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皮勇、高銘暄、馬克昌、 陳光中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皮勇 頁數:909
Tag標簽:無
前言
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開始從工業(yè)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過渡。信息技術革命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社會結構和社會運行機制。當前,我國上網的人數已經超過1.5億,僅次于美國,躍居全球第二,是世界上信息化建設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正在全面地改造著我國的制造業(yè)、農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業(yè)、服務業(yè)、文教衛(wèi)生、國防、科研和社會管理等,給各行各業(yè)提供了全新的武器裝備,為人類插上了嶄新的智慧翅膀,大大延伸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能力,解放了和創(chuàng)造了新的勞動生產力,使我國社會的生產、生活都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網絡的高效性和社會對網絡日愈加深的依賴性,也帶來了網絡的脆弱性。在網絡化體系中,只要有一臺具備必要配置的電腦和入網線,任何精通計算機技術的個人和團體都可能向他人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發(fā)起攻擊,使被害人蒙受巨大的甚至災難性的損失。難怪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負責計算機犯罪稽查的丁斐爾·特揚言:“給我十個精選出來的黑客,九十天內就能讓一個國家投降。”①此言未免夸張,但是網絡安全形勢嚴峻卻是不爭的事實。
內容概要
《網絡安全法原論》從犯罪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國際法學等領域,廣泛探索網絡安全的諸多法律問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各章節(jié)均有創(chuàng)新觀點或獨到見解?!毒W絡安全法原論》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網絡犯罪的專著,可為同等學者和司法實務人員的研究及實務操作提供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皮勇,男,1974年出生于湖北省通城縣。1991年考入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學院,1995年畢業(yè)并取得電子工程專業(yè)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律師資格,并考入中山大學電子系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yè)并取得計算機圖像傳輸與處理專業(yè)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刑法博士學位,師從趙廷光教授。2001年7月畢業(yè)并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7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做刑事訴訟法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為何家弘教授,2004年獲全國博士后基金資助,2005年6月順利出站。2005年8月受武漢大學黨委委派,作為中組部、教育部第五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工作,任新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2006年8月完成任期回武漢大學繼續(xù)從事教學科研工作?,F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市公安局特聘法律顧問、武漢市江漢區(qū)法院特聘法律顧問,兼任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犯罪預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社區(qū)矯正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網絡安全法學,已出版專著《計算機犯罪的定罪量刑》(合著)、《電子商務領域犯罪研究》、《網絡犯罪比較研究》、《刑事訴訟中的電子證據規(guī)則研究》4部,參與撰寫專著2部,在《中國法學》、臺灣《月旦法學》、《法學評論》、《法學家》、《法商研究》等法學權威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
書籍目錄
緒言一、信息社會與網絡安全威脅二、網絡犯罪及其控制方略上部網絡犯罪研究第一章 網絡犯罪概論第一節(jié) 網絡犯罪概念一、計算機犯罪名稱的提出與內涵二、網絡犯罪名稱的提出及其內涵第二節(jié) 網絡犯罪的特征與發(fā)展態(tài)勢一、網絡犯罪的特征二、網絡犯罪的發(fā)展態(tài)勢第三節(jié) 網絡犯罪的分類一、法國學者達尼埃爾馬丁和弗雷德里克馬丁對網絡犯罪的分類二、聯(lián)合國相關報告對網絡犯罪的分類三、歐洲理事會《關于網絡犯罪的公約》對網絡犯罪的分類第二章 網絡社會犯罪場第一節(jié) 網絡社會犯罪場概述一、犯罪場概述二、網絡社會與網絡社會犯罪場第二節(jié) 網絡社會犯罪場的構成一、網絡社會犯罪場的時間、空間背景環(huán)境二、網絡服務提供者三、國家控制力量四、潛在被害人五、潛在犯罪人第三節(jié) 網絡社會犯罪場的運作機制一、網絡社會犯罪場的運作機制概述二、網絡社會犯罪場的形成機制三、網絡社會犯罪場的內部作用機制四、網絡社會犯罪場信息作用的效果第四節(jié) 網絡社會犯罪場的類型一、犯罪場轉移二、犯罪場“休眠”三、犯罪場“分立”四、犯罪場“融合”第五節(jié) 網絡社會犯罪場的控制一、網絡社會犯罪場控制概述二、網絡社會犯罪場控制的目標三、網絡社會犯罪場的控制方略四、建立網絡社會犯罪場控制系統(tǒng)五、重視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控制六、重視信息控制戰(zhàn)略七、重視技術控制戰(zhàn)略第三章 計算機病毒相關犯罪第一節(jié) 計算機病毒概述一、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二、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特征三、計算機病毒的發(fā)展歷史與態(tài)勢第二節(jié) 