
  •   可能你讀了兩三頁的時候會覺得特別艱澀,心中不禁疑問這個翻譯怎么這么爛。但是這確實是一本好書,請你憑著媽媽的偉大之心,耐心閱讀直譯過來的長句。漸漸就會明朗了。
  •   相信科學育兒,與寶寶一起成長,從了解寶寶心里開始
  •   內(nèi)容比較專業(yè),需要認真去閱讀。理解到了很有幫助。
  •   內(nèi)容還是很實際貼近生活,比較實用的一本書
  •   寶寶的一言一行在書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   外國人寫的,口味和中國的不一樣,更喜歡小巫李躍兒孫瑞雪的書
  •   這本書對教育寶寶會很有用處的
  •   此書很符合實際,教了一些方法,很值得一學,推薦!
  •   做個好媽媽不容易,好好學習吧
  •   很喜歡,閱候收獲很多
  •   看了第一部分,0~18個月的,很好很實用。
  •   給朋友買的,粗略看了,滿意
  •   剛收到,大致翻了一下,接下來準備慢慢研讀
  •   應(yīng)該好!
  •   讀此書可以讓你試著從孩子的眼中看世界,那是一個魔幻的世界。
  •   讓家長了解6歲以前小孩的心理,從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斷和對小孩的指導
  •   從孩子的角度分析他們的行為,有收獲。
  •   還沒來得及看,但愿對父母有幫助
  •   還沒看,一下子買太多了,呵呵。
  •   前面兩章內(nèi)容跟我看的別的教育書寫的不太一樣,感覺有點迷茫,而且語言生硬。后面還好
  •   書還沒讀,一是沒時間,二是看過長篇大論不分頁的排版一下子就夠了,更何況數(shù)的內(nèi)容還有些偏理論的。不知道是原版書就這樣,還是翻譯過來故意排成這樣的。

    排版格式很一般。
  •   標題很“嗲”,其實原著的名字非常簡單。里面的文字,辭藻修飾和斷句,也有和題目一樣的翻譯問題。
  •   還可以,有點收獲
  •   剛看了頭幾頁,不知所云。書的紙張很差,粗糙的。是不是買到了盜版?買之前看到對它的評論,號稱是本暢銷書
  •   翻譯的很不怎么樣,內(nèi)容也比較過時
  •   寶寶四周歲了,感覺選這本書選晚了!
  •   是一本教育子女的好書,值得所有初為人父母的人所擁有。
  •   懂得兒童心理,才能教育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