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宗族論集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華富  頁數:43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徽州宗族論集》輯錄的學界關于徽州宗族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較為全面地展示了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從中不難窺出作者幾十年來的研究足跡?!痘罩葑谧逭摷纷髡叨嗄陱氖禄罩葑谧鍐栴}的調查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即不辭辛苦從事徽州宗族問題的社會調查和資料整理分析,而且堅持不懈,幾十年如一日,其成果在該領域居于領先地位。例如,作者對徽州胡氏宗族的研究及其族譜(即現任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的族譜)的考證,理清了胡氏宗族的來源,在學界影響頗大。

書籍目錄

前言
論徽州宗族的繁榮
論徽州宗族繁榮的原因
與客家始遷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
——論徽州宗族的來源
徽州文化之根在中原
——徽州宗族文化的來源
再論徽州文化之根在中原
——徽州宗旅經學的來源
關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個問題
徽州世家大族促進宗族和諧和發(fā)展的措施
明代中期徽州宗族統(tǒng)治的強化
論徽州宗族祠堂
徽州宗族祠堂的幾個問題
徽州宗族祠堂三論
徽州宗族族規(guī)家法
從徽州譜牒看宗族對違法者的懲治
譜牒三論
——以徽州譜牒為例
中國譜牒:始遷之祖、文化認同與民族史料
——對胡適《曹氏顯承堂族譜序》中幾個問題的看法
論遠古中華歷史文化認同觀念的形成和中國譜牒對這
認同觀念的繼承
——再談胡適《曹氏顯承堂族譜序》中一個問題
徽州族譜數量大和善本多的原因
宋元時期徽州族譜研究
元代世家大族譜牒之最
——徽州汪氏譜牒
徽州譜牒在明代中期的發(fā)展變化
《新安月潭朱氏族譜》卷一非朱熹佚文考
——與《朱子全集》輯錄者商榷
《婺源茶院朱氏家譜》中的元代契尾
《新安大族志》研究
《新安名族志》編纂的背景和宗旨
元代徽州宗族的理學家
元代徽州宗族理學家弘揚朱子學的學術活動
七至十四世紀徽州世家大族汪氏研究
——以元代汪氏大族為重心
朱熹先世歙縣故里考
朱熹與婺源茶院朱氏宗族
朱熹徽州行考辨
典商巨子胡學梓
從徽州宗族資料看宗族的基本特征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所以,朱伯亮兄弟等《批田人祠契》立契時間,一定是在元順帝至元年間,是可以肯定的。史載,元順帝至元年號總共行用了六年,《批田人祠契》立契時間書“至元十年”是訛誤,這是毫無疑義的。朱熹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州婺源,系婺源松巖里(今為婺源縣紫陽鎮(zhèn))茶院朱氏宗族始祖朱瓌的九世孫。據朱伯亮兄弟等《批田人祠契》和《契尾》記載,徽州路婺源州長田朱伯亮兄弟與“先賢朱文公同出一源”。換句話說,他們都是婺源松巖里茶院朱氏宗族的后裔。元順帝至元年間,朱伯亮兄弟等將“眾存祖墳山地一片”——包括“柴荼山二畝二角,茶山三角,荒草地一畝,下早田一角三十步”——作為祭產,轉讓給朱文公廟宅管業(yè)。其目的是:“庶幾祖墳得以歲時拜掃標掛保全,以盡子孫之責。”據歷史文獻記載,中國祠堂祀產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即有“無田不祭”之說。南宋時期,朱熹在《家禮·祠堂》中規(guī)定:“初立祠堂,則計見田,每龕取其二十之一,以為祭田。親盡則以為墓田。后凡正位袝者,皆仿此。宗子主之,以給祭用。上世初未置田,則合墓下子孫之田,計數而割之。皆立約聞官,不得典賣?!敝祆涞脑捑褪墙浀?,人們大都奉行不悖。據徽州譜牒家乘和分家鬮書記載,宋元以來,徽州宗族子弟分家析產時,都留除一部分田、地、山、塘——特別是墓田、墓地、墓山——作為“眾存祀產”,“以給祭用”,是一種普遍社會現象。但是,這種“眾存祀產”是宗族子弟集體所有制,與人們的社會私有觀念相悖,出現流失現象是不可避免的。《休寧查氏肇禋堂祠事便覽》卷二《肇禋堂六房公存產業(yè)新丈稅畝歸戶事宜》記載:“先年眾存田、地、山、塘甚夥,多在八都原尾等處,向屬值年取租辦祀,緣因業(yè)遠佃賊,雖經取討,十獲二三。其后,值年中又多懶散因循,益復難追,所收者未足辦糧之用。幾欲控追,無如一羊九牧,彼此相推,遂作空談。”歙縣《棠樾鮑氏宣忠堂支譜》卷十七《祀事·舊有祀租》記載:“再查舊置祀產,現在無租收者甚多,其中或有因年遠遺失,或有將山租賞給莊仆,或有歸公取用,或有因公出質不等?!?/pre>

編輯推薦

《徽州宗族論集》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徽州宗族論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找了好久,終于在當當找到貨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