計算機病毒相關犯罪場一、計算機病毒相關犯罪場的構成單元二、計算機病毒相關犯罪場的作用機制第三節(jié) 計算機病毒相關犯罪場的控制對策一、遏制惡因二、扶持控制力量第四章 黑客犯罪第一節(jié) 黑客的概念與分類一、黑客的概念二、黑客的分類第二節(jié) 黑客現象的犯罪學特征一、黑客結構特征二、黑客犯罪的目的與動機三、黑客現象客觀方面的特征第三節(jié) 黑客攻擊的常用手段一、黑客攻擊的一般過程二、黑客攻擊的常用方法第四節(jié) 黑客對網絡安全的影響一、黑客對網絡安全的積極作用二、黑客活動對網絡安全的消極作用第五節(jié) 世界各國對待黑客的態(tài)度一、國際上對黑客犯罪的態(tài)度二、我國對黑客應采取的對策第五章 網絡殺人犯罪第一節(jié) 網絡殺人犯罪場分析一、與殺害他人相關的網絡殺人二、與自殺相關的網絡殺人第二節(jié) 網絡殺人犯罪的控制對策一、網絡殺人犯罪對策的基本構架二、遏制影響自殺的外部消極因素中的法律問題三、我國網絡殺人犯罪相關立法與完善第六章 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第一節(jié) 網絡兒童色情犯罪與犯罪人一、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發(fā)展態(tài)勢二、網絡兒童色情犯罪人三、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的一般控制對策第二節(jié) 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相關法律行動及其存在的問題一、關于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立法的法律問題二、關于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的國際立法第三節(jié) 我國打擊網絡兒童色情犯罪應采取的對策一、我國打擊網絡兒童色情犯罪立法現狀二、完善我國兒童色情犯罪立法的必要性第七章 網絡游戲相關越軌行為第一節(jié) 網絡游戲及其越軌行為概述一、網絡游戲的產生和發(fā)展二、網絡游戲對社會的影響三、網絡游戲相關越軌行為概述四、保護網絡游戲產業(yè)發(fā)展、遏制網絡游戲相關越軌行為基本對策第二節(jié) “私服”、“外掛”行為及其控制對策一、網絡游戲中的“私服”行為二、網絡游戲中的“外掛”行為三、“私服”、“外掛”行為的控制對策第三節(jié) 網絡虛擬財物及其相關越軌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與價值計算二、盜竊網絡虛擬財產行為的控制對策下部網絡安全法研究第八章 網絡犯罪預防法第一節(jié) 網絡犯罪預防法概述一、制定網絡犯罪預防法的必要性二、國外網絡犯罪預防法立法狀況三、我國網絡犯罪預防法立法體系設想第二節(jié) 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規(guī)制一、網絡服務提供者概述二、網絡服務提供者營運活動相關法律規(guī)范三、網絡服務提供者協(xié)助管理規(guī)范四、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行業(yè)自律第三節(jié) 網絡系統(tǒng)安全的法律規(guī)制一、網絡系統(tǒng)安全及其法律規(guī)范概述二、計算機病毒防治機制三、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機制第九章 網絡犯罪法第十章 刑事訴訟中的電子證據規(guī)則附編 國外網絡犯罪立法及比較研究附一:關于網絡犯罪的公約附二:《關于網絡犯罪的公約》的附加協(xié)定關于將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實施的種族主義和仇外性質的行為犯罪化附三:歐洲理事會《關于網絡犯罪的公約》中的犯罪模型與我國網絡犯罪立法比較附四:歐洲理事會《關于網絡犯罪的公約》中的證據調查制度與我國相關刑事程序法比較附五:羅馬尼亞信息科技法《反腐敗法》中與網絡犯罪相關的條款附六:羅馬尼亞預防與打擊網絡犯罪立法及與我國相關立法比較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1.聯(lián)合國聯(lián)合國認為,涉及現代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和電信技術的犯罪活動問題,是成員國刑事司法和執(zhí)法部門面臨的一個嚴重挑戰(zhàn)。聯(lián)合國在與計算機和電信技術有關的犯罪問題所采取的行動主要有:促請會員國使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更為切實有效地管理刑事司法活動和信息系統(tǒng);聯(lián)合國第八屆預防犯罪大會審議了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本身的問題,建議采取包括適應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的特點修訂有關國內刑事實體法程序法,提高計算機安全并改進預防犯罪的其他技術措施等一系列措施;出版了預防和控制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的手冊,供調查人員和政策制定者使用;第十屆聯(lián)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通過的《維也納宣言》涉及高技術犯罪和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問題。成員國決定就預防和控制計算機犯罪制定著眼于行動的政策建議,并承諾致力于增進各國預防、調查和檢控高技術犯罪及計算機犯罪的能力;通過了《聯(lián)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及兩項議定書,該公約適用于犯罪者利用計算機或電信網絡支持較傳統(tǒng)形式的跨國有組織犯罪的案件。第29條第1款第(h)項特別要求擬訂國內措施和技術援助,打擊借助計算機、電信網絡或其他形式的現代技術所實施的跨國有組織犯罪等。除此之外,聯(lián)合國還在積極進行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問題的研究,并舉辦了一系列的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問題的會議和講習班,為查明問題并確定以后活動的議程作準備。2001年5月,聯(lián)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員會第十屆會議上,由秘書長所作的《關于預防和控制高技術犯罪和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的有效措施的研究報告的結論》的報告中,根據網絡犯罪的性質對其進行了分類。該報告認為:“利用新技術從事犯罪活動已經形成全新的犯罪形式。
編輯推薦
《網絡安全法原論》緊密結合我國司法實踐,可作為信息網絡安全專業(yè)和網絡安全法專業(yè)參考教材和專業(yè)人員的培訓材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