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郭立田 頁數(shù):376
Tag標簽:無
前言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文本解讀》的原稿是本人為黑龍江大學研究生所開設專題課的講義,現(xiàn)經(jīng)修訂和整理發(fā)表出來。本《解讀》的宗旨不是對《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作全面的批判性研究,因為這不僅需要弄清其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而且要弄清其在認識論上的得失與價值,甚至還要弄清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本《解讀》也不完全是對該書進行解釋學意義上的全面解釋,因為按照伽達默爾的說法:“解釋也就是‘理解’”,而所謂理解不僅要加上解釋者對文本本身的理解和看法,而且還要加上解釋者對文本的永恒文化意義和意識形態(tài)價值作出評估。相反,本《解讀》的目標十分單純,就是引導初學者讀懂文本,包括文本的基本觀點、概念內(nèi)涵、篇章結(jié)構(gòu)甚至語法關系,因為這是進一步理解和研究的前提。至于所加的提示、批注與短評,也旨在幫助讀者弄懂文本。其中的“譯評”是整章節(jié)的重譯與評論,“摘要譯評”則是摘要重譯與評介。本《解讀》的譯文以《純粹理性批判》2006年莫斯科新版俄譯本為基礎,同時參考了現(xiàn)行各種中文譯本(包括藍公武、韋卓民、鄧曉芒、李秋零等人的譯本)的成功譯法,并在所有疑難和關鍵的地方都盡量核對了德文原文,而且諸重要概念也都標明了德文原文。本人的德文水平不高,因此即便是在核對了德文原文的地方,也難保準確,這是要特別向讀者申明的。俄文版譯者尼·奧·羅斯基(1870_-1965)原系俄國圣彼得堡大學著名哲學教授,精通康德哲學,自稱“直覺主義者”。1922年流亡國外,先后定居布拉格和紐約,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知識的直覺基礎》(1906年)、《作為有機整體的世界》(1917年)、《認識論基本問題》(1919年)。
內(nèi)容概要
《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三批判書”之首,是整個康德哲學的認識論基礎,被譽為“現(xiàn)代哲學的基石”。但該書又被認為是康德最難懂的書,弄清其概念內(nèi)涵、篇章結(jié)構(gòu)、語法關系以及理論意義,都是困難重重的。 本書是作者從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教學與研究多年的結(jié)晶,對康德龐大而嚴謹?shù)恼J識論體系進行解碼,對康德的科學認識論、科學方法論和主體性原則進行了深入挖掘,并對《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要點和難點進行逐字逐句、逐節(jié)逐章的解讀,為初學者及研究者釋疑解惑。
作者簡介
郭立田,黑龍江大學哲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1959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歷,1980年于黑龍江大學哲學系任教,曾任西方哲學史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西方哲學教學與研究,在康德、黑格爾哲學研究上用力頗深,有著作多種。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jié)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及其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第二節(jié) 康德認識論體系概述第二章 “序言”與“導言” 第一節(jié) 第一、二版“序言”簡介 第二節(jié) 全書“導言”摘要譯評第三章 先驗感性論 第一節(jié) 先驗感性論“引言”譯評 第二節(jié) “空間”論摘要譯評 第三節(jié) “時間”論摘要譯評 第四節(jié) 先驗感性論的“總說明”與“結(jié)論”摘要譯評第四章 先驗分析論——概念分析論 第一節(jié) “先驗邏輯”簡介 第二節(jié) “發(fā)現(xiàn)一切知性概念的線索”摘要譯評 第三節(jié) “純粹知性概念的先驗演繹”導言摘要譯評 第四節(jié) “純粹知性概念的先驗演繹”(之一)譯評 第五節(jié) “純粹知性概念的先驗演繹”(之二)譯評第五章 先驗分析論——原理分析論 第一節(jié) “導言”簡介 第二節(jié) “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式法”譯評 第三節(jié) “一切純粹知性原理的體系”摘要譯評 第四節(jié) “駁斥唯心論”譯評 第五節(jié) “把所有一般對象區(qū)分為現(xiàn)象與本體的根據(jù)”摘要譯評 第六節(jié) “附錄:反思概念的歧義”摘要譯評第六章 先驗辯證論 第一節(jié) 先驗辯證論“導言”簡介 第二節(jié) “純粹理性的概念”譯評 第三節(jié) “純粹理性的辯證推理”——純粹理性的謬誤推理”譯評 第四節(jié) “純粹理性的辯證推理”——“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譯評 第五節(jié) “純粹理性的辯證推理”——“純粹理性的理想”譯評 第六節(jié) “先驗辯證論附錄”第七章 先驗方法論 第一節(jié) “純粹理性的訓練”摘要譯評 第二節(jié) “純粹理性的法規(guī)”摘要譯評 第三節(jié) “純粹理性的建筑術”摘要譯評 第四節(jié) “純粹理性的歷史”簡介結(jié)束語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短評]首先,康德關于理念的“演繹”(證明)是故弄玄虛和矯揉造作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體系的需要,正像在范疇的“演繹”中,他需要把范疇和原理同知性的判斷功能強行聯(lián)系起來,以便為他的先驗的范疇體系和原理體系尋求根據(jù)一樣,現(xiàn)在他在理念的“演繹”中,需要把先驗的理念和純粹理性的最高原理同理性的推理功能與推理程序強行聯(lián)系起來,以便為他的先驗理念體系和純粹理性的最高原理尋找根據(jù)。其實他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他的三種理念完全可以從他的范疇表中“關系”類的三種范疇(即實體性、因果性和協(xié)同性)中直接推導出來,而他的純粹理性的最高原理實際上是公認的因果律“一切發(fā)生的事物都有其原因”的翻版。其次,康德把理性理解為邏輯推理的能力,并區(qū)分為回溯推理與前進推理,因而牽涉到經(jīng)驗與先驗、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個別與一般、相對與絕對、有限與無限的關系這樣一些重大的哲學問題,但由于他缺少辯證的思維而不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第三,康德把回溯推理看成是具有真正意義的形而上學(即哲學)推理形式,實際上是承認了經(jīng)驗論的歸納法(分析法)在獲取純粹理性概念(即理念)的方法論意義,這原本是與他的先驗論哲學所強調(diào)的演繹法(綜合法)的方法論相沖突的。第四,但是應當承認,康德提出的回溯推理的方法論,無論對經(jīng)驗論哲學還是對先驗論哲學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啟發(fā)性,因為從經(jīng)驗到理性、從相對到絕對、從有限到無限等等的過渡永遠是哲學的難解之謎。四、先驗理念的體系簡介[見第266~269頁][提示]這里,康德力圖按照他的先驗邏輯的“建筑術”把各種理念安排在一個固定的框框里,以造成一個完整理念體系的外觀。當然這樣的體系是注定要破產(chǎn)的。首先[第1~6段],從三種辯證推理推出表象[對存在物]的三種關系,再從表象[對存在物]的三種關系推出三種理念。
編輯推薦
《康德文本解讀》是